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广关置郡到关中地区论两汉弘农郡界调整与区域控制的转变
行政区域的出现、发展和废除并不反映了统治者对该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西汉继承秦代郡县制度,并适时调整各郡县边界,来实现政治控制的治国理念。其主要有两种方式:新地置郡与旧郡分割。新地置郡基本集中于武帝开疆拓土时期。而旧郡分割,自汉初立国开始,历代君主都秉承政治平衡与中央控制的理念。元鼎三年(前114),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至新安,又以故关为弘农县。四年,置弘农郡。关于武帝“广关”置郡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宋明时期,前人对“广关”的原因提出质疑。旧以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秦函谷关地理位置,不仅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险隘,同样也是文化区域的划分标志。古人称“关东”“关西”皆以秦函谷关为准,这与战国时期地缘政治密不可分。邢义田在阐释“关东”“关西”概念时,认为“广关”举措致力于将黄河、函谷关一线东推至太行山一线。以往研究对东汉弘农郡区的分析,少有涉及。李晓杰通过对东汉政区地理研究,探讨了“弘农郡”政区沿革。一、弘农郡的地理背景及“广关”的形成《汉书·地理志》云:“弘农郡,元鼎四年置。”又《汉书·武帝纪》曰:“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徙关置县时间应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冬十月弘农郡的设置不仅注重控制关东形势,也兼顾了右内史、汉中等周围郡界的地理屏障。北界与黄河流向紧紧吻合,自弘农至汉函谷关,长约三百里;西界与右内史相邻,沿秦岭余脉冢领山至峣关,接蓝田谷后连秦岭一线;南临汉中郡,自杜南沿丹水流域至与均水交汇之处;东界自黄河起,以汉函谷关、陆浑关、伏牛山为地理依托,东临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南阳郡。对于区域地理形势而言,弘农郡并没有秉承“山川相便”“犬牙相入”的政区划分标准,区域面积虽有4.00万平方千米弘农郡辖县十一,分别为弘农、卢氏、陕、宜阳、渑池、丹水、新安、商、析、上雒、陆浑。弘农为郡治所地。商、上雒,本秦旧县,高帝初属渭南郡,后复内史,从属。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分左右内史,属右内史。卢氏、陕、新安、宜阳,秦属三川郡,后高帝易名河南郡。渑池,《汉志》曰:“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置县加强了区域行政管理,其中隐含控制崤函道的意图。丹水、析地处武关东南,为秦内史与南阳郡分界,故属南阳郡,高祖曾先攻析、郦,后攻武关。言明弘农郡政区沿革后,再回头分析汉武帝“广关”举措以及置郡影响,则更为清晰明朗。一般学者研究多以“广函谷关”为主,然则从地域形势上,还应包括“广武关”。函谷关、武关是关中地区形成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战国时秦国以至汉初王畿之地的军事保障。战国后期,秦国凭借此两关的军事保障,不断蚕食关东六国,六国虽数次“合纵”于函谷关下,却无不大败逃回。函谷关位于崤函道中段武关的历史名声虽不及函谷关,但言关中,是无法回避的。若攻,进可通南阳腹地,再东行至颍川,南下可至江汉平原;若守,武关至蓝田峣关沿丹水谷地,地势狭隘,易守难攻。秦楚之间的数次战役皆为争夺武关,秦昭王曾于此设伏,俘虏楚怀王。武关与函谷关虽地控两条不同道路,但二者之间却是相互补充的地理依托。秦末,刘邦受怀王之命西行灭秦,鉴于周文兵败的先例与函谷关易守难攻的优势,故而转道南阳,由武关攻入咸阳。后景帝年间吴楚“七国之乱”,赵涉谏周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于崤黾阨愜之间……将军何不从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至雒阳,使吏搜崤黾间,果得吴伏兵。”“广关”后,崤函道全数尽归弘农地界,武关拓至南阳郡博山县,新入弘农的丹水、析县旧属南阳郡地,是南下武关的第一站。郡界延伸至南阳盆地,武关横在郡区之内,既可加强稳定关中,又可快速到达南阳腹地,北上至洛阳,东进至江淮;南下可通江汉,进而全面控制关东地区。元鼎四年后,关东、关西界限上形成两层军事屏障。第一层为自太行山一线起始,其中太行八陉尤为突出,经王屋山,过黄河、新函谷关、陆浑关、伏牛山,至郧关。第二层以临晋关、黄河沿线,经弘农县、冢领山、峣关、秦岭一线。新函谷关二、地理形势与刘秀之现实发生的矛盾东汉弘农郡界相比西汉时期,其辖县调整变化较大。《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弘农郡,九城,分为弘农、陕、黾池、新安、宜阳、陆浑、湖、华阴。”对比西汉弘农郡,新划入湖、华阴,故属京兆尹,建武十五年属。旧有商、上雒划归京兆尹,析、丹水归属南阳郡,政区调整时间也在建武十五年。陆浑,原属弘农郡,汉末后划入河南尹新调整后的弘农郡界,北界依为黄河沿线;南界内收丹水、析两县,缩至武关,边界复至秦汉内史时期;东界基本与西汉无异,仅是南段受到丹水、析县影响,区域面积有所减少;西界北段向西移动华阴、湖两县,南段旧冢领山、蓝田谷、秦岭一线东移秦内史旧界,一部分区域划入南阳郡。两汉弘农郡界调整最根本的原因是自长安至洛阳的都城转移。都城是一个政权建立后所要面对的首要之事,而其所在位置会影响政权对区域的政治布控(见右图)。西汉初年,刘邦有意长都洛阳,但被娄敬、张良的建议所改变。其中,张良的说辞更为直接,将“都关中”与“都洛阳”进行对比分析。“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属,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都城只是一个微型的区域空间,相比之下,都城所在区域位置与地理形势才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张良之说便将河洛平原(洛阳)与关中平原(长安)的地理形势作一深入对比,从而解决了刘邦定都问题的疑惑,以致改都关中。汉初,刘邦战胜项羽后,分封了大量异姓诸侯,局势上残留了关东异姓王的威胁。刘邦先后剪除异姓王,将他们的势力范围重新分割划分,分封给刘姓子弟。但事态发展总是事与愿违,后封的同姓诸侯,坐拥广袤地盘与富饶的土地,势力与日俱增,丝毫不弱于异姓王。因此,自高祖建国起始,关东诸侯势力始终是汉中央时刻警觉的重大威胁。前文中汉武帝“广关”便集中体现了以关中控制关东,加强对关东诸侯势力的直接控制。关中东界自太行山、新函谷关一线扩大了关中面积,形成两层军事屏障,对于当时首都长安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六月即位于鄗南,十月便定都洛阳。东都洛阳使得长安及关中地区政治核心的地位丧失,转而进入河洛地区。关于光武帝不立都关中而改立洛阳的问题,今人梁万斌分析较为透彻。刘秀与刘邦平定天下的方式与所处客观环境大不相同,所以在建都问题考虑上截然不同。刘邦发迹巴蜀,凭借关中形胜与人力资源,逐步剪除异姓王。在区域控制上,关中之地完全被刘邦掌控治理,且关东异姓王的存在证实汉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大一统。因此,张良之说中提到“阻三面而东制诸侯”,并设想诸侯有变的解决方式,对于当时政治形势,定都关中乃是上策。但刘邦始终未放弃洛阳的地理位置,虽都关中,也多次驾临洛阳。刘秀源起南阳,更始入关之后,迅速在河北之地发展自己势力,并定都称帝。反观此时关中、西北、西南地区势力割据,且与刘秀军事对垒上毫不逊色。至于后来为何没有迁都长安,一则西北羌人荒乱,数次威胁关中;二则洛阳自身地理形势,虽逊于关中,但地处疆域中央,靠近经济富庶之地。建武十五年(39),光武帝开始围绕洛阳布局区域控制。他与刘邦相似,虽择都洛阳,但关中之地易形成军事割据的威胁,从未忘记。关中地区,相比河洛地区最大的优势是西北、西南地若得到稳定保障,占据者只需考虑关东势力,山河关隘便成为攻防转化的有效保障。调整重点依旧围绕旧函谷关沿线的崤函道与武关调整,自华阴至新安的崤函道归弘农郡辖管,西界移至华山以西,桃林塞地也纳入郡区。关中引以为傲的函谷桃林天险被剥夺,政区边界进入关中腹地,自华阴至长安,其间道路平坦,又无河山之险。这种调整将关中地理优势切割,但凡占据弘农,扼守崤函道,东据河洛,向西攻占关中也绝非难事。关隘的性质是一把双刃剑,狭窄道路既可阻挡敌方进攻,也限制了自身军队的展开。西汉对武关的调整致力于控制南阳盆地,东汉定都洛阳后,便要思考如何降低武关的军事性质。光武帝对武关的调整,除了将丹水、析县归入南阳郡,还延伸了南阳郡的西北界。东汉京兆尹南界基本吻合秦内史界,但临近的郡区发生了变化。旧界与汉中郡以秦岭余脉为界,对武关南界起到天然的保护。但此次调整将旧汉中北界纳入南阳郡,郡界西至秦岭、蓝田谷一线,对武关形势,整体呈现一种半包围状态。不仅可以遏制了南出武关道路,而且降低了关中旧有关隘形势的功能。定都洛阳后,东汉对关东势力的忧患消失,转向防范关西出现的割据势力,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因为关西并不只有关中平原,还包括巴蜀、陇西以及西北之地。东汉历代帝王多次驾临长安,此举与当年刘邦都长安后依旧往来洛阳,如出一辙。西汉时期的两层军事防线也随着都城迁移发生了对调,太行山、新函谷关、陆浑关、伏牛山一线成为拱卫洛阳的第二道屏障,而黄河、弘农、武关则首当其冲,占据第一道防线。三、京东北部之地理位置前文论述了设立弘农郡的经过与两汉郡界调整后的形势对比,可以看出统治者目的明确,旨在加强区域的直接控制。但一个政区重新规划,除了依赖山川地理,还需要一定的人事部署调整,毕竟弘农郡地理位置独特,像一个天平左右了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政治形势。武帝元鼎三年广关置弘农县,四年,弘农郡界划定。这一系列的事件看似突然,其实是西汉中央始终坚持以关中控制关东的战略,无论是高后时期“孽诸侯”,还是文帝分封至亲,无不体现这一理念,而广关更是将这一战略目的发挥极致。何以会选择元鼎三年这个时期?这与对匈作战胜利密不可分。汉初中央存在两大威胁:关东诸侯与北方匈奴。高祖“平城之围”后,汉代采取“和亲政策”,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大规模的两军冲突,但由于匈奴地广人稀,多为畜牧,不兴耕种,每遇天灾人祸,皆向南扰边,抢夺粮食与人口。文帝时常备军队于长安周围,以御匈奴来犯。武帝“马邑之谋”失败后,便主动向匈奴发动进攻,经过数十年的战争,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形势上也处于上风。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因对匈作战而封侯拜相。至元鼎三年时,数年战争使汉朝整体国力衰减,又逢汉将霍去病英年早逝,故汉朝暂缓了对匈进攻,两方之间形成“汉不击匈奴,匈奴亦不侵入边”的局面。武帝对外转向了西南、东北地区,“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卒。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而方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击羌、西南夷,以故久不伐胡”。武帝一方面裁废诸侯,一方面重新部署弘农郡周围管理。建元六年,武帝将京畿内史之地分为左右内史,至元鼎四年,划出右内史东部为弘农郡部分。《史记·平准书》载:“益广关,置左右辅。”鉴于景帝二年已分左右内史官,此释为左右辅都尉。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元鼎四年,置三辅都尉”,此处记载实误也。据《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此实为二辅,即右辅都尉治郿、左辅都尉治高陵。分置右扶风后,又于华阴置京辅都尉。通过都尉设置,将弘农的地理优势紧紧控制在朝廷手中。华阴控制崤函道西端,依托华山桃林之地,既保障了对旧函谷关的监控,又在京兆尹界进行区域治理。太初四年,又“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1]。函谷关虽东迁至新安,但其地理优势被弘农继承,并于此设立郡治。在行政、军事两方面保障关中京畿的绝对安全。征和四年(前89),初置司隶校尉,武帝本意为搜捕巫蛊,察大奸猾之人,后形成对三辅、弘农、三河地区的监察管理,扩大了京畿区域。后汉东都洛阳,关中京畿地位丧失,但对区域控制却丝毫不见较弱。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省关都尉。四、弘农、洛阳两郡武帝“广关置郡”既秉承了汉初控制关东的治国精神,又打破了战国以来形成东西直接对峙的局面。“广关置郡”只是作为政区调整的开端,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水利工程建设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上杭县交通建设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宁波市南部商务区管理办公室招考2名编外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天津工业生物所高级代谢工程中心科研人员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航股份地面服务部2025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网2025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南瑞集团公司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统计局华宁调查队公益性岗位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资产转让合同示范文本3篇
- 国家基础地理中心公开招考毕业生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绵阳三江人力资源开发限责任公司招聘派驻绵阳经开区机关工作人员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ABB断路器参数调试讲义
- 管廊维护与运营绩效考核评分表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大作业计算书
- 阳宅形法及峦头
- 燃烧机论文定型机加热论文:天然气直燃热风技术在定型机中的应用
- 尾矿库施工组织设计
- 投标文件封标用封面、密封条11
- 300MW火电厂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国际文凭组织IBO简介
-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共24页)
- 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