游仙题材的汉乐府_第1页
游仙题材的汉乐府_第2页
游仙题材的汉乐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仙题材的汉乐府

《游仙》在魏晋时期形成并成为一项重要的诗歌主题。虽然第一首明确以“游仙”为名的诗歌当属曹植的《游仙诗》,然而早在汉乐府中已有部分诗歌具有明显的游仙意识。这些诗主要存在于贵族乐府的《郊祀歌》《铙歌》以及众多民间乐府诗当中。《郊祀歌》虽为祭祀诗,但其中如《练时日》《日出入》《天门》《华晔晔》等篇章,主要描写汉代帝王对升仙的希冀和神光降临的经历,具有明显的游仙色彩。而民间乐府如《王子乔》《长歌行》《董逃行》《善哉行》《陇西行》和《古艳歌》等篇章则描写羽化成仙的经历和仙界的美好,颇具游仙意味,为魏晋时期游仙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将汉代乐府诗分为三类:“曰贵族,曰民间,曰文人。是三类者,亦可视为汉乐府之三个时期。自汉初迄武帝,为贵族乐府时期。自武帝迄东汉中叶,为民间乐府时期。自东汉中叶迄建安,为文人乐府时期。”一、《太》2卷《郊祀歌》十九章是帝王的祭祀歌曲,用以祭祀天地。《史记·乐书》云:“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铙歌》十八曲之《上陵》一曲“大略言神仙事”。逯钦立先生按:“《古今乐录》所疑非也,此上陵与本文山林,殆皆上林之误。”二、对《郊祀歌》中部分宗教崇拜的解读与艰涩古雅的贵族乐府相对应的是民间乐府。由于汉代帝王对仙道的狂热追求,民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方士群体。在他们的鼓吹和附会下,神仙思想与神仙故事在民间也影响广泛,由此出现了一批描写“升仙”经历的民间乐府诗,多为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如《王子乔》《长歌行》《董逃行》《陇西行》及《艳歌》等。同是写升仙,民间乐府与贵族乐府在描写对象、升仙途径及诗人态度等方面都大有异趣。首先,描写对象不同。贵族乐府的《郊祀歌》可谓礼神之曲,而升仙主题的民间乐府则重在描写“列仙之趣”。世俗上虽常常“神仙”合称,然而“神”与“仙”却各有渊源。《说文解字》将“神”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其次,升仙途径不同。贵族乐府的《郊祀歌》为祭祀乐章,无论是咏诸神还是赞祥瑞,其目的都在于感念神恩,希望得到诸神的保佑与赐福。在《练时日》《天门》《华晔晔》等篇章中,诗人用华丽的语言淋漓尽致地铺叙了神灵降临的全过程,其中渗透着明显的宗教般的虔诚与狂热。钱志熙对郊祀的场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在‘郊祀乐’中,除了一个规模甚大的‘合唱队’和一个规模与之相类的‘舞队’外,还有扮演神灵的巫倡……纵使没有直接出现‘灵’的扮演者,也应该有引导想象中的‘灵’的巫祝。他以种种悬拟的动作将‘灵’带到人间,并通过这种悬拟动作告诉人们‘灵’的每一个行动,从而引起祭神者、‘合唱队’、‘舞队’以及布置牺牲的人员。总之是一切在场之人带着某种狂热情绪,沉浸在神秘的体验之中。”在《郊祀歌》十九章中,《天马》可谓最直抒胸臆表达武帝升仙梦想的一章,共有两首。《汉书·武帝记》曰:“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无法奢望祈求太一主神与五帝为导引或求得天马为坐骑登临仙界,民间将升仙的希望寄托于服食仙药。在《长歌行》中,诗人生动逼真地讲述了自己获取仙药的经历:“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在《善哉行》中,同样有关于仙人赠药的情节:“经历名山,芝草翻翻。仙人王乔,奉药一丸。”第三,诗人对升仙的态度不同。属贵族乐府的《郊祀歌》本是祭祀乐章,其庄重古雅的言辞与太一诸神等描写对象无不营造出一种庄严神秘的气氛。由于武帝本人是《郊祀歌》的组织者和创作者,十九章除了表达武帝祈神赐福、引领升仙的愿望外,还不可避免地折射出帝王君临天下的意气和社会强盛繁荣的风貌。在强盛帝国的祭祀典礼中,诗人对诸神的赞颂充满了虔诚与狂热。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武帝在亲自祭祀甘泉圜丘时,“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同古奥典雅的《郊祀歌》相对,升仙主题的民间乐府语言则显得直白通俗。一些套语轻松诙谐,为诗篇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三、是对前代文人思想的一种“不遇之叹”,这也是一个显见的文学思想,从另一面汉代文人乐府的创作与此时期的文人心态密切相关。在政治上,随着西汉大一统王权的建立,文人们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修齐治平”成为士人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文人们以空前的热情投身于政治活动来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定,希望通过维护清明政治为国“立德”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思想上,儒家的入世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由此确立的君臣观念也在对六经的倡导中深入人心,文人们在这个价值体系中怀抱着对圣主明君的希冀和忠诚。在经济上,随着大一统王权的建立,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疆域日渐开拓,四夷来服,汉代臣民心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大汉雄风的气度随处可见。以上三点形成了汉代文人心态的主流,即强烈的政治热情和治国济世的愿望。而与此同时,在文人匡政济世的思想洪流之中,还涌动着另一股暗流,即士不遇之悲。同前者一样,文人们对自身的“不遇之叹”同样贯穿于整个汉代,究其原因,或可归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必将削弱群臣及辅政文人的权力,造成君权与臣权的对立。其次,将高昂的匡政济世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同君主“遇”与“不遇”的机缘中,必将使大批文人“济世”的希望化为“不遇”的失望,由此产生了汉代众多感士不遇的文学作品。再次,乱世中的高压政治极大地打压了文人的济世之志,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其政治热情濒于熄灭,为了个体生命的保存及精神上的慰藉,文人们转而投向道家思想,以其超逸的人生状态和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作为安顿生命的港湾。这一点在东汉中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在外戚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党锢之祸中,文人们带着破碎的政治理想投入到道家的山林梦想之中。王允亮从汉代“七”体与“设论”两种典型文体交映的现象中同样发现了汉代文人思想的双重性与矛盾性,即以“七”体为代表的招隐思想和以“设论”为代表的遁世思想《淮南王》传为淮南小山所作,崔豹《古今注·音乐》曰:“淮南王服食求仙,遍礼方士,遂与方士相携俱去,莫知所往。小山之徒,思恋不已,乃作《淮南王》曲焉。”《善哉行》为汉乐府瑟调曲,《曹子建集》第六卷亦收此诗前四解,然逯钦立先生认为此诗非子建之作:“子建拟善哉行为日苦短云当来日大难。”借游仙以咏怀是文人乐府游仙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仲长统的《见志诗》中则更为明显。且举《见志诗》其一为例:“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至人能变,达士拔俗。乘云无辔,骋风无足。垂露成帷,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恒星艳珠,朝霞润玉。”全诗充满了对庄子“至人”的企慕与赞美,描述了一种仙人般超脱悠游的理想生活,表达了鄙弃人世、超然世外的愿望。然而,仲长统作为汉末建安名士,此超然旷达之论也仅是在乱世中的寄寓而已,是其建功立业、匡政济世的理想破灭后的无奈选择。四、游仙题材及文学表现由上可见,游仙题材的汉乐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初至武帝时以贵族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