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学习_第1页
宋明理学课件学习_第2页
宋明理学课件学习_第3页
宋明理学课件学习_第4页
宋明理学课件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发展成熟?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3课宋明理学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儒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1)原因:①佛教盛行;

原因:

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动荡和战乱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宣扬来生幸福;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危害: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耗费财物;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政府争夺劳动力。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理论相对于佛道的落后。《汉书●艺文志》云:“后世经传……而务碎义,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后汉书●张衡传》曰:“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一是空守章句师说,以至于繁琐迂阔,走向僵化。

一是与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学结合,援引一些自然现象证明事件,以至于荒诞至极。

④与选官制度相关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①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容

②经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2、隋朝:“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图》(清·丁云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2)影响:

①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展并在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去正统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从儒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原因: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②统治者的政策;③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发展: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启示:①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②时代和社会发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时调整;③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代儒士释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融合了佛道思想,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理学”。二、宋明理学(一)概念(二)兴起的背景

1、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2、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理学适应了唐末五代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进步瞩目,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三)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南宋:程颢、程颐朱熹“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性即是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2、主要思想(1)二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2)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地位—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主张:是客观唯心主义,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3、实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4、特点:5、影响(1)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3)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求;(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5)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三教”条:“孛术鲁翀子翚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其可一日阙哉!’上大悦”。这里,君臣达成了三教中儒家对统治最实用的共识。三教的重心何在已经很清楚了。(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