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教育课中国航天梦教案_第1页
形势教育课中国航天梦教案_第2页
形势教育课中国航天梦教案_第3页
形势教育课中国航天梦教案_第4页
形势教育课中国航天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视频:播放神九发射场面2012年6月16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天的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当今天的中国人自豪地宣称:“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航天人克服了怎样的重重困难,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重新回顾中国实现航天梦的艰难历程,了解共和国的成长与壮大,理解几代人为实现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所具有的豪迈气概,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相信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征程中,对我们每个共和国的传人都是一次愉悦而震撼的激励!第一章:艰难的跋涉——建国以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背景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内是一穷二白,国民党蒋介石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发射的两颗原子弹威力无比,直接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后投降,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刚诞生的新中国遭到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压迫。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共和国开始着手一整套先进的国防建设。之后,美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发明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也是各个国家占领高科技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要研制出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因此,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一九五六年二月,中国航天史翻开新的一页,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围标重视,国家专门派军界元老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二)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三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50年前的10月,我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并做出了迅速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虽然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但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为冷战时期我国在内外交困的不利条件下国防安全的重要保证。第二阶段(1970年——1999年)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3)“资源一号”卫星(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载人航天工程:(3)探月工程:(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1号”,经不断实验,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它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使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探月工程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完成双星组网。我国自主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用星基定位导航系统,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为公共汽车、出租车安装GPS指挥监控系统。我国有数万条渔船装备了GPS接收机。毫无疑问,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测绘的各个方面。GPS的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航天风云人物录可曾见过这样的场景:震撼天地的轰鸣声中,试车台上烈焰滚滚,固体发动机分离,瞬间迸发的力量惊天动地。每一次成功或失败,都铭刻在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不朽的篇章中;可曾见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学家,是管理人员,是一线工人,用航天人独有的方式扎根岗位默默奉献。每一个人物背后,都藏着和航天结缘的故事,盛满了报国的赤胆和忠诚……(一)“两弹元勋”……老一辈的奉献者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从此,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航天发展史拉开了帷幕,包括钱学森、王礼恒、邓稼先等人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中……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父”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深毅然决定回到祖国,报效国家。然而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所以美国当局万般阻挠钱学深回家。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所以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其他人物:第三章中国航天未来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世界航天活动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中国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正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航天事业。(一)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广泛需求,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二)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三)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四)空间科学取得众多成果,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开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测和研究。第四章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一)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二)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现在的“神州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三)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