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普通教育的研究瓦西亚亚历山灌木丛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基洛沃格勒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在当地七年制学校毕业后,又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培训,17岁就当上了乡村小学教师。后来在工作的同时,考取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1939年毕业,并取得中学教师合格证书。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1941年他应征入伍,经过军事政治学院的短期培训,以连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前线,后因受重伤而复员,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和区教育局长。1948年起他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逝世。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校长,他始终兼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他对自己直接教育过的3700多名学生,分别作了观察记录,既教书育人又从事教育科研,坚持把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他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大胆地提出新观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他以极大的热情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探讨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成长为一代新人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从1958年出版《中学的教育集体》一书开始系统地进行了教育科学研究。据统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四十多部著作,600多篇论文。他1969年出版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获得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连续发行20版。其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巴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学生的精神世界》、《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等。他的著作,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许多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英、德、法、中、日等3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二、创造性运用与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法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主张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把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否则就会出现“能力与知识之间关系失调”,结果,学生愈到高年级就愈感到学习的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对学习厌倦、反感。因此,他认为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和“会学”,而且还要使他们“爱学”。为了使学生“会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他把教学方法总结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证学生获得初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包括陈述、讲解、演讲、解释概念、指导、谈话、独立阅读、演示、实例说明、劳动过程和技能的表演、独立观察和参观、实践和实验作业等;第二类是理解、发展和应用性的方法,包括练习、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讲述、书面创作、准备实验和操作各种机器以及为继续加强知识的劳动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中指出“课目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决定着每种方法也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演讲法在文学课上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而在物理上则有另一些特点。劳动过程或技能的表演也依劳动与理论知识相联系的特点而定。学习自然知识时所进行的观察与学习物理过程时所进行的观察不仅在接受知识的方式,而且在脑力劳动的性质上,都是不相同的。教育的成效有赖于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在这部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合乎要求的智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从根本上说来课堂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的的所有组织因素和教学因素,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任务吻合。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考虑他所传授的知识在他学生的头脑里将得到什么反映,教师也就根据这个来选择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课”和“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1.开展有效记忆在学生学习的知识中,有一部分是必须牢牢记住的基本知识。例如,俄语中的2500个常用词,文艺作品中的一些精华片断,各学科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公式、定义、规则等。掌握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开发智力的基础。但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这些需要铭记在心的知识,决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巧妙的记忆方法:利用情绪记忆法,充分运用学生的感官和内心感受进行记忆;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用不随意记忆促进随意记忆;在运用中进行记忆等等。他说:“凡是要求永远记住的知识,应当看成是思维工具的知识。对于这种知识要经常运用,否则就像工具一样会生锈,或变成沉重的负担。”他批评那种要求学生永远记住全部功课的做法,指出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2.思维课与自然所谓思维课是指“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找因果关系”。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会学生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思维课,使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培养人首先就在于培养思考的爱好和能力。因此,思维训练应尽早开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开设了专门的思维课。他指出:“智育就是要经常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谨慎地触及儿童的大脑,以改善其离散性。”(所谓大脑的离散性,就是从一个念头转换到另一个念头。)思维课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改进儿童大脑的离散性,发展其思维能力。他主张学校要在儿童5至10岁时,就把尽可能多的儿童还不理解的,但却是引人入胜的、奇异有趣的东西展示在儿童面前。不理解的东西越多,孩子们越吃惊,兴趣越浓。在他们头脑里就产生许多“为什么”。在这种时刻儿童边观察边思考、边思考边观察。其结果是儿童大脑的离散性得到改善。从形式上看,思维课就是观察大自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他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通过观察发展学生们,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们关于各种现象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某一事物的特点的最初概念。他说,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要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比较各种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他认为尤其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从周围世界获得最初的真理,要使自然现象本身的美和多样性成为儿童思维的源泉,要让儿童从通过大自然的世界进入社会关系的世界。他警告说,如果把孩子与大自然隔离开来,迫使他们脱离具体形象去感知抽象词语,他们的脑细胞就会迅速疲劳。“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大自然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增长孩子的思考能力,这都是儿童集体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所以说,到大自然的每次游览就是一堂思维课,一堂发展智力的课。”同时,他也指出,不能夸大自然界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教师指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去思考自然的因果联系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强大的源泉。为此,他和低年级教师一起经过15年的实践和研究,编写了一本名为《大自然的书》的专著,共有300页,每一页论述一次游览课,讲述一种自然现象或季节现象。3.通过测量学生的实际过程中去掌握“规律”所谓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不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也就是说,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科书和原著,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一种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学生清楚他们将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其次,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证明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再次,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比较各种事实,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性,让学生尽可能提出各种解释;最后,学生通过实践对每一种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的学习法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中都可运用。儿童在分析某种现象时在多大程度上积极地表现了智慧的努力,不仅决定着知识的深度,而且决定着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法“能增强学生对周围实际现象的兴趣,发展他们看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在这样的脑力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在日后实践中更完善地运用这些知识的志向。”他认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要把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只要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采取研究的态度,就能从大量的事实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4.课外阅读是“智力发展的交通工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最完善的教学乃是发展智力的教学,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只靠这一途径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来保证。而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首先要求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说:“自由活动时间问题,不仅在教学方面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在智力发展和全面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他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规定:上午为课堂学习时间,下午为自由活动时间,早起至上学前为家庭作业时间。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学生可以独立阅读或按志愿参加各种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认为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直接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他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智力生活的指路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他认为思维的生命和思维劳动者的成长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课外阅读的,一个肯动脑筋的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阅读教科书,必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他说:“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堂阅读就会变为死记硬背”。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全部时间都花在必修课上,学习对于他来说就会变成一种负担,由此还会产生其他的灾难。他鼓励学生“积累自己的小小的藏书量”,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室,开展“图书节”等活动。他坚持要学生读那些思想充实,充满智慧,催人向上的书。他认为一本鼓舞人心的好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他主张学生的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好读物,教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技巧。他还善于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他要求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为保证课外阅读质量,他提出了三条要求:(1)每教一个概念,都必须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与之配合。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头脑里装了许多“为什么”,老师讲授时就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越好;(2)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欢的学科。他鼓励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知识领域里深入学习,广泛阅读;(3)每个学生都有爱读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该把学生的智力生活局限在个人狭窄的小天地,而要建立许多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集体,使学生既能不断地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又能不断享受着集体的精神财富。为此,他在巴甫雷什中学建立了三大类12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这三大类是:(1)科学——学科小组,包括科学——数学小组、科学——技术小组、科学——化学小组、科学——生物小组、科学——文学小组、科学——哲学小组。他认为每一个小组都冠以“科学”这个词,意味着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2)劳动创造小组,包括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电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等;(3)艺术文化小组,包括唱歌、舞蹈、绘画、刺绣等小组。在这三类小组里,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施教人员要要求每学生在各个领域里形成学习的文学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才能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因而“一方面要发展每个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可有片面性;同时又要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入最符合其天资的轨道。”在思维的速度上,有的学生思维速度快,有的学生思维速度慢。这就要求“个别对待”,以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个别施教首先要个别对待学习上的“困难生”。他认为如果把学习当成学生惟一的活动领域,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因为有的学生能在学习领域里取得成功,有的学生则无力在这个领域有所进展,甚至接连失败,从而丧失了信心,以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感。他指出,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领域是很多的,如道德的、劳动的、体育的等等。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某个领域里首先“表现出自己”,从而树立起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和做人的尊严感,“在学校里能抬起头来走路”。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生可以不学习了,而是让他们坚信,他们既然能在劳动或其他领域里表现自己,就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在学习领域里克服困难的力量,逐步去争取学习上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把107个“智力发展极断迟缓”的学生培养成了“完全合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13人还受到了高等教育。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他坚决反对教学方法的程式化、一律化,认为这种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