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1白鹭[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语文要素】5.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重点)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谁能猜出它是谁。(出示白鹭的图片,生回答)没错,这是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白鹭)2.简介作者和白鹭。(课件依次出示)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汇报:白鹭的颜色、精巧的身段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齐读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喙、嗜、铿锵”的读音)(2)指名读课文。3.写字指导。(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嫌、嵌”的写法)(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三、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自读,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预设:(1)课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课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3)我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2.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颜色、身段的大小)3.再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哪个自然段对这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出示第5自然段)4.读第5自然段,思考:(1)“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5.读第3自然段,说说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6.作者写白鹭的同时,提及白鹤、朱鹭、苍鹭有什么作用?(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白鹭的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表达对白鹭的偏爱。)7.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对白鹭的赞美。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各起一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难点)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深入感受白鹭的美。二、赏读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1.自由轻声读第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2.出示句子:在清水田里……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思考:(1)由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句中说“白鹭站着钓鱼”,这个“钓”字好在哪里?(这个“钓”字用得十分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钓鱼”展开想象: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所以起名为“白鹭垂钓图”。)3.出示句子:晴天的清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思考:(1)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的悠然)(2)如果白鹭是在望哨,它在瞭望什么呢?(如:打探敌情)如果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呢?(如:可能在思考怎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或是如何养育后代,等等)(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望哨”展开想象: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所以给画面起名为“白鹭瞭望图”。)(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出示句子:黄昏的空中……而且具有生命了。(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2)师:你是怎么理解“偶见”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3)师: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5)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的低飞”展开想象: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所以起名为“白鹭起舞图”。)5.出示第9自然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学生讨论、交流:(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请换一种说法。(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2)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呢?(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6.师: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再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师指导朗读。2.从这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4.熟读并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由于学生对白鹭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授课伊始我先出示了白鹭的图片,让学生将白鹭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在教授第2~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从颜色、身段体会白鹭的外形之美,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教学第6~8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让他们给图画起名,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垂钓图”“瞭望图”“起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中。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不够,我没能让学生完成小练笔。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2落花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正确读写并理解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文章中心,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懂得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语文要素】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借物喻理的写法。[教学重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课件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作“落花生”。3.师: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童年发生的一件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识字。(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第四声kòng,“便宜”在文中读piányi。)2.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1)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学法。(2)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互相推荐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预设:(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好处”和“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2)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师:这篇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过收获节时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3.组织全班交流: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笔墨,为什么?(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而议花生这一部分正好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父亲借助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的方法。(重点)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难点)一、回顾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2.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二、讨论交流,以导促学1.学习第一部分。课件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1)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这是按照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2)“居然”一词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居然”一词写出了花生收获时“我们”姐弟几个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因为“我们”姐弟几个既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新开辟出来的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然而没过几个月真的收获了,让人很意外。用“居然”一词能强调“我们”姐弟几个喜悦与兴奋的心情。)2.重点分析第三部分。(1)分角色朗读第4~14自然段,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2)体会花生的可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①师:通过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生长特点,你能读懂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吗?(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②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提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作用?(同桌交流:通过对比,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③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我们不需要外表美。()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④小结:文中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些外表好看的水果没有实际用处。三、了解课文写法,尝试练笔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2.师总结: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篇课文“借物喻理”的写法。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能引发思考,让人想到身边的某些人。在此基础上用一段话写一写。(结合课后小练笔进行思考)(1)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事物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如:由“蜜蜂”可能会想到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由“落叶”可能会引发“落叶归根、生命轮回”“无私奉献”等情感。(2)学生尝试写一段话。(点拨:叙述时要注意说清楚事物的特点和由此想到的人的品质,抒发感受时不用大段议论或抒情。)[教学板书][教学反思]《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理,富于哲理性的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社会上的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3桂花雨[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语文要素】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指导书写。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回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重难点)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一、衔接导入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与梅花进行对比来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如果让你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句子,你会怎么说?桂花树(虽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样子笨笨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很迷人。2.师: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是怎样迷人呢?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桂花的香?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①思考: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桂花的香?(从“不说、至少”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传的范围广,从“浸”字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浓郁。)②思考: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词?(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其他词则体现不出这种情境。)③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写了桂花摇落后的花香。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是即使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3.过渡: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老师都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那么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香吗?不,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很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师:(配乐)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桂花的快乐,欣赏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身上,就像沐浴着温和、舒适的春雨,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摇桂花的快乐。)(3)师:此时此刻,我们也都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之中,你们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三、品读体会1.家乡的桂花树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是无可替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思考:只有母亲想家了吗?(不光是母亲,作者琦君也想家了。母亲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琦君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它们已经成为作者幸福童年里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它们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四、拓展延伸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种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事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教学板书][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思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以下两点: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以上种种让作者魂牵梦萦。
4*珍珠鸟[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待”。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语文要素】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谊。2.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们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生自由说)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一种鸟类,它叫珍珠鸟。请大家看看它可爱的样子。(出示课件,相机板书课题:珍珠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读后指名交流。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了解珍珠鸟的外形和个性。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个性:胆小,怕人。3.学生自读学习提示,说说学习本课主要需要弄清哪些问题。三、细读课文,感受“人”与“鸟”的信赖过程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提示:可以在书上勾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把“我”的表现和“小珍珠鸟”的变化对应着梳理出来。2.小组分享、交流阅读体会。3.全班交流。(1)“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预设(2)教师归纳总结:小珍珠鸟是怕人的鸟,作者当然了解小珍珠鸟的这一特点,所以不去惊扰它,只在一旁默默关注它。正是这种对小珍珠鸟的尊重,逐渐赢得了小珍珠鸟的信赖。四、体会情感,把握文章主旨1.提问: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形象?你能体会到“我”和小珍珠鸟之间怎样的情意?可以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你的感悟,也可以结合朗读读出你的阅读感受。提示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勾画、批注。2.全班交流。预设:(1)小珍珠鸟刚刚出生时,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它可爱的样子。从“好肥”“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我能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2)作者写小珍珠鸟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时,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从这些活灵活现的动作和幽默的描写中,我看出是作者的“放纵”才让小珍珠鸟如此活泼好动、无拘无束。(3)作者描写小珍珠鸟时,用了三次“小家伙”这个词,我觉得作者就像父亲称呼自己的小儿女一样称呼小珍珠鸟,可见对它有多么喜爱了。3.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提问: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你认为作者是忽然产生了这种感受吗?你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预设:(1)作者说的“一时的感受”实际上是几个月来和小珍珠鸟朝夕相处后的情感迸发,“流泻”一词真切地表达了这句话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2)信赖是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基础,因为信赖而产生爱、温暖、包容,所以作者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五、学习生字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预设:(1)“蔓、雏、柜、陪、眸”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2)“雏”的意思是“幼小的鸟”,可以结合“雏鸟、雏鸡、雏燕”等词语来记忆。(3)“待”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āi”和“dài”。“待”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停留,读“dāi”。[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略读课文中迁移运用所学的方法,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来展开自主学习。我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下次我会注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深刻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我的心爱之物[教学目标]1.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语文要素】2.乐于分享习作。[教学重难点]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教学课时]1~2课时一、指导选题,确定创作对象1.教师发放“选材清单”,帮助学生筛选素材。2.选材清单。(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先列个清单,可以多选几种)①有趣的玩具:变形金刚、不倒翁、布娃娃、魔方……②工艺品:贝壳、花瓶、小瓷器……③学习和生活用品:文具盒、小闹钟、笔筒、毛衣、围巾……④植物:吊兰、仙人掌……⑤动物:小狗、小金鱼、蚕……二、从上面的清单中筛选出自己特别钟爱的一种。我的心爱之物是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想一想为什么选择这件东西,自己和它有过哪些难忘的故事。三、分享故事,充实习作内容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物品带来,大家都带了吗?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我们来听听,看看是真的心爱,还是只有一点喜欢。2.指名交流,学生倾听。相机指导学生互相提问、评价,指导学生把心爱之物写具体。点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首先要说清楚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重点要说出自己为什么爱它,它有着怎样的外形,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功能,有什么不一般的来历,你和它有哪些难忘的故事等。四、指导习作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写一篇习作。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对该物品的喜爱之情。3.教师分享范文,构建思路。4.通过分析范文的思路,学生交流自己对心爱之物的认知及感受。(1)结合新的认知,重新选材。(2)完成习作内容导图。(3)确定最想写的内容,打上五角星标识。(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内容导图,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5)学生再评再议。五、练写片段,点拨方法1.学生经过充分构思,用8分钟练写习作片段,教师巡视指导。2.组内选择分享对象,交换阅读,批注感受。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组内分享,交换阅读。(2)圈出体现喜爱之情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3.学生上台阅读、分享习作片段,同伴分享阅读感受,其他同学补充评价。4.教师现场捕捉、分享习作片段的表达提升点,围绕“如何更好地表达喜爱之情”展开点拨。(相机出示“表达技巧”)(1)直接抒情。例:①我喜欢的是桂花。②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叙事抒情。例: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3)对比中突显情感。(出示《落花生》《桂花雨》中的片段)(4)语言、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出示《桂花雨》中的片段)5.学生二次修改,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上台展示修改之后的习作片段,教师再次点评反馈。六、布置作业,学习延伸1.学生根据习作方法点拨,完成习作,注意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2.将习作配上心爱之物的图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专栏的展示。[教学反思]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自己的心爱之物。习作的重点应该围绕“心爱”这个词展开叙述和描写,要使人读了以后,感到作者确实从心里喜爱这个物品。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心爱之物,然后以范文引路,分析范文的写法与思路,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习作思路。我引导学生说出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以及与它的故事,并且要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事实证明,这堂习作课非常成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指导的方法写出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目标]1.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2.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教学重难点]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教学课时]1课时游戏导入1.学生表演小品《早读课风波》:早读时,老师还没来,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剧情的、有睡觉的、有补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课代表在不停地喊:“安静!安静!”;有人在班级门口“望风”,一声“嘘”,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课本认真读起来!2.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以及平时的课堂上做得如何?3.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二、明确要求1.学生朗读本次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2.教师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3.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4.全班表决,形成公约。三、口语交际过程1.学生回顾、讨论班级取得的成绩,找找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想要达到的目标,记录在黑板上。2.教师巡视检查、督促,尽可能做到人人发言,个个得到锻炼。3.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成员就一个方面(学习、纪律、卫生)进行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相关内容)4.小组成员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组长主持小组成员评议,去除不合理的和重复的内容,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全班讨论。5.各小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逐条评议表决,班长在一旁记录,通过后,学生记录下公约内容。6.师小结:老师刚才听取了各小组的公约内容,发现有的稍显笼统,有的大而化之,这样执行起来未免有难度,老师建议从仪表、上课纪律、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质量、纪律要求、活动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明确,用简洁的语言形成公约。四、延伸拓展1.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2.把班级公约制成海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五、小结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大家的表现非常活跃。看得出同学们都愿意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们制定的班级公约涉及内容全面,相信只要大家共同遵守,一定会使我们的班风、班貌更好,从而为争创先进班级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反思]商定班级公约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又是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过程。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采用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来。既让学生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养成了遵守班级公约的好习惯。我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讨论,以保证讨论的质量。最终我综合各组的讨论结果,将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班级团结,促进班级建设。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语文要素】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语文要素】3.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4.背诵古诗《蝉》。[教学重难点]1.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2.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重点)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重点)一、交流平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预设:2.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交流阅读体会。3.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像本单元几位作家一样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二、词句段运用:对比的写法1.出示句子。(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2.提问:这些句子重点说明的是前面事物的特点,把后面的内容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作者要重点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了。)3.让学生试着用对比的方法说说生活中的某种事物。预设: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呈现给人们,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难点)2.背诵古诗《蝉》。一、词句段运用:一词多义1.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开辟:①开垦。②开创、创立。姿态:①姿势。②态度;气度。2.练习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说话。(1)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气候”的句子中说话。例如:昆明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被称为春城。(2)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性格”的句子中说话。例如:张老师的性格十分温和,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她总是轻声细语地指出错误,从来不发火。3.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4.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骄傲新鲜自然简单精神便宜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虞世南的《蝉》,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听清字音。2.学生自由诵读,分享理解古诗的一般方法。3.介绍作者。4.出示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理解诗意。(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饮:饮用,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籍(jiè):凭借。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5.联系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借助“蝉”寄托个人志向、情操的写法。6.同桌或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并默写。[教学反思]“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1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课时讲。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这样是不行的。从这两节课来看,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研读,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古诗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诗意,似乎又翻出了新意,值得提倡。
5搭石[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掌握多音字“间”。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掌握多音字“间”。2.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重难点)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引出课题,了解快速默读的阅读策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章爷爷的一篇文章——搭石。(板书课题)2.了解速读策略,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老师帮大家记下所用的时间。出示阅读要求:(1)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2)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3)不回读。二、记录阅读时间,检查阅读效果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记录阅读时间。2.下发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交流如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阅读方法。4.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划分文章段落层次。5.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三、再读课文,引发思考,解决问题1.题目引发思考。同学们,齐读课题。在快速阅读课文后,你对题目有了怎样的理解?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3.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用已有学习方法学习生字、词语。(2)找出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并批注相关语句,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4.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预设:(1)“绰”不要误读成“zhuó”。(2)借助偏旁或结合词语识记,理解“汛、谴、懒”等字。5.检测学生识字情况。6.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7.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如“懒、衡”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匀称;书写“隔”字时,右边的“冂”中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第2课时◆课时目标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搭石的特点呢?(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搭石的美。二、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人们走搭石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美呢?边读边画。摆搭石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几个词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强调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3.老人生怕搭石不稳,在上边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奉献美、心灵美)4.生齐读,师生合作读。(二)走搭石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2.体会“协调有序”。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3.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人刚抬起脚来,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5.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嗒嗒的脚踩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三)让搭石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1)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谦让美)(2)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知道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么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3)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俯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年轻人表示谢意,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师: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透过这个“俯”字,你看出了什么?(敬老美)2.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3.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出画面和语言节奏的美。三、总结感悟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也会逐渐消失。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的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教学板书]5搭石[教学反思]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1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从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入手,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影响阅读理解的词语,不要停留太久,也不要回读。在学生能运用“集中注意力”和“不要回读”的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后,我紧紧围绕“人们走搭石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协调有序的美。但教学总是存在不足的,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资料拓展一下,课堂内容会更丰富多彩。
6将相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3.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语文要素】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重点)一、游戏导入1.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课件出示一些词语和句子(显示时间不超过三秒)从易到难地显现,让学生快速地读。每组词语或句子闪现后,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内容,并且自己是如何读到屏幕内容的。引导学生明确“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二、实践方法,检测阅读效果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2.检测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3.了解阅读效果,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预设: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如,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一句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要快得多。再如,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学生字新词,通读课文。2.“将”“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和好,之前又为什么不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并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3.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讨论交流后明确: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第1~9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第10~14自然段)渑池会面;第三个故事(第15~17自然段)负荆请罪。四、学习“完璧归赵”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在文中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交流:(1)出示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以城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巧妙地把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机智。)(2)出示句子: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以看出他机智过人。)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五、总结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阅读方法。2.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之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请同学们预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会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渑池会面”“负荆请罪”的故事,根据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难点)一、复习导入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个小故事。二、学习“渑池会面”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整理:(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出示句子: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1)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特点?(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2)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4.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职位就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三、学习“负荆请罪”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分析蔺相如的行动、语言。①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②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感受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高尚品质。)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蔺相如的行动、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①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②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③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符合情理即可。)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四、思维拓展,深化认识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负荆请罪”是果,“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因。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板书]6将相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在阅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做游戏,体会如何扩大视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初步明白了“连词成句地读”的阅读方法,紧接着,我通过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让不少同学在掌握本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同时运用了前面所学的“注意力集中”和“不要回读”等阅读方法,这令我很欣慰。在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问题,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冠”。2.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主要内容。3.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主要内容。2.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冠”。2.能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主要内容。(重点)一、学习生字词,学习写字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预设:多音字“冠”读作“guàn”时,是动词,“居第一位”或“把帽子戴在头上”的意思,文中的“冠军”一词取第一个义项。读作“guān”时,是名词,“帽子”的意思。3.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4.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置”,上面的“罒”要写得扁一点,下面的“直”要写得大而宽。(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二、指导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1.(课件出示《搭石》文中的片段):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出片段的主要意思。2.全班交流: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预设:“这就是搭石”是对前面文字的总结,这就是“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就能很快理解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意思,加快阅读的速度。三、方法实践,检查阅读效果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阅读要求。(1)记录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所用时间。(2)阅读时借助关键词句及前几课所学方法,提高阅读速度。2.检测阅读效果,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第二题。四、交流阅读体会,进一步学习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请词语排序正确的同学分享阅读体会,可以说说自己用了多长时间,可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自己是如何找到关键词句的。预设1:我发现基本上每个自然段都介绍了一种事物,这个事物就是关键词。预设2:我还发现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事物比另一个事物速度更快的内容。预设3:我看到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猜到这个自然段讲的是猎豹比鸵鸟的速度更快的内容。预设4:我带着问题读书,一边读一边找答案,提高了阅读速度。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课文题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个问句,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分组讨论。(1)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2)课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2.划分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有比人跑得快的事物。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比人跑得快的几种事物。六、小结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的障碍,通过找关键词句,快速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课后请同学们用红笔圈出每种事物的速度,下节课我们沿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探寻。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难点)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宇宙中的几种事物的速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事物简明地传达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探宝”之旅。在“探宝”的过程中,我们也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的速度最快!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分享阅读收获请学生试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和同学讨论。预设:如果学生提出:还有没有比光速更快的事物?——说明学生已经对文章所写内容产生兴趣,想要继续了解。如果学生提出:什么是游隼?什么是流星体?——说明学生生活常识有限,对文中的一些事物不熟悉。如果学生提出:明明课文从人奔跑的速度开始写,题目为什么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明学生关注到了课文的写法。如果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说“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说明学生未能读懂课文,没有发现这句话与“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之间的联系。三、重点讲读,体会写法1.教师读三遍课题,重音放在“比”和“更”上。总结:“更”是一个多音字,读第四声时是“愈加、再”的意思,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在某个基础上更进一步,两两相比才有“更”。2.学生大声读课题,读出自己认为要重读的词语。师:有些同学的重音放在了“什么”上,文中是拿什么和什么比呢?3.题目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作者却写了比猎豹慢的人和鸵鸟,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3自然段,讨论后作答。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红笔圈出表示速度的数字,然后请学生上台按速度快慢给事物排序。师:(出示事先准备的排序卡片)看排序图,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总结:课文不仅写了比猎豹快的事物,还写了比猎豹慢的事物。5.再看速度排序图,体会运用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人(24千米/小时)<鸵鸟(约72千米/小时)<猎豹(110千米/小时)<游隼(超过320千米/小时)<喷气式飞机(是声速的数倍)<火箭(4万千米/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流星体(25万千米/小时)<光(约30万千米/秒)6.仔细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找出其中的过渡句和连接词,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第4自然段中的转折连词“但是”肯定了猎豹的速度快,也说明了还有比它速度更快的事物。后面几个段落便承袭了这种表达方法,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表达顺序上层层推进。)7.默读最后一句话,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句子: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点拨:纵观全文,作者一路追寻,在介绍了诸多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后,归结为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是对全文的升华。8.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常听人说猎豹速度很快,然而猎豹速度究竟有多快,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如果直接写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可能会弄得大家更加不知所云。所以,作者开篇直接从我们最熟悉的人写起。四、拓展阅读1.本文选自美国作家罗伯特·E·威尔斯的《妙想科学》。其实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你能数到10的100次方吗?》《怎样撬起一头狮子?》《还有什么比象龟更老?》……2.推荐阅读《妙想科学》系列丛书。五、延伸拓展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是否对大千世界又多了一些了解呢?其实除了文中所介绍的事物的速度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值得我们去探究。同学们课后可以制作小卡片,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查阅资料进行答疑,相信只要大家张开好奇的眼睛,就能看见世界的奇妙![教学板书]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因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就是一个问句,于是我循着这个思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一个“挖宝”的探究活动。随着“宝藏”越挖越多,对课文的解读也越来越深,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说明方法的总结和行文特点的归纳也让学生对学习说明文少了一些畏难的情绪,为学生学写说明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此外,基于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较好,对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策略有了较好的掌握。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一步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提问环节,我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背后的价值所在,进行了及时、有效引导。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任”,积累本课词语。2.学会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语文要素】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一、激趣导入1.(视频播放《地道战》的电影片段)师:同学们,刚刚看了《地道战》的电影片段,你们知道影片中的人们是怎样打击敌人的吗?(学生答,教师板书课题)2.师: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指的就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地区。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课件出示关于地道战背景知识介绍)二、明确要求,提示“带着问题读”的方法,交流阅读体会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后,你有哪些疑问?把问题简要记下来,带着问题读文章。2.记录时间和问题,检测阅读效果。课件出示检测题,检测阅读效果。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在阅读时提出了什么问题。让阅读时间不同的学生汇报阅读情况,说说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预设1:我不明白什么是“大扫荡”,“孑口”指什么?“任丘”在哪里?但这些不影响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会暂时忽略,做到了不回读。预设2: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的情况呢?”我知道这句话是这段话的关键语句,接下来文章要具体说人在地道里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三、梳理主要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初步梳理。2.全班汇报,归类梳理问题。预设1: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什么是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预设2: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利用地道可以打败敌人?预设3:文章写法方面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和把握主旨最有价值的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2)引导学生带着筛选出来的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任”,积累本课词语。2.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难点)一、学习生字、词语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1)在阅读中结合具体语境,在词语或句子中先认读、再书写。(2)多音字“任”出现在本课“任丘”一词中,读“rén”,“任丘”是个地名,在河北省。提醒学生,“任”字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第四声。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将本课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3~5个分为一组,用课件出示。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课件上的所有内容。二、学习写字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2.重点指导笔画较为复杂或易错生字的书写。(1)“侵、略、妨、陷、拐”等为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陷”字右边上面是“”,下面是“臼”。(2)“筑、党、蔽”为上下结构,书写时上短下长。“蔽”字下部右边的“攵”不要写成“夂”。(3)通过书写词语加强记忆。如“侵略”“修筑”等。三、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深入把握课文内容1.小组交流。对分享的内容作最后梳理,明确分工。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1)“地道战资料组”分享,介绍地道战的背景。(第1~3自然段)预设:①结合地图,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那里河道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特殊的战略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②结合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扫荡。扫荡中实施所谓的“烬灭作战”,其实就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具体讲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烧毁或下毒。教师相机指导认读“侵、略、垒”等生字。(2)“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分享,了解地道构造之奇。(第4自然段)预设:我来给大家说说地道是什么样的吧。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多高,大概一点三米,如果我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许多“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拴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我们小组还画了“地道构造示意图”,大家看,这是大洞,小洞,气孔……(3)“地道战战斗组”分享,了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第5自然段)预设:我们组想告诉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大家看(出示示意图)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是,地道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学生分享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读词语“陷坑”“拐弯”“岔道”等。(4)“地道战防御组”分享,了解地道如何防御敌人的破坏。(第6自然段)预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我们有枯井和暗沟……(5)“地道战通讯联络组”分享,了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第7自然段)预设:“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是地面发现敌情时常用的通讯方式,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我们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有趣的“有线电”传播消息……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评价。3.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1)引导学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2)全班交流。预设:①冀中人民特别勇敢,充满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②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他们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地道设计巧妙也是取得胜利的原因。③我认为从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可以感受到敌人的毒辣,他们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我们也看到了面对日军,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无惧。4.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冀中的地道战》,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教学板书][教学反思]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既要让学生学习运用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更要综合运用、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读了题目后产生了哪些问题,最想了解哪些内容,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综合运用之前学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交流阅读所得。最后引导学生就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展开交流讨论,感受中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整体的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漫画”老师[教学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语文要素】2.能够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写活人物。[教学课时]1~2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人物漫画像)师:他们都是被大众熟知的人物,你们从漫画中看得出谁是谁吗?大家是怎么看出来的?(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之所以能看出来,主要是漫画家抓住了每一位人物的突出特点进行展现,所以我们才能一眼看出谁是谁。今天咱们就来尝试用文字给老师“画漫画”。(板书:“漫画”老师)二、明确要求,审清题目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来画漫画。2.仔细回想这位老师的突出特点,他(她)什么地方深深吸引了你。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选取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老师可亲、可敬或有趣的地方。三、选择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本次习作主要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性格,在《将相和》一课中,作者借助三个具体事例突出了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点。我们在习作时,可以抓住老师教学,与同学相处等方面的事例表现老师一两个方面的特征。(一)选择恰当材料“画”出老师的特点。1.以“孩子气的英语老师”为例,引导学生交流:怎样“画”出英语老师的“孩子气”?先来回忆一下,哪些事情能突出英语老师的“孩子气”这个特点。把你的观察和同学分享一下。预设1:课后,英语老师发现谁带了好玩的玩具,会在课间的时候蹲在地上和同学们一起玩。预设2:英语老师上课特别认真,同学们犯了错误就严肃批评。预设3:英语老师在大课间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如果输了,她会像个孩子一样较真儿。预设4:英语老师喜欢看漫画书,经常和同学们互相借书看。……2.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筛选突出事例:在以上事情中,哪些事能够突出英语老师“孩子气”这一特点,哪些不能呢?预设:上课认真不能说明英语老师的“孩子气”。其他几件可以。教师归纳总结:确定写老师的某一个特点之后,就要选择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一两个事例去表现,准确地“画”出这个老师的形象。3.提示学生聚焦典型事例,用它们来突出老师的特点。以“孩子气”这一特点为例,引导学生交流: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突出英语老师的“孩子气”?预设:我想写课间英语老师和我们一起玩“拍纸片儿”游戏。追问:当时英语老师是怎么玩的?英语老师的哪些动作、表情、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把这些写清楚,让大家感受到英语老师“孩子气”的一面。(二)通过细节把人物“画”得具体、生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都是人物性格的展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就能够把人物写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那么老师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也就表现出来了。例: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喜欢的老师,强调要把老师写得“可爱又有趣”,不可抓住老师的某一特点“丑化老师”。四、师生分享习作,强化交流沟通1.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2.习作完成后,邀请被描写老师参加习作交流环节,根据老师、同学的反馈和建议修改,完善习作。[教学反思]写人的作文学生早已熟悉,且会抓住人物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的特点描写人物。因此,本次习作的重点我放在了教学生如何选择典型事例突显老师的特点上,通过我所列举的“孩子气的英语老师”,学生逐步明白了如何选取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事例去“画”出这个老师的形象。因此,大部分学生的习作所选取的事例都能表现出老师的特点。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习作分享环节,首次让被描写的老师参与习作交流环节,学生热情度很高,课堂氛围极佳。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快速阅读的方法,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语文要素】2.学会概括语句的主要意思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成语。【语文要素】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今名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教学重难点]1.如何结合实际运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2.学习抓关键词、从具体的描述中概括等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区游客车辆停放合同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签订3篇
- 教育扶助计划合同3篇
- 插画设计服务协议3篇
- 拦水坝施工条款列表3篇
- 招标文件评审表的制定与评审流程3篇
- 招标第三方评审文件要求3篇
- 方式抵押合同完整范本3篇
- 数据安全技术服务合同模板3篇
- 排水工程招标解析3篇
- 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0-202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二)
- 燃气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专项应急预案
- 狼疮性脑病的护理
- 2024版砂石料物流配送服务合同3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报资料表
- 2024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服务合同
- 智慧医学语言基础2024a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