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解析权威版第页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锋利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

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防止经济危机冲击A根据题干材料“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锋利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说明斯大林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故A项正确。

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正出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应排除。

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防止经济危机冲击说法错误,应排除。

应选:A。

此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考查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体制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

2、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方案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根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极影响:①片面开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无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的执行方案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开展。

4、经验教训:

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的原那么;

②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开展。

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局部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A.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开展 D.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BA、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保障了农民的物质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开展,与题目中反映的状况不符合,故A项排除;

B、斯大林的这句话实质上是否认了家庭小农经济,结合课本知识,苏联开展农业生产集体化运动,可知这句话是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斯大林的这一句话,是否认了家庭小农经济,提倡农业生产集体化,而新经济政策对家庭小农经济是肯定的,故C项排除;

D、新经济政策对家庭小农经济采取肯定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开展,摆脱了农业长期落后的局面;故D项排除;

应选B.

此题以斯大林关于苏联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开展方面的政策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及知识的识记能力.

此题考查了斯大林经济模式中农业集体化政策,解题时,应当注重分析这句话所处的时期,利用年代来定位事件,并结合课本知识,对题目进行选择;同样这也要求我们对斯大林模式的其他政策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意义进行准确的记忆.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方案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开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方案〔〕A.脱离现实没有能促进经济开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那么

D.强调国家利益无视民生改善DA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开展,故A错误;

BC两项时间不符,故BC错误;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故D正确.

应选D.

此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参加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开展.

①片面强调优先开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开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②无视轻工业的开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此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

?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开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苏联优先开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根底

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B“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开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说明“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优先开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开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无视轻工业的开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和开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开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开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根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开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C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是1918-1921年内战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正确;从内战的时间可排除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故排除ABD项.

应选C.

此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到答案.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解读,并利用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记忆来解决问题,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

十月革命后某一时期列宁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那么是幸福……〞列宁旨在()A.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 B.认为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

C.论述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D.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D此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那么是幸福〞说明,列宁认为资本主义虽然不如社会主义,而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相比较,资本主义有其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列宁主张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AC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对题干信息理解片面,排除。应选D。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年-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19131921192319251926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能力40.7%43.7%48.1%43.4%43.9%消费资料能力59.3%56.3%51.9%56.6%56.1%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开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表达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根底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开展D观察表格中时间可知反映的是1913-1926年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变化,从表格中可看出,消费资料生产所占比例大,说明苏联重视国计民生的开展,联系新经济政策也可以证明,应选D.ABC结论不符合史实,表格中也表达不出来,故排除.

应选D.

由“俄国〔苏联〕1913年-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可知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此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要抓住时间和这一时期工业开展的具体数据来分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的货币关系恢复和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的变革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的货币关系恢复和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A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的货币关系恢复和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并未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故B错误;

D是其相同点,但不是其根本相同点,排除.

应选C.

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相同点,二者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此题难度中档,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的能力.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效劳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话。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沉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国民经济协调开展 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AA.材料中身体煤炭钢优先与人们的饮食医疗,可以反映出这是斯大林模式之下优先开展重工业所导致.

B.材料主要表达的是重工业和农业民生之间的比例失调,不是侧重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苏联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可能协调开展.

D.材料表达的是当时重工业开展,严重阻碍了民生的改善,没有强调政治说教.

应选A.

此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要求学生街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第一,优先开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方案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阔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开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他严重的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开展.

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该现象出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不可能出现市场,故A错误;

“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说明允许自由贸易,应该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故B正确;

第一个五年方案实行方案经济,不允许自由贸易,故C错误;

赫鲁晓夫改革未涉及商品流通,故D错误.

应选B.

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此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说明允许自由贸易,应该是新经济政策时期.

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A材料中“俄国的某项政策“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也确实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实行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A.

此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根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贸易自由化 B.局部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开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此题主要考查苏联〔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的表述无法表达题目中的信息“需要……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故排除;CD两项均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题目中的信息“1921年,列宁提出〞不符,故排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工业上,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局部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即“需要……美国的资本和技术〞。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应选B。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本大题共4小题,〕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如图

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图中数据,史论结合〕。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可看出,在27年到36年,苏联的钢产量迅速增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开展,这当然与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措施密切相关,也与当时的方案经济体制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有关系,重点是从苏联内部的经济开展模式来分析。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美国的钢产量,一升一降的轨迹,工业开展起伏较大,这可以从一战以后的美国经济开展的趋势,以及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还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来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

例如1:

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开展迅速。

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开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方案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开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

例如2:

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一降一升轨迹,工业开展起伏巨大。

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才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之成理即可〕

〔“例如〞仪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此题主要考查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的开展,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以及斯大林模式的特征,还有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特点来综合分析。

解答此题,实际上要对1927年到1936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特征准确把握,同时也要了解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经济开展的特征,要求学生有极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短促的二十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本世纪的最后一局部,那么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

91?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整个20世纪既有和平的表现,也有灾难的,既有繁荣开展的表现,也有经济危机的破坏,灾难突出的表现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经济危机,开展可以表达为20年代以及战后世界经济的开展,当然,战后的两极格局也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乱并存的,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人类的开展,但是霸权主义威胁到世界的进步。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观点:二十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

从1914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乱不安。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乱、缓和与紧张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但20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的十年,世界和平开展,苏俄方案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二战结束后30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干预,经济迅速恢复和开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集团的推动,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开展。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突飞猛进,载入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史册,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成果,开展民族经济,

总而言之,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迎来了开展和繁荣。此题主要考查20世纪的历史开展特征,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展的过程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要对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过程准确把握,学生要有极强的整合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

方案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方案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有利于兴旺国家利用其资本、技术和游戏规那么来控制并掠夺开展中国家。──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方案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例如:论题:开展经济必须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阐述:近代英国,伴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确实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市场竞争,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暴露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后来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增强生产的方案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打击。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开展生产,恢复了国民经济,缓和了社会危机,探索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时期实行方案经济体制,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方案,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优先开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不仅稳固了社会主义政权,还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综上,无论是市场还是方案,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就能促进经济开展。此题主要考查对方案经济和市场经济开展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三个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注意史论结合。对于这种新题型,学生只要把握住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把握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高分还是很容易的。解答此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自拟出论题,如:开展经济必须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然后结合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和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即可。

阅读下表,完成以下要求。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开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