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_第1页
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_第2页
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_第3页
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_第4页
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里长城的资料知识简介万里长城是世界上古代建筑的奇迹。在春秋时期,楚国修建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做方城。战国时期,燕、赵、魏、韩、秦等国家都在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达万余里。现在山西大同北部、甘肃岷县城西等地都有秦长城的遗址。西汉沿河西走廊一带向西增筑朔方长城和河西长城,经过玉门关延伸到今天的新疆境内,以保护河西走廊。北魏时,西部柔然人满为患,又兴筑长城以防柔然人南侵。北齐也多次修筑长城。隋代为防御突厥、吐谷浑,数次修筑长城。明朝建立后,大将徐达曾18次在居庸关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的主体是城墙。山西东面至山海关一段,断面下宽上狭,平均底宽6米,高逾6.5米,外砌整齐条石和特大城砖,内部夯土。城墙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最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勾缝,十分平正坚实,连野草也难以生根,平均宽5米,可容5马并骑10人并进。墙顶两侧还砌有砖墙,内侧砌成约高1.5米的矮墙,外侧砌成约高1.5米的垛墙,每一垛牙上面有了望孔,下面有一射击眼。城墙上有排水沟、吐水嘴等设施,在关口和险要的地方还设有凸出的罗城。修筑长城的工程浩大,筑长城所用土方如所来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筑长城一般就地取材,大型城砖和石灰是就地烧制的。在高山峻岭,则开采石料,用石砌筑。在沙漠中,用红柳枝条和芦苇与砂石层层相间铺砌,可砌到6.5米以上。在黄土地区,大都取土垒筑,在重要地段的城墙一般用砖砌和条石镶砌。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明朝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其中内关长城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最后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与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如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修筑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万里长城的工程量非常庞大。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因地形的原因,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是中国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的其中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时间,最新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明长城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边防堡垒,全长达6700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之一。长城的建造历程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其复杂的地形和奇特的结构使其成为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在沙漠地区,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明代修筑长城则主要采用砖、石砌筑和砖石混合砌筑,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跨越河流的地方下设水关,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和敌楼。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传递信息。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防御工程,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保护长城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自古以来,长城内外发生了许多壮丽的历史事件。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政治变革都与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中国历史的大部分都发生在长城内外。许多著名人物也因涌现在长城内外的战例而名扬天下,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极大地丰富了这座古老建筑的文化内涵。例如,战国时期的李牧在赵国主持修建长城并成功抗击匈奴入侵,立下了丰功伟绩,开创了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他的功绩被广大人民所铭记,后人在雁门关修筑了斧牧洞以作纪念,至今这个遗址依然存在。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修筑得格外坚固。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建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有垛口和射洞,用于镃望和射击敌人。城墙上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800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了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九塞之一。明末学者顾炎武曾两次登顶八达岭长城,并以诗歌赞美其壮丽景色。他称赞八达岭长城是雄伟的托朔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不断变化的秦城。对于八达岭长城名称的起源,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都有所涉及,这使得考证其起源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八达岭长城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原因。长城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