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_第1页
《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_第2页
《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_第3页
《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_第4页
《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集中的代表作。我们一直都以《资本论》作为指导我们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尤其近些年来随着《资本论》在国际范围的持续升温,学术界就“《资本论》当代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那么,《资本论》在当代究竟有什么价值呢?马克思开宗明义,在《〈资本论〉序言》当中就曾阐明他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本质关系,他从商品经济的必然规律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为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一、劳动力商品范畴有些经济学家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得出的革命结论简单照搬到今天的现实,结果使它与现实相冲突了,我称之为“《资本论》当代价值”的教条派。何炼成教授认为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在《资本论》中得到了科学的证明。那么,马克思是怎么证明的呢?其关键环节是,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并说明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过程,也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就是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劳动者得到了工资,两厢情愿,愿买愿卖,这个买卖是天经地义的。但是,马克思深入分析了这个貌似公平的交易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说明了剩余价值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马克思说到,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就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就是让劳动者付出劳动,让他劳动一整天,但是劳动者在一整天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所得的工资。实际上,一整天劳动被分成了两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了,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很显然,劳动创造的价值被分成了两部分,劳动者所得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是由必要劳动创造的,就相当于劳动力价值,而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可见,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毫无疑问,提出劳动力商品范畴是马克思进行理论创造的关键一环。马克思提出劳动力商品范畴之后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从而为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非常明显,马克思进行理论创造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直接就具有革命的意义,实际上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把马克思的革命结论简单照搬到今天的现实就有问题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反映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的现实。那时候,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不顾工人的死活,无限制地延长劳动时间,资本主义国家还颁布压低工资的法律,把工资水平压到了最低限度,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即刻就要爆发了。马克思就是针对那样的现实而提出革命结论的。但是,今天已经进入21世纪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工业阶段。这时候,劳动时间日益缩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制度日趋公正,阶级矛盾日趋缓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狂飙年代已经成为过去,人类社会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开放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正在推动着生产力飞速向前发展,社会稳定和谐,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马克思在他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证明劳动力商品范畴、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具有革命的意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在今日社会条件下经济学家们重提劳动力商品范畴和剥削理论要干什么呢,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吗?很显然,今天的社会现实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我们今天研究《资本论》就应当说明今日社会的和谐本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支持。但是,教条派经济学家却相反,他们主张劳动力仍是商品,现实仍存在剥削,他们把《资本论》的革命结论简单照搬到今日现实中来,结果使它与现实相冲突了二、《资本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市场经济常识,而非揭示剥削本质有些经济学家主张《资本论》阐明的商品经济规律仍然适用于今天的现实,比如价格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还有关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理论,关于商品生产及其规律的理论,等等。我认为,《资本论》阐述了商品经济常识,对于它的现实意义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但是,《资本论》的重要意义不在于阐述商品经济常识,而在于通过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对于我们而言,《资本论》阐述的商品经济常识不是不可利用,而是说它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今天研究《资本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借鉴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分析和揭示社会主义的和谐本质。忽略了这些内容,而研究和利用其中的商品经济常识,那是丢了西瓜,而拣了芝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商品经济常识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但如果我们片面强调这一点,那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常识性理论就太多了,比如斯密对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还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等等。但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没有强调以那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为指导呢?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关系,而其他理论不过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性”理论而已,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就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三、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对于劳动具有价值论的意义有些经济学家把马克思贯穿于《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并得出了崭新的结论,我把他们叫作“《资本论》当代价值”的创新派。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商品的(生产的活的要素)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在这里劳动力买卖关系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等量劳动交换原则,在此基础上就能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本质了。很显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现实,就其本质关系而言它与资本主义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秉承《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面对社会主义现实时就应当得出崭新的结论。具体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所得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仅仅就相当于劳动力价值,而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所以说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则恰好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买卖关系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等量劳动交换原则,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又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劳动。当然,社会主义生产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凡是社会化大生产就要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所以在对新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的时候,劳动者也不能把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都消费掉,实际上在对个人进行分配之前,社会首先需要做一部分扣除,以作为扩大再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这样,现实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就要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社会公共需要,一部分作为个人生活需要。很显然,个人直接所得的工资只是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那部分,而非自己创造价值的全部。但是另一部分价值,即“社会扣除”的部分通过间接分配的形式也为劳动者所有了。所以,从本质上说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直接得到了工资,同时又间接占有了“社会扣除”的部分。也就是说,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又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劳动,实现了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这恰好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之所在,资本主义买卖的是劳动力,而社会主义交换的则是劳动。尤其应当指出的是,直接为个人所得的那部分,即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部分采取了货币工资的形式,也就是说这部分劳动交换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劳动交换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这是我们社会当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实。从这种现实出发,就应当肯定劳动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劳动的价值也客观地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个观点客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现实,也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和谐本质,因而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不能不承认,这部分经济学家在学术界是极少数,屈指可数,他们的观点也不占据主流地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他们对于劳动商品范畴还没有作出充分的证明,尤其对于劳动价值的说明还远不是科学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证明劳动商品观点时就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攻击。需要指出,马克思关于同义反复的责难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劳动商品的观点时提出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同时认为劳动也是商品。应当肯定,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劳动价值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还不科学,他们仅仅知道劳动创造价值,但却不知道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他们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他们主张劳动商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不符合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现实。值得注意的是,古典经济学家坚持的两个命题之间恰好相矛盾。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你主张劳动是商品就应当说明劳动的价值,但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说明劳动的价值,其结论就必然是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或者12小时劳动的价值由12小时劳动决定),这是无谓的同义反复。马克思为了批驳劳动商品的观点而提出了同义反复的责难。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马克思采用的是归谬反驳法,就是说他是从论敌的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推论出荒谬结论从而批驳论敌的论点的。但是,我们今天证明劳动的价值并不是从古典经济学家的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而是从马克思创造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的。马克思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又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现在看来,只有从古典经济学家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说明劳动的价值才会导致同义反复的问题,但是一旦我们从马克思创造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说明劳动的价值就没有同义反复的问题了。然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就是证明了劳动具有商品性质的那些经济学家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或者认为要证明劳动的价值就必然会导致同义反复的问题,或者认为要证明劳动的价值并没有同义反复的问题,他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他们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这样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劳动的商品性质。比如,赵履宽、杨体仁、詹连富等经济学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出发主张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但是他们因为没有弄清同义反复问题而没能证明劳动的价值。还要指出,王岩教授观点的变化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她先在文章中认为说明劳动是商品,说明劳动的价值并不难总之,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商品范畴,但他们却没能作出科学的证明。理论只有科学才能说服人,但在上面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要想说服人还是比较难的。四、深化改革开放劳动市场上面已经说明,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马克思提出劳动力商品范畴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从而为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我们遵循《资本论》的逻辑研究现实问题就应当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我们应当科学地证明劳动商品范畴,说明等量劳动交换关系,从而就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和谐本质,从而就能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劳动商品的实现条件是劳动市场,只有通过充分开放的劳动市场劳动商品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是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开放劳动市场,使劳动者充分实现平等的劳动权,具体说就是使劳动者能够充分自由地选择职业,能够充分顺利地实现劳动的价值,或者再进一步具体点说就是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做到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在自身技能许可的范围内),该得多少就能得多少。这本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我们却远没有充分地做到这一点。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了,在有些地方劳动者也能够自由选择职业了,也可以讨价还价了(谈判工资)。但是,目前的改革还很不到位,国企垄断经营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例如,这些年来“电力行业抄表工年薪十万”的问题一直都在遭受诟病。它的意思是说,电力行业的福利待遇非常优越,而抄表工那类工种的劳动却非常简单,我也完全胜任,我提出的工资条件相对可以低一些,因而就更具有竞争优势,我竞聘那个工作岗位,他们就应当优先录用我。但是,现实却远非如此,他们排斥竞争,还在垄断经营,我被排斥在外,没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我很无奈,只能望电兴叹。我还没有平等的劳动权,我的劳动还在遭受歧视。劳动不平等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普遍性问题。当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之后自然地就应当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的阶段应当尽快地消除各种垄断,比如城市垄断、行业垄断、部门垄断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打破一切人为的壁垒,使劳动者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能够充分自由地选择职业,还能展开充分的劳动竞争,使劳动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还应当指出,拖欠农民工工资之事严重地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相悖,必须坚决予以禁绝。很显然,从劳动商品范畴出发,让每个劳动者都获得平等的劳动权,这样才能为说明今日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五、劳动力商品范畴每个时代都会提出时代性问题,各个时代的理论家都负有时代的使命,都有责任解决时代性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那些地位显赫的经济学家都曾出色地解决了时代性问题。比如,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都是这样,他们解决了时代性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显然,马克思提出劳动力商品范畴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为唤起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他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本质,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但是,今天的时代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正在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这时候,我们就应当科学地证明劳动商品范畴,从而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本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然而,很多经济学家却仍然主张劳动力是商品(并有价值),而劳动则没有价值,他们提出这样的主张究竟是要干什么呢?如果说劳动没有价值,而劳动力有价值,那么对于劳动者而言那就等于说,你的劳动是不值钱的,对于你付出的劳动没有必要支付工资,即使支付工资也不必和劳动相关,工资等同于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者生存的,所以工资只要能够维持你的生存就行了。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劳动者会得到什么?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分配不公问题日益严重,劳动者的利益相对受损,其原因何在?我认为,这个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是经济学家们主张劳动力是商品,否认劳动具有价值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今天的经济学家都远远地不如马克思了,甚至都远没有像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那样尽职尽责。前面我们说过,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出色地完成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此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都相应地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问题,也是应当给予肯定的。我们都知道,斯密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那时候资本主义方兴未艾,还在推动着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封建主义还在负隅顽抗,还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并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的主要矛盾还是劳动人民、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斯密提出劳动商品范畴就说明当时是等量劳动交换关系,这在当时基本上还是符合实际的,尤其对于反对封建主义和肯定资本主义,对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非常有益的。李嘉图也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