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0/101
202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
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及提升途径
彭文英2023,3第1页2023/10/102报告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区及研究办法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思考第2页1研究意义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关系区域分异都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节省集约利用矛盾区域合作及可连续发展2023/10/103第3页2研究区及研究办法
2.1研究区2023/10/104
京津冀首都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中心,囊括了河北省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七座都市区域,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主要经济中心。“7+2”模式第4页2研究区及研究办法
2.2研究办法
2023/10/105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预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及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区域评价分析提升承载力途径——区域协调、单要素促进1、研究内容2、研究办法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预测——采取单项指标分析法
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客观赋权法来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第5页3主要研究成果3.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23/10/106冀东地域冀中地域冀北地域都市秦皇岛、唐山、沧州石家庄、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总面积Km2350484265876421人口万人1771.582546.36782.49农用地面积Km2244102527756510%69.6559.2673.95耕地面积Km2155991761712089%44.5141.3015.82林地面积Km24220442132551%12.0410.3642.59建设用地面积Km2548055522180%15.6413.012.85第6页3主要研究成果3.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人口密度是京津关键区高、南部地域高于北部地域;人均用地正相反,京津关键区低、北部地域高于南部地域;人均建设用地是京津关键区低,西北部高于东南部。
2023/10/10第7页3主要研究成果3.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2023/10/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日益增大
第8页3主要研究成果3.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2023/10/10土地资源开发强度日益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少
第9页3主要研究成果3.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在不考虑水资源等其他原因约束前提下,排除区域内不利于开发建设和人类聚居山地,针对人口承载现状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参照国内外其他大都市确定人均可利用土地标准为150~200m2/人。根据《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23)》要求,在人均建设用地现状水平下,以首都规划人均都市建设用地指标105.1~115.0m2/人为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0~105m2/人。
2023/10/10第10页3主要研究成果3.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2023/10/10首都圈现状人口7423.69万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可达17080.75~19101.07万人
潜力最大是冀东地域秦皇岛、唐山、沧州,其次是天津市,再次是冀中地域保定、廊坊市,冀北地域土地资源承载潜力最小。第11页3主要研究成果3.4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评价
区域北京市天津市环京津都市合计建筑规模承载潜力(房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9223
10240——29463居住区用地开发潜力(km2)22.8-92.119.1-53.55-4046.9-185.6容积率确定0.6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可在32平方米左右,居住用地面积可占30~35%
2023/10/10第12页3主要研究成果3.4水资源人口支撑力区域水资源量、调水量、再生水量及海水淡化量在内水资源总量根据《都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都市用水量现状,确定人均用水量指标人口综适用水量指标每天0.6万立方米/万人根据水资源总量和人均用水量指标计算区域水资源人口支撑力2023/10/10第13页3主要研究成果3.4水资源人口支撑力京津冀首都圈水资源人口支撑力整体上尚有一定空间,但在一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调水下,北京市、天津市人口基本达成饱和,河北省环京津都市尚有较大空间
2023/10/10首都圈水资源支撑人口为12085万人第14页3主要研究成果3.5建设用地生态合适量§
A=T-G-F-U其中:A:特定区域内建设用地生态合适量;T—土地总面积;G—所必须生态绿地面积;F—耕地保有量;U—不宜开发建设用地☆生态绿地面积采取碳氧平衡办法来确定☆
1公顷森林产生氧可供1000人呼吸之用☆都市人呼吸耗氧一般占总耗氧20%左右,其他为石油制品等燃烧耗氧2023/10/10第15页3主要研究成果3.5建设用地生态合适量北京天津环京津都市首都圈建设用地生态合适量(km2)3662-39634115-460212654-2178720431-30352☆首都圈建设用地控制为12433.85km2☆北京、天津两市也基本达成☆河北省环京津都市建设用地生态空间潜力还比较大。
2023/10/10第16页北京天津环京津都市首都圈现状人口总量2023.61293.84173.27486现状人口密度1230.11085.7301.3445土地人口承载力人口总量3294-38964431-54039356-980217081-19101人口密度2023-23743718-4534676-7081024-1145居住用地潜力22-9219-535-4046-185水资源支撑力人口总量21851516838412085人口密度13311272605724建设用地生态合适量3662-39634115-460212654-2178720431-30352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最大容量应以水资源人口支撑力为大限。假如要提升人口承载力水平,需要更大程度上开源节流。因此,在一定再生水利用、水资源调水配备、海水淡化等前提下,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应当12085万人。2023/10/10第17页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评价体系构建标准目及针对性原则全面及可比性原则系统及动态性原则实用及可行性原则2023/10/10第18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评价体系构建标准评价体系构造目标层A状态层B指标层C性质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A开发建设承载力B1人均水资源(立方米/人)C1效益型人均耕地资源(亩/人)C2效益型人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万人)C3效益型土地利用率(%)C4成本型社会资源承载力B2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C5适度型人口自然增加率(‰)C6适度型都市化水平(%)C7效益型科学技术支出占地域财政支出比重(%)C8效益型经济承载力B3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C9适度型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方公里)C10效益型粮食单产(千克/公顷)C11效益型生态环境承载力B4森林覆盖率(%)C12效益型未利用土地率(%)C13效益型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C14成本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C15效益型2023/10/10第19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评价体系构建标准评价体系构造2023/10/10计算办法指标标准化处理指标层采取均方差权数决策赋权法状态层采取均方差客观赋权和专家主观赋权相结合第20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1)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评价
2023/10/10由关键区向外围增大向东、向北、向西增大开发潜力最大是张家口、门头沟、承德、保定等区域第21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2)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评价2023/10/10首都关键区最高,南部地域高于北部地域天津市处于中等水平
第22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2023/10/10由东向西减少空间分异特性北京市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张家口市、承德市、昌平区、密云县、沧州市、房山区天津市处于中等水平
第23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4)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2023/10/10外围向关键区减少、北部地域高于南部地域空间格局最高水平有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承德市较低水平有天津市、沧州市、唐山市、房山区、大兴区、廊坊市、张家口市第24页3主要研究成果3.6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5)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2023/10/10处于较低水平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处于中等水平天津市及河北省环京津都市较为一致,处于较低水平东北西南中心轴线水平较高,东南部和西北部较低第25页3主要研究成果3.7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1)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合理利用土地空间格局2023/10/10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首都圈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
首都圈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
首都圈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
——主要前提第26页3主要研究成果3.7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2)强化土地节省集约利用,提升土地开发建设承载力
2023/10/10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社会经济承载力
整合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建设用地承载水平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增大农用地综合效益
——主要途径第27页3主要研究成果3.7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3)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支撑力2023/10/10加强水土资源优化配备,合理调控人口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重视开源节流,提升水资源承载力
加大保护力度,防治污染型水资源短缺
——主要保障第28页3主要研究成果3.7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4)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支撑力
2023/10/10因地制宜实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保障土地可连续利用
加快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生态经济利用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