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武帝时期的吏事、政治理念与文惠太子死后的废弃
齐武帝永武十一年(493年)正月,太子昌茂去世。4月,武帝将金陵王子良安置在赵公休正孙。七月,武帝临终之际,王融等拥立子良,被顾命大臣萧鸾击败。昭业即位后,王融被杀、子良忧惧而死。其后萧鸾废昭业立昭文,旋废昭文自立。自此政局动荡,直至萧齐灭亡。古今论者都认为武帝立嗣为形势转变的关键。萧子显于《南齐书》卷21《文惠太子传》末云:“传之幼少,以速颠危。”(以下引该书仅标卷数)张溥认为:“夫南齐王业,太孙坏之。……设元长(王融)志遂,竟陵当阳,萧氏福祚可世世也。”一、子良西基于尚文表现的文化集团陈寅恪在《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中指出:“南朝之政治史概括言之,乃北人中善战之武装寒族为君主领袖,而北人中不善战之文化高门,为公卿辅佐。互相利用,以成此江左数百年北人统治之世局也。”萧齐皇族出身寒门武将,属于低级士族。萧道成凭军功上升,因遇合刘宋后期形势而创帝业。中古寒门上升的规律是,当父辈崛起后,后代获得习文机会,家族文化程度随即提高。王永平指出:“一般说来,原本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在进入上层之后,其在文化上的改变往往会加快,不断趋向‘士族化’。”文化修养影响了诸人的文化品格和政治理念。武帝重法治、尚严忍,以强势手段维持统治,对文化不甚重视。此即《南齐书》所言其“刚毅有断”、“留心法令”、“垂心治术”、“杖威善断”等。而政坛重要人物竟陵王子良等则尚儒学、重文化、偏仁厚。永明年间,子良任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等,参与政事。他虽以弘佛著称,其实也颇重儒学,曾在西邸集学士抄《五经》,并亲往修谒大儒刘瓛。其政治活动完全贯穿了儒家的仁民精神,与武帝明显不同。卷40《竟陵王子良传》称其“素仁厚”,李延寿言其“儒雅”,魏收、司马光则称之为“贤王”。永明中后期,在子良西邸中聚集了一个士人集团。卷40《竟陵王子良传》:“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卷48《刘绘传》:“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据林加骊《竟陵王西邸学士及其活动考略》统计,曾游于西邸的有六十五人之多。其成员出身大体有三类:1.侨姓高门。盛门如王融、王亮、谢朏、谢朓、谢璟等,非盛门如任昉、范云、王僧孺、范缜、江革、宗夬等。2.侨姓低级士族、将门,如萧琛、萧衍、刘绘、刘悛等。3.南方士族,如沈约、张充、虞炎、陆倕、孔休源、陆慧晓等。他们聚集西邸,显示在他们的观念中传统的门第、地域差别有所消解,而愿意为达到自身目标务实合作。这实在是南朝社会的一大变局。高门士族其时地位下降,急切希望重振门户,低级士族也强烈追求仕进。史载王融“三十内望为公辅”,萧琛于王俭宴集时撞入造谒,高爽献诗于王俭,刘峻求为子良国职。萧衍与任昉的雅谑为人熟知,其“登三府”、“登三事”的期待,是年轻士子真实感情的流露。出身第一高门的谢朓娶寒门勋贵王敬则之女以求攀附,谢超宗与张敬儿结为儿女亲家,王锡嫁女于武将沈文季,更是引人注目。汪春泓认为:“南齐永明年间,寒士往往归趋竟陵王……于是竟陵王西邸令此辈人物心向往之。”永明后期,文惠太子患病。八年七月癸卯诏云“储胤婴患,淹历旬晷”,为之大赦。这说明其病情严重。这无疑更助长了子良集团的觊觎之心。无论高门士族还是寒门武将子弟,都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主要凭文事立身,文化品格属于尚文的一面。由萧子良和后进士人组成的政治结合体,以崇尚文化为基本特征。这一群体事实上和武帝为代表的实际行政群体形成了对立。囿于既有政治经验,武帝并不能充分认识这种体制外集群的潜在能量;而在萧子良集团方面,则是暗中等待时机。在永明中后期表面的平静之下,潜藏着深刻的矛盾。对永明中后期乃至其后的政治变动,都应当从这一基本矛盾出发加以阐释。二、昭业为人事,事兴未艾文惠太子之死对政坛影响极大。当时武帝也已病重(半年后病死),故重新立嗣十分急迫。从文惠死到昭业立有三个月之久,说明武帝曾反复权衡。在继嗣之争中,子良确有优越条件。他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且正当三十四岁的盛年,这是二十一岁、未曾从政的昭业不能比的。吕思勉云:“论其(子良)地位声望,本可继文惠为储贰。”田余庆指出:“从来帝王霸主托孤,都是着眼于稳固遗孤的法统地位和实力地位……”卷40《武十七王传》:“文惠太子薨,世祖检行东宫,见太子服御羽仪,多过制度,上大怒,以子良与太子善,不启闻,颇加嫌责。”此外武帝对昭业本来很喜爱。卷4《郁林王传》:“王侯五日一问讯,世祖常独呼昭业至幄座,别加抚问,呼为法身,钟爱甚重。”《南史》卷5《齐本纪下》载:“帝少美容止,好隶书,武帝特所钟爱……”所以认为其“必能负荷大业”。这些对武帝最后下决心当也起了作用。武帝遗诏云:“子良善相毗辅,思弘治道;内外众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共下意。尚书中是职务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军旅捍边之略,委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瓌、薛渊等。”除军旅捍边的武将,其他就是武帝为太孙安排的辅政班底。现对之略作分析:要保持一个政治集团稳定运行,关键是给各种人、势力安排恰当的位置,协调好他们的关系,使各司其职,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武帝的安排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将子良放在最重要地位,临终对昭业说:“五年中一委宰相,汝勿厝意。五年以后,勿复委人。”宰相即指子良。遗诏又以萧鸾为侍中、尚书令。如此辅政结构就是:在朝廷中,子良作为首席宰辅,与同时掌握行政权与军权(其于永明十年转尚书左仆射,十一年领右卫将军)的萧鸾相互制约;作为最高权力者,他们又和实际行政的王晏、徐孝嗣形成共同处事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突出了宗室的地位,可以避免外姓大臣势力坐大。不仅如此。朝廷中的这一群体又和在外的王敬则、陈显达等武将相互牵制。地方有事,朝廷可以凭借最高行政权干预;反之,如朝中出现异动,忠于新主的地方武将也可以作出反应。总之,这一安排做到了内部制衡,也做到了内外制衡。正如萧子显于卷35《高帝十二王传》末所论:“子弟布列,外有强大之势,疏亲中立,可息觊觎之谋,表里相维,足固家国。”然而,武帝的安排不合子良集团的期望。昭业之立击破了他们的梦想,他们自然不服。同时,兼有宗室身份和行政干才的萧鸾地位大大提高。武帝设想他们合作辅佐昭业,不过是昧于时势的一厢情愿。李延寿于《南史》卷44《齐武帝诸子传》末论云:“而武帝不以择贤,传之昏孽,推此而论,有冥数矣。”萧子良一方和萧鸾一方决不能相安。萧子良势力不甘失去继嗣之位,必然要生事,而萧鸾势力也不会消极无为。《颜氏家训·文章》云王融“凶贼自贻”三、昭业主刑的前提是萧发挥其辅政作用,三十四岁武帝病重期间,子良一方有所动作。卷47《王融传》载:“会虏动,竟陵王子良于东府募人,板融宁朔将军、军主。”又云:“招集江西伧楚数百人,并有干用。”《南史》卷6《梁本纪上》载:“及齐武帝不豫,竟陵王子良以帝及兄懿、王融、刘绘、王思远、顾暠之、范云等为帐内军主。”二处对照,可知“虏动”云云只是借口,子良等实际是在纠集力量。卷40《武十七王传》载:“世祖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承。世祖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武帝临终曾有意改变继嗣,除子良外,还考虑过安陆王子敬(见《南史》卷44《齐武帝诸子传》),最终还是维持原局。武帝的动摇引起朝中的疑惑。綦母珍之事后回忆:“当世祖晏驾之时,内外纷扰……”这也助长了王融等的幻想,使他们决计冒险一搏。王融一马当先,萧衍、范云、刘绘、顾皓之等积极参与。到最后关头,子良集团发生分化,萧衍等退避。《南史》卷6《梁本纪上》:“融欲因帝晏驾立子良,帝曰:‘夫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融才非负图,视其败也。’范云曰:‘忧国家者,惟有王中书。’帝曰:‘忧国欲为周、召?欲为竖、刁邪?’”《通鉴》卷一三八《齐纪》四根据各种材料综合,记武帝临终时的事变最详尽,现引录于下:“戊寅,上疾亟,暂绝;太孙未入,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王融欲矫诏立子良,诏草已立。……及太孙来,王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顷之,上复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以朝事委尚书左仆射西昌侯鸾。俄而上殂,融处分以子良兵禁诸门。鸾闻之,急驰至云龙门,不得进,鸾曰:‘有敕召我!’排之而入,奉太孙登殿,命左右扶出子良;指麾部署,音响如钟,殿中无不从命。融知不遂,释服还省,叹曰:‘公误我!’”昭业即位后,虽然萧鸾掌管大事,但有些事昭业能自作主张。卷4《郁林王纪》、卷29《周盘龙传》、卷42《萧谌传》均载萧鸾屡谏昭业,《梁书·处士传》记昭业曾亲待提拔皇后同族的何胤,皆可证。置王融、子良于死地的主要是昭业。卷47《王融传》载:“郁林深忿疾融,即位十余日,收下廷尉狱……诏于狱赐死。”卷40《武十七王传》载:“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帝常虑子良有异志,及薨,甚悦。”周一良指出:“实际王融之败在其政治野心,而不在积极主张北伐也。”局势至此,武帝精心设置的辅政结构彻底瓦解,对萧鸾的制约力量不复存在。顾命大臣王晏和徐孝嗣审时度势,首先倒向萧鸾。卷四二《王晏传》载:“高宗谋废立,晏便响应推奉。”卷四四《徐孝嗣传》载:“郁林既死,高宗须太后令,孝嗣于袖中出而奏之,高宗大悦。”其他积极投靠者有萧谌、萧坦之、王洪范等。“竟陵八友”的萧衍、谢朓、范云都改换门庭,尤其萧衍成为萧鸾的重要辅佐。《南史》卷5《齐本纪下》载:“是时(昭业即位后)西昌侯鸾任知朝政,天下咸望风来苏,至此恩信两行,海内莫不欣然。”只有少数人如谢瀹、夏侯详、沈文季有意远离而已。子良死后半年,到十月,萧鸾就正式登上皇位,一切是水到渠成。四、萧衍的儒学品格陈寅恪先生研究中古史,极重视从文化角度区划不同社会群体,以此解释历史现象。这对后来者有重大启示。认识齐武帝立嗣之事,也应当循此路径进行。刘宋皇朝的建立标志着传统高门士族失去统治地位,低级士族崛起。南朝时期的历史大势,是高门士族继续下降、低级士族逐渐上升和发展,而萧齐时期代表低级士族上升过程的一个阶段,即儒化程度加深、但是未完成。萧齐皇室集团中产生了武帝、萧鸾与文惠太子、子良等两大势力的对立,正是这种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对立双方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居于皇位的武帝和握有军权、行政权的萧鸾处于强势地位,而儒化群体只是声势较盛,并无多大实力,这就决定了斗争的结局。武帝舍子良而立昭业,本质上是两大政治群体矛盾斗争的结果。他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后果,甚至他决策时的犹豫和临终时的动摇,都是由客观政治形势所决定的。此后王融政变失败、子良病亡,儒化群体节节失败,直至萧鸾成功篡位,一系列变化都有其必然性。但是,由于明帝未经儒化的文化品格,由于统治集团中儒化群体的缺位,明帝施政便以强力控制和血腥杀戮为特征。他并将此种政风传给了继嗣,死前对东昏侯的告诫是:“作事不可在人后!”这样,这个政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亡。王融政变的失败证明后进士人群体尚未具有掌握统治权的能力。然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私人花园个人树木买卖协议
- 2025版房地产开发项目廉政合同标准文本
- 英国河南交通范璐01课件
- 二零二五版厂房租赁居间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互联网企业股东股权质押及内部转让合同
- 2025版特色民宿装修材料定制采购合同
- 2025版水利工程劳务分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股权激励合同模板(员工分红)
- 2025版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商务空间租赁
- 二零二五版企业知识产权代理居间合同书
- 《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操作指南》
- 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初级题库题库(244道)
- 数据安全重要数据风险评估报告
- 管理者反问案例分享
- 日历日程计划表(可A4打印)
- 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项目需求
- 中医外科试题(含答案)
- 传媒行业融媒体传播解决方案
-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教材
- 新能源发电与输配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