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因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1.gif)
![论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因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2.gif)
![论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因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3.gif)
![论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因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c4491fa923a4a4b5f192460edd24a626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因素
“西部”是一个有着历史和政治变迁的地理概念,尚未得到正确定义。大致来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敦煌西北玉门关以西的广阔地域”,而狭义的“西域”则指“今新疆南疆地区,也包括东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新疆全部和中亚的一部分。西域地区这种国家各个共存、民族多元交融的格局,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以音乐为例,形成了来源广泛、数量繁多、成分复杂、并蓄共融的特点。一、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来源与乐种随着“丝绸之路”在汉代的开通,从两汉历魏晋和十六国、北魏,到西魏、北周时,西域地区音乐的来源渠道在多样之下渐渐趋于稳定,乐种也为数不少。(一)外来音乐的类型西域音乐从来源上说可分为本土乐与外来乐。本土乐包括古乐、近乐和今乐。古乐是两汉以前的西域音乐,有民间巫舞曲、迎神乐歌、送神乐歌、“相歌”等;近乐是两汉以后、西魏以前的西域音乐,有游戏乐、仪式乐、风俗乐等;今乐指西魏、北周时期的西域音乐。由于西域一带大小国家林立且攻伐不断、废立频繁,故今乐其实是西域地区各历史时期和各历史国家、地区音乐的遗存与融合,有《圣明乐》、《柘枝》等。外来乐大致可分为西来音乐、南来音乐、北来音乐和东来音乐四大类型。西来音乐主要指当时西亚、北非、欧洲一带的音乐,如有自波斯传入的《穆护》;南来音乐主要指当时南亚、东南亚一带的音乐,如有自天竺传入的歌曲《沙石疆》,舞曲《天曲》、《苏合香》;北来音乐主要指当时北亚一带的音乐,如有来自突厥的舞曲《达摩支》;东来音乐主要指当时的中原音乐,如有来自汉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清乐歌舞曲、相和歌舞曲等。这些来源不同的音乐如果从音声结构上来考察,包含器乐、声乐和舞乐,在器乐表演方面有合奏、独奏多种表演形式,声乐表演方面有独唱、对唱、领唱和帮腔等表演形式,舞乐方面有独舞配乐、双人舞配乐、三人舞配乐和群舞配乐,分单曲和套曲;从词曲结构上考察,有分节歌、主副歌、换头、联曲等;从题材内容上考察,有情歌、劳动歌、生活风俗歌、讽刺歌等;从体裁上考察,有抒情体歌辞、叙事体歌辞、寓言体歌辞,分长篇、短篇等;从风格上来说,多节奏明快、音调亢爽,热烈奔放、活泼生动;从发语音调上来看,以少数民族音调为主,杂有汉民族音调和梵语音调等。(二)共有的乐加起来的作品西域音乐从乐种上来分有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昌乐、天竺乐、于阗乐、悦般乐等。据《隋书·音乐志》载,龟兹乐“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儿》,舞曲有《小天》,又有《疏勒盐》”初步统计,这8种乐加起来共有乐曲23种,其中主要用于演唱的“歌曲”至少有5种,用于补充前曲乐意不足的“解曲”至少有3种,用于伴舞演奏的“舞曲”至少有11种。此外,据高楠、枯朗、沙畹、勒维、向达、田边、伯希和等专家考证,天竺音乐中的“塔拉”式节奏、节拍体系和萨(Sa)、利(Re)、嘎(Gs)、玛(Ma)、帕(Pa)、达(Da)、尼(Ni)式的“斯瓦拉—拉格”七声音阶也传入西域,并且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本土音乐对其进行了借鉴、吸收,创制出了富有本土特色的“五旦七调”音律体系,这一音律体系推动了整个西域地区乐种的发展,对当时及后世乐器的音准、音响和音律编排亦影响深远。二、重视音乐和文化的繁荣西域地区音乐所用乐器数量不少,种类较多,足见当地对音乐的重视和音乐文化的繁荣。然而,经初步统计,其本土乐器种类较少,可确定的本土乐器所占总乐器比重仅达29%,可知西域音乐的发展似乎更赖于外来音乐的推动。(一)长鸣角、横吹角、、、、北周时期,西域地区所存和所用的乐器至少有埙、笙(又称和)、胡管、笛(又称胡箎)、横笛、羌笛、印度笛、箎、箫、籥、簧、筦、筚篥、小筚篥、桃皮筚篥、双筚篥、角、铜角、长鸣角、横吹角、笳、唢呐、贝、螺、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阮咸、五弦、曲项琵琶、琴、瑟、竽、鼓、小鼓、达卜、正鼓、和鼓、扎鼓、答腊鼓、鸡娄鼓、齐鼓、檐鼓(又称担鼓)、楷鼓、侯提鼓、羯鼓、铜鼓、毛员鼓、都昙鼓、腰鼓(又称杖鼓)、加鼓、钟(又称碰钤)、建钟、铜钹、铙,计54种。此外,可能还有大筚篥、竖小筚篥、筝、弹筝、搊筝、鼗、建鼓、枹鼓、贲鼓、悬鼓、节鼓、胡鼓、鞞鼓、扁鼓、搏拊、柷、敔、拍板、筑、沙锣(又称铜锣)、铜钵、方响、星(又称碰铃)等诸种乐器存在,加上之前的54种,约达77种之多。(二)羌角、胡角、达卜、黑角西域音乐中的本土乐器可确定的至少有16种。吹奏乐器至少有6种:羌笛,即以后的长笛,属横吹笛,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有“近世双笛从羌起”句;羌角,又称胡角,即以后的直吹角;双角,即以后的号角,据《文献通考》载:“双角亦名长鸣角,书记所不载。或曰羌胡以惊中国马”;铜角,萧友梅先生的《中国古代乐器考》认为其产生于支那土耳其即今天的新疆一带打击乐器至少有10种:达卜,又称手鼓,今天仍多见于新疆乐舞中;正鼓、和鼓、扎鼓、答腊鼓、鸡娄鼓、齐鼓、檐鼓、楷鼓、侯提鼓。据萧友梅先生考证,这些鼓可能均来自土耳其斯坦,即今天的新疆地区。三、外来乐器的数量按前文所划分外来音乐的标准,西域音乐中所存所用的外来乐器可确定的至少有35种,以东来乐器为最多,南来乐器次之,分别占外来乐器总数的48%和31%。(一)汉代中原乐器的流传东来乐器可确定的有17种:笙、簧、琴、瑟、竽、籥、钟、鼓、建钟、筦(疑是管)。周青葆先生认为,这些中原乐器在先秦的时候已传到“西域”,其中笙、簧已被“西域”古代民族所掌握。此外,可能传入的中原乐器还有磬、筝、鼗(又称鞉、鞀)、搏拊、柷(又称椌)、敔(又称楬)、拍板、建鼓(又称楹鼓、应鼓、植鼓,两汉以后多称大鼓)、枹鼓、贲鼓、悬鼓、筑、节鼓等。(二)《唐西凤首》南来乐器可确定的有11种:凤首箜篌,《隋书·音乐志》、《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通典》、《唐六典》均有:“凤首箜篌,天竺伎俱有之”,《文献通考》又言:“凤首出于天竺伎也。其制作曲颈凤形焉。扶娄(古代越南)、高昌等国凤首箜篌,其上颇奇巧也”,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绘有此乐器;五弦琵琶,似又简称五弦,常任侠先生考证后得出该乐器源自古印度,印度中部佛教古迹阿牟拉瓦提(Amrāvati,约公元170年)的雕刻中有此种乐器,与龟兹所见乐器图型相同,但早于龟兹,另印度西部阿旃陀(Ajanta,约公元300—750年)壁画中也有此类乐器(三)北来乐器秦汉到北周时期,北方匈奴、柔然等民族强盛,势力范围逐渐延伸到“西域”北部、东部地区。随着其政治势力的扩张,北方乐器也传播到“西域”。目前,这些北来乐器可确定的有2种:笳,又称胡笳、吹鞭,1985年新疆阿勒泰出土有该乐器一支,3孔,木制;横吹,又称横笛、铃鼓、库木孜。西来乐器可确定的有5种:竖箜篌,俗称擘箜篌,普遍认为来自波斯,也有学者认为来自埃及四、关—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东传综合考虑线路地理条件、安全系数、耗时长短、补给情况等因素,北周时西域音乐的东传路线大致可分成南、北两线。两线均西起马什哈德。南线基本路径为:马什哈德—赫拉特—喀布尔—白沙瓦—悬度—塔什库尔干—莎车—朱俱波—皮山—墨玉—于阗—扜弥—且末—扜泥、鄯善—阳关—瓜州—常乐—肃州—甘州—凉州—金城—武始—渭源—渭州—秦州—大震关—陇东—千阳—凤翔—长安。这条线绕过了兴都库什山、葱岭、大斗拔谷,自然条件和路况条件相对较好,沿线城镇较多,补给比较充足,并且将囐哒、于阗、鄯善等都连接了起来。北线基本路径为:马什哈德—马里—安国—康国—乌恰—疏勒—阿图什—伽师—巴楚—图木舒克—姑墨—新和—龟兹—轮台—尉犁—库尔勒—焉耆—托克逊—高昌—鄯善—伊吾—莫延渍—玉门关—瓜州—肃州—甘州—凉州—景泰—五佛寺黄河渡口—北城滩—靖远—海原—原州—平凉—泾州—豳州—乾县—长安。这条线基本绕过了天山,大大减少了山路,而且整体路程较短,沿线补给较充足,并将粟特、安国、康国、疏勒、龟兹、高昌、焉耆等国连接了起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北周的西域音乐按照传入时间的早晚来排序,有高昌乐、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其中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的首次东传至迟发生在后魏时期,到了北周这些音乐又出现了二次东传,这里的排序主要以西域音乐直接传入北周的时间为标准。高昌乐在周太祖时期传入,是传入北周最早的西域音乐,《隋书·音乐志》有:“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款附,乃得其伎,习以备飨宴之礼”北周时期西域音乐的融合北周作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个有特殊文化影响的王朝,历时虽短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结束纷乱、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将地域文化、中外文化、胡汉文化等完全融合起来,为隋唐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西域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地域,因与北周联系极为密切,故为北周的文化发展注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听课评课记录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3.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听课评课记录1
-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18.2.1 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听课评课记录(2课时)
-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听课评课记录1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五年级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听评课记录5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7.3图形的平移1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产业链链长分工表
- 国际金融课件(完整版)
-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一)课件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全英文剧本 《剧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通用课件
- 黑布林绘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课件
- 京东方顶岗实习报告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