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商榷_第1页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商榷_第2页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商榷_第3页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商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商榷

《历史研究》编辑寄出了吕梅村先生的一封信和张志明先生的文章,讨论了“五斗米无法用陶潜不尊重五桶米的新解释”中的“五桶米”,并对我的讨论从中受益。我很高兴。路梅村先生同意我所考释的结论,只是怀疑所谓“五斗米”折合今日一市斗,只有十六斤多,似乎太少,一够一个人一个月吃的,希望我再斟酌更正。张志明先生的文章列举史料中关于唐代以前每人每月食量的记载,加以覆算,也提出同样的怀疑,士大夫食量虽然较小,而在东晋南朝时一月五斗米似乎还是不够吃,因此认为,陶潜所谓“五斗米”固然不是提官俸,也不一定是指士大夫每月的食量,可能是用一个当时很熟的短语,“为五斗米”犹如现在说“为两个钱”,是极言其少之意。路、张两位先生用思深细,能帮助我对此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讨,现在将我考虑后的意见写录于下,再请两位先生指教。张先生征引史料证明,在汉以前,每人每月食量是一石五斗至两石,汉代及汉代以后也是如此。这个结论我同意。不过,这些史料中绝大多数都是说的农民与兵士。《汉书·食货志》记李悝尽地力之教中所说的是农民,管子《国蓄》与《周礼·廪人》通计全国人食量,当然也是以劳动人民为主,《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蛮传》所指的是兵士,居延汉简所说的是边塞戍卒与侯长。农民与兵士的食量自然要比士大夫的食量大得多,甚至于大到一倍以上,在今日仍是如此,农民、工人、兵士的饭量比知识分子还是大得多。拙著《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一文(以后筒称拙著)中虽然推算东晋南朝士大夫食量约为每月五斗米左有,而同时也指出:“据《宋书》卷八十六《刘面力传》,当时兵士每人每月食米两斛。”我並非未注意到此问题,不过没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关于士大夫的食量,古代史料中提到者较少,拙著曾引《梁书·何胤传》、《江革传》、《南齐书,崔怀慎传》、《南史·傅琰传》。推断当时士大夫概每五斗米左右。”当然这是一个约略的说法,並不一定准是五斗米。关于这几条史料的解释,张先生提出商讨的意见,我想再补充说明一下。张先生认为何胤“月食四斗米不尽”之言是为避免征召而故甚其辞,说自己身体坏,饭量小。这种解释,我也承认,因为拙著中並未认为何胤“月食四斗米不尽”是士大夫的标准食量,也正如我们所引《南史·傅琰传》所说刘玄明说的“日食一升饭”时,也认为是“盖言其所食之少以表示清廉”。不过,虽是有时故甚其辞的说食量小。但是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一个相当的标准。何胤“月食四斗不尽”,只合三斗多,刘玄明说“日食一升饭”,也是一月只合三斗,这当然是太少了,但是即便再加一倍,也不过六斗至七斗多。如果说当时士大夫的食量是每月六斗至七斗多,举整数而言,说是“五斗米”,也还是可以的。古人平常言语,提到数目字时,难以很精确,常常喜欢用整数如“五”或“十”之类。至于每月六斗至七斗多米,一个士大夫是否够吃呢?以今况古,是可以的。譬如我住在成都,学校教师每月购粮,据政府规定,最初每人每月二十三斤,后来增加为二十五斤。我的饭量小,每月所吃不到二十斤米,有的朋友同我差不多,有的朋友饭量大些,而每月二十三斤至二十五斤米也可以够吃。东晋南朝时的五斗米约当今日一市斗,合十六斤多,那么,今日的二十斤米只合东晋南朝的六斗多,今日的二十三至二十五斤米也只合东晋南朝的七斗多不到八斗,所以说,以今日知识分子的饭量作标准来推算,则东晋南朝时士大夫每月吃六斗至七斗多的米是可以够的。拙著中引《南齐书·崔怀慎传》:“怀慎孤贫独立,宗党哀之,日敛给其升米。”並且说明:“崔怀慎因贫穷之故,宗党日给以升米,月得米三斗许,也可勉强维持生活。”张先生认为这种说法不对,並引《南史·崔怀慎传》(钺按:南史作崔怀顺),“升”字作“斗”,又引《隋书·律历志》上:“齐以古五升为一斗。”(钺按:《隋书·律历志》原文,“古”字下尚有“升”字。)认为崔怀慎每日所得的是一斗米,也就是相当于古制五升的米。我认为张先生此处有点弄错了。《隋书·律历志》上所谓“齐以古升为五升为一斗,”指的是北齐,並非南齐,《隋书》中十志,兼叙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典制,故当时俗呼为“五代史志。”关于此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史类随书条有简要的说明:隋书八十五卷。唐魏征等奉敕撰。贞观三年,诏征等修随史。十年,成纪传五十五卷。十五年,又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志。显庆元年,长孙无忌上进。……—其十志最为后人所推,而或疑其失于限断,考史通古今正史篇称:“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並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仍以秘书监魏征总知其务,始以贞观三年创造,至十八年方就,合为五代纪传,并目录凡二百五十二卷。书成,下于史阁。惟有十志,断为三十卷,寻拟续奏,未有其文。太宗崩后。刊勒始成。其篇第编入随书,其实别行,俗呼为五代史志云云。是当时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本连为一书,十志即为五史而作,故亦通括五代,其编入隋书,特以隋书五史居末,非专属隋也。后来五史各行,十志遂专称随志,实非其旧,乃议其兼载前代,是全不核始末矣。因为《隋书》十志本是五代史志,所以其中常是连叙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制度。现在将张先生所引《隋书·律历志》上“齐以古升五升为一斗”句的上卞文全录于此,就可以明白:梁、陈依古。齐以古升五升为一斗。后周武帝保定元年辛已五月,晋国造仓,获古玉升。暨五年乙酉冬十月……准为铜升,用颁天下。……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一段是兼叙梁、陈、齐、五代斗量,“齐以古升为一斗”是指北齐,不可误引来说明南齐斗量。南齐斗量承继晋、宋,並无变动。至于崔怀慎宗党每日敛给他的米,究竟应当从南齐书作“升”,或从南史作“斗”,固然难以遽断我个人的意见认为仍从南齐书作“升”为是。因为就上下文意看来,是说崔怀慎贫穷,宗党敛些来帮助他,勉强维持,当然是很少的,所以每日只有一升多;如果每日有一斗,那么,一月就是三石,不但不算少:而且是相当多,因为三石米可供劳动人民两个月的食粮,而对崔怀慎来说,几乎够吃四个月了。张先生文中又引《晋书·宣帝纪》与杜甫《醉时歌》,说明“和陶潜同类型的人如诸葛亮、杜甫,每天都要吃三升至五升的米,陶潜应当也是这样的。按杜甫《醉时歌》:“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二句。並不能据以说明杜甫的食量。杜甫这首诗是七五四年(天宝十三载)作的。冯至先生所著《杜甫传》中对于这两句诗有一段说明:·七五三年八月,长安霖雨成灾,米价腾贵,政府从太仓里拨出十万石减价粜给贫人,每人每天领五升,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春天。杜甫也属于天天从太仓里领米的贫人,可是他得到一点钱,就去找郑虔,二人买酒痛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杜甫传》53页)冯至先生的解释是对的。所谓“五斗米”是政府限定每人每天所买的数量;並非杜甫每天的食粮。唐朝斗量较六朝大三倍。《日知录》卷十一权量条:“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杜氏《通典》言民‘六朝量三升当今一升,称三两当今一两,尺一尺二寸当今一尺。’”如果按大三倍计算,唐朝的五升米相当东晋南朝的一斗五升,不但士大夫如杜甫者一天绝对吃不了,就是劳动人民每人每天也吃不了这许多,当时唐朝政府规定“五升米”的数量,可能是供贫民一家两三口人一天吃的。至于《晋书·宣帝纪》所记,诸葛亮的使者说诸葛亮每日食三四升,司马懿认为他吃得少,这一件事倒是颇费解释。如果按照当时士大夫的食量来说,日食三四升。每月约食一石。不但不算少。而且还是相当多的。因为照上文所推算,魏晋南朝士大夫平均每月食六斗至七斗米。较之兵士或农民月食一石半至二石者。少一倍或一倍以上,今日知识分子每月约吃二十斤至二十五斤米。情况仍相似。则诸葛亮日食三四升。並不算少。或者司马懿是按军中将帅的食量标准去衡量罢。总之,陶潜为彭泽令。因为不愿束带见督邮弃官而去之时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我在拙著《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中既然证明所谓“五斗米”与当时县令俸禄绝无关涉。又根据史书中关于南朝士大夫食粮的记载。悟及陶潜所谓“五斗米”之意义是指士大夫每月的食量。不过拙著中对此问题解释还不够细致。因路、张两位先生的商讨。再作以上的补充说明。“五斗米”是举整数而言,实际上,当时士大夫每月食量大约是六斗至七斗米。与今日知识分子每月吃米数量(二十斤至二十五斤)仍然相似。陶潜说这句话。也並不意味着他每月只吃五斗米。他的意思好象是说:“我不能为吃一碗饱饭而折腰向乡里小人。”1957年6月14日关于各在文员的支持关于缪钺同志谈《不为五斗米折腰》小稿的说明1957年暑假,反右开始,我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此前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