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民俗文化_第1页
淄博民俗文化_第2页
淄博民俗文化_第3页
淄博民俗文化_第4页
淄博民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民俗文化博山八角鼓博山八角鼓源于北京单弦,清朝末年,传入颜神镇(今博山城)当时流传于西寨、山头一带。它采用博山方言,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演变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曲艺曲种。传统曲目,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生活趣谈。博山八角鼓的音乐为联曲体,常用的曲牌有“四句乐”、“西柳”、“剪剪花”、“罗江怨”、“一串铃”、“双高”、“蒲露霞”、“锯缸”、“南锣”、“小快板”等。流传于民间曲牌有三十多个,有记载的曲牌二十多个,其曲牌的应用视曲目内容而定,曲牌联接也无固定程序,但开头必须是“四句乐”,结尾当为“一串铃”,其伴奏最早时用三弦八角鼓为主。后来又增加了扬琴、二胡、坠琴等。过去博山窑工和炉工们在演唱时也常把盘、碟、盅、碗做为敲击乐器。“博山八角鼓”的演唱形式比较自由,最初是炉工窑匠们席地而坐演唱。解放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加工改为坐唱。博山内画瓶博山内画瓶原称内画鼻烟壶,产于博山区。系在透明琉璃瓶内壁作画,故称内画。属珍贵工艺美术品。使用特殊工具,将竹签削尖使弯,制成构形竹笔,蘸以颜料,伸入瓶口于内壁上作画。博山内画瓶自清末年传入博山来,已经有百年历史,产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名,被业界誉为“鲁派内画”。2023年5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规定,博山已故内画名家毕荣九的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已故内画名家张文堂、薛京万的代表作不准出境。瓶口狭窄,操作不易,且不能起稿、涂改,故非技艺娴熟、胸有成竹者,难以胜任。博山内画品种繁多,造型新颖别致;小的不及一寸,大的高过二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近年来又研制出《内画香水瓶》、《内画项链》等新产品,中外旅客争相购买,被视为难得的纪念品。高柴女传说《高柴女传说》主要写得是高柴女攉海寻父事迹,表述百事孝为先的思想。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高柴女传说所属地区:山东·淄博·张店区遗产编号:Ⅰ-74遗产类别:民间文学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张店区遗产级别:市高柴女攉海寻父的传说起源于张店区,它主要分布在沣水镇东高村等地区。明大德年间(大约公元1640年),高柴因遭劫,尸沉大海,高柴女(为沣水镇东高村高柴之女)为寻其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顺利安葬父母,自己确因操劳过度去世。她的事迹惊动了宋真宗,为了表彰其功绩,修建庙宇,塑神像,并赐高柴女御葬,册封为神,称其“仙姑”,墓前设置有石人、石马、石猴、石羊等,以示敬佩。为了纪念和祀奉高柴女,沣水镇东高村、高炳村的高姓人家,直到现在仍把清明节作为祭墓日,并曾在高炳村修建高姑庙。为此,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张王李赵大寒食(祭祖),高家上坟清明日”。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聊斋俚曲聊斋俚曲,流行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聊斋俚曲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它用明清俗曲作曲牌,以白话方言为载体,用曲牌联套为结构形式,以唱白相间、散韵交织作文体,编织成了包含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22。聊斋俚曲(5张)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布地区之一。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鹧鸪戏鹧鸪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上河村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鹧鸪戏是模仿鹧鸪鸟叫声发展而来的一个民间剧种,其特点是在每句的唱腔中加入似鹧鸪鸣叫一样的拖音,婉转悠扬。鹧鸪戏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几乎每一段都有打击乐,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乐器鹧鸪胡。2011年5月23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申报的“鹧鸪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46。鹧鸪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齐国故都临淄,到已经传承了七代,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心涣散,服装道具被破坏,演出停止,鹧鸪戏走向低谷。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的春天来临,百废俱兴,鹧鸪戏随即复苏。周村芯子周村芯子是山东省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宏伟壮观。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将会在周村上演两天。芯子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周村,后传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周村芯子已被列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和周村花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起来的,自唐宋以来至明清时期,周村的商业陆续发展规模渐大,商业街市分布完整,分工精细,配套完善,全国各周村芯子地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客商纷纷来此进行贸易,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当时周村庙宇众多,各种宗教都有不同的祭祀形式,各种庙会也应运而生,在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统文化表演活动,由于观者众多,个高的能够尽情的看,个矮的和老人、小孩只能远远站着无法观看。五音戏五音戏,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6。五音戏五音戏的发展,历经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五音戏四个时期。秧歌腔是秧歌、花鼓秧歌与山东省章丘历城等地民歌结合的产物,伴奏仅用锣鼓,角色一生一旦,后来逐渐有所增加。有人为其填词或编创故事,使秧歌腔在内容、形式上更加丰富而更具吸引力。“周姑子”又称“肘鼓子”,“肘鼓子”是一种声腔系统,因演唱时肘悬小鼓拍击节奏而得名,是山东地区和苏北一带地方戏的总称。阁子里芯子阁子里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利用铁质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儿童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演绎各种故事。远远望去,人物悬空,非常玄妙、奇特、惊险。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一般一个芯子表现一个剧情或寓意。临淄区南王镇阁子里芯子因造型精美奇特、险中带趣而名闻遐迩。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各地打锣鼓,扭秧歌,展花灯,各种民俗文化表演络绎不绝,大街小巷人头涌动,把个城镇闹得沸沸嚷嚷,毫不热闹。这里提到的“芯子”,就是把扮演不同角色的儿童,固定在高约两米的铁杆上,而铁杆则巧妙地遮盖在或者树干,或者藕杆藕叶甚至花草的“芯子”当中。小演员则多半扮演一些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就像真的人物站在花草上或者腾云驾雾一般。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山东省淄博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周村烧饼制作技艺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2008年6月7日,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村烧饼制作技艺(2张)周村烧饼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中叶,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小吃应时而生,一种上贴烘烤胡饼的“胡饼炉”传入周村,饮食店户的师傅采纳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贩卖胡饼(即芝麻烧饼)者流落北海(今山东境内)。清代光绪六年(1880)后,“聚合斋”烧饼老店采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纸包装,这一形式一直沿袭至今。踩寸子踩寸子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盛行于山东临淄。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视觉效果。踩寸子踩寸子的动作和唱词都充满了乡土气息,使观众倍感轻松自在。表演以风趣幽默、积极向上为主调,唱词取材于当地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将勤劳、善良、孝悌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寓教于乐,引导人们弃恶从善。踩寸子的鼓点源于淄博地区世代传承的鼓谱。踩寸子表演队伍里主要有花姐、领子、花船、官轿、丑角、箍匠、跑驴、霸王鞭等角色。2006年,踩寸子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淄博陶瓷烧制技艺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山东省淄博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有约8000年的历史,淄博陶瓷从实用品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构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糅入了大量文化元素,集语言、文学、艺术、历史为一身,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符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5月23日,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90。在约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的已开始制作陶器,是中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在约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今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技术已有较大进步。颜文姜传说颜文姜传说是山东淄博市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娶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