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课前准备
1、准备好纸和笔,随时做好笔记。2、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3、上课过程中假如遇到问题先记下来,课后问老师。4、课后积极下载课件,认真做好巩固复习。第2页作文写作技巧之选材主讲老师:孙老师第3页壹选材概念贰材料起源叁选材要求肆选材技法第4页选材概念第5页什么叫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旨需要,有目标选择恰当材料来体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佳效果。第6页什么叫选材?
如《我妈妈》,能够论述她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也能够写她孝敬长辈、乐于助人崇高品质;能够写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也能够写她坚强、乐观,艰苦创业。这不一样内容就是你选择材料。第7页材料起源第8页材料从何处来第9页
(做生活有心人)
一、从生活中寻找
1.亲身经历2.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直接材料第10页
(做阅读有心人)
二、从阅读中挖掘1.历史2.文学作品3、报纸、杂志间接材料↗→↘著名人物和事件典型形象及典型情感寄托与描写人物及故事第11页选材要求第12页选材常见误区材料低幼化材料陈旧化材料单一化剽窃现象严重选材乱凑字数第13页选材要求壹贰叁新奇典型,力避陈腐贴近生活,避生就熟思想健康,力避禁区肆把握主旨,围绕中心第14页思想健康,力避禁区
思想健康是否直接影响作文质量。文以载道,文章一定要有一种激进思想,能体现你道德价值取向。在考场上,不要出现思想偏激或悲观情形,为求稳妥,最佳不要涉猎思想禁区、道德禁区、恋爱禁区。第15页新奇典型,力避陈腐选用独有经历事件——以鲜为人历取胜选用容易被忽视感、悟——以鲜为人感感、悟取胜选用新近发生事件——以鲜为人写取胜第16页家庭生活:
1、下雨妈妈来接我,把雨伞倾斜到我一边;
2、夜里生病、发热,爸爸妈妈背着我跑去医院;
3、爸爸教我学会骑自行车、跳绳、
爬山、
游泳,最后终于坚持下来;
4、考试败北了,父母语重心长教育我;5、我上了中学,爸爸习惯也改了:由看电视改成了读书看报;选一选第17页家庭生活:
1、下雨妈妈来接我,把雨伞倾斜到我一边;
2、夜里生病、发热,爸爸妈妈背着我跑去医院;
3、爸爸教我学会骑自行车、跳绳、
爬山、
游泳,最后终于坚持下来;
4、考试败北了,父母语重心长教育我;5、我上了中学,爸爸习惯也改了:由看电视改成了读书看报;选一选第18页选一选学校生活:1、运动会上,同窗们/老师/竞争对手鼓励和帮助让“我”顺利达到终点;2、我生病了,同窗、老师给我补课;3、老师拖堂匠心独具,拖出了师生之间友好,也拖出了师生之间友谊;4、某某老师生病了,但他(她)坚持带病上课;第19页选一选学校生活:1、运动会上,同窗们/老师/竞争对手鼓励和帮助让“我”顺利达到终点;2、我生病了,同窗、老师给我补课;3、老师拖堂匠心独具,拖出了师生之间友好,也拖出了师生之间友谊;4、某某老师生病了,但他(她)坚持带病上课;第20页贴近生活,避生就熟
放下架子,从自己熟悉生活出发,写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或自己熟悉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第21页把握主旨,围绕中心曾有这样一种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去向大师请教写作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种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看了三整天,突然悟出了其中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种没有中心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中心,再一圈一圈围绕中心编织。”第22页1、中心是文章灵魂,材料是文章血肉。2、中心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体现。
第23页以“一种勤于思考人”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由于一种问题没有处理而忘掉了吃饭2、他问题尤其多,总是喜欢问为何。3、他作业认真,都是“优”4、他一般不和同窗交往,虽然有也是为了学习上问题5、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并且勇于向老师表白自己观点.6、下雨天,他能由于一种问题跑到老师家7、他读过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体会。第24页以“一种勤于思考人”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由于一种问题没有处理而忘掉了吃饭2、他问题尤其多,总是喜欢问为何。3、他作业认真,都是“优”4、他一般不和同窗交往,虽然有也是为了学习上问题5、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并且勇于向老师表白自己观点.6、下雨天,他能由于一种问题跑到老师家7、他读过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体会。第25页围绕“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3.我悄悄把他人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他人家去。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种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5.母亲从不私拆我信件,也不干涉我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人往来。第26页围绕“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他人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他人家去。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种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5.母亲从不私拆我信件,也不干涉我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人往来。第27页你选对了吗?1.虽然是母爱,不过母亲溺爱不是我们应当选题材,因此不能选。2.围绕中心,并且深刻。母亲独特爱,是一种新奇爱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材料。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特色。4.与母爱无关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母亲见义勇为。5.母爱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怀孩子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第28页选材办法第29页选材技法壹贰点石成金法叁时空飞扬法移花接木法第30页移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
对自己熟悉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体现某种新思想。这种写作迁移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它在旧故事里融入了新思想,是一种巧妙借鉴,不是剽窃,而是一种创新。第31页借鉴畅销书引发写作灵感借助其他文体形式进行文体嫁接借助名著情节展开故事借助学过课本进行独创移花接木法第32页借鉴畅销书引发写作灵感2023年余秋雨散文集《千年一叹》问世,有位考生就用了这个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北京一位考生曾借用白岩松书名《痛并快乐着》也得了高分。第33页借助名著情节展开故事
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靠,编写与现实密切有关故事,也能够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故事。第34页借助学过课本进行独创
例如,《皇帝新装》有位考生改写了《新皇帝新装》。第35页借助其他文体形式进行文体嫁接
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招标书、诊断书、征稿启示、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形式写作文。第36页点石成金法
所谓点石成金法,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利用他人已写过材料进行创作,不照搬剽窃,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意义,化腐朽为神奇。第37页巧用自己身边事巧妙变换材料角度点石成金法第38页
以自己或周围发生事情为素材,合适加工,不但能够避免作文空发议论,还能够使人读来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增强体现效果。注意所写事例不要过于琐屑,应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巧用自己身边事第39页
写母亲始终关怀“我”学习,其中有一段:
记得我六岁那一年,有一天晚上妈妈摸着我头,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明明,你明天就上一年级了,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不能再像此前那么贪玩了,后来要好好学习,每天向上,长大后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好好建设我们祖国。”。评一评第40页评一评1、材料虽然是身边发生事情,不过比较陈旧,不是当下发生事情。2、材料内容空洞,存在刻意说教嫌疑。第41页巧妙变换材料角度
善于抓住常见熟例不一样角度,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或从生活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含义。能够体现出作者利用知识、灵活变通能力,从而达成“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效果。第42页思考一下
从“鲁迅弃医从文经历”这个材料中你能够发掘出哪几个角度?第43页010203从鲁迅通过数次努力,终于在文学上有建树,能够证明“成功在于不懈努力”从鲁迅学文,志在变化国人精神面貌,能够证明“人是要有点精神”从鲁迅学医到学文,其成果充足发挥了本身优势,能够证明“人应正确结识自我”第44页时空飞扬法
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阻隔,挣脱现实束缚,把事件缩小或放大,把相同、相近或相反东西联结相组合,把古今中外事物串联起来,体现思想,突出中心,这就是所说“时空飞扬法”。第45页把握话题“开放性”联想和想像紧扣话题“限制性”联想和想像时空飞扬法第46页
在对话题进行多向度、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立意基础上,考生根据自己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或文化积累情况,扬长避短地展开联想和想像,主要利用联系现实法和溯古法。把握话题“开放性”联想和想像第47页联系现实法
联想和想像人、事、物、观点等直接来自现实生活,同步有某些不一定直接取于现实生活,但只与现实生活中暗合。第48页溯古法
从话题内容联想到古今中外名著、历史故事传说中与之有关人和事,根据原著或故事传说利用想像扩充改编或续编,或是从中联想到与之有关观点、诗文,加以分析阐释。第49页
主要体现为主题唯一性,如“诚信可贵”,不能说“不诚信可贵”。因此在话题作文中,联想和想像要紧扣话题所限定主题。虽然话题作文不能做反命题,但能够逆向联想,如联想与主题相对应人、事、物及思想言行等,然后加以批判或提出质疑,从而换个角度体现话题所包涵主题思想。紧扣话题“限制性”联想和想像第50页范文示例
上帝在唐古拉山栽下一棵树。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宴古今人物共睹之。第一种来是屈原,峨冠缚带,几绺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愁容,不屈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宵.”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研究。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目凝视着“本”、“末”两字。第51页范文示例
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第三个来看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唐太宗目前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威严,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深根抱土、强须连地哉!”世人懂得,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斧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材料。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急忙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一种新品种,具有重大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第52页范文示例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上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一阵清风吹过,时间转至今天,一群环境保护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蚂蚁,叶上小虫,枝间飞鸟,花心青蛉……
世人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种道理,他们在给上帝报告书上写道:同一棵树,不一样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