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第六章_第1页
《建筑艺术赏析》第六章_第2页
《建筑艺术赏析》第六章_第3页
《建筑艺术赏析》第六章_第4页
《建筑艺术赏析》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建筑艺术赏析《建筑艺术赏析》之六XIANDAIJIANZHUYISHUSHANGXI陆目录CONTENTSXIANDAIJIANZHUDEDANSHENG现代建筑的诞生XIANDAIZHUYIJIANZHUDEFAZHAN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XIANDAIJIANZHUYISHUJINGDIANZUOPIN现代建筑艺术经典作品01XIANDAIJIANZHUDEDANSHENG

现代建筑的诞生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由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完全采用玻璃和预制铁架建造的“水晶宫”(见图6-1)面世,预示着建筑历史新纪元的到来。现代建筑通常是指脱离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风格之后的建筑。从时间上来说,大致涵盖从19世纪中叶到目前的整个阶段。图6-1水晶宫图6-2埃菲尔铁塔1889年,埃菲尔铁塔(见图6-2)建成,塔身高达324m,全部用钢铁建造,并安装了水力升降机。埃菲尔铁塔以其昂扬挺拔的气势、空前的高度和全然不同于欧洲传统石头建筑的新形象出现,并最终成为法国的文化象征。因此,埃菲尔铁塔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起源。工艺美术运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第二,在设计上,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功能良好,反对华而不实;第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并采用卷草、花卉、鸟类等进行装饰构思。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一、工艺美术运动图6-3红屋在建筑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突出功能第一的原则,强调就地取材,采用本地的建筑方法和技术及尽量控制使用装饰。这些设计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很好的应用。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建筑师魏布(Philipwebb)设计的莫里斯红屋(见图6-3)和美国的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19世纪最后十年和20世纪前十年,欧洲大陆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新流派。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变革,涉及十几个国家,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二、新艺术运动图6-4塔塞尔旅馆“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渗透着艺术的气息。例如,塔塞尔旅馆(见图6-4),这座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从而使冷硬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并且在结构上显示出韵律感。总之,“新艺术派”建筑是使工业技术与艺术在建筑上融合起来的一次尝试。二、新艺术运动图6-5米拉公寓这幢建筑因其先锋性质和大胆的手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认为是现代派的顶峰、20世纪全世界最奇特的建筑。新艺术运动的作品很多,其中,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克尔内特(AntoniGaudiiCornet,1852年-1926年)通过吸收东方伊斯兰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的形式,创造了独具特色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塑性造型建筑—米拉公寓(见图6-5)。三、分离派图6-6分离派会馆1898年,建筑师奥别列兹(JosephM.Olbrich)的维也纳分离派会馆(见图6-6)是分离派的标志。19世纪末,维也纳出现了名为“分离派”的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而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于是便形成了分离派。分离派是在绘画、装饰美术和建筑设计上都有过影响的新艺术流派,它主张创新,追求“实用性”和“合理性”。既强调在风格上发扬个性,又尽力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样式。四、芝加哥学派图6-7芝加哥礼堂大楼芝加哥学派最重大的成就就是采用新的建筑结构—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来建筑高层建筑,并且奠定了“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从此,发源于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便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渐风靡世界。“芝加哥学派”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是沙利文(LouisSullivan,1856年-1924年)。沙利文的设计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整个美国的建筑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形式与结构方面。另外,他对世界的高层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沙利文被建筑界视为美国现代建筑、特别是早期高层建筑的精神领袖,也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他的很多作品在美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例如,图6-7芝加哥礼堂大楼(见图6-7)四、芝加哥学派图6-8温赖特大厦沙利文的很多作品在美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例如,芝加哥礼堂大楼(见图6-7)、保证金大厦、温赖特大厦(见图6-8)、C.P.S百货公司大楼(见图6-9)等。图6-9C.P.S百货公司大楼五、未来主义图6-10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爆发前几年,意大利出现了一种追求运动、速度、强力和工业的名为“未来主义”的社会思潮。1909年2月,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Marinetti)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它崇尚机械美,推崇与传统决裂的、崭新的、现代的形式和风格,这种思想方式和审美立场,为现代主义建筑师开创新的建筑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见图6-10)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见图6-11)等。图6-11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六、表现主义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名为“表现主义”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画家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天空都画作蓝色的。绘画中的马,有时是红色的,有时又是蓝色的,这一切都取决于画家主观“表现”的需要。他们的目的是引起观者的共鸣或情绪起伏。表现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象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著名表现主义建筑师埃瑞许·孟德尔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塔(见图6-12)和汉斯·波尔齐设计的柏林大剧院都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图6-12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塔七、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在穆特休斯等人的推动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宣告成立。它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创始人有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HermanMuthesius)、现代设计先驱皮得·贝伦斯(PeterBehrens)、设计师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VandeVelde)等。1908年,贝伦斯为通用电气公司设计柏林透平机工厂(见图6-13)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贝伦斯以著名建筑师的身份来设计一座工厂厂房,不仅把它当作实用房屋认真设计,而且将它当作一个“建筑艺术作品”来对待,表明工业建筑进入了建筑师的业务范围。图6-13柏林透平机工厂八、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俄国构成主义把科学技术和结构作为建筑的表现中心,这个立场后来也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俄国设计家最早开始探索的建筑方案是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Tatlin)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见图6-14),这是一座象征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建筑。图6-14第三国际纪念碑九、风格派“风格派”(DeStijl)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活跃于荷兰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因其成员莱顿创立月刊《风格》来交流艺术思想而得名风格派。图6-15《红蓝椅》图6-16《红、黄、蓝的构成》风格派的形式手法也带有鲜明的特征;他们把传统设计对象的特征全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然后将其组合,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深入研究非对称性并予以运用;经常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基本颜色和中性色。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见图6-15),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见图6-16)都是风格派的经典作品。十、包豪斯如果说20世纪以来的大部分艺术流派对于建筑的探索还只是注重外在的形式方面,那么,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延续下来的包豪斯学派,就真正触及了现代建筑的实质性内容。图6-17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这所由格罗皮乌斯创立的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现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现代主义建筑。它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包豪斯校舍(见图6-17)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十一、现代建筑的诞生20世纪20至20世纪30年代是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时期,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及社会思想文化的大动荡,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个时期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文化。在西欧地区,首先兴起了一股改革、试验、创新的浪潮,从中产生了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思潮和风格流派。1928年,来自12个不同国家的革新派建筑师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正式登上20世纪的艺术舞台。02XIANDAIZHUYIJIANZHUDEFAZHAN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点强调功能。提倡“功能追随形式”,建筑设计自内而外,先平面、剖面,后立面,建筑造型自由且不对称,形式取决于使用功能的需要。注意应用新技术的成就。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注重新设备的应用和工业化施工,使建筑形象反映新技术。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摒弃折中主义的烦琐装饰,建筑造型成为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是它的外部特征。注意空间组合并结合周围环境。流动空间论、通用空间论、有机建筑论和开敞布局都是其具体表现。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功能主义”的总特点是更加重视功能问题的合理解决,并强调冷静而理性地面对创作,所以又被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提倡形式追随功能,反对装饰,充分肯定机器和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关注光与影产生的艺术效果,设计中也呈现出排斥个性化的现象。图6-18法古斯工厂(一)功能主义图6-19科隆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功能主义的著名作品有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见图6-18)、科隆展览会办公楼(见图6-19)等。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密斯风格是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为代表的一个建筑流派。图6-20范斯沃斯住宅(二)密斯风格讲求技术精美,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忠实于结构与材料。强调结构的“诚实性”,即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能够从视觉上了解建筑的整个结构,不要用装饰掩盖结构。主张净化建筑形式,形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结果,是结构的表现。钢和玻璃的结合是其外在形式。密斯风格在建筑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征:图6-21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1923年,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一书,强烈否定了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极力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后来,他又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底层的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的长窗,自由的立面。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建筑,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已不再承重。在20世纪20年代,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些建筑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如同传统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见图6-22)。图6-22萨伏伊别墅(三)柯布西耶与粗野主义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建于1946年的马赛公寓(见图6-23)也是柯布西耶的著名作品。这幢建筑的外墙是混凝土饰面,不加粉刷,不仅有粗犷的感觉,而且增加了坚实新颖的效果。这种以柯布西耶设计的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设计倾向,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20世纪60年代比较流行,被称为粗野主义。图6-23马赛公寓(三)柯布西耶与粗野主义粗野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2)把表现混凝土性能和与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糙等作为建筑美的标准。(3)在造型上突出表现混凝土的可塑性,建筑轮廓凸凹强烈,屋顶、墙面、墩柱沉重粗犷。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是美国杰出的建筑师。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当时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道路。赖特有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古根海姆美术馆(见图6-24)、流水别墅(见图6-25)、罗比住宅(见图6-26)等。他把自己的建筑称为有机的建筑,认为自然是有机建筑设计的灵感之源。而且,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也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图6-24古根海姆美术馆(四)赖特与有机建筑图6-25流水别墅图6-26罗比住宅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建筑思潮最开始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了60年代,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流行的设计倾向已成为一种流派。它是对“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的反抗。它追求建筑个性的强烈表现,建筑思想和意图常常寓于建筑的造型之中,能引发人们的联想。象征主义的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把造型艺术和环境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图6-27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五)象征主义图6-28悉尼歌剧院在具体设计中,主要有具象象征和抽象象征两种形式。具象象征易于从造型上为人们所了解,而抽象象征寓意于方案的联想。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见图6-27)、悉尼歌剧院(见图6-28)都是象征主义建筑具象象征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20世纪5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开始分化,其中以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son)、爱德华·斯东(E.D.Stone)、雅马萨奇(Yamasaki)为代表的“典雅主义”风行一时。图6-30肯尼迪艺术表演中心(六)典雅主义图6-29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风格,它重视吸收古典建筑庄重、严谨和高雅的构图手法及精细的细部处理,适当采用装饰,创造出了一种富于纪念性的典雅高贵的形象。同时,它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与典雅的庄严感。但它并不照抄传统,这是典雅主义与旧古典主义的本质区别。典雅主义强调人本主义的哲学,追求优美的形象和比例,因此其作品大多华贵、大方而有新意。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地方风格是20世纪20年代“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同地方性与民族生活习惯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最先在北欧活跃,以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的乡土派建筑为代表。50年代末,日本在探求自己的地方性建筑方面也作了许多尝试,其中不少还带有一定的民族传统特色。(七)地方风格图6-31圣雄甘地纪念馆地方风格具体表现:(1)在建筑材料上偏爱传统材料,如砖、木、石;(2)在建筑造型上善用曲线和波浪形;(3)在空间布局上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而是有层次、有变化,使人在进入空间的过程中逐步体会;(4)在房屋体量上强调人体尺度,反对“不合人情的庞大体积”,对于那些不得不造的大型房屋,也主张在造型上化整为零,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相吻合。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高技派是在建筑风格上注重表现高科技的一种流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洲建筑师特有的理性创作态度,使“高技术”流派在欧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手段,采用预制装配化构件,极力表现新材料及新结构的特性,并在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八)高技派图6-32伦敦劳埃德大厦图6-33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03XIANDAIJIANZHUYISHUJINGDIANZUOPIN现代建筑艺术经典作品代表作品一: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创办的一所建筑工艺学校的名字。1926年,在德国魏玛市建成的包豪斯校舍是校长格罗皮乌斯的设计作品,也是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和框架结构等提供的全新的建造可能性,采用简洁的平顶、大片的抹灰墙(见图6-34)和玻璃窗,细致的设计了条窗、雨罩、挑台和窗格的比例,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使建筑显现出清新明洁、朴素的现代风格(见图6-35)。图6-34明洁、朴素的抹灰墙图6-35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代表作品二:巴黎萨伏伊别墅1930年建成的萨伏伊别墅位于巴黎近郊普瓦西,它由勒·柯布西耶设计,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新建筑五点”的追求: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见图6-36)、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及长条形窗。别墅采用开放式空间设计(见图6-37),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充分体现了柯布西耶“外部是内部的结果”的观念。图6-36屋顶花园图6-37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代表作品二:巴黎萨伏伊别墅图6-38螺旋形楼梯图6-39折形坡道柯布西耶还在设计中使用了动态的、非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用螺旋形的楼梯和折形的坡道来组织空间(见图6-38、6-39);在传统空间的三维度上增添了人在其中连续位移而产生的时间因素(第四维度),使建筑空间更加自由、丰富并富有变化。代表作品三:流水别墅图6-41起居室室内原石图6-40向外延伸的挑台别墅内部空间流动多变,往往在室内某侧力求开敞,通过大片的落地窗,将自然引入室内。起居室地面有意露出原石,石上水流冲刷的纹路给人仍居室外的错觉(见图6-41)。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1936年建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熊跑溪河畔,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代表作品四:马赛公寓图6-42屋顶小游泳池马赛公寓建于1946年,是柯布西耶的著名作品,也是最早的粗野主义作品之一。在屋顶上还设有儿童游戏场、小游泳池(见图6-42)及供成人用的健身房和电影厅等。这样,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设施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整个公寓宛若一座小城。图6-44色彩鲜艳的走廊图6-43社交空间马赛公寓的空间设计注重个人私密性却不封闭,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每一个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大块玻璃窗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使公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交融,而且健全的公共设施很好地满足了人与人的社交需求(见图6-43)。阳台和走廊涂以不同的鲜艳色彩,以减少一些沉重的气氛,增加一点活泼的感觉(见图6-44)。代表作品五: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图6-46流通的空间序列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主厅由8根细细的十字形钢柱支撑着屋顶面板,简单光洁的大理石和玻璃薄片构成的墙板,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简单又复杂的流通的空间序列(见图6-46)。图6-45室内外贯通的空间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斯·凡·德·罗的杰作。全馆占地1250m2,坐落在一个大石基座上,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一端的外墙延伸到屋面以外,围成一个长条形水池,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内外贯穿的空间(见图6-45)。代表作品五: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图6-48光洁的大理石和精美的柱子各种建筑构件绝对简洁,没有繁杂的过渡和装饰,直接撞接。但钢、玻璃、大理石等材料本身都精益求精、细致精美,充分显示材料和结构的本色美(见图6-48),也体现了他“少就是多”的艺术原则。图6-47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俯瞰图巴塞罗那德国馆被誉为“可以凭此同历史上的伟大时代进行较量”的现代经典建筑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六面封闭的空间组合,创造出一个建筑史上全新的“流通空间”概念。代表作品六:珊娜特赛罗城镇中心市政厅图6-49主入口方形平面分为四个部分,都是两层,环绕方形内院布局。形式和空间布局灵活。主入口(见图6-49)在东南角,入口上覆盖花架,生机勃勃。西面是自由式大阶梯(见图6-50),上面铺满草地,阶梯把路人引入内庭。图6-50自由式大阶梯珊娜特赛罗城镇中心市政厅建于1952年,是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代表作。建筑群全部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建筑平面为“方套方”:方形总平面、方形内院,内院东面又是方形会议室。代表作品六:珊娜特赛罗城镇中心市政厅图6-51木质高窗和倾泻而入的阳光室外和室内的主要材料是裸露的红砖。红色粗糙的墙体掩映在葱葱郁郁的绿色环境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又密切融合(见图6-52)。图6-52墙体掩映在葱葱郁郁的绿色环境之中会议室位于地势最高处,极为显眼,突出表现了它在这座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光线从双层木质高窗泻进室内,使室内空间生动活泼(见图6-51)。顶部木构架既是结构构件,也是重要的室内装饰。代表作品七:朗香教堂图6-53浪漫的童话气息1953年建造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浮日山区的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这座乡村小教堂形象奇特,墙和屋顶都是弯曲的,构成了一个极富塑性感的外观,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见图6-53)。代表作品七:朗香教堂图6-54缝隙与大大小小的窗洞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屋顶向上翻卷,看上去像船底,屋顶东南高西北低,在东南转角显示出挺拔奔腾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还有收集雨水的功能,雨水通过西北出水口和泄水管注入地面水池。墙顶和屋檐之间有一道狭窄的缝隙,所以墙体并不承重;粗糙的白色墙面上杂乱地开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窗洞,镶嵌着彩色的玻璃(见图6-54);代表作品七:朗香教堂图6-55斑驳的光影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窗洞投射下来,教堂内部充满了斑驳陆离的光影(见图6-55),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从人们心头升起。代表作品八:新德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图6-56连续的韵律1955年建成的新德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是美国建筑师爱德华·斯东(EdwardDurellStone)的设计作品。大使馆主楼两层,平面类似于古希腊神庙,是一个修长的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