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1.gif)
![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2.gif)
![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3.gif)
![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74e102b3dd6fa5d1f0f3fc38bae772f2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
惩罚赔偿的经济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如果要追溯得更远的话,我们可以说它甚至源于贝卡里亚的出色研究惩罚赔偿的核心基础:威慑理论和其他惩罚性赔偿的威慑力分析在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正当理由中,威慑(Deterrence)理论无疑是发展最成熟的一个。由于对人的威慑效果不仅惩罚性赔偿研究,而且刑法似乎研究得还更多,甚至于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威慑理论实际上也是源自于刑法的研究。贝克尔在他1968年的经典文献中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学,他提出了一个之后常被提起的观点,即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威慑水平,违法者被惩罚的概率和被惩罚的严厉程度之间呈反相关关系。可以使用更严厉的惩罚和更小惩罚的概率进行配合,而威慑水平仍然可以保持不变。在特定情形下,最优罚款是尽可能地多,甚至让其等于被告的整个财富,同时最优的惩罚概率则是尽可能的低。虽然贝克尔分析的是刑事法律中的惩罚对于行为人的威慑,但是,于经济分析看来,无论在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中,惩罚对于行为人的威慑作用机制都是一样的。当违法者的活动造成了受害者的损失,如果能够确定地使得违法者承担责任,那么最优赔偿应该等于损害,这时能够对违法者产生最优的威慑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没有惩罚性赔偿展示自己的舞台。但是,并非每一个违法者、每一次违法都会得到惩罚,也就是说,违法者被惩罚的概率是低于1的,因而违法者的预期损失小于法律惩罚,违法者预期他不必赔偿他所造成的所有损害,此时显然对于违法者来说法律的威慑力降低了。而法律要维持一定的威慑力,就必须加大惩罚力度才能让违法者的预期损失不至于降低,于是,这成为民事领域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正当理由以上的威慑理论可以认为学者们的着眼点是内部化(Internalize)违法者造成的成本。另一个替代性的观点是,将惩罚性赔偿视为是一种罚款(Penalty),它被用来剥夺侵权者的收益,完全的威慑将可以由这种剥夺收益的方法而获得(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惩罚性赔偿威慑理论。由于很多时候在一个违法事件中遭受损失的受害者不止一个,所以有存在着多人对同一被告进行起诉的可能。此时,如果第一个原告获胜并获得惩罚性赔偿,如果这种信息公开将激励更多的受害者起诉,显然这将影响上述公式中的惩罚概率p,从而理当影响惩罚性赔偿的数额。这种由信息公开(Publicity)对惩罚性赔偿的影响,标准的威慑理论对于惩罚性赔偿能够提高威慑是不加质疑的。但是,有学者对于影响威慑效果与预期责任相关的投资内生化,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由于投资是在预期责任下做出的,因此惩罚性赔偿可能使得个人减少有遭受惩罚性赔偿风险的投资,而安全投资的积极性是随着资本投资的增加而增加的,因而惩罚性赔偿既遏制了公司的资本投资并也进而减少了安全投资,这将减少惩罚性赔偿的威慑作用,干扰资本投资决策并导致财富减少有利于弥补侵权者损失以上文献都强调了违法者可能逃脱责任是惩罚性赔偿的根本理由所在。那如果违法者无法逃脱责任是不是就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了呢?有学者认为,赔偿不足是惩罚性赔偿存在的另一理由。有时候即使侵权者确定地负有责任,但是可能受害者的损害数额被低估,有些应该纳入损害的计算之内却实际中并没有被纳入进来,因而并没有实现完全赔偿,违法者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并没有被全部内部化,这导致了威慑不足,所以惩罚性赔偿可以将这些不足加以弥补,实现最优威慑(还有些时候,违法者的收益是建立在别人和社会的损失之上的,其收益具有社会违法性(sociallyillicit),此种行为对于社会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因而理所应当阻止它,而惩罚性赔偿具有抵消侵权者收益的功能,因而这种情形下可以适用惩罚赔偿。有利于实现交易的有效成本鼓励交易是一些研究者提出的惩罚性赔偿存在的又一个理由。普通的侵权中,补偿性赔偿相当于侵权者对受害者的一个侵权价格。如果能够交易,则自然这种交易是有效率的。在补偿性赔偿下,由于赔偿可能被低估,所以违法数量将高于最优数量,导致过多的违法,而且这使得潜在受害者花费一些成本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或权利,这浪费了资源。所以,利用惩罚性赔偿可以使得潜在违法者主动与潜在受害者进行事前的交易,这样避免了过多的违法和受害者的资源浪费。另一个原因则是,自愿的交易可以节约行政成本。但是,公司的威慑和惩罚将惩罚作为惩罚性赔偿存在的理由研究则相对来说较少一些。对于公司的威慑和惩罚不完全同于对个人的威慑和惩罚,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对于从贝卡里亚以来的悠久的古典威慑理论在公司违法中的运用,Stevens惩罚与赔偿的适用:行为与被告的财富惩罚概率和惩罚力度之间的选择按照威慑理论的逻辑,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惩罚概率和严厉程度之间的最优权衡。要达到一定的威慑,即要求提高违法者的预期成本,而预期成本和违法者被施以惩罚的概率和惩罚的严厉程度成正比。如果惩罚概率不变,提高惩罚严厉程度可以提高威慑力度,而如果惩罚严厉程度不变,提高惩罚的概率同样可以提高威慑力度。但是,众所周知,由于信息不对称,要对违法者进行惩罚需要花费成本进行侦察、诉讼等,而这些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也就是说,要提高对违法者的惩罚是要花费成本的,但是,提高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则相对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既要对违法者维持一定的威慑水平,又要尽量减少对付违法的成本,在理论上说,可以在一个很低的惩罚概率下给以违法者很高的惩罚力度,则可以保持同样的威慑,这种思想首次在贝克尔的文章中形成。但是,这种理论上符合逻辑的推论却并不符合我们对现实的经验观察因此说来,在惩罚概率和惩罚力度之间实现完全的替代并不现实。Polinsky与PolinskyandShavell不同的是,可有效前因子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中,被告行为的可谴责性(reprehensibility)通常都成为一个考虑的因素,尤其在法院的司法实践中更是如此影响因素的分歧是否应该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时候考虑被告的财富状况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法院的许多判决中,都认为这是一个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学者之间则存在分歧。总的说来,似乎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考虑。在威慑理论的视角下,有学者认为,将惩罚性赔偿和被告的财富状况联系起来将导致过度威慑,是无效率的,因而他们反对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中考虑到被告的财富状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其他因素的考量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不仅可能要考虑到违法者行为的可谴责性、主观恶意以及违法者财富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如诉讼成本、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关系等其他一些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考量,Polinsky补偿性赔偿的数额惩罚性赔偿是在补偿性赔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惩罚性赔偿总是难免和补偿性赔偿拉上关系,惩罚性赔偿总是被拿来和补偿性赔偿进行比较。而且,法院或许受到了补偿性赔偿思维的习惯性影响,对于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决定也经常仍然和补偿性赔偿挂钩,法院坚持惩罚性赔偿应该和补偿性赔偿保持合理关系的原则,对于这个原则,美国最高法院也表示认可。在二者如何保持一个合理关系的具体做法上,有对惩罚性赔偿设定一个具体的最高限额的,也有对惩罚性赔偿相对于补偿性赔偿的倍数做限制的,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的。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似乎和美国的法律做了同样的处理,该法设定了一个惩罚性赔偿的倍数。但是法律考虑这两种赔偿的关系总是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思维的,而且对于如何保持这种合理关系以及为什么要保持这种合理关系法律似乎并没有做出过明确的说明。因而,学者们对这种普遍的做法似乎并不支持。民事诉讼成本在惩罚性赔偿额的决定中,一些法院和判例认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应该考虑到诉讼成本这一因素,甚至可以把诉讼成本包含在惩罚性赔偿之中以鼓励受害者起诉违法者。对于这种做法,Polinsky其他罚金的支付对于一个违法行为而言,其可能不仅违反了民事法律,也可能同时违反了行政乃至于刑事法律,如果违法者已经为其违法行为支付了一些罚金或者其他赔偿,那么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而相应的减少其赔偿额吗?对于这个问题,美国法院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由于被告已经支付了一些罚金,因此惩罚性赔偿应该相应的减少,而另外一种则是美国最高法院的意见,他们认为其他罚金越高,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也应该相应的更高,不能够因为其他罚金的支付而减少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在威慑目标之下,需要考虑的是违法者的违法总成本,它不仅包括惩罚性赔偿,而且包括其他罚金等,因此如果违法者已经支付了其他罚金,则违法者应支付的最优惩罚性赔偿理当减少,如果不减少则会产生过度威慑对于惩罚性赔偿能否在税前进行扣除的问题,Polinsky对第三人的影响不同在事故法和侵权法的经济分析中,常常会对于受害者进行一种区分,即区分为消费者和第三人(thirdparty),这里的第三人是指和被告没有市场联系或者契约关系的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中应否考虑这种区别?在一般的侵权案件中,一般认为应该对此加以区分。如果受害者是被告的消费者,则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市场联系,消费者可以不再购买被告的产品,所以市场机制会迫使被告控制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解除互联网广告合作合同
- 施工现场卸料风险点告知卡
- 职场技能提升的家庭作业实践案例
- 家庭健康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 科技展会中的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研究报告
- 二手房销售合同样本大全
- 临时仓储设备租赁合同2025
- 二手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产品销售独家代理合同样本
- 中介代理办公租赁合同
- 2025年方大萍安钢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稀释疗法护理操作规程》
- 2025年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年终抖音运营述职报告
- 汽车维修店加盟协议书细则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2023年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空气能热泵安装示意图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办公家具项目实施方案、供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