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_第1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_第2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_第3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_第4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民系建筑布局比较

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主要是广福州人和客家人。广府人是中原汉民早期陆续迁至珠玑巷一带,再于宋末元初由珠玑巷大量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形成的民系,语操白话,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尤其是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的宜人居地,为珠三角人口最多的民系。客家人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后至鸦片战争前由梅县、兴宁、英德、紫金等客家聚居地再度大量迁徙至珠江三角洲地区,语操客家话,为珠三角人口第二多的民系。因客家人所到之时,宜农平原地已不多见,故大多只能在丘陵地带聚居,如深圳东部、惠州、香港新界、博罗、龙门、从化北部、增城、广州市东北部、花都、江门、鹤山等地。这两大民系均为中原汉人南下形成的民系,但具体历史成因不同、所处自然环境亦有区别,秉承的文化传统仍有差异,在建筑上各有千秋,魅力独具。尤其是民间最高等级建筑——祠堂建筑,无论是在宏观环境的选择——祠宅规划、还是在中观环境的建构——建筑形制,抑或是在微观环境的创设——装饰装修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区别和联系。1家族的核心地位及家庭关系祠堂与民宅的规划是传统宗法社会村落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体现宗法社会中家族的核心地位及家族中大家庭与小家庭之间的关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两大民系同属汉民族,共受儒家文化熏陶,同为宗法社会,村落布局均以祠堂为核心,但在祠堂与民宅的布局上两者区别较大,反映出两大民系家族观念的较大区别。1.1以祠为中心的布局形式广府民系村落以梳式布局为主,祠堂位于显眼的核心位置。广府民系占据了珠江三角洲平原大部分水网密集、地势平坦的优势地段,其村落的梳式布局是“本省平原地区农村中最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广府民系梳式布局形式多样,但祠堂统领民宅、又独立于民宅之外的规划思想不变,而且祠堂装修之精美、位置之显眼,都使之成为村落的一个重要门面,起着统领作用,令人一见村落即见祠堂。将祠堂置于村落的核心地位,说明家族对于传统的祖先崇拜、宗法制度的认可与沿袭,而排列祠堂之后整齐有序的的三间两廊民宅又地说明广府人在重视大家族的团结的同时又看重小家庭的私密、自由与温馨。1.2祖厅与祠宅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民系祠堂也处于村落的核心地位,但不同的是,客家民系往往一个村落、一个大家族居于同一屋檐下、出入于同一大门,祠堂除大宗祠及宗祠外,支祠或家祠基本在家族聚族而居的围屋内。客家民系的祠宅规划显然区别于广府民系,乃至汉民族其他民系,成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居住特征。客家民系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以厅(厅亦称为堂,下同)和天井构成中轴线的规划永恒不变,尤其是上厅为祖厅的规划。上厅是祭祀祖先神灵的地方,是整座建筑的灵魂所在。金碧辉煌的神龛上供奉本族历代列祖列宗,神龛前是祭台香案,显出庄严的神圣气氛(图2)。祖厅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规格上均显示出它高与两侧横屋的礼制之别:祖厅地位居高、居中,形象崇高、肃穆;其他公共场所如池塘、禾坪、天井等与祖厅严谨规整地布置在建筑的中轴线上,代表至尊与永恒,是家族团结的核心;而众多家庭用房,如卧房、厨房、储物间等秩序井然地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或四周,显示出客家人对祖宗及家族的臣服与敬畏。与广府民系的祠宅规划相比较,客家聚族而居的围屋内,小家庭的私密性弱之又弱,大家庭的公共利益重之又重,折射出小家庭无条件地服从于大家庭的传统宗法礼制思想。客家民系“祠堂为中心、同居一大门内聚居”的祠宅规划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经济渊源和军事渊源。首先,儒家传统文化的沿袭。传统儒家文化教导,在居住上遵循“父母在堂,则兄弟等亦不分;祖父在堂,则祖孙三代都不分的,分则视为背理”2两大民系祠宅形制比较由于两大民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亦不相同(虽同在珠三角地区,但其一多处平原,另一多处丘陵),所以,两大民系的祠堂建筑在平面、剖面、立面造型等形制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2.1廊有门与廊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府民系的祠堂是在“三间两廊一天井”民宅形式的基础演变而成的。“三间两廊一天井”的布局通常是一列三间房屋(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屋前有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其一作门房、另一作厨房),廊有门与村中巷道相接,廊与廊间以等高墙封闭而成合院形式。广府民系祠堂一般为二个或三个或若干个三间两廊再加上头门组合而成。图3为深圳沙井陈氏大宗祠,这种平面布局是珠江三角洲最为广泛使用的平面布局,为三开间三进深带前后两侧廊、门堂次间前为塾台后为塾间的平面布局,由平面图可知这种布局实则为两个三间两廊加上头门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客家建筑形式多样,但基本是在三堂两横的基础发展演变的。所谓“三堂两横”,三堂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下堂、中堂和祖堂,两横是分别位于两侧的纵长方形建筑,三堂两横可扩展或缩减为三堂四横、三堂六横、两堂两横等,形式灵活多变。如“中间为堂横屋,四周由两层楼房加四角碉楼包围起来”的“城堡式围楼”2.2对建筑主体形式的区别两大民系在祠堂建筑的立面造型亦存在诸多差异,限于篇幅以屋面为例说明两者在立面形制上的区别。屋顶形式决定屋面整体造型。在同等礼制约束的前提下,屋顶形式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广府民系较多采用硬山式屋顶,而客家民系则多采用悬山式。因广府民系大多近海,为减少海风对屋顶的破坏而使用硬山式,即便部分区域如从化,增城等地,民宅使用悬山形式,但祠堂建筑仍旧使用硬山式。而客家民系大多居住相对内陆一些,受海风影响小,为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蚀以及方便下雨天行人的走动所以保留悬山形式(图5)。除悬山屋顶外,客家人亦喜在四个角楼采用歇山形式(图6),并在博风处经常悬挂一个木制悬鱼。这种歇山屋顶与北方大式建筑的歇山有着很大区别,限于篇幅不予展开。祠堂建筑除屋顶形式有所区别外,两大民系在建筑的屋脊形式上也有所差别。广府民系的屋脊形式多种多样,如船脊、博古脊、陶脊等多种形式,并在脊上作灰塑、彩绘等装饰。船脊(图7)是珠江三角洲极为普遍、较为古老的屋脊形式之一,特别是清初及清初以前使用广泛,这与当地居民早期“舟楫为生”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到了清中期,博古脊(图8)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极为盛行的屋脊装饰,展现出乾嘉盛世的瑰丽与壮丽。典型的博古正脊由两侧对称的博古头、博古头上鳌鱼、小品、花窗、主画、及正中间的宝珠组成。到了清晚期,开始盛行陶塑瓦脊,直至民国。陶塑瓦脊(图9)是指用泥塑好的造型经窑烧制好安装到屋脊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客家民系的屋脊形式则非常朴实,普遍使用平脊,偶尔也用船脊。但文饰极为简单,基本没有灰塑、彩绘的张扬使用。2.3梁筒柱式梁架广府民系的祠堂梁架可谓形式丰富、精美绝伦。祠堂建筑基本采取一种结合北方抬梁式构架和南方穿斗式构架的混合梁架,孙大章教授称之为“插梁式构架”比较而言,客家祠堂建筑的梁架就简单多了。珠三角大部分地方如从化、增城、惠州等地的祠堂建筑虽然也有三进,但因基本与住宅建筑合而为一,所以中间的三个厅两侧为房间,厅的梁架直接采用硬山搁檩方式,在下厅入口的前檐部位,有时也会在有限的空间中使用筒柱形式的梁架,但这些筒柱式梁架非常简单,不事修饰。不过,也有一些极为讲究的客家祠堂将中厅建为三开间,采用瓜(筒)柱式梁架,木构件予以较为精美雕刻。客家祠堂梁架虽然简单,但有一现象不容忽视:三个堂的中梁下部50cm左右会安置一根梁,当地人称“子孙桁”,上面一般刻或写上“百子千孙”、“万世其昌”、“金玉满堂”、“高门积庆”等心愿,桁中间悬挂一条红布(图11)。在正月初一至十五间,桁的作用凸显,上一年家中添了男丁的家庭必在此期间来祠堂悬挂一盏灯笼以告示祖先。在深圳、香港等地的客家祠堂梁架有时也采用插梁式,尤其是三开间的中堂。但普遍而言,客家祠堂建筑梁架不及广府民系多样、丰富、精致。3装饰属性3.1广府民系祠基于现代社会的装饰设计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装饰可谓五彩纷呈。从材质上可分为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彩绘等,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浮雕、镂雕、圆雕等。从装饰部位上看,木雕主要用于梁架、斗拱、雀替、檐板、梁头等处,砖雕装饰的部位有墙檐、门楣、墀头等处,石雕则广泛用于柱础、栏杆、石鼓、栏板、梁头(图12)等处,灰塑主要大量用于屋脊、内外搏风处,陶塑装饰则是清中晚期至民国广泛使用在屋脊上的艺术手法,彩绘主要运用于门堂墙楣等处。在装饰内容上,广府民系祠堂融入了更多的生活气息,显得轻盈、活泼(图13)。比如,鲜艳色泽的运用。祠堂用色大胆、色泽艳丽。大门为黑色底配以彩绘门神,抢眼夺目;红色砂岩所砌墙群及心间门面,屋脊彩色灰塑、檐口彩色檐板等一扫其他民系祠堂建筑粉墙黛瓦的素雅与庄严。又如,生活化装饰内容的选择。除了传统的诗书礼义、礼孝廉耻等题材外,广府人还将一些“李白醉酒”、“东坡品橘”、“群仙会”等生活气息极浓的画面以灰塑、彩绘等形式出现在抬眼即见的屋脊、墙壁上。除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传统题材外,广府人还将杨桃、佛手瓜等当地水果用以装饰柱础、承接梁架。此外,正脊上的螯鱼、垂脊上的狮子活灵活现,充满生机。所有这些都让身入其间的人既感受到对祖先崇拜的神圣,又感觉到济济一堂的亲情、浓于生活的乡情。所以,该地区至今保留着将祠堂作为聚会场所的习惯,老人常说“隔两日不去祠堂,心里就空荡荡。”广府祠堂极重门面装饰缘于如下原因。其一,富裕的经济保障。明清以来,广府人利用优势,农业上发展基塘作业,手工业呈现专门化局面,商业上开展大量外贸活动,这些都使得当地人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为祠堂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其二,商业繁荣下的市民心理。商业的日趋繁荣培养了广府人以现今利益为重、享受生活的民性特征,产生重门面、斗富等市民心理特点。所以,祠堂建造不仅数量繁多、难以计数,而且做工精致、精益求精、求新求变。3.2以堂册、堂札、诸物为鉴,教化社会人客家民系祠堂建筑比较而言,显得朴实大方、不事装饰。装饰手法主要是木雕和彩绘,装饰部位主要是梁架、屏门以及供奉家族始祖和历代祖先的牌位木雕神龛,尤其是后着普遍鎏金溢彩,华丽异常(图2)。除此之外,装饰较为少见,外观更是一堵黄土墙、一片黑瓦,一派古朴厚重之势,正如图14增城派潭镇石达开祖屋所示。客家祠堂建筑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装饰特点,即用联匾这一点睛之笔进行装饰,旨在教化。如祖堂或大门上题写堂匾,上书本族姓氏的郡望堂号,例如叶姓“南阳堂”,李姓、彭姓为“陇西堂”,赖姓为“颖川堂”等。客家祠堂的堂匾令人一见即知该族的姓氏和祖先。又如楹联。在客家祠堂中少则见三五对对联、匾额,多则十几或几十对对联。深圳龙岗鹤湖新居对联“瑞征罗国派衍豫章湘水展模猷历代英雄昭史册,凤止龙岗谋成东莞鹤湖兴厦宇千秋勋业冠人寰”。对联上下两句共四十字将家族郡望、渊源流脉、始建人始建地表述清晰。对家族成员而言,这是一部生动而具体的家族教育史。联额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建筑物内外充满文化气息,起着让居住其中的客家子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接受客家传统的忠孝传家、诗书继世思想的教化作用。珠三角客家祠堂不重装饰缘于以下如下原因。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古人训导“财不外露”,处处为客的客家人“维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人处事谨慎细微,在建筑装修、装饰上显得宁静淡泊、若有若无,以此避免因财外露而招致匪徒侵袭的不良后果。其二,现实的经济拮据。同为珠三角,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