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_第1页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_第2页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_第3页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_第4页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诚协同锐意创新、成就卓越,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动力、全球知识经济新中心和世界一流的智能宜居科技新城

——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

九月23大连

凯捷—大连高新区战略规划项目组

©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定位和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本阶段工作:制定高新区功能布局规划以及能力建设及实施计划战略规划内部评估外部分析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竞争分析现状/关键能力最佳实践产业分析优势与劣势业绩总体发展目标产业选择战略执行方案评估并形成战略项目启动,内外部分析,提出关键假设和战略方向项目定义和范围问题表述动员资源项目启动深入分析,提出假设和战略方向战略评估与研讨协同/加速/执行10周3周1周6周功能布局规划、能力建设及实施计划核心产业规划产业功能要求明确高新区功能布局国际最佳实践研究调研国际著名园区的功能布局情况重点研究班加罗尔、马尼拉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总结总结功能规划及建设的经验设计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确定高新区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确定高新区的未来功能定位及布局详细描述主要功能的阶段目标及要求提出高新区能力建设要求及实施方案分析实现规划高新区需要建立的能力制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定位和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产业及功能布局要符合新时期高新区的战略发展愿景发展愿景锐意创新、成就卓越,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动力、全球知识经济新中心和世界一流的智能宜居科技新城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世界第一”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经济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大连市产业优化的“主战场”和“主引擎”城市宜居加快高新区城市建设步伐,将高新区打造成为生态化、园林化、城市化、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新城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依照战略远景迈进,高新区将助力大连超越马尼拉、超越班加罗尔,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软件与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高新区与班加罗尔对标2003~20082008~20102011~2015)2016~2020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发展增速大连市50%27%32%25%班加罗尔32%21%18%13%高新区55%28%33%26%

资料来源:

大连统计年鉴,高新区内部数据,凯捷分析,NASSCOM,IDC收入(亿元)-大连市与班加罗尔信息服务业收入对比预测-大连市班加罗尔超越班加罗尔大连高新区-2020年大连信息服务产业收入分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同时功能布局要满足六个功能愿景,才能担当并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高新区总体发展愿景交通规划环保规划城市建筑设计智能社区生态规划公共服务规划智能社区远景——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园区智能化建设,实现“强政兴业惠民”的战略目标城市规划愿景——将前瞻的设计理念和商贸哲学融入城市设计与规划,注重空间关系,营造人居和谐环境,塑造城市性格,彰显新城魅力交通规划愿景——依据高新区产业规划与经济人口发展阶段,分析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地建设高新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规划愿景——以“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为标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建设高新区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生态规划愿景——遵循自然规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充分利用高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建设和谐的生态循环系统,将高新区打造成为绿色新城区环保规划愿景——坚持“以为人本、持续发展”,依托高新区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引入先进环保技术,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实现高新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定位和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8从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园区功能布局和建设发展来看,其都离不开对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高度重视和谐发展生产打造开放的办公环境和先进的创新实验环境,发挥科技集中优势,吸引人才生态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生活打造适宜高科技人才就近居住的生活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环境,留住人才功能布局城市建筑生产、生活、生态的载体,城市性格的体现©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9硅谷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城区,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围绕产业形成了完整的功能布局西部山脚的5座城区,是硅谷最富裕的技术专家和公司经理居住的地方南部谷地是新开发的,是硅谷最贫穷的人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农业地区硅谷北部的5个城区,是办公区,硅谷几乎所有的电子公司都聚集在此中部和东部谷地3个发展较早的城区,被称为“卧室社区”,硅谷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居住在此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中介服务公共交通、邮电、通讯、运输、情报信息服务、广告、装潢以及各种供应商、代理代销商等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各种基金机构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零售、餐饮、旅馆、医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环卫、修配、教育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凯捷分析优点不足区位:大城市的远郊,发展较为独立,与美国城市空心化趋势一致布局:产业园区集中,易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产业与配套同步逐渐自然发展区位:远离大城市,初期发展较慢布局:产业区与居住区距离较远,交通压力大,更适合工业园区发展路径:发展周期较长©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0筑波科学城开创了日本近现代新城建设的先河,实现了从最初偏重科技研发院所建设到完善中心城市建设的转变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建设目的是为了缓解东京都首位度过高和人口密度过大、发挥科技集中优势、提高教育研发水平科学城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包括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人口20万,其中科技研究人员1.3万余人,是日本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城新干线车站筑波国际会议中心筑波新干线东京高速常磐高速布局特点:研究学园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18公里,占地27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7万包括三个功能区,从北往南依次为大学区、中心街区和研究机关区建筑特点:道路设计体现新城空间特色:摒弃“方块格局”,充分利用规划用地,使步行道路和机动车分开,及曲线型道路抑制车速提高交通安全性两条主干道相夹形成街市中心:一条由广场、公共设施、交通枢纽形成的城市轴贯穿三个功能区,沿途设置商业及文教设施,变换的街道景观,体现无穷乐趣多彩的城市建筑:从矶崎新设计“筑波中心”开始,数位建筑大师的作品在区内拔地而起核心地区研究学园区配套生活地区新干线周边发展区区位:大城市的远郊,发展较为独立布局:以基础研究园区和学区为主,不涉及制造业,产业区集中,环境良好发展路径:产业设施先行,培育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区位:长期依赖东京的配套设施,导致园区人气不足,发展失衡布局:缺少中短期产出产业,投入周期长发展路径:配套设施发展较晚,与产业设施不匹配,但目前已经跟上,且发展较好优点不足©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1印度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为软件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许多国家不同,以各家公司为主体打造的公司园区才是设施齐全赶英超美的典范,例如班加罗尔电子城的Infosys公司园区资料来源:googleearth地图,凯捷专家访谈Infosys公司园区Infosys园区主体建筑超过40栋,容纳超过5万人工作,同时区内有完备的生活配套如餐饮、酒吧、银行、酒店、医务室等,类似于一个完整的中国行政区划下的软件园区位:城市近郊,易于快速发展布局:以产业设施和配套设施融合的企业园区为特色,适合软件企业发展发展路径:产业设施比配套设施发展快,政策优惠力度大,发展迅速区位:随着城市中心扩张,发展空间受限布局:不适合工业产业发展发展路径:配套设施落后,制约产业发展优点不足©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2苏州工业园内的交通非常顺畅,很少发生堵车的现象,原因是其在规划时采用了结构独特的功能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居住区工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主要为逛街购物消费的人流居住区在商业区的南北两侧,主要上班人流工业区在商业区的外侧,工业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交通干线被布置在园区的南北两边按照这样的设计,重型交通与轻型交通就分开了,居民上班和逛街的人流也分开了;区内的行人、车辆每次出行的路途都不长此外,这里的主干道连接次干道,次干道连接支路,结构清晰,分工明确,不允许支路与主干道交叉,不允许工厂面向主干道开门行人、快车、慢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区位:城市近郊,但发展较为独立,易于规划布局:商业、居住和工业区分层铺开的布局很好的平衡了生活、生态和生产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发展路径:产业与配套设施同步快速发展,规划与建设高度一致区位:在一片农田上建设,离城市中心较远,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布局:对服务产业发展不太适合发展路径:前期投入非常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对规划的执行力要求很高优点不足©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3空间布局: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一区多园多基地”的格局分布,总面积23252.29公顷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多园: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中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区多园、多基地的空间布局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凯捷分析“一区十园”中关村科技园总体设计目标创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产业和服务支撑系统、信息系统、交通、市政设施、绿化环境的建设都要以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北京特色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强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和为高科技创新、产业化、市场化服务的各种支撑体系区位:城市近郊,易于快速发展布局:一区十园的布局打破了园区空间的局限性,实现了产业的虚拟集群化发展发展路径:各分园逐步发展,产业与配套设施协调发展区位:随着城市中心扩张,发展空间受限布局:各产业园地理位置的过度分散增加了管理控制协调的难度发展路径:分园的分散导致设施的公用性下降,利用率降低优点不足©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4各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均有特定的优点和不足筑波模式硅谷模式班加罗尔模式苏州工业园模式中关村模式优点不足区位:大城市的远郊,发展较为独立布局:以基础研究园区和学区为主,不涉及制造业,产业区集中,环境良好发展路径:产业设施先行,培育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区位:大城市的远郊,发展较为独立,与美国城市空心化趋势一致布局:产业园区集中,易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产业与配套同步逐渐自然发展区位:远离大城市,初期发展较慢布局:产业区与居住区距离较远,交通压力大,更适合工业园区发展路径:发展周期较长区位:城市近郊,易于快速发展布局:以产业设施和配套设施融合的企业园区为特色,适合软件企业发展发展路径:产业设施比配套设施发展快,政策优惠力度大,发展迅速区位:随着城市中心扩张,发展空间受限布局:不适合工业产业发展发展路径:配套设施落后,制约产业发展区位:城市近郊,但发展较为独立,易于规划布局:商业、居住和工业区分层铺开的布局很好的平衡了生活、生态和生产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发展路径:产业与配套设施同步快速发展,规划与建设高度一致区位:城市近郊,易于快速发展布局:一区十园的布局打破了园区空间的局限性,实现了产业的虚拟集群化发展发展路径:各分园逐步发展,产业与配套设施协调发展区位:随着城市中心扩张,发展空间受限布局:各产业园地理位置的过度分散增加了管理控制协调的难度发展路径:分园的分散导致设施的公用性下降,利用率降低区位:长期依赖东京的配套设施,导致园区人气不足,发展失衡布局:缺少中短期产出产业,投入周期长发展路径:配套设施发展较晚,与产业设施不匹配,但目前已经跟上,且发展较好区位:在一片农田上建设,离城市中心较远,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布局:对服务产业发展不太适合发展路径:前期投入非常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对规划的执行力要求很高©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5经过对这些优缺点的总结分析,可以得出园区建设的经验经验总结区位布局发展路径高新园区的区位可在城市的中心、近郊和远郊在城市的中心和近郊设立园区,容易实现园区的较快发展,但随着城市扩张,未来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典型园区:班加罗尔在城市的远郊设立园区,对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但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典型园区:硅谷和筑波园区布局包括产业、学院、居住、配套设施的分布。其中产业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工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基础研究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属于人才知识密集型,需要配套设施与产业设施融合或接近,以满足人才的即时消费休闲需求。典型园区:班加罗尔工业产业园区需要将配套设施与产业设施隔开,以实现人、车、物分离,优化交通和环境。典型园区:苏州工业园发展路径包括产业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发展顺序和规模大小工业产业园区的产业设施需要先行发展,配套设施可与周边子园区共用基础研究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园区的产业设施可以稍微先行发展以吸引企业入驻,但配套设施要及时跟上,并且在必要时设立规模较大的商业中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6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定位和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7按照高新园区的选址区位,可以将园区分为城市中心、城市近郊和城市远郊三类选址于市区之内选址于城市近郊选址于城市远郊可以很好的利用各种城市设施,投资小,效率高,在一些情况下还能成为带动城市建设的一种手段缺点是发展空间受限,是软件产业刚起步的地区应采取的发展策略应严格控制企业规模,鼓励大企业向郊区发展部分小园区位于城中,如北京中关村的部分分园建设与近郊是大多数城市发展高新园区所选择的道路,有相对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但近郊建设仍然对城市有很大的依赖性,园区仍然是大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国内大部分园区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远郊发展是高新园区一种理想化的发展模式,可以部分满足大企业的需要,但对小企业而言并不合适这种发展方式投资大、风险高,需要克服对大城市的依赖,形成自我支持体系世界上采取这种发展道路而成功的经验都在欧美发达国家,如硅谷和筑波©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8按照创新环境相对完整的范围,又可以将高新园区分为三种类型按照高新园区创新环境的存在范围,也就是创新不断被激发的社会网络所存在的相对完整的空间范围,来对世界的高新园区进行类型的划分,可以得出三种基本类型:高新产业科技群、相对独立的产业园、产业出口技术园,第三类作为缺少创新的过渡性园区,努力向前两种转变软件产业科技群相对独立的产业园产业出口技术园创新环境主要依托大城市或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主要存在于大型企业内部国外的技术创新基地特点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在不同园区之间转移和传播,每个园区是创新社会网络的一个环节人才、资金和技术主要在企业内部转移和重新配置,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创新主要依赖于外部的技术、信息和资金取向靠近城市中的或者产业带中的信息集散中心和人才密集区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环境,良好的交通和工业或商业的地区背景低成本的智力资源地区,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扩展方向城市郊区或者产业带的边缘本国和世界各地主要的智力和创新活动中心主要技术发达国家的创新基地扩展原因寻求低运作成本和良好的开发环境控制智力资源的需要,增加创新的激发点获取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代表硅谷、128公路、东京、慕尼黑、犹他州软件谷等IBM、Microsoft、NEC等大型企业的独立研发中心班加罗尔、海德拉巴等地的高新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19根据前述的园区建设经验,可以总结出大连高新区建设需要遵照总体的原则总体原则区位

城市近郊布局

根据园区地理条件和子园区类型决定发展路径

根据子园区类型决定点面结合、新旧兼顾、连接东西、协调发展布局清晰、结构合理、有机结合、量体裁衣配合协调、留有弹性、理顺关系、控制节奏©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0具体来讲,在区位上,高新区应利用位于大连近郊、且西接旅顺口区的区位特点总体原则区位

城市近郊布局

根据园区地理条件和子园区类型决定发展路径

根据子园区类型决定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必须把城市作为一个点,而其所在的地区或更大的范围作为一个面,点面结合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的发展需要。新区与旧区要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相辅相成,使新区为转移旧区某些不适合功能提供可能,为调整、充实和完善旧区功能和结构创造条件,处理好高新区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大连高新区位于城市近郊,可与城中心共享部分配套设施,减轻自身配套设施建设压力的同时逐步发展由于高新区处于大连市与旅顺口区中间,高新区的发展成熟能够连接东西,促进整个大连的协调统一发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1布局上,高新区应合理规划功能分区,要充分考虑园区的地理条件和产业特点总体原则区位

城市近郊布局

根据园区地理条件和子园区类型决定发展路径

根据子园区类型决定功能明确,合理布置好对城市发展及其方向有重要制约作用的用地,处理好园区与市中心区、居住区、水陆交通设施等的关系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使功能明确,面积适当,避免将不同功能用地混淆在一起,造成相互干扰,但也要避免划分得过于分散零乱学习苏州模式,建立新型城市“邻里中心”,构筑建筑单体和社区组团的“公共起居室”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高新研发制造为辅,配套服务业为支撑,是一个混合型的园区在软件园区,配套设施与产业设施融合建设,保证大量的软件人员快速消费和休闲在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与产业设施需要隔离,以保证人、物分离行政中心、住宅等依据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分别选址和建设©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2在发展路径选择上,要规划产业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次序和相互关系,并留出充分产业发展余地总体原则区位

城市近郊布局

根据园区地理条件和子园区类型决定发展路径

根据子园区类型决定各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城市需要不断发展、改造、更新、完善和提高有足够的“弹性”主要表现为:在定向、定性上具有可补充性;在定量上具有可伸缩性;在空间定位上具有可变移性在软件园区,配套设施与产业设施基本同步建设,保证人员的生活质量在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可以降低,但要保证满足人员基本的需求©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3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4高新区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七大类商业服务设施住宅与公寓培训设施软件产业设施高新研发与

制造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政务管理设施七大功能©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5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建议高新区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四园”的产业主体发展布局,打造世界第一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同时构建生态和谐的高新区一心三区四园英歌石高新研发与制造产业园龙头高新研发

与制造产业园两轴黄泥川天地软件园七贤岭综合

示范产业园旅顺南路产业轴滨海路旅游会展服务轴西部行政新中心小平岛综合服务区鲍鱼肚旅游

会展服务区龙王塘综合服务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6一心——西部行政新中心——依山临海、藏风纳水,是世界一流的智能、绿色、人性化行政中心及企业总部中心,具有大气的空间格局、人文友好的氛围大气的格局,地标式建筑群开阔、绿色的行政中心精致的步行广场鲜花盛开的公园开阔、绿色的行政中心西部行政新中心雄伟的领军者广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7三区——鲍鱼肚旅游会展服务区——高档会议会展及旅游中心一流的会议会展一流的酒店一流的会议中心一流的户外运动会所鲍鱼肚旅游

会展服务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8三区——龙王塘综合服务区——休闲旅游赏景购物的上佳选择一流的运动场所繁华的商业中心一流的餐饮服务风景如画的海景酒店龙王塘综合服务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29三区——小平岛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居住休闲中心丰富的娱乐场所风景秀丽的海景公寓风景秀丽的海景公寓宁静雅致的街道小平岛综合服务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0四园——七贤岭综合示范产业园——汇聚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是园区产业的集中展示和亮相之作高档商业社区购物中心、健身中心、咖啡厅、酒吧、影剧院、餐厅24小时便利店、药店配套的中小学、双语幼儿园社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企业云聚的产业中心软件及服务外包高新制造企业运营中心、研发中心、小型生产中心七贤岭综合

示范产业园七贤岭商业服务中心软件产业示范行政服务区软件产业的服务集中商务及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中心、数字平台、认证中心、金融服务、培训平台、法律与咨询服务等软件保税区快速通关商检服务软件测试设备及耗材等在区内免税精密设备仪器的保税仓库学子科技创业谷科教研发基地:依托高等院校强大的科研技术,成为软件带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培训及在职教育创业孵化中心:作为创新及高科技前沿企业的孵化基地©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1四园——七贤岭综合示范产业园——具体来讲,包括两个软件园和若干高新研发与制造基地大连软件园与河口国际软件园产值:771亿元就业人口:约12.6万人(到2015年*,下同)各类高新研发制造产业园产值:248亿元就业人口:约1.7万人*注:根据各方面约束条件分析,高新区到2015年需要再次扩区,因此此处布局只写到2015年©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2开阔、舒适、人性化、智能、环保的办公环境四园——黄泥川天地软件园——高新区软件园的璀璨明珠,是环境最友好、最人性化、最智能的园区产业用地0.7平方公里产值899亿元就业人口14.8万IT企业云集,商业服务完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商务及服务平台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科教文体生活服务)办公楼顶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该区域1/3的办公电力供应黄泥川天地软件园©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3四园——英歌石高新研发与制造产业园——大连西部高新制造的新腹地车间内绿意盎然整洁规范的工厂和谐、友好的厂外环境产业用地2.4平方公里产值356亿元就业人口2.5万英歌石高新研发与制造产业园©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4四园——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大连西部高新制造的次中心车间内绿意盎然整洁规范的工厂和谐、友好的厂外环境产业用地1平方公里产值148亿元就业人口1万龙头高新研发

与制造产业园©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5各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宅则分布于各园区内部或周边英歌石高新研发与制造产业园黄泥川天地软件园七贤岭综合

示范产业园龙头高新研发

与制造产业园配套公共服务住宅商业中心商业中心配套公共服务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配套公共服务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西部行政新中心小平岛综合服务区鲍鱼肚旅游

会展服务区龙王塘综合服务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6综上,各产业园区的建设用地、产业人口以及产值数据汇总如下产业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产业总人口(万人)产值

(亿元)七贤岭(软件)0.612.6771七贤岭(制造)0.51.7248黄泥川0.714.8899英歌石2.42.5356龙头11148合计5.232.72422©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7软件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和路径2009-20102011-20152016-2020产值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总产值达347亿元黄泥川天地软件园总产值达54亿元人口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0.2万人黄泥川天地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6万人功能大连软件园和河口腾飞软件园基本发展成熟,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成熟人性化的配套设施黄泥川天地软件园仍处于建设初期,有少量企业入驻,各项设施稳步建设中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与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专业培训机构形成了较好的互动协作关系产值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总产值达770亿元黄泥川天地软件园总产值达899亿元人口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2.6万人黄泥川天地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4.8万人功能大连软件园和河口腾飞软件园不断完善各项服务与设施,稳步发展黄泥川天地软件园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末基本成熟,成为高新区最大的软件与外包功能区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与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专业培训机构在公共平台上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训、工作、生活、消费链条产值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总产值达1186亿元黄泥川天地软件园总产值达1384亿元人口大连软件业与河口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4万人黄泥川天地软件园就业人口达17万人功能三大软件园功能均完全发展成熟,就业人口趋于稳定,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人均产值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专业培训机构根据人才结构和消费能力的变化调整自身功能©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8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和路径2009-20102011-20152016-2020产值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总产值达142亿元英歌石产业园总产值达78亿元龙头产业园总产值达32亿元人口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就业人口达0.87万人英歌石产业园就业人口达2.35万人龙头产业园就业人口达0.98万人功能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高速发展,各项软硬件设施逐步成熟英歌石与龙头仍处于建设初期,有少量企业入驻,各项设施稳步建设中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与软件产业园共享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专业培训机构产值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总产值达247亿元英歌石园总产值达356亿元龙头产业园总产值达148亿元人口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就业人口达1.7万人英歌石产业园就业人口达2.5万人龙头产业园就业人口达1万人功能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基本成熟,提供一流的软硬件服务英歌石与龙头高速发展,产业设施逐步完善,一流高新制造企业纷纷入驻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与软件产业园共享配套设施的同时,自身建设也逐步跟上产值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总产值达437亿元英歌石园总产值达627亿元龙头产业园总产值达261亿元人口七贤岭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示范园就业人口达2万人英歌石产业园就业人口达3万人龙头产业园就业人口达1.4万人功能三大高新制造与研发基地建设成熟,能够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和工作环境,成为高新区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自身配套设施成熟,同时受到周边大的商业中心的辐射,形成完备的产业和配套集合©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39商业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和路径2009-20102011-20152016-2020产值到2010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99亿元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4.2万人功能七贤岭的商业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成为这一阶段高新区的商业中心各软件园内部和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休闲、消费需求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充分满足七贤岭产业人口的需求,黄泥川软件园的商业配套紧跟产业设施建设步伐,着手在鲍鱼肚与黄泥川之间建设高新区第二个商业中心产值到2015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588亿元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21万人功能七贤岭商业中心与西部商业中心建设完善,商场、酒店、餐饮、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辐射高新区大部分地区各软件园内部和周边基本上也配套设施完备,能为企业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软件园区和旅游会展区内以及周边,辐射人口较少的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区二次扩区后着手建设新的配套设施产值到2020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1942亿元(包括再次扩区)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54万人功能两个主商业中心与组团式的配套服务设施点面结合高质量服务整个高新区再次扩区后的新建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满足新产业园区的需求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软件园区和旅游会展区内以及周边,辐射人口较少的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0其它设施的发展目标和路径2009-20102011-20152016-2020政务管理设施到2010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99亿元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4.2万人培训设施七贤岭的商业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成为这一阶段高新区的商业中心各软件园内部和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休闲、消费需求住宅与公寓充分满足七贤岭产业人口的需求,黄泥川软件园的商业配套紧跟产业设施建设步伐,着手在鲍鱼肚与黄泥川之间建设高新区第二个商业中心产值到2015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588亿元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21万人功能小平岛商业中心与龙王塘商业中心建设完善,商场、酒店、餐饮、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辐射高新区大部分地区各软件园内部和周边基本上也配套设施完备,能为企业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软件园区和旅游会展区内以及周边,辐射人口较少的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区二次扩区后着手建设新的配套设施产值到2020年底,高新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的总产值达1942亿元(包括再次扩区)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达54万人功能两个主商业中心与组团式的配套服务设施点面结合高质量服务整个高新区再次扩区后的新建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满足新产业园区的需求与其它功能区的关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软件园区和旅游会展区内以及周边,辐射人口较少的高新制造与研发产业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1目录项目进展高新区战略解读国际最佳实践研究高新园区定位和建设总体原则高新区未来总体的功能规划附录©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2目录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日本筑波科技城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印度班加罗尔菲律宾马尼拉北京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3硅谷的出现和快速成长,有力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GDP贡献:占全美的3%左右(2000年约3000亿美元)产业规模:集中全美1/3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1/6计算机产量2002年39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大型企业高级人才:100万以上科技人员,上千名科学院院士,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达40多人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生命科学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总部经济集中地1955-1963年,硅谷半导体产业35%-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保障了产业的最初生存地方政府积极协调硅谷不断扩大的产业用地不断改善硅谷及周边的交通网络,环境状况等美国硅谷是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的发源地,聚集了逾90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落户约1055家高科技集团公司总部硅谷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硅谷目前七大主导产业硅谷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4硅谷的产业发展是在美国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自发形成,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逐渐发挥聚集效1906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的水果基地,亨迪钢铁公司和罐头厂的到来,开始有了工业洛克西德导弹和航空公司的进驻,让圣克拉拉谷逐步转变成为工业中心1920/30年代,经济大萧条,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创业,随着惠普、瓦利安等公司的创立和发展,电子业初具规模1950S1970S1980S1990S中1980年,IBM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1982年,太阳公司成立,1983年洛图公司成立1984思科公司成立1994年,网通公司推出网上浏览器1994年雅虎公司成立2003年Google购买了PyraLabs,支持博客功能,形成了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社区论坛1951年斯坦福工业园创立1955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创立,半导体业开始兴起1957年硅谷微电子之父仙童公司成立1958年,罗-诺依斯和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1967年第一批半导体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成立日本标准化半导体生产带来的竞争美国军费预算的减少1972经济危机1971微处理器的发明,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1971年专为半导体工业搜集信息的编辑唐-霍夫勒创造硅谷之名1975年,北方电讯生产出世界第一部全数据程序交换机现在阶段6纳米技术?第五阶段:网络时代给硅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第四阶段: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第三阶段:微型计算机制造为主第二阶段:半导体制造为主第一阶段:农业生产向工业制造转变©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5硅谷是全球科学园区的典范服务设施一个城市的编制,生活、工作等服务和设施一应俱全影响力起源1951年建立的斯坦福工业园是其前身,1950年代中期半导体业在此创立,因此而得名“硅谷”园区规模一个长约30英里,宽约10英里的半岛常住人口近400万人,高科技公司近1.7万家,提供技术岗位近60万个地理位置加利福尼亚北部北起旧金山(距旧金山约60公里),南到圣何赛的圣克拉拉县当代理想中的黄金国,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的推进器,开辟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典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6目前硅谷是全球信息产业的火车头全美2500家最大的电子公司有1500家在此设立总部或者分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和软件公司20%总部在此总部分部©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7硅谷在全美领先的专利拥有水平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其研发为主的产业定位硅谷和全美专利数比较

(十万人拥有专利数)硅谷全美硅谷专利占比图

(颁发专利比例)占加州比例占全美比例2004年,9060个专利颁发给硅谷的发明者1994-2004年间,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数全美增加35%,硅谷增加232%2004年,获取专利比例占加州47%2004年,获取专利比例占全美11%©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8硅谷已经完全脱离附近的旧金山等大型都市而逐步发展为独立城区体西部山脚的5座城区,是硅谷最富裕的技术专家和公司经理居住的地方,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白人聚居区南部谷地是新开发的,是硅谷最贫穷的人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农业地区,跟电子区只有边缘的联系硅谷北部的5个城区,是办公区,硅谷几乎所有的电子公司都聚集在此中部和东部谷地3个发展较早的城区,被称为“卧室社区”,硅谷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居住在此,主要是教育程度不高的非技术人员和少数民族移民©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49硅谷的很多基础支持功能已经形成了产业服务核心产业:信息产业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公共交通、邮电、通讯、运输、情报信息服务、广告、装潢以及各种供应商、代理代销商等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各种基金机构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零售、餐饮、旅馆、医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环卫、修配、教育等中介服务按照数量硅谷约40%是为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0大学及科研机构和企业互动和合作是硅谷成功的重要基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人才和技术资金和市场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9所专科学院和33所技工学校斯坦福大学有60%的工程师教师受雇于大公司或者在公司、政府部门担当顾问大学建立相关科系和研究机构,进行基础性研究,如斯坦福的工程系督促对固态物理设备等技术研究,是50/60年代“电子革命”的技术基础;斯坦福大学研究院(SRI)是专门从事军转民技术的研究机构双方的“荣誉合作项目”在公司的教室里讲授斯坦福大学的课程,使公司工程师能够把握最新科技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企业给斯坦福大学的资助是每年50万美元60年代企业给斯坦福大学的资助达到每年200万美元70年代中期更是升至每年700万美元企业给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双方的“荣誉合作项目”,使大学教授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公司的发展情况,发现和调整科研的方向和措施大学和企业双向沟通和互动形成了基础性研究、商业化研究、产业化研究等有机关联的良性循环1212©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1政府的支持给硅谷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优越的环境制定法律、法规、科技政策军事订货、研究合同设置政府实验室和发展研究中心直接资助硅谷发展之初制定《小企业法》(1953)、建立联邦一级的小企业管理局,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1958年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允许小型投资公司向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借到三倍于自身资产的贷款,并享受低息和税收优惠等等硅谷发展之初订单1/4来自政府,50年代达到销售额40%,60年代政府购买集成电路数量占企业全部产量的37%-44%在加州设置了70多家,雇佣专家达25000名,每年预算达1.76亿美元设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先进技术计划等机构,作为将联邦政府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中介直接提供资金约占加州研究资金的60%对州立大学和在相关行业及领域的研究活动提供资金©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2风险投资为硅谷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硅谷吸引全美风险投资总额始终保持在1/4左右硅谷的6大核心产业在吸引着风险投资,其中以软件、半导体以及网络设备为龙头行业风险投资占比硅谷地区风险投资总体概况单位:十亿美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3硅谷模式成功的启示具体说明清晰的战略定位技术/人才源泉创业氛围风险投资政府支持完善的功能服务灵活的工业体制使创业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鼓励创新、分享、学习和容忍失败的商业哲学良好的人际网络风险投资基金,每年吸纳风险投资约200亿美元完善的创投机制和创投服务体系制定公司运营规则购买公司产品充当融资者和早期开发者国际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的紧密关系区内具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管理人员高质量、高度流动的人才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定位随时代和环境变化以基础性研究和研发为主少许技术或者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业©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4目录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日本筑波科技城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印度班加罗尔菲律宾马尼拉北京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5仿照“硅谷模式”创建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是亚洲的一个奇迹特点关键驻商举例位置:距离台北市约70公里,车程约需1小时紧邻台湾国立清华、国立交通大学等理工人才供应基地

规模:770公顷主要组成部分:工业区、学校区、住宅休闲区工研院管理局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新竹科学园区中部科学园区南部科学园区产业布局(03年,亿新台币)产业企业数就业人数固定资本营业额增长率%集成电路15161,3827,5235,63223.6电脑及周边5612,2866361,34611.1通讯576,911327565-0.2光电5919,3911,33994357.2精密机械1894854587.4生物科技26845461830.0合计370101,8329,9418,57822.3©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6新竹科技园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抓住了IT产业发展契机,形成了有别于硅谷的“制造+研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定位成创新运作中心,没有生产基地,成果转换有问题,发展缓慢发展历程关键举措机遇美国裁军、经济不景气,使得很多在美国获得高学位的人离开美国回到台湾79年征用第一期用地210公顷,83年、85年又相继征用第二期170公顷土地免税优惠政策,吸引移居美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回台湾创业入驻企业从最初的14家增长到多家,主要是研发制造+研发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带动产业上、中、下游和外围支持工业蓬勃发展IT产业蓬勃发展发展中的电子产业寻求低成本的制造环节台积电首创专业晶圆代工模式,带动集成电路产业上、中、下游和外围支持工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自己的企业,建立风险基金和为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灰色市场90年征用第三起土地526公顷以改良为主,较少从事创新性研发,“生产性创新”的定位OEM向ODM和OBM,自创品牌,完善设计能力OEM的电脑的蓬勃发展消费性电子产品蓬勃发展中级生产技术和甚具效率的劳动生产力的完美结合日益茁壮的六大产业实已奠定台湾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基础198119891997现在第三阶段:逐渐摆脱代工,强化设计研发品牌能力“手、脑分离”第二阶段:制造+研发,成为OEM工厂第一阶段:科技创新中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7行政院国科会为其中央主管单位,下设园区管理局以统一事权,单一窗口为园区厂商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园区管理局入驻企业1入驻企业2入驻企业3包括关税局、电力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邮局等引进相关分支机构建立联合服务中心、改善交通、争取研发经费和完善吸引人才等服务提升政府机关©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8新竹成功的启示具体说明创业氛围高素质人才的汇集和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促使园区形成不断创新的风围与硅谷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新竹”人际网络政府推动与支持台湾政府是园区的整体组织者、管理者、保障者和直接的参与者,是园区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人才源泉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的紧密关系高质量的海外留学人员完善的功能服务集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完善的配套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59目录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日本筑波科技城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印度班加罗尔菲律宾马尼拉北京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0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裕廊工业区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被认为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工业区中一个成功典型地理位置: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人口情况:原住人口稀少,约2000户人家1961年10月,新加坡政府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新加坡选择裕廊作为工业园的理由:这个地带位于新加坡的西南面,濒临大海,可建深水码头,以便运进工业原料,运出工业制成品这里土地荒凉,没有居民迁移问题,土地国有,征用费低廉这一带多山丘,可填平沼泽,添海造地,平整土地容易进行©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1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1961年1980年1990年第三阶段:

知识经济主导阶段(1990年至今)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激烈的竞争将工业园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商业园、技术园、后勤园等新概念的园区JTC为了提高集约化利用园区的土地,将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融合到工业园区的设计和发展之中第一阶段:

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第一阶段:

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裕廊工业园工业总产值-单位:亿新元©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2裕廊工业区建设规划: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裕廊定位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规划按照地理位置特点,分区工业布局1969年9月在裕廊码头设立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整体建设兼顾环境保护,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作公园和风景区建设,现有高尔夫球场、10多个公园,包括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区内还建有德国---新加坡学院、法国---新加坡学院和日本---新加坡学院靠近市区的东北部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裕廊河沿岸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区裕廊化工城(32km2)已有90多家大型石化工厂入驻,投资额达160多亿美元,是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三大石油贸易中枢之一©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3裕廊工业区基础建设发展模式招商建厂为先基础建设为先优点是针对实际需要进行建设,投入成本和风险小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可以迅速改善投资环境缺点是投入成本和风险较大从整个工业园区发展出发,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

裕廊工业区采取后一种模式,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包括总长100多公里的区内现代化公路网、发电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裕廊电厂、裕廊港码头、自来水厂,以及300多栋标准厂房等同时,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相应配套,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长和生活综合体©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4裕廊工业区招商引资模式: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长期依赖转口贸易,缺乏工业基础,国内市场狭小针对这些不利条件,新加坡政府明确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如今,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东南亚最大修造船中心、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产圈入驻裕廊工业园的企业(部分)©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5裕廊工业园成功的启示切实合理的制度安排裕廊工业园区不是“政策特区”,而重在为入区企业创造最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设立自由贸易区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着力建立并切实实施一整套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合理高效的操作规程,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球范围的集中招商主要招纳三类客户群体:一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资本和市场;二是科技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和技术研发;三是跨国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主导的开发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保障项目快速启动并尽快达到经济规模;快速并以较低成本获取私人土地;有效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园区的竞争对象在国外而不在国内,园区之间没有恶性竞争使裕廊园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基地©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6裕廊模式与硅谷模式的对比草根文化:创业温床精英文化:大企业汇聚从538美元起步的惠普是对硅谷草根力量的证明,尽管今天跨国巨头进驻硅谷,但盘踞硅谷的依旧是无数的中小企业,并构成硅谷最为中坚的阶层在20世纪80年代硅谷大约有3000家电子制造公司,其中85%的公司员工少于50名,硅谷企业的平均员工规模也只有350人2002年硅谷新增企业12600家,且平均只有7名员工裕廊则是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为实践国家战略而规划的壮丽图景由于肩负着经济腾飞的使命,裕廊工业园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巅峰时期,裕廊岛上跨国公司林立,精英力量占据裕廊工业园的顶端,甚至左右着它的发展政府扶持政府主导政府是重要的推动者,而非事事的主宰:在硅谷,来自政府的订单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联邦政府以及各类基金对于硅谷研发的投入,此外还包括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以及为中小企业专门设立的优惠贷款政策和“研发抵税”政策针对风险投资设计了更多的投资收益税率政策,以此开放民间资本对于硅谷创新的投入1968年6月,裕廊镇管理局(JTC)正式成立,全面负责开发、经营、管理新加坡各工业区:如今新加坡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用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其中JTC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JTC尽管是官方机构,但进行着企业化管理,完全自负盈亏,1998年,JTC正式更名为裕廊集团,在形式上彻底完成了向一个企业的过渡今天JTC更多是以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园集成商与供应商的面目示人硅

谷裕廊VsVs©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7目录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日本筑波科技城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印度班加罗尔菲律宾马尼拉北京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8筑波科学城开创了日本近现代新城建设的先河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建设目的是为了缓解东京都首位度过高和人口密度过大、发挥科技集中优势、提高教育研发水平科学城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包括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人口20万,其中科技研究人员1.3万余人,是日本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学园区配套生活地区科学城新干线车站新干线周边发展区筑波国际会议中心筑波新干线东京高速常磐高速布局:研究学园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18公里,占地27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7万包括三个功能区,从北往南依次为大学区、中心街区和研究机关区建筑特点:道路设计体现新城空间特色:摒弃“方块格局”,充分利用规划用地,使步行道路和机动车分开,及曲线型道路抑制车速提高交通安全性两条主干道相夹形成街市中心:一条由广场、公共设施、交通枢纽形成的城市轴贯芽三个功能区,沿途设置商业及文教设施,变换的街道景观,体现无穷乐趣多彩的城市建筑:从矶崎新设计“筑波中心”开始,数位建筑大师的作品在区内拔地而起核心地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69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历程日本内阁批准筑波地区成为新科学城1963内阁决定成立学术新城建设发展总部(AcademicNewTownConstructionPromotionHeadquarters)1964开始购买土地1966决定进行新城镇居住区发展工程,集体政府和公共办公室设施工程和城镇公园工程,开始了土地重新调整,确定这些工程的用地1968“筑波科学城建设法案”颁布并实施1970科学城建设促进总部办公室制订了“筑波科学城建设总体规划”和“筑波科学城公共和社区设施发展规划总结”1971政府职员开始搬进公务员居住区1972筑波大学成立197343个研究和教育机构准备开始运营1980“周边郊区发展规划”获得批准1981筑波中心大楼开张1983“国际科学和技术展览会”(TsukubaExpo‘85)在筑波召开1985通过合并现有的城镇和农村,筑波城正式形成1987新的筑波计划草案出台1989“科学和技术基本规划”确定1996决定了对“科学教育区建设规划”的修改,同时“周边郊区发展规划”的修改也获得通过1998©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0科学城的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最初偏重科技研发院所建设到完善中心城市建设的转变第一阶段从1963年到1980年代之前,是基础建设期,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目标过于偏重于科技研发,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知名度低,影响了其吸纳人口、减轻东京都压力的作用1980年代为第二阶段,是城市整治期,加强居住环境建设成为开发政策的核心思想1985年召开了筑波世界博览会,主题为“人类居住与科技”,主会场选择在研究学园区。为保证博览会顺利进行,加快了筑波科学城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正是希望筑波科学城摆脱原先过于单调的科技研究色彩,提高国际知名度,并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共建成了中心交通枢纽、宾馆、筑波中心大厦、科技馆、商业街等设施,基本完成了城市中心街区的建设,促进了筑波从原来的科技卫星城向地区中心城市的转变科学城的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代以后为第三阶段,继续推动筑波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筑波科学城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和世界性科技基地的地位启动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建设大型的国际会议交流中心、外国研究员宿舍等相继落成,随着定居环境改善,人口逐渐增多,以科技为核心包括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管理、交通、商业等的复合功能得到开发©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1筑波科学城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体制/形成机制管理方式关键推动力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目标发展手段资金来源人才机制国家一级管理,由内阁会议确定建园方针和园区规划成立科学推进部,任命土地厅长官为推进本部主席,成员包括科技厅、环境厅、厚生厅、文苏省、农林水产省以及邮电、劳工、通户、建设等有关省次长1963-1980年期间完全由政府推动1980年以后加强应用科学研究,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一起成为科学城发展的推动力园区主体采用集中式布局园内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初期发展目标是形成以国家实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同时缓解东京的人口压力如今的目标是建设代表21世纪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心城市完全由政府主导,依靠政府指令平地起家封闭型人才培养机制技术创新以自主创新为主资金基本由政府承担1999年以后重视引进风险投资,效果一般依靠政府支持在园区内建立国家/地方的科研教育机构、大专院校允许私人研究机构使用国家院所设施以吸引私人机构入驻完善基础设施(修建高速公路、配套商业中心等)©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2城市规划和发展研究教育区

研究教育区位于筑波科学城中心,大约占地27平方公里,是一个全面规划的城市,聚集了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郊区郊区占地约257平方公里,计划沿新Joban干线周边地区进行城镇化开发,同时保留自然和乡村环境,这里聚集大量的私人研究机构开发计划随着“新Joban干线”和“Ken-oDo”(大都市内部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1996年科学和技术基本规划的颁布,根据“筑波科学城建设法案”修改的规划方案指导新的发展阶段(筑波第三阶段开发)1996年7月,“筑波科学城区域规划”和“周边地区发展规划”根据该法案进行了修改,修改规划描述了21世纪的筑波科学城将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和一个功能完备、自给自足的核心城市,并成为一个与周边乡村环境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模范城市©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3产业架构园区产业结构著名产业机构/产业成果/产业作用机构:构造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和分子研究中心机构:灵长类实验站、农业科研实验中心、高空气象站生物农业研究土木建筑研究机构:筑波大学、筑波技术学院、教育及在职培训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科学博物馆筑波研究中心文化教育研究机构:宇宙研究中心、工业研究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高能加速器研究所成果:智能机器人、立体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理工科学研究作用:为园区内产业机构、研究人员、专家、后勤人员级附属人员提高食宿娱乐等配套商业服务配套商业服务©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4筑波科学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筑波科学城有46个国家级研究机构与教育院所,拥有众多的私人研究机构,聚集了包括众多外国研究人员在内的1.3万名多学科的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从事着从宇宙航天到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制订决策、法律保障、发展的计划协调、规划、土地开发、配套建设、研究教育机构和政府公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筑波科技园区从1979年开始到1980年为止,就诞生了10个非官方的起中介机构作用的信息交流协会,如环境研究协会、应用地学研究协会、地球科学研究协会、构造工学研究协会等到1991年,这种非官方的信息研究协会已达到近100个,有力地促进了筑波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活政府主导建设模式充裕的高端人才发达的中介机构©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5目录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日本筑波科技城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印度班加罗尔菲律宾马尼拉北京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6为商务人士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有3家:樟宜高尔夫俱乐部、莱佛士乡村俱乐部和丹那美拉乡村俱乐部服务于总部经济战略定位。聚集了大量的跨国性的制造或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包括IBM、Honeywell、Invensys等樟宜空港经济区是空港集聚效应与国际贸易发展相互合作的成功典范新加坡较好地利用了其良好的地理条件,使各种优势资源逐渐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经济统一体。目前共有4万多人在樟宜机场工作,支撑着新加坡GDP的近10%高尔夫俱乐部空港物流园区国际会展中心樟宜商务园如今的新加坡樟宜空港经济区已经形成了以总部基地为核心,并且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产业的经济区每年举办多次高水准等级的会展,以吸引人流和商流。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展览中心:樟宜展览中心和新加坡国际博览中心为园区内的其他产业提供最为基本的物流服务,吸引了许多世界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FedEx、DHL、TNT等©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7樟宜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历程樟宜经济区利用空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其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产业互促形成了一条良性的产业循环链1981S1998S在基础服务产业发展健全的情况下,樟宜空港经济区开始转变为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如今樟宜空港经济区已经转变成为了以总部基地为核心,并且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产业的经济区现在第二阶段:向总部经济转型阶段第一阶段: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阶段©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8第一阶段:樟宜经济区利用空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其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及旅游产业由于机场中转旅客量大,以绿色、有氧运动、阳光和友谊为标志的高尔夫产业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周围迅速聚集。除此以外还提供从游泳池、健身房及网球场,到撞球室、温泉及套房等设施这些带动了旅游、房地产、酒店、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转旅客、国外游客等提供了良好的休闲体育平台,而且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会展产业会展参展商地域分散性大、展品价值大、科技含量高、运输数量小、时间要求强在樟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有两个重要的展览中心:樟宜展览中心和新加坡国际博览中心。这些展览中心接近机场,既为展商参与会展活动提供了最便捷的交通连接和运输途径,同时又能保证了展品安全、准时、可靠地运达以物流产业、国际商务及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了樟宜空港经济区的高速发展物流产业机场物流园属于机场引申出来的自由贸易区,配合樟宜机场不断扩展的航空网络,能把货物周转时间减到最低。樟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有两个物流园区:新加坡机场物流园和樟宜国际物流园。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航空物流这种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优势©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79第一阶段:樟宜空港经济区通过产业互促形成了一条良性的产业循环链良性的产业循环链会展产业金融产业航空运输产业国际商务及旅游产业123新加坡樟宜地区的航空运输优势带动了其周边会展产业的大幅发展会展业通过横向、纵向产生的关联效应,又能带动物流、国际商务及旅游、金融等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无疑将进一步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链123©2007凯捷中国-版权所有80第二阶段:在基础服务产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