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江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_第1页
加快江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_第2页
加快江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_第3页
加快江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_第4页
加快江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单纯的农产品增收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的作用正变得十分有限,即仅依赖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已不能从根本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带来更多的收入,因此,加快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科学涵义,而后又分析了江门市城郊农民在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劳动分工、新制度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三方面分析了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理论基础,从土地制度、劳动力素质、创建农村工业园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城市规模、扩展中心集镇、建设中心村庄、户籍制度以及三大"功能网络"建设九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一些具体对策。关键词农村人口非农化;分工;制度;市场;对策目录摘要1绪论1一、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2<一>本文的研究方式、方法和过程21、研究方式、方法22、研究过程2<二>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21.农民22.城郊农民23.农村人口非农化2二、江门市城郊农民在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三、实现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具体对策5〔一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充分发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5〔二在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5〔三创建农村工业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四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非农产业5〔五努力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聚集功6〔六扩展中心集镇6〔七建设中心村庄6〔八改革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行一元户籍制度6〔九抓好三大"功能网络"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方式非农化6参考文献8致谢9.加快江门市农村人口非农化政策建议绪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是同步的,在工业化、城市化实现的同时完成了农民职业和身份的市民转换,而我国这三者的发展不均衡,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滞后于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一、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一>本文的研究方式、方法和过程1、研究方式、方法本研究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研究方式属于个案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了文献法、结构式访谈法等。2、研究过程首先,以镇<乡>为单位在江门市郊区进行初步了解,选取了蓬江、江海、新会等3区为调查对象镇;其次,制定访谈计划和具体访谈内容,随机访谈这3个区的20户村民,得到本论文需要的资料。<二>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1.农民在我国历史上,农民这一概念曾有三重涵义。第一是指职业上的农民<即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第二是阶级意义上的农民,第三是户籍身份上的农民<即属于农业户口>。本文在论述中取它的第一和第三种涵义。2.城郊农民指的是居住在城市市区四周的环状地带<即郊区>的乡村农民<户籍上属于农业户口,户籍所在地为城市郊区>。值得注意的是:从社区的视角来看,城市郊区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与市区相对应,二者共同组成城市,只是在户籍上区分为市区的市民属于非农业户籍,而郊区的乡村农民则属于农业户籍。3.农村人口非农化农村人口非农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一方面是指从事非农产业的非农人口的增加。非农职业的转换和非农产值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比重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使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口能逐步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实质就是农村地区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城市文明逐渐接近、趋向同一的过程,是城乡差别缩小并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的历史过程。二、江门市城郊农民在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了解江门市城郊农民非农化转移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抽取了蓬江、江海、新会这3个区的20户村民进行访谈。在具体的访谈中,发现江门市城郊农民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不但对江门市和XX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将为我国其他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层面的指导与借鉴。其一,有些人认为农村人口进城会抢占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给XX市大量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造成压力<由于近几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导致XX市大量国企工人下岗,他们普遍面临着再就业的压力>。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有抵触农村人口迸城的情绪和行为。事实上,他们仅看到了农民村人口城需要就业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农村人口进城会带动就业、创造就业机会的一面。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后,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无疑会带动城市整体消费的增长、引起社会生产的迸一步发展,这必然会新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所导致的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会给城市中的第三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种背景下,XX市大量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难题将迎刃而解。其二,还有些人认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确会带来一定的城市问题,比如治安问题等,但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N+Iq衡择其重",我们绝对不能因此就"因噎废食"。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就必须要让农民进城,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对于当前众多的城市问题,通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对当前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等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完全可以顺利地解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首先解决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错误认识这一问题,XX市城市化进程才能顺利推进,城郊农民才能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三、实现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具体对策〔一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充分发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改革进程,允许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让市场来配置土地资源和确定土地价格,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变成可以永久享有的股份分红权。这样既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合理内核,又将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延伸到了土地非农化的过程,并且成员权的保留使农民在选择到农业外就业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二在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真正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二要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要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培训高素质劳动力中的主导作用。三要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开展定向培训,进一步突破农村人口进城求职门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四要深化农村成人教育。开办各类培训班,健全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网络,解决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缺少技术型劳动力的问题。〔三创建农村工业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一要进一步创新观念。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部门围绕基层和企业转,领导围绕企业和群众转,一切围绕发展转。二要创新机制。总结推广"零地价"运行机制,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减轻企业早期投资成本,促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三要改善基础。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把必要的基础建设作为园区开发的重点,尽早规划,改善环境,筑巢引凤。〔四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非农产业发展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要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通过"绿色化"提升农业层次,通过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二要重视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产品流通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龙头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作用。三要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五努力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聚集功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另一方面,在城市里,产业间会形成产业链。一个食品加工企业,产前需要设备、原料,产后得包装、销售,自然就促进了农业、加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也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兴起,于是消费增多,就业增加。〔六扩展中心集镇要把建设中心集镇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使这项全新事业得以健康推进。要把产业的集聚作为推进中心集镇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同步实现空间论坛转换和要素集聚。在建设中心集镇韵同时,将纳入建成区的行政村逐步改建成社区居委会,并进一步取消各种限制,降低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七建设中心村庄农村人口多,生产率不高,长期散居,要让广大农村居民接受城市文明和经济的辐射,必须在加强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建设中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旧村改造,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中心村,使零星分散的人口和贫困人口逐渐向中心村集聚,提高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使暂时还不能转为"市民"的"弱势"农民增强非农化的信心。〔八改革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行一元户籍制度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农转非",也不意味着"农民"这一概念的消亡。对农民而言,不仅能继续享有现行政策条件下作为农民身份应当享有的权利,同时还将逐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优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就业政策等权利,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实惠。〔九抓好三大"功能网络"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方式非农化抓好三大"功能网络"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方式非农化,这是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最终落脚点。①完善基础设施网,缩小城乡硬件设施差距,从政策和机制上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通路不通车,通管不通水,通线不通广播"的问题。②构建现代信息网,逐步实现城乡文明对接。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逐步实现城乡文明对接。③调整消费结构网,努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要逐步调整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家庭设备、交通、医疗保健等较高层次的生活消费支出。要重视文化消费的特有作用,增加文化消费投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境界,塑造知识型农民新形象。参考文献[1]刘祖春.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探索[J].XX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1>[2]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10>[3]林添溢.XX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加快[J].统计与预测,1998<01>[4]谭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XX农村城镇化建设[J].XX师范学院学报,2007<08>[5]王文甫,罗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路径选择——城镇化与非农化[J].XX农业科学,2008<15>[6]张宝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J].改革与战略,2009<03>[7]姚士谋,崔功豪,许学强,王万茂,陈雯,陈爽.按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城镇建设的大局[J].经济地理,2009<01>[8]郑卫,丁康乐.中国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关系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3<06>[9]李尚.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J].中共XX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6>[10]许经勇.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实思考[J].中共XX省委党校学报,2002<10>[11]朱宝树.转型时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滞后问题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04>[12]朱宝树.上海农村人口城市化再推进与非农化再转移[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02>[13]文军.当代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根本动因——谈《寻求生存——当代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J].开放时代,2001<10>[14]杨华,张丽.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01<06>[15]杨华.论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J].新疆财经,2001<06>[16]盛明.论县城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J].经济师,2002<12>[17]王桂新.中国人口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发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致谢在此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指导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怀。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尤其是我们的指导教师xxxx,他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经常到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