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朝六个小说成书年代考
一、《隋书》卷八十九《艺术传》载《鲁史虞图》,隋杂寅小说,刘晖所著。《隋书·经籍志》小说类著录“《鲁史欹器图》一卷,仪同刘徽注”。两《唐志》儒家类著录同。《通志·艺文略》器用类作一卷,题隋仪同刘徽注。据《晋书》卷十六《律历志》记载,刘徽为三国魏人,曾注《九章算术》。《魏书》卷五十五还载有北魏时刘徽,官至奉朝请、徐州治中。此两刘徽皆不是隋人。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据《隋书》卷十七《律历志》及《北史》卷八十九《艺术传》考定作者为刘晖。本书宋后不见传,当佚。佚文未见征引。据书名,本书当为器物类小说。刘晖,《隋书》卷十七《律历志》及《北史》卷八十九《艺术传》有简记。晖,隋初为仪同,与道士张宾、骠骑将军董琳、索卢县公刘祐等共造新历。开皇四年(584),新历撰成,文帝敕令施行。不久,因附会文帝宠臣道士张宾而升为太史令。后因阻挠信都人张胄玄历法施行而于开皇十七年(597)被除名。《隋志》称本书为“仪同刘徽注”,则本书当成于刘晖为仪同时。据晖生平,晖为仪同当在隋文帝开皇元年至四年间(581—584),故本书当成于此期内。据《北史》卷八十九《临孝恭传》,其时尚有京兆人临孝恭所撰《欹器图》三卷。二、《北史》卷《笑苑》,隋杂俎小说,魏澹撰。《隋书·经籍志》小说类著录“《笑苑》四卷”,未著撰人。《隋书》及《北史》魏澹本传称澹曾撰《笑苑》,故知作者当为魏澹。《通志·艺文略》小说类著录与《隋志》同。宋后不见载,当佚。佚文亦未见。据书名,本书当为笑话类故事书。魏澹,《北齐书》卷二十三、《隋书》卷五十八、《北史》卷五十六有传。澹,字彦深,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祖鸾,魏光州刺史。父季景,魏大司农卿。澹十五而孤,专精好学,博涉经史,善著文,词采赡逸。北齐博陵侯高济闻其名,引为记室。北齐后主武平二年(571),琅邪王高俨为京畿大都督,以为铠曹参军,转殿中侍御史。寻与尚书左仆射魏收、吏部尚书阳休之、国子博士熊安生同修《五礼》。武平三年(572),与诸学士撰《御览》。书成,除殿中郎中、中书舍人。复与李德林俱修国史。幼主承光元年(577),周武帝平齐,授纳言中士。隋高祖杨坚代周(581),出为行台礼部侍郎,寻为散骑常侍。开皇三年(583),出使南陈,还除太子舍人。太子杨勇深礼遇之,屡加优锡,令注《庾信集》,复撰《笑苑》、《词林集》,世称其博物。数年,迁著作郎,仍为太子学士。高祖杨坚诏别撰《魏史》。撰成《后魏书》九十二卷,甚简要,上览而善之。未几,卒,时年六十五。有文集三十卷。据澹本传知,本书当成于隋开皇前期,其写作年代当不超出隋开皇元年至十年间(581—590)。三、还冤记、《还冤记》一卷《冤魂志》,隋志怪小说集,颜之推(531—约591)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冤魂志》三卷,颜之推撰”。两《唐志》小说家类及《通志·艺文略》冥异类著录同。《崇文总目》小说类及《宋史·艺文志》小说类作《还冤志》三卷,宋《直斋书录解题》与元《文献通考》小说类作《北齐还冤志》二卷。可见自宋时,便有称此书为《还冤志》的。《太平广记》则称为《还冤记》,《太平御览》卷九七七所仅引的一条则称为《冤报记》,《法苑珠林》则有时误称为《怨魂志》的。可见此书书名甚多,称法很不统一。从卷数看,本书原为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与《文献通考》著录为二卷。可见,宋元时便有散佚。现存一卷本《还冤记》有《续百川学海》、《唐宋丛书》、《说郛》(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增订汉魏丛书》、《古今说部丛书》本。一卷本《还冤志》有《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本。三卷本《还冤志》有《汉魏丛书》、《四库全书》本。此外,《敦煌秘籍留真新编》有《还冤记》残本一卷。《汉魏丛书》、《四库》、《说郛》、《宝颜堂秘笈》等丛书中所收皆三十五条,唯编排次序有所不同,文字略有出入。这些皆非足本,当是后人辑合而成。《太平广记》及《法苑珠林》所引有不见于上述三十五条者甚多,将两书所引相合,去其重复,共有二十四条不见于上述三十五条中,足以证上述版本皆非完帙。颜之推,《北齐书》卷四十五、《北史》卷八十三有传,今人缪钺有《颜之推年谱》。之推,字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祖见远,南齐和帝时,任治书侍御史;梁武帝篡位,和帝见害,见远不食而死。父协,梁湘东王萧绎常侍。之推生于梁中大通三年(531)。太清三年(549),为湘东王国右常侍。承圣元年(552),为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伐梁,江陵陷,之推被俘入魏。北齐天保七年(556),逃奔北齐,齐文宣帝除为奉朝请。武平中(570—576),与李德林同主持文林馆事,寻迁通直散骑常侍,领中书舍人,再迁黄门侍郎。承光元年(577),北齐亡,之推随周武帝入长安。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为太子杨勇学士。约卒于开皇十一年(591)。著《颜氏家训》二十篇、《训俗文字略》一卷、《集灵记》二十卷、《急就章注》一卷、《笔墨法》一卷、《稽圣赋》三卷、《正俗音字》五卷、《冤魂志》三卷。现存本书佚文,所记自西周宣王始,至南朝陈、北周时止。其中记事最晚一条为《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九所引“后周女子”条,记周宣帝时事,该条曰:“后周宣帝在东宫时,武帝训督甚严,恒使宦者成慎监察之,若有纤毫罪失而不奏,慎当死。于是慎常陈太子不法之事,武帝杖之百余。及即位,顾见髀上杖瘢,问及慎所在,慎于时已出为郡,遂敕追之,至便赐死……帝崩去成慎死,仅二十许日焉。”四、《感》卷,南朝《感应传》,隋志怪小说集,释净辩撰。未见史志书目记载。原书已佚。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六、卷七注引有《感应传》佚文四条,其中有两条见于《太平广记》。四条佚文中,一为扬州长干寺育王像显灵事,一为庐陵发蒙寺育王像显灵事,一为齐建安王念观音治疮事(《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一亦引),一为张逸临刑折刀事(《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四亦引)。齐建安王即萧子真,据《南齐书》卷四十《萧子真传》记载,萧子真于齐海陵王延兴元年(494)为明帝萧鸾所杀,时年十九岁。《隋志》及两《唐志》皆载宋尚书郎王延秀撰有《感应传》八卷。然王延秀是刘宋时人,而此条记南齐时事,显非王延秀所撰,其时王延秀当已不在人世。据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六《释净辩传》,隋沙门释净辩亦著有宣扬佛教神灵的《感应传》十卷。释净辩在齐梁以后,又为沙门,故此四条宣扬佛法神力的佚文,当为释净辩《感应传》佚文。此外,《续高僧传》卷十一《慧海传》及卷二十六《阇提斯那传》皆引自《感应传》。由于慧海卒于隋大业二年(606),而《阇提斯那传》所记乃隋仁寿二年(602)事,故可知,这两条佚文当亦属释净辩《感应传》内容。释净辩,《续高僧传》卷二十六有传。净辩,俗姓韦,齐州(今济南)人。隋文帝开皇中(581—600),入住京师,住净影寺。后奉敕送舍利到衡州岳寺。途经江陵,为风浪所阻,净辩乃一心念佛,风浪遂止。不过半月,便达岳寺。后在岳寺筑塔,又见诸祥异事,乃欣感瑞迹,遂合集前后见闻之事,撰《感应传》十卷。炀帝大业末年(约618)卒。现存释净辩《感应传》六条佚文中,记事最晚者为“阇提斯那”条,所记乃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事,而慧海则卒于炀帝大业二年(606),故知本书当成于此后。由于净辩卒于大业末年(约618),故本书当成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五、《平台志》曰《洽闻志》,隋志怪小说集,崔赜(550—618)撰。未见史志书目著录。《隋书》卷七十七、《北史》卷八十八《崔赜传》谓赜撰《洽闻志》七卷。《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录有唐郑遂《洽闻记》一卷,与此显为两书。原书已佚。佚文亦未见。《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及《说郛》(宛委山堂本)所引《洽闻记》佚文,为唐郑遂所撰。郑书当系仿崔书而作。据郑书佚文知,《洽闻志》当为博物之类志怪书。崔赜,《隋书》卷七十七、《北史》卷八十八有传。赜,字祖浚,博陵安平(今山东益都)人。生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七岁能著文,容貌短小,有口才。隋文帝开皇初,秦孝王杨俊荐之,射策高第,诏与诸儒定礼乐,授校书郎,寻转协律郎。后为河南王杨昭、豫章王杨暕侍读。仁寿二年(601),杨昭徙为晋王,转记室参军。炀帝大业元年(605),杨昭立为太子,除太子斋帅,俄迁舍人。二年(606),昭薨,以疾归于家。后征授起居舍人。五年(609),受诏与诸儒撰《区宇图志》二百五十卷,奏之。帝不善之,更令虞世基、许善心衍为六百卷。又与郎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八年(612),授鹰扬长史。奉诏作《东征记》。九年(613),除越王杨侗长史。十二年(616),从驾江都。义宁二年(618),宇文化及弑炀帝,引为著作郎,不就。同年,疾卒于彭城,时年六十九。据赜本传,赜“所著词赋碑志十余万言,撰《洽闻志》十卷,《八代四科志》三十卷,未及施行,江都倾覆,咸为煨烬”。六、《异化记》十六卷《灵异记》,隋志怪小说集,许善心(558—618)、崔赜(550—618)合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灵异记》十卷”,未著撰人。《隋书》卷五十八、《北史》卷八十六《许善心传》谓隋炀帝敕许善心与崔赜撰《灵异记》十卷,可见本书乃许善心与崔赜合撰。唐以后书目不见载,当佚。《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卷二百八十三引佚文三条,然皆为唐时事,当为唐人书。另《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引《灵异志》佚文一条,卷三百四十七引《灵异录》佚文一条,《事类赋注》卷十一、《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九并引《灵异志》佚文一条。《灵异志》、《灵异录》与《灵异记》是否为一书,不得而知。许善心,《隋书》卷五十八、《北史》卷八十三有传。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人。祖懋,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父亨,梁给事黄门侍郎,陈太中大夫、卫尉卿。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九岁而孤。宣帝太建年间(569—582),起家新安王陈伯固法曹。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后主至德初(583),补撰史学士。祯明二年(588),加通直散骑常侍,聘于隋,隋文帝杨坚留絷宾馆。三年(589),陈亡入隋,拜通直散骑常侍。开皇十七年(597),除秘书监,仿阮孝绪《七录》更治《七林》。仁寿元年(601),摄黄门侍郎。二年(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软件发布及授权使用合同
- 专业律师事务所有偿法律咨询合同
- 2025年锤纹漆合作协议书
- 房屋装修半包合同样本
- 借款抵押车辆合同
- 解决方案研讨会邀请函
- 品牌租赁住宅合同
- 人才服务协议书
- 土地储备与开发合作协议
- Recycle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工程施工派工单
- 玩具公司职位说明书汇编
- 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件
- 化学专业英语元素周期表
- 新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实验心理学课件(周爱保博士版)
- 04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毒物动力学
- ic半导体测试基础(中文版)参考范本
- 公司员工工资表(简单)
- 杀虫双(单)合成反应的研究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
- CorelDraw常用快捷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