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702.1-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1部分:设计标准_第1页
DB44-T 1702.1-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1部分:设计标准_第2页
DB44-T 1702.1-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1部分:设计标准_第3页
DB44-T 1702.1-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1部分:设计标准_第4页
DB44-T 1702.1-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1部分: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60

83备案号:52049-2016

DB44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部分:设计标准2015-11-05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4/T

目 次前言…………………………

5.1

5.2

5.3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光伏方阵………………127.4

系统发电量估算………………………13

电气…………………………138.1

一般规定………………138.2

电气主接线……………148.3

变压器…………………148.4

配电装置………………148.5

配电房内外设备布置…………………158.6

电气二次系统…………………………158.7

过电压保护……………168.8

电缆选型与敷设………………………168.9

光伏微电网系统………………………168.10

光伏微网监控系统……………………17

接入系统……………………199.1

接入电网原则…………………………199.2

接入系统条件…………………………199.3

电网调度………………209.4

电能质量要求…………………………219.5

继电保护………………229.6

电能计量………………23DB44/T

DB44/T

10

防雷与接地…………………2410.1

防雷装置设计…………………………2410.2

接地装置设计…………………………2611

消防…………………………2612

给排水………………………2713

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2713.1

环境保护………………2713.2

安全防护………………28附录A

调整系数β取值区域分布…………29附录B

光伏方阵安装倾角与朝向修正系数表……………31参考文献………………………32DB44/T

前 言

本部分为DB44/T

DB44/T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第

1

部分:设计标准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光伏发本部分适用于附加在新建、改建、扩建及既有建筑屋面上的并网型(含微网)光伏系统,不包括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GB

3096

GB

13495

GB

18306

GB/T

20046

GB/T

20047.1

GB

20052

GB

24790

GB

50009

GB

50010

DB44/T

GB

50011

GB

50016

GB

50017

GB

50045

GB

50054

GB

50057

GB

50140

GB

50217

GB

50352

GB

50394

GB

50429

GB

50797

CNCA/CTS

0004-2008

DL/T

448

DL/T

516

DL/T

572

DL/T

620

DL/T

621

JGJ

16

JGJ

102-2003

JGJ

113

JGJ

203

SJ/T

11127

DB44/T

1509-2014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IEC

62108

photovoltaic(CPV)

modules

and

qualification

and

type

术语和定义DB44/T

grid-connected

of

PV

module

efficiencyη CGC

η CGC

=

∑aCGC,i

×η

conv,i

×η MPPTstat,iN

i=1ηCGC

ηconv,i

η

………………

(1)

DB44/T

基本规定

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5.1

一般规定

5.2

规划设计

5.3

建筑设计

应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和系统的检修、维护与更换的要求。

DB44/T

a)

被遮挡;c)

d)

e)

配重式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下部应增设附加防水层;f)

g)

h)

光伏组件最低点距屋面完成面不宜小于

300

屋面完成面不宜小于

2200

mm;i)

a)

b)

c)

d)

e)

f)

g)

间距不宜小于

100

mm;h)

结构设计6.1

一般规定

DB44/T

c)

6.2

设计原则

a)

R

γ

×

S

R

γ

S

RE

E

R

γRE

c)

d

f

d

f

,lim

d

f

gs1gs2gs3gs4

倍时,表中数值应根据实测结果予以调整;

倍时,其设计值应根据实测结果予以调整;

DB44/T

d

f

,lim

1。2

6.3

荷载和作用

GB

50011

wk

=βgz×μs×μz

×w0

μ

μ

2

DB44/T

μ μsμ μ

×

β

μs

β

6.4

光伏组件结构设计

1/40;在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边支承面板不应大于短边的

度的

1/200。

6.5

支架结构设计

GB

其长细比不应大于

150。

钢支架构件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

2.0

m,并

13912

由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应符合式(7)和(8)的要求:

d

f

,lim

≤l

180

b)

钢型材:d

f

,lim

l

250DB44/T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光伏组件支架的顶点水平位移不宜大于其高度的

1/150。6.6

连接结构设计

连接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应遵照

GB

50017

GB

50429

的规定进行,或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结构

a)

b)

S304XX;c)

e)

f)

光伏发电系统7.1

一般规定

光伏系统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在其外壳的显著位置应有防触电警示标识。

50016

7.2

材料与设备

b)

1)

GB/T

9535

DB44/T

3)

IEC

62108

c)

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

2.5%和

20%;

d)

a)

b)

1)

2)

3)

c)

IP20;d)

e)

GB

7251.1

f)

的规定值。

a)

94%);

g)

35

电网支撑能力,避免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引起电网电源的波动;并入

kV

h)

j)

i)

i)

C~55

DB44/T

k)

具备过载

l)

m)

n)

a)

b)

c)

态下进行平滑切换;d)

a)

b)

c)

d)

e)

f)

a)

b)

c)

d)

e)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浅循环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必须超过

600

f)

g)

CNCA/CTS

ooooj)

DB44/T

k)

7.3

光伏方阵

光伏方阵所在水平面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各个朝向不同的效率参见附录

B。

η

×

………(9)

A2

——光伏发电安装容量,单位为瓦(W);η

o o

Vmpp-max

=Vmpp

×

1+γ

×(Tmin

-25)×N

………………(10)Vmpp-min

=Vmpp

×

1+γ

×(Tmax

-25)×N

………………(11)V

——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单位为伏(V);V

——组串的最小功率点电压,单位为伏(V);Vmpp

——单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单位为伏(V);γ

——组件的电压温度系数,单位为伏每摄氏度(V/oC);

oTo

7.3.10 V

V

×

γ

×T

×N

………………(12)DB44/T

VV

7.3.11

7.3.127.4

系统发电量估算

E

H

PE

K

………(13)

2);

——组件安装容量,单位为千瓦(kWp);E

2K

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

电气8.1

一般规定

DB44/T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

GB

50797、GB/T

12326、GB/T

14549、GB/T

15543、GB/T

8.2

电气主接线

a)

a)

b)

8.3

变压器

变压器应符合

GB/T

17468、GB/T

6451、GB/T

20052

572

GB

24790

户内安置的变压器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20;户外安置的变压器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

就地升压变压器可采用双绕组变压器或分裂变压器,就地升压变压器宜选用无励磁调压

8.4

配电装置

光伏系统的

10

kV

DL/T

5352

GB

50060

JGJ

a)

b)

DC

1000

V;c)

d)

e)

f)

C。DB44/T

g)

安装在室内的直流配电柜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20。

a)

b)

c)

d)

e)

f)

g)

安装在室内的交流配电柜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20。

8.5

配电房内外设备布置

器和逆变器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oo8.6

电气二次系统

逆变器、变压器、10

kV

及以上线路及直流系统等主要设备,均宜在控制室内进行控制。未设

通过

MWp

a)

b)

1)

2)

3)

4)

c)

d)

DB44/T

e)

宜配置一套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持续供电时间按不小于

1h

宜大于

8.7

过电压保护

8.8

电缆选型与敷设

a)

b)

卤阻燃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二类建筑内敷设的电缆应选用光伏专用直流电缆或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二类建筑以下等级建筑内敷设的电缆可选用普通电力电缆;特殊场所内敷设c)

电缆的载流量/截面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保护电器的长延时过流保护整定值,直流线路总电压损失应不大于

2%;d)

a)

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三类及以下等级建筑内敷设的电缆可选用普通电力电缆;b)

c)

50217

DL/T

8.9

光伏微电网系统

DB44/T

微网系统内的接地方案不能造成公共配电网过电压,不应造成公共配电网接地保护装置

当公共配电网发生故障停止运行时,微网系统应能够按照预案作出处理,在

微网系统内任何总容量不低于

250

kVA

× ×

………(14)DB44/T

等级为

0.4kV

20

10

kV

及以上

配置储能系统的容量应根据当地电网条件、负载的电能需要和所配储能电池的技术特性来确定。储能电池的容量按式(14)计算。

×C

DF

P

K——包括逆变器等交流回路的效率(通常为

8.9.10

8.10 光伏微网监控系统8.10.1 a)

b)

c)

d)

e)

f)

g)

h)

i)

8.10.28.10.3 8.10.4

GTansSVIPTΦΦVITSIPSPTSPPSVIPVITUIFUPTUPFUVBCIBCPBC

Ia

DB44/T

DB44/T

8.10.5记录间隔应小于

8.10.6 监测时段应足够长以获得能代表负载和环境条件的运行数据。因此,连续监测的最小时段应8.10.7 监测记录应记录所有异常时事件、部件变化、失效、故障或意外事件。也应记录能用于说明和评价数据的其它注释事件,如天气、传感器重新校准、数据采集系统的变化、负载或系统的运行、8.10.8

接入系统9.1

接入电网原则

定。

9.2

接入系统条件

5

光伏系统并网接入方式表a)

入的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的

85%;b)

级,不宜超过

c)

d)

接入单回

10

000

kW,

e)

接入

kV

母线的光伏发电总容量不宜超过其单台变压器容量的

25%。

接入

a)

并网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并网点开关状态、并网点电压和电流、光伏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光伏发电电量等,并上传至相关电网调度部门;配置远程遥控装置的光伏系统,应能接收、执行调度端远b)

DB44/T

接入

0.22/0.38

kV

a)

9.3

电网调度

b)

通过

c)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调节能力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功率因数应能在超

0.95

0.95

d)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其无功输出范围内,应根据并网点电压水平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

a)

调度关系通过

b)

远动系统1)远动方案

DL/T

5002

DL/T

516

通过

电压等级并网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相关远动信息上传至电网调度

2)远动信息远动信息应根据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容量及电网调度机构要求来确定,远动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遥测量

遥信量

遥控量DB44/T

遥调量3)通道要求通过

c)

a)

基本要求1)通过

电压等级并网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进行b)

通道要求

3)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能计量信息可采用电力专网或公网通道上传至计量中心主9.4

电能质量要求

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在并网点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终端装置,装置应符合GB/T

19862的相关要求。电能质量监测数据上传至电网调度机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主

行,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符合GB/T

12325的规定,10(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当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频率在49.5

Hz~50.2

Hz时,光伏系统应能正常运行。当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频率在47.5

Hz时,频率每次低于49.5

min。

DB44/T

7。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不平衡度及光伏发电引起的电压不

9.5

继电保护

14285

a)

通过

线路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应具备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低周减载、高周解列、低压解b)

线路,可采用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a)

10

kV

10000

kVA

b)

c)

800

电压保护

0.2s

2.0s

2.0s

0.2s

为光伏系统并网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DB44/T

当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频率超出

47.5

范围时,应在

0.2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快速监测孤岛且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防孤岛保护整定时间不大于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逆变器交流输出端设置同期点,由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自动检测电网电压、相位、频率,待电压、相位、频率一致时,再投入并网,保证逆变器并网运行对电网无

系统发生扰动脱网后,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运行范围之前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不允许并网。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后,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需要经过一定延时后才能重新并网,延时值应在

20

s~300

9.6

电能计量

a)

b)

E1

E2

E3

E4

E4=E1-E3

DB44/T

a)

10(20)

kV

接入类用户选择高压计量方式,应在电力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及光伏发电电源接入

b)

0.38

kV

接入类用户选择低压计量方式,应在电力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及光伏发电电源接入点分

c)

0.22

kV

接入类用户选择低压计量方式,应在电力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及光伏发电电源接入点分

a)

II

型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实b)

c)

10防雷与接地10.1 防雷装置设计10.1.1

JGJ

10.1.210.1.3 a)

1)

DB44/T

3)

4)

5)

大于

10

12

m×8

18

6)

光伏方阵需另设防雷装置时,接闪器应设置在方阵背向,且离方阵边缘距离应大于

b)

c)

1)

2)

Ω。10.1.4a)

1)

2)

3)

在其它屋面上安装的光伏方阵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宜利用截面不小于

40

mm×4

b)

1)

注:金属边框的危险电位通常是交流侧的接地故障转移而来的。金属边框的危险电位的高低是由金属边框接地故障处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导体的阻抗和故障电流决定的,金属边框处于金属压块与檩条之间,并与之紧密接2)

10.1.5

小于

20

000

V;

小于

15

4000

V;c)

交流配电柜内应设置具有失效报警功能的电涌保护器。配电柜的输出线路不接到室外的,应

15

d)

电信和信号线路上,应安装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其型号应根据产品说明书选取,或DB44/T

10.1.6 室外变配电站的防雷设计,应根据变配电站的规模、与建筑的相对位置等,参照电网变电所10.1.710.1.8 10.1.9 a)

室内外配电装置、架空线路、光伏组件等,均应装设直击雷过电压保护。直击雷过电压保护

c)

kV

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由同一电

10.2 接地装置设计10.2.1 屋面光伏方阵场地内应设置接地网,接地网除采用人工接地极外,还应充分利用光伏组件的10.2.2 屋面光伏方阵接地应连续、可靠,接地电阻应小于

设置人工接地系统。一个完整的屋面光伏方阵,其接地必须形成闭环回路,以保证支架系统的任何两10.2.3 对需要接地的光伏系统设备,应保持接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