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9文意理解简答(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得分: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30分)苏秦说赵王曰:“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1.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10分)(1)大王诚能听臣 诚:____________(2)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 致:____________(3)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 禽:____________(4)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 与:____________(5)韩弱则效宜阳 效:____________(6)不可不熟计也 熟:____________(7)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 劫:____________(8)六国从亲,以侯畔秦 畔:____________(9)楚军武关,齐涉渤海 军:____________(10)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约:____________答案(1)诚:果真,如果(2)致:送达,献纳(3)禽:同“擒”,捕捉,捉住(4)与:结交(5)效:献,呈献(6)熟:仔细,周详(7)劫:威逼,胁迫(8)畔:同“叛”,违背,背叛(9)军:驻扎(10)约:订约,约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B.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解析“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句中,“先背约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动词“伐”的逻辑主语是“五国”,应在“五国”前断开,排除A、C两项。“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句中“于函谷关”是“出兵”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答案B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文中的赵王不属于五霸。B.山东,指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C.朋党,又称集团、派别,多是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结合起来的集团。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百乘之家”称拥有百辆兵车的士大夫之家。解析“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错误,二者均指“崤山以东”。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对赵王说,只要赵王真的听从他的忠言,就能得到别国土地,并使父兄外戚等得以封侯。B.苏秦告诉赵王,如果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削弱楚国,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了。C.苏秦认为,如果秦国东向的想法一旦施行,就必然会举兵攻打赵国,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D.苏秦认为,如果赵王使六国缔结盟约,全力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危害六国,赵王霸业就可完成。解析C项,“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错误,原文“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瑜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意谓秦国发动军队进攻赵国一定会在邯郸城下交战,并非“占领邯郸”,也未提及“赵国就会灭亡”。答案C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解析采分关键点:(1)垂拱:形容不费气力。“是……也”,判断句。愿:希望。(2)“会于洹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洹水之上集会。通质:互派人质,交换人质。刑:割,杀。答案(1)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2)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洹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6.苏秦是如何打动赵王同意合纵的?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3分)解析解答本题应综合苏秦的说辞梳理概括。苏秦的说辞始终站在赵国的角度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段先从“为大王愿”的角度,说明合纵能够割地效实、封侯贵戚,让大王“垂拱而两有之”;然后从“为大王患”的角度,说明与秦或与齐都会对赵国不利,让秦军长驱直入,“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第二段则描绘自己谋划的合纵的前景,只要秦军攻打任何一国,其余五国都会救援,秦国“不敢出兵于函谷关”,进而成就霸业。由此可组织出答案。答案先是分析形势啖以厚利,然后指明不合纵的严重后果,最后描绘合纵成就霸业的愿景。【参考译文】苏秦游说赵王说:“请您屏退身边的人,让我禀告陈述它们的不同。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燕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上海边盛产鱼盐的土地,楚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橘柚的云梦之地,韩国魏国也都可以让他们献上自己分封的土地和收取赋税的私邑,大王的亲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的赏赐。割让土地表示诚意,是五霸不惜军队覆灭、将领被擒而追求的;给内外亲族封侯的赏赐,是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殷纣王而争夺的。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大王如果和秦国结交,那么秦国必然会削弱韩国、魏国;大王如果和齐国结交,那么齐国必然会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就会献上宜阳。宜阳被献上那么通往上郡的路就会断绝,河外之地被割让那么道路就不畅通。楚国被削弱赵国就没有了后援。这三项计策,是不能够不仔细谋划的。秦国攻下轵道那么南阳就会震动,胁迫韩国包围周室那么赵国就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那么齐国必然会到秦国称臣。假如秦国的想法在崤山以东得到了施行之后,就必然会发动军队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两国军队必将在邯郸城下交战。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原因。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杜绝猜疑远离谗言,摒弃流言的痕迹,堵塞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门径,所以使君主尊贵疆土扩大军队强盛的计策,我才能在大王面前陈述忠心。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让六国合纵相亲结为联盟,来共同抵御秦国。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洹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立下誓言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楚国,韩国军队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常山以北地区。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韩国、魏国,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云中。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韩国军队守住成皋,魏国军队堵住午道,赵国军队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齐国。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军队守住常山,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齐国军队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燕国。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进军驻扎宜阳,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魏国进军驻扎河外,齐国军队渡过渤海,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赵国。诸侯中有先背弃盟约的,其他五国就共同讨伐他。六国合纵相亲结成联盟来抵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发动军队来危害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完成了!”赵王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赐给他一百辆有装饰的兵车、一千镒黄金、一百对白玉璧、一千纯锦绣,让他来邀约五国诸侯结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30分)上韩丞相书苏洵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7.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10分)(1)亦非敢少之也 少:____________(2)则京官之与试衔 衔:____________(3)然其所以区区无厌 厌:____________(4)实以家贫无赀 赀:____________(5)稍可以纾意快志者 纾:____________(6)无官长拘辖 拘:____________(7)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 冗:____________(8)而自托于学术 托:____________(9)实亦有得而足恃 恃:____________(10)苟有以相博 博:____________答案(1)少:轻视,看不起(2)衔:官阶,官衔(3)厌:满足(4)赀:同“资”,钱财(5)纾:使缓解,使放松(6)拘:束缚,限制(7)冗:多余,繁杂(8)托:寄托(9)恃:依赖,倚仗(10)博:讨取,换取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天下之土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解析“求之如不及”与“得之而喜”是对称结构,所以“求之”之后不应断开,“得之”之前应断开,排除A、C两项;“于此”是“有所忍”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答案D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士,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古代的很多处士往往对朝廷有很大的影响力。B.守选,意思是等候选用,下文的“待阙”是指等待补缺任命。守选和待阙都是宋代官吏选拔制度中的重要步骤。C.“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中“负”意为违背、违犯,与《苏武传》中“律前负汉归匈奴”的“负”意思相同。D.“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中“反覆”意为翻来覆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意思不同。解析C项,两个“负”意思不同。负:违背,违犯/背弃,背叛。D项,反覆:翻来覆去/来回,往返。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曾经授予苏洵试校书郎的官职,苏洵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是觉得俸禄不足以养家,所以才又写了这封信。B.苏洵觉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体上要忍受劳累之苦,精神上又备受摧残,跟一些奴仆之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C.苏洵认为,若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程序,到七十岁也未必能当上自己想要的官职,所以希望韩丞相能够提携自己。D.苏洵本来想通过学术上的成就来养家,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不禁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解析D项,“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错,原文“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意思是“两个儿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这是作者自谦之词。答案D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2)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解析采分关键点:(1)所以:用来……的。贤俊:贤者才俊。差:稍微。(2)除:授予。与:给。恣睢:放纵暴戾。答案(1)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2)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茫不清。12.在苏洵笔下,韩丞相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解析结合“上韩丞相书”“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可知,韩丞相身居高位,对苏洵有知遇之恩。结合“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可知,性格谨慎,做事不够坚决果断。结合“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可知,健忘拖延,不能及时向欧阳修推荐苏轼和苏辙。答案①身居高位,对苏洵有知遇之恩;②性格谨慎,做事不够坚决果断;③健忘拖延,不能及时向欧阳修推荐苏轼和苏辙。【参考译文】(我)苏洵年纪大了,生活上无所依赖,家产破败,想向相公乞求一个官职。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去年承蒙朝廷授予我试校书郎(的职位),(我)也不敢看轻这个职位。(如果说)这是朝廷用人不当,又算是我苏洵侥幸,也不过获得一个京官(的职位),终究不能同汉、唐的时候(朝廷)给予处士(的待遇)相提并论。那么京官与试校书郎,两者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别,何必要做这个不做那个呢?而我这样不满足地再次请求相公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财,得到六七千钱,实在不足以养家,更何况忍受贫穷经受老去,都可望而不可即。凡是为官的人,稍微可以称心如意些的,好像也就是京城的朝官才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这以下的官员,都是疲劳筋骨,折磨精神,被人役使,与奴仆没有多少差别了。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若鹜,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称心如意。而像我苏洵,这把年纪哪里能等得到那一天?而今等待被选拔要几年时间,然后才能看见尚书省的大门。又要等候补缺一年多时间才能任命,(如果)有幸没有触犯法律被废黜放逐,还要等待选拔,又要等待补缺任命,这样的话又要十四五年的时间,谨慎小心地通过七八次考核,还要有幸有五六个推举的人,然后才有希望能晋升调任。到这个时候,我也七十岁了。我苏洵长久以来做百姓,没有被官员约束管辖过,自我感觉筋骨强劲,不愿意做供州县官员驱使的小吏。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茫不清。如今朝廷把名字盖起来选拔人才,有人担保推荐人才才得到官职,勉强合格的,即使是微贱的职位也一定会答应。为什么呢?虽然爱惜但是没有机会呀。现在我有幸被诸公了解还算深入,而您尤其认可我。至于为官一事,犹豫不决的有好几年了。唉!难道是天下的官职因为我的缘故才多余吗?我苏洵年少时家境不算差,以为只要遇到机会就能进取功名,自然不会马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求取功名的艰难,于是断绝了追求功名的念头,转而专心治学,也确实有收获而使我有所依仗。从去年以来,(我)开始重读《易经》,写作《易传》一百多篇。这本书如果写成,那可以说是自从有《周易》以来,从未有过的。今天我也不是很迷恋一个官职,如果你认为也没有什么可以推荐我的理由,也望您能直言相告,不要使我犹豫不决,想放弃又迟迟不能。世上的人施予恩惠则希望得到回报,如果能博取到什么,就是叩头也是容易做到的。而今我苏洵已经潦倒了,两个儿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相公您又怎么可能施以无法得到回报的恩惠呢?相公您以前对我说,多次想要对欧阳修说我儿子的事,见了面又总是忘却了真是怪事。我确实是担心他或许有意接受他们却又忘记了,所以不怕羞耻地再说一下。不多说了。苏洵拜两次。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8题。(30分)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越州赵公救灾记》)13.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10分)(1)灾所被者几乡 被:____________(2)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羡:____________(3)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谨:____________(4)忧其且流亡也 且:____________(5)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 廪:____________(6)民不幸罹旱疫 罹:____________(7)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间:____________(8)不习而有为 习:____________(9)乐为之识其详 识:____________(10)著其荒政可师者 师:____________答案(1)被:蒙受,遭受(2)羡:盈余,剩余(3)谨:谨慎地从事(4)且:将要(5)廪:官府发放口粮(6)罹:遭遇,遭受(7)间:差别,不同(8)习:通晓,熟悉(9)识:同“志”,记录,记载(10)师:效法,学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解析“故事”,按照旧例,作状语,位于句首,一般单独成句,排除A、B两项;“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四万八千余石”是“粟”的后置定语,语意完整,“石”前面不可断开,排除D项。答案C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越州,越州知州。知州是官名,宋初州本有刺史,别命京官知军州事,以分知州权柄,后罢刺史,专用知州,总治州郡政事。B.“前民之未饥”中“前”作状语,意为在……之前,与《项脊轩志》中“前辟四窗”中的“前”用法相同。C.朔,古代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之后的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戊申晦,五鼓”。D.“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中“为”意为修筑、修建,与《〈老子〉四章》中“凿户牖以为室”的“为”含义不同。解析D项,两句中的“为”均为修筑、修建之意,故含义相同。答案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越大旱,赵公来到越州,在饥荒还未到来之前,就亲自带领属官到各个县调查了七件事情,并谨慎地准备应对。B.文章通过一连串的数量词,如“二万一千九百余人”“四万八千余石”“一升”“四千一百丈”等,充分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成绩。C.文章详写了赵公救灾,结尾简要地概括了赵公的其他方面的品德和修养,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具有无穷的余味。D.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解析“在饥荒还未到来之前,就亲自带领属官到各个县调查了七件事情”错误,应是赵公下达文书询问下属县七个问题。答案A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2)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解析采分关键点:(1)“民取息钱者”,定语后置句,即“取息钱民”。“纵予之”,尽可能地借钱给他们。“官为责其偿”,省略句,即“官为(之)责其偿”。(2)蚤:同“早”。少:同“稍”,稍微,丝毫。躬亲:亲自处理。答案(1)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百姓,官府劝告富人尽可能地借钱给他们,等庄稼成熟,官府替富人责令债户偿还。(2)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却没有丝毫的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18.本篇救灾记重在记事,而非写人,但由于笔端含情,人也因事可见。请根据文本第一、二两段简要概括赵公的形象。(3分)解析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救灾”,作者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先介绍了“防患于未然”的调查准备工作。作者具体介绍了赵抃的调查提纲,写了赵抃对“属县”的七问。涉及受灾的范围、灾害的程度、官私应对灾害的能力等,突出了赵抃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也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以便为后来的官吏提供借鉴。文章开头写赵抃连发七问,写出了他的忧心如焚。第二段,写赈灾的时间和数量、赈粮的发放方式,用“忧其众相蹂也”“忧其且流亡也”二句,就充分表现了赵抃细致深入的办事作风,以及忧民爱民的官吏形象。答案临难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忧民爱民。【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为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做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杂物电梯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文创产品快速表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指纹门采购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美术课程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游戏账号交易电子合同范例
- ktv股东合同范例
- 戏剧导演合同范例
- 1+x粮食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综合类C证模拟试题与答案
- 免疫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 2024年大学试题(经济学)-流通经济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博弈论完整版本
- DB34∕T 4179-2022 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
- 《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一例尿毒症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查房
- 202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试题练习(单一题)(学生版+解析版)
-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教学课件
-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后附答案)
- 2024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据可视化 》 课件全套 杨华 第1-9章 数据可视化概述- 可视化大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