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单元过关卷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筹备新政款项,清末许多省份将兴办巡警和学堂等经费摊派到田赋中,还加价征收旧捐税,开征名目繁多的新税,这使得清政府岁入从1901年的不到1亿两,到1909年超过3亿两。但同时,也导致了“民生已极凋敝”“几同竭泽而渔”的结果。据此可知这些措施()A.实现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B.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C.推动权力下移促进政体变革D.加剧社会危机加速清廷覆亡2.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这一主张()A.超过同时期康梁维新思想水平B.具有成熟的民生主义思想C.仍然没有跳出维新改良的窠臼D.认识到中西方差异的根源3.随着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从财政、司法、军事和人事等方面严重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导致地方督抚要求速开国会、速设责任内阁。同时“至局所分设,委绅充任”,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为维护地方利益,更是激起地方士绅的反对。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这些措施()A.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文化运动B.促进了地方政府向职能化方向发展C.助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D.表明中国存在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4.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反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C.国民革命席卷全国D.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5.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一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B.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C.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6.下表展示了辛亥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事件与结论相符的是()选项重要事件结论A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B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全面爆发C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掀起辛亥革命高潮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7.下图是1912年2月12日在《时报》上刊载的漫画《南北》,分一、二两部分。该漫画作品()A.欢呼革命形势席卷南北B.期盼国家实现南北统一C.讽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D.揭露列强分而治之的阴谋8.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B.彻底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D.调和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矛盾9.下图为《赵元成笔记》1912年所记内容的摘抄。这反映出他()廿四日庚午(4月24日)晴。……阅《民权报》,国务员陆续抵京,统一政府于廿二日成立,参议院亦于是日行开幕礼。大局已定……惟诸公是赖,想素负时望,定能不负人民委托也。三十日丁卯(6月20日)晴。……阅《民权报》。唐总理前日赴津,追逼不返。同盟会国务员拟一律辞职,政界内讧甚烈。……数月以来,于体国经野、安内御外之策,毫末无所表见……A.对新式传媒的重视B.对共和政体的追求C.对当时政局的忧虑D.对北洋军阀的不满10.“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11.中华民国建立后,经过广泛选举,选出参议员274人,众议员596人,组建成首届国会。下表反映了首届国会的运作时间。该表反映出民国前期()时间召开时间解散1913年国会在北京召开1914年由国会选举的总统袁世凯解散国会1916年首届国会复会1917年张勋复辟,再次解散国会1922年再次恢复首届国会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国会正式解散A.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B.军阀割据影响国会运作C.军政对民主建设作用有限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该通电主要针对()A.袁世凯解散国民党B.军阀混战争权夺利C.南北议和最终破裂D.欧洲列强侵略加剧13.1916年,段祺瑞指出“日本人既已加入(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据此判断,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是()A.维护国家主权利益B.反抗日本对华侵略C.扩大皖系军阀势力D.改变中国弱国地位14.在1915年《青年杂志》第1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表明了他反对中医的态度:“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据此可知,材料的主旨是()A.中医附会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C.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作为旗帜D.陈独秀的思想具有绝对主义的倾向15.史学界有人把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认为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却相反。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反”主要表现在()A.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B.是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反思C.以宣传民主科学为武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16.下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刊名创办者创刊时间停刊情况主要内容《秦劫痛话》旅京陕西学生团1919不详痛陈人民疾苦迈进汉中的旅京学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秦钟》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6期后停刊唤起自觉,介绍新知《秦铎》陕籍旅沪学生1920半年后停刊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共进》陕籍北京大学学生19211926年停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贡献》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19224期后与《共进》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1925不详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材料一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材料二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年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有学者将1912—1920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出现“黄金时代”归因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1914—1920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表(单位;千海关两)年价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入超1914589.241356.227213.0151917549.519462.93286.5871919646,998630.80916.1881920762.250541.631220.619——据阮湘《第一回中国年鉴》材料二日本和美国1913—1918年对华投投资和贸易表日本美国对华借款对华投资在华纱厂纱锭数是国对华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在华企业数1913年1.06亿元3.8亿日元11万枚7.5%1361918年3.54亿元8.8亿日元33万枚16.4%309——据阮湘《第一回中国年鉴》材料三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用不了。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1915年河南某中学生创作——据汪水平《歌声诗意里的消费政治:近代“国货歌”的文本解读》(1)材料一的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5分)(2)材料二中的史料与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现象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3分)(3)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分)(4)研究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产生的原因,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十八世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进一步指出:“至社会革命(民生主义),原起于少数大资本家之压制多数平民耳。在各国贫富之阶级,相差甚远,遂酿成社会革命,有不革不了之势。”——据《孙中山选集》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恩格斯更明白地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孙中山所说的世界“百年锐于千载”?并简析孙中山重视民生问题的原因。(12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妇女解放史。在革命的洪流中,不同女性选择的角色不同,所带来的人生命运迥然不同。人物生平事迹许广平鲁迅的妻子,参加过五四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组织出版《夜记》《鲁迅书简》《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为《上海妇女》《妇女界》等报刊杂志撰稿,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秋瑾“绍兴三杰”(秋瑾、鲁迅和周恩来)之一。1904年赴日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1906年,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在浙皖起义中英勇就义。蔡畅曾任中央妇委书记,主要在根据地从事妇女界的领导工作。40年代后期,频频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出席在苏联和中东欧国家举行的国际民主妇女大会。向警予被毛泽东称为“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1924年,直接参加并领导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女工罢工斗争。1928年3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被押赴刑场,终年33岁。张琼华郭沫若发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也没有离异。以后68年中郭沫若两次婚姻,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张琼华在郭家孝敬公婆。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享年九十岁,没有留下子女。张幼仪徐志摩原配夫人,1915年包办婚姻成婚,育有二子,但被徐视为“乡下土包子”。1922年离婚后,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节选自高华《革命年代》、网络资料等围绕上述女性生平事迹和主要活动,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女性人物形象,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第Ⅰ卷(选择题)1.【答案】D【解析】由材料“加价征收旧捐税,开征名目繁多的新税”“民生已极凋敝”“几同竭泽而渔”可知清政府将新政经费摊派到田赋中并加价征收各种新旧捐税,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危机加速清廷覆亡,故选D项;清末新政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并未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民生已极凋敝”说明并未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为了筹备新政款项”可知清政府的举措是为了筹款进行新政,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未改变政治体制,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此时认为国家富强“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和“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由此可知此时孙中山的思想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以及认识到人才培养及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这些措施没有跳出维新改良的范围,故选C项;孙中山的思想与此时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均属于维新改良,并未超过康梁思想水平,排除A项;孙中山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05年,此时孙中山还没有转向革命思想,排除B项;此时孙中山主张仍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方面,并未认识到中西方差异的根源,没有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习西方道路是走不通的,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导致地方督抚要求速开国会、速设责任内阁……更是激起地方士绅的反对”结合所学可知,清末地方官制改革激化了清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助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C项;据所学,救亡图存的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的改革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化,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清末地方官制改革加剧了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以及地方士绅的参政意识,只涉及了少部分人群,不能说明中国存在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可知,1911年5月,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清政府紧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面临崩溃,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革党”是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简称,题中信息所述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武昌起义,并非农民起义,排除B项;据材料“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可知,称革命势力为“革党”的是清政府,国民革命发生于北洋军阀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清政府称呼太平天国为“匪”而非“革党”,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广西旧官僚投机革命,而革命派却未能获得一官半职,这说明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隐患,故选B项;资产阶级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是旧官僚排挤的结果,而不是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列举了广西一地,无法得出清朝领土四分五裂,排除D项。6.【答案】D【解析】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D的事件与结论相符,故选D项;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而不是革命政党,排除A项;广州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造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辛亥革命并未发生,排除B项;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这时并未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1912年2月12日可知应为清帝退位的时间,从材料的图片,从“一”南北分裂,到“二”南北合一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希望国家走向统一,故选B项;1911年11月下旬,革命形势已经席卷南北,时间不符,排除A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标志是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排除C项;漫画体现的应为中国内部“南北分裂”到统一而不是中国被其他各国“瓜分”,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可知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末多种社会政治运动并存的状况,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故选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不彻底,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仍然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质的转变”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原先松散的革命联盟很快分裂,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愈演愈烈,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能不负人民委托也……数月以来,于体国经野、安内御外之策,毫末无所表见”可知,赵元成由最开始的对袁世凯政府充满信心到后来对袁世凯政权有所担忧,因为他并未提出任何的安内御外之策,说明他对当时政局的忧虑,故选C项;材料中只体现他阅读报纸,未体现他对报纸的重视,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我国确立起共和政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当前政局的忧虑,未出现对北洋军阀的不满,袁世凯去世后,我国才陷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1年……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可知,1911年10月正值辛亥革命时期,说明朱德参与了辛亥革命;据材料“1915年得蔡锷将军……宣布讨袁”可知,1915年,蔡锷、唐廷枢等人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朱德参与其中,故选A项;北伐战争(1926—1928年)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的统一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二次革命”是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领导的讨袁运动,“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活动,排除C项;直奉战争是1922和1924年发生的两次直系与奉系军阀战争,“中原大战”是1930年发生的一次军阀混战,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中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艰难历程。孙中山主张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但材料显示“军政”时期,军阀们多次解散国会,民主之路充满坎坷,故答案选C。政党政治所依托的国会屡次被解散,可以反映出道路曲折,以及某些阶段政党政治名存实亡,但直接用“不符合中国国情”来表述,实际上是否定民主政治的努力与探索,也没有看到国会的屡次恢复,排除A。袁世凯不属于割据势力,排除B。国会虽屡次召开,但更有屡次解散,且解散时间更长,D选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12.【答案】B【解析】据纲要上册第20课所学——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总统之职,与题旨相合,故选B项;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在1913年11月,排除A项;“最终破裂”不合史实,南北议和后清帝退位,排除C项;“侵略加剧”不合史实,1918年欧洲列强仍在进行一战,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段祺瑞之所以参加一战,既是出于防范日本侵占青岛的考量,也是在对当时国际发展态势的预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若为战胜国可以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因此,段祺瑞主张参战均是从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出发,故A正确,BCD错误。14.【答案】D【解析】据题干内容中“反对中医”、“医不知科学,……;惟知……;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可知陈独秀对中医这一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故选D项;中医附会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是陈独秀反对中医的理由,这仅是其理由的一部分而已,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陈独秀反对中医的诸多理由,并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只体现出“科学”,未体现出“民主”,排除C项。15.【答案】B【解析】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而启蒙运动则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故“相反”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反思,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是两者的相同点而非相反,排除A项;两者都宣扬了民主科学等相关思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道路,启蒙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尚未出现,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期刊多宣传改良弊政,民主自由,并有唤起民众自觉的相关思想,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救国之路的探索,故选C项;材料中出现的期刊创办者虽多来自陕西或与陕西有关,但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一直是运动中心,陕西人也多选择在北京或者上海创办期刊,排除A项;材料中出现了不少爱国言论,但未说明当时北洋政府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创办期刊的多为知识分子,但一些内容并非面向劳动群众的,且材料内容不涉及劳动群众在这些期刊创办中的作用,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17.(12分)【答案】(1)资本主义制度和殖民体系在世界的确立;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兴起;传统戏剧面临转型,出现戏剧改良运动。(6分)(2)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更容易传递新思想的话剧等新戏剧,演出的目的是启发民智;到20世纪30年代演出抗日剧本,激励民众参与抗日救亡图存运动。(6分)【解析】(1)据材料一所述及的时间——20世纪初,可知资本主义制度和殖民体系在世界的确立;据材料一“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可知传统戏剧面临转型,出现戏剧改良运动,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可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兴起。(2)据材料二“1920年12月,……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可知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更容易传递新思想的话剧等新戏剧,演出的目的是启发民智;据材料二“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可知20世纪30年代演出抗日剧本,激励民众参与抗日救亡图存运动。18.(12分)【答案】(1)必需;(1分)表格展示了1914—1920年间中国进出口状况,是印证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2分)其中进口数在一战期间有所下降,战后有所上升;出口方面一战期间有所上升,战后又有下滑;一战期间入超的状况有所缓解。(2分)因此该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一战期间西方对中国经济侵略放松的状况和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对外出口增长的状况。(2)不矛盾。(1分)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日本、美国趁机加大对华经济侵略。表格仅展示日本、美国两国,不能全面反映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经济侵略形势。(2分)(3)从社会环境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活动和抵制日货运动此伏彼起,有力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分)(4)坚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分析。(2分)【解析】(1)第一小问必需性,必需。第二小问理由,表二是一战期间及一战后我国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数据,根据该表格内容可知,一战期间我国的进口货值有所下降,出口货值上升,说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而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华侵略,进口货值上升,出口货值下降,因此该表格对研究一战期间我国经济状况及民族工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表格展示了1914—1920年间中国进出口状况,是印证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其中进口数在一战期间有所下降,战后有所上升;出口方面一战期间有所上升,战后又有下滑;一战期间入超的状况有所缓解。因此该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一战期间西方对中国经济侵略放松的状况和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对外出口增长的状况。(2)第一小问是否矛盾,不矛盾。第二小问理由,一战的主战场是欧洲,参战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因此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放松对华侵略,但是美国、日本由于远离欧洲,受战争影响较小,趁机入侵中国,因此美、日两国的投资状况不能涵盖整个帝国主义国家。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日本、美国趁机加大对华经济侵略。表格仅展示日本、美国两国,不能全面反映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经济侵略形势。(3)材料三是一首劝用国货歌、歇业广告,这两则体现了当时广大民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使用国货抵制日货,体现了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可以从社会环境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活动和抵制日货运动此伏彼起,有力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4)上述材料从民众角度、进出口贸易角度等多方面论证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因此在研究中坚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分析。19.(18分)【答案】(1)理解:欧美国家普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思想解放,自由平等理念进一步传播;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任答其中三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原因: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欧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欧美各国奉行自由主义,对民生问题关注不够;孙中山关心民生的情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任答其中三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普遍富裕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民本”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探索。(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第一小问理解,据材料一“十八世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欧美国家普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据材料一“物质发舒”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相关史实,得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据材料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思想解放,自由平等理念进一步传播,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在各国贫富之阶级,相差甚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欧美主要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