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论文)_第1页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论文)_第2页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论文)_第3页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论文)_第4页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更应该关注“物理班”的历史教学——“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变摘要:“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受到较大冲击和挑战,选科历史的明显减少,在“物理班”上课也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在很多学校“物理班”的历史课形同虚设,历史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大打折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物理班”历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重视“物理班”的历史教学是新时代培养“三有”新青年的必然要求。笔者试图从政策、教师和外部环境等角度提出应对“三新”挑战,改善“物理班”历史教学困境的建议。关键词:“三新”“物理班”历史教学困境应变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1]作为白皮书中的结束语,这充分彰显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前途和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三有”青年的历史使命。中学历史教育,因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伴随着历史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改革的施行,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启动了新高考改革,其中23个省区采用了“3+1+2”模式,即考生需从物理和历史中二选一,历史的学科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足见国家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可是,将历史与物理并列选科,明面上提高了历史的学科地位,但实际操作中却让历史学科处于尴尬的境地。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为例,2021年入学高一新生面临“三新”,“历史班”数量较之前的文科班均有明显减少。在“三新”背景下,历史的学科地位事实上不升反降,给历史教学带来较大冲击和挑战:不仅使选科历史的明显减少,在“物理班”上课也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在很多学校“物理班”的历史课形同虚设。笔者担心长此以往历史课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恐怕要大打折扣。一、“物理班”历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2021年安徽省高一入学新生面临“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较大冲击,无论是教学理念、教材内容、选科方式,还是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历史学科地位等均发生较大变化。这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一,新高考选科历史的学生减少,过早分科导致历史教学深受影响。2021年9月安徽省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1+2”模式,即计入高考总分的考试科目共有6门,“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不分文理科;“1”是指在物理、历史中二选一。其中将历史与物理选科并列,明面上提高了历史的学科地位,但实际操作中却让历史学科处于尴尬的境地。据笔者调查,改革后各地区学校文科班占比较之前均大幅减少。此外,很多学校为“抢抓先机”在高一上学期结束前,甚至期中考试后就直接选科分班。过早分科导致数量庞大的“物理生”过早丧失历史学习的热情。以合格性考试为学习目的历史课注定得不到学生的重视;高考的指挥棒也决定着历史课在学校中的学科地位,许多学校选科后“物理班”每周只安排1节历史课。其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使“会考”难度降低,学生更加不重视历史课。以笔者所在的省区为例,自2021年开始入学新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方式呈现,合格线实行全省统一划定,“不合格”比例控制在实际参考人数的2%以内。[2]相较于之前的成绩“ABCD等级”划分和5%的不合格线,新方案模糊了区分度,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的难度。从国家出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角度来说当然无可厚非,但却给课堂教学出了新难题。其三,部编版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时少,较难完成教学任务。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本册共28万字,平均每课六七千字,把课文出声朗读一遍估计要30分钟。如果一课用1课时完成,只能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如果一课用2课时完成,本册教材共29课,则需58课时,需29周方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显然不切实际,因为每学期只有不过20个教学周。三、“物理班”历史教学理应得到重视历史课的德育价值无可替代。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教育。理科生更应接受良好的历史教育。一方面,理科生数量大、比例高。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605.03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理科生。从高考报名人数可见一斑,2022年安徽高考实际参考人数约为47万人,其中文科18.3万人,理科28.8万人(含少年班0.1万人),理科生占参考人数的61.1%;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理科生。这些理科生今后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某方面的专家或技术员、蓝领工人等,有的还可能出国留学深造,光有才能还不行,德才兼备方能成为国之栋梁。古人说得好:“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4]数量庞大的理科生,今日是在校学生,明日就是走向社会的公民。没有正确的历史常识、历史观,就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公民,更成就不了“三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不能再让“物理班”的历史课形同虚设(一)政策导向最主要。考试评价和结果的应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直接影响“物理班”的历史课堂教学。教育部2014年12月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5]这意味着“物理班”的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历史科目只需要“合格”即可。江苏省规定: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卷面得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6]安徽省规定: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方式呈现。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合格线实行全省统一划定,“不合格”比例控制在实际参考人数2%以内。以“合格”“不合格”来划分成绩取代了原来的“ABCD等级”划分,模糊了区分度,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从国家出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角度来说当然无可厚非,但却使“物理生”从心理上更加轻视历史学习,给历史教学出了新难题。此外,笔者观察到,新高考改革后江苏的“物理班”历史教学相对平稳,所受冲击比安徽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苏的学业水平考试采用了“60分”线标准,相较于安徽的“2%人数”线标准,学生通过难度相对较大,所以“物理班”的历史教学更严肃认真。由此观之,“等级制”或“60分”线比“2%人数”线标准更高,更有利于“物理生”正确对待历史学习。不同的考试政策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别。(二)认真教学是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课堂的灵魂,面对“三新”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并积极寻求改善,让历史课堂健康地成长起来。首先,更新观念、端正态度。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是“三新”改革的总纲领。《意见》第一部分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当前的教育教学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包括“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7]历史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不可缺席。认真对待“物理班”历史教学关系到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未来,关系到学科地位,甚至关系到教师价值。广大历史教师要正视自己的学科价值,在“物理班”进行历史教学时不能抱有“打酱油”的态度。不做“赶鸭子”老师,更不能做“放羊”老师。其次,悟透标准、吃透教材、摸透学情。“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的依据,悟透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就有章可循,在“物理班”上课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悟透标准还要关注其变化,跟上时代的脉动,比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相较于2017年版本在“基本理念”部分,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劳”,成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内容多课时少,如何抓住考点、重点、难点,需要老师吃透教材去粗取精,否则就只能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胡子眉毛一把抓,胡乱带同学们划划课文而已;“物理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摸透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照本宣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拓展、没有挖掘、没有新发现、没有互动,这样的历史课堂求知若渴的学生当然不喜欢。悟透标准、吃透教材、摸透学情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再次,课堂教学用心、用情、用脑。“物理班”的历史教学更应该用心,因为每周只有2节甚至1节历史课,学生也不会课下预习和复习,所以教师只有向课堂要效率,课堂中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很珍贵。导入用什么方式需要几分钟,重点和考点是什么如何呈现,随堂练习怎么做怎么讲,这些都需要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在“物理班”上课需要用情,老师只有动情教,学生才愿意用心学。唯考试论的教学注定不会受学生欢迎,也贬低了历史课的价值。“物理班”历史不必像“历史班”那样讲那么深,留下的时间让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感人的故事讲一讲,动情的诗篇读一读,让课堂多一点人情味岂不美哉;“三新”带来的挑战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法学法上勇于创新。(三)外部支持有必要。应对“三新”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挑战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持。“各地区要充分发挥督导部门和学校责任督学的作用,加强对历史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形成教育督导与督查、教育行政和教学研究工作的联动机制,确保历史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开齐、开足,努力开设选修课程,保证质量,形成特色。”[8]首先,教育主管部门是坚强保障。即使是作为“物理班”的“副课”,历史教学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地方教育局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负有监管和指导责任。2012年我国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条例》实行督学制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为教育督导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督学。督学的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落实情况;指导学校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办学等。其次,学校应该依法办学,正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历史的学科地位。被高考“绑架”的学校和短视的领导班子过度重理轻文,随意减少或侵占历史课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历史教师们也应该据理力争维护学科尊严和自身权益。再次,营造重史学史的社会和校园环境。2021年恰逢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社会掀起了“学四史”的热潮,历史的学科地位也有所提高;笔者的母校某县城中学,每年都有举办“趣味历史知识竞赛”的光荣传统,整个校园形成了“德智双全、文理兼容”的良好校风。重史学史的舆论氛围有利于纠正社会上片面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认知。最后,学界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有影响力的学术教育期刊,开辟一个固定专栏或专门推出一期特刊,又或举办一个学术论坛,共同探讨“物理班”的历史教学问题,鼓励老师们建言献策,势必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Z].2021—9—1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