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_第1页
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_第2页
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_第3页
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_第4页
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6-8世纪下半叶役属东突厥汗国

据史料记载,魁属部落曾服东突厥汗国(以下简称土耳其语)。关于两者的关系,学界尚无专文讨论。本文试从政治、文化方面进行考察。一政治关系(一)突厥的属部及其管理突厥,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南部。到木杆可汗(553—572年)统治时期,“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旧唐书·靺鞨传》记载靺鞨的疆域是“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据载,此时的靺鞨“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靺鞨对突厥的役属始于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隋书·突厥传》卷84载:东夷诸国,尽挟私雠,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达头前攻酒泉,其后于阗、波斯、挹怛三国一时即叛。沙钵略近趣周槃,其部内薄孤、束纥罗寻亦翻动。往年利稽察大为高丽、靺鞨所破,娑毗设又为纥支所杀。与其为邻,皆愿诛剿。部落之下,尽异纯民,千种万类,仇敌怨偶,泣血拊心,衔悲积恨。这是隋文帝为讨伐沙钵略可汗所发诏书中的一部分。有学者据此指出高丽、靺鞨、波斯等在这时都已成为突厥的属部。颉利可汗即位后,将东突厥汗国属下的部落分令诸人统领,其中,“以突利可汗主契丹、靺鞨部,树牙南直幽州”。突利降唐,使东突厥汗国失去了半壁江山,唐朝与突厥力量对比的消长,也在靺鞨对突厥的态度上有所反映。太宗贞观四年(630),李靖率领十万大军灭掉了突厥。《资治通鉴·唐纪九》卷193贞观四年八月条载:“突厥既亡,营州都督薛万淑遣契丹酋长贪没折说谕东北诸夷,奚、霫、室韦等十余部皆内附”。显然,传文中提到的诸部,都曾经受到突厥的役使。这里没有点出靺鞨,但如果考虑到先前靺鞨多与契丹、奚及霫一同行动的事实(例如前引武德三年十一月记事等),或可认为实际上靺鞨也在这十余部之中;而在唐朝灭突厥的第二年,靺鞨黑水部即入唐朝贡。据此可以推知,在此之前,至少黑水部臣于突厥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旧唐书·靺鞨传》说靺鞨或臣于高丽,或臣于突厥。除黑水部外,还有哪些部臣属突厥,不得而知。也不排除靺鞨对突厥和高句丽两属的可能性。668年,高句丽亡于唐。682年,突厥汗国死灰复燃。《新唐书·渤海传》卷219载:渤海在建国(698)之初,即“遣使交突厥”。此时,靺鞨诸部中号称“劲健”的黑水部,经常会同渤海一起向突厥纳贡,且“请吐屯”。在臣附突厥和高句丽的同时,靺鞨部族对中原王朝也具有臣属性质,是一种多重役属关系。据“阙特勤碑”文可知,突厥的属部对于宗主国,在经济上要“派遣帮队”,在政治上“低首屈膝”。在靺鞨臣属突厥时期,突厥对靺鞨的管理方式如何,史籍不见明确记载。前面提到,突利可汗曾被安排“主契丹、靺鞨”,这是突厥统治层内部的权利分配,突利可汗本人并不直接统治契丹与靺鞨,而是坐镇幽州,其作用,有些类似后来平卢节度使受唐朝任命押领契丹、奚、渤海和黑水靺鞨。《新唐书·突厥传》说“突利敛取无法,下不附,故薛延陀、奚、霫等皆内属”。对藩属部落财富的剥削、聚敛,是突厥汗国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强盛的重要经济基础。而臣属国及部族却不堪重负。对靺鞨而言,臣属突厥,政治上要受到“吐屯”的监督,在经济上非但得不到利益,相反,还要提供本地最好的物产奉献给突厥。而朝贡唐朝,不仅可以获得强有力的政治支撑,提高朝贡者在本部内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同样甚至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远超过贡品数倍的回赐一—后者往往才是其朝贡的真正动力。这应当也是东突厥汗国一旦衰微,靺鞨立即重开对唐朝朝贡的一个要因。(二)《新唐书》“大莫g才有其官”的象征身份《隋书·靺鞨传》载:“靺鞨,在高丽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凡有七种:……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慎氏也。所居多依山水,渠帅曰大莫弗瞒咄,东夷中为强国。”《北史·勿吉传》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所居多依山水。渠帅曰大莫弗瞒咄”。《旧唐书·靺鞨传》载:“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父子相承,世为君长”。《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载:“其酋曰大莫拂瞒咄,世相承为长”。可见,在靺鞨各“邑落”中,有酋、酋长,又有渠帅、君长。这几个名称,史书有时混用,有时区别使用。其中,渠帅,又称为大莫弗瞒咄。《旧唐书·靺鞨传》中的酋帅,当分别指数十部各部的首长。在《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中,从上下文关系看,“大莫拂瞒咄”似乎为黑水靺鞨首长的称号。“大莫弗瞒咄”号,初见于《隋书·靺鞨传》,但在《隋书》本传中,该称号是接在介绍七部的文句之后,因此,似应看作包括黑水部在内的、靺鞨部族的首长号。《新唐书》晚出于11世纪。因此,《隋书·靺鞨传》应具有原出性质,即,隋代既已使用该称号。“大莫拂瞒咄”号出自何处、代表何种涵义,史书无明确记载。但是,在中原史籍关于北方部传记中,多处出现“莫弗”、“莫贺弗”、“莫贺咄”等称号。在靺鞨部族出现前后,魏代的乌洛侯部(《魏书·乌洛侯传》卷100)、被突厥灭掉的柔然(《魏书·蠕蠕传》卷103)、突厥的前身高车(《魏书·高车传》卷103),以及契丹(《魏书·契丹传》卷100)和室韦(《隋书·室韦传》卷84)等诸部中,都以“莫弗”、“莫贺弗”表示各部之长或相当于各部之长的称号(不过,上述称号的涵义在《隋书·室韦传》的南、北室韦中,似乎又略有不同,后文另述)。同样,在《隋书·西突厥传》卷84、《旧唐书·西突厥传》卷194、《新唐书·西突厥传》卷215中,也可见与“莫弗”、“莫贺弗”相近似的“莫贺咄”白鸟库吉推定,“莫贺咄”的原语为baghatur,又推定莫贺弗的原语为baghaput,莫贺是表示勇猛、勇健意思的词根,上述各称号在具体使用上的细微差别,还可从《隋书》和两唐书的“室韦传”得见一斑。《隋书·室韦传》载:室韦“分为五部,……并无君长,人民贫弱,突厥常以三吐屯总领之”。五部之中的南室韦“渐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馀莫弗瞒咄,犹酋长也。死则子弟代立,嗣绝则择贤豪而立之”。北室韦则分为九部落,“其部落渠帅号乞引莫贺咄,每部有莫何弗三人以贰之。”《旧唐书·室韦传》载:“其国无君长,大首领十七人,皆莫贺弗,世管摄之,而附于突厥。”《新唐书·室韦传》载:“其国无君长,惟大酋,皆号‘莫贺咄’,摄筦其部而附于突厥。”《隋书》阶段,室韦五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但北室韦又有相对统一的九个部:“九部落”之上有渠帅乞引莫贺咄总领,其下所部又各由三名莫何弗分别统领。因此,从《新唐书》看,“莫贺弗”的身份与地位,明显低于“乞引莫贺咄”,类似于南室韦的“馀莫弗瞒咄”;而“乞引莫贺咄”则类于《旧唐书》中的“莫贺弗”和《新唐书》中的“莫贺咄”。白鸟库吉推测“乞引”为形容莫贺咄的溢美之词,意为“力”。《隋书·靺鞨传》和《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中出现的“大莫弗瞒咄”(《新唐书》“弗”作“拂”),与上述各称号中南室韦的“馀莫弗瞒咄”最为对应。至于“瞒咄”,只见于《北史》“勿吉传”、白鸟库吉分析,“瞒咄”音ban—tut,与“莫贺咄”一样,为batur(意为“勇猛”)的转音,baghatur的对音。补充一点。“大莫弗瞒咄”虽然最早出现在《北史·勿吉传》中,但《北史》虽作“勿吉传”,记录的却是靺鞨时代史事,所以“大莫弗瞒咄”似乎还应该是靺鞨时代出现的。如果上述推论成立,这个推论反过来又有助于判断靺鞨开始役属突厥的时期。因为,“大莫弗瞒咄”已经见载于《隋书》,就说明突厥对靺鞨的役使似应在隋代已经开始。而这个推定又刚好可与前述隋文帝诏书中诸部族臣属突厥的内容相关照。二突厥文化与德族文化的冲突6世纪下半叶起到8世纪上半叶,即靺鞨役属突厥期间,突厥通过以突厥官名命名靺鞨人首长、派出监督官“吐屯”等方式,对靺鞨进行控制,接受各部的贡献,聚敛财富。在这些人员及物质流动的过程中,突厥的物质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靺鞨人地区,对靺鞨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并与当地文化接触和交融。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考古学者在滨海地区中部的阿尔谢尼耶夫卡河(乌苏里江的一条支流)谷地团山遗址下层发现了突厥人的带銙。据俄罗斯考古学者研究,靺鞨人的腰带饰件分为突厥型和阿穆尔型(或称本地型)两种。1991年和1997年,我国考古学者对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境内出土的靺鞨——女真铜制带饰作了类型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归纳。研究者指出,大体在5—11世纪,在上述地区靺鞨一女真文化遗迹中流行一种铜制(青铜镂孔)带饰。俄罗斯考古学家瓦西里耶夫对黑龙江女真文化的金属带饰作了研究,指出,突厥型腰带上任何时候也不曾使用阿穆尔型饰件;相反,在阿穆尔型腰带上,突厥型饰件使用得相当多。阿穆尔型出现的时期要稍晚于突厥型,显然,阿穆尔类型是受到突厥型渗透、影响的结果。考古学研究认定,在渤海(旧疆域内)建国前的一些靺鞨部(可考者主要是粟末靺鞨)遗迹,如查里巴、杨屯等处,也出土有突厥式带銙。应当看到,异质文化发生碰撞,作用力是相互的。对突厥文化,靺鞨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受体,在一些方面,还很可能是传播者,并对突厥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马镫便是一例。唐太宗曾说过:“突厥所长,惟恃骑射”。在阿尔泰地区突厥人的墓葬中,以库迪尔格墓地为中心,主要出土了三种类型的马镫:最流行的是宽镫板、小革孔的“8”字形马镫。下部较宽,安有平整的踏板,上部较小,是系皮带的环。第二种形制比较简单,呈弧形,上部打平,并凿有系皮带的孔。第三种最为繁复,穿系皮带的眼开在一块铁片上,铁片安在弧形铁顶端专门的“脚”上。黑龙江沿岸墓地出土的马镫主要有两种:“8”字形和长方形(带有板状耳);马镫出现于欧亚草原是在6世纪。我们看到,靺鞨文化中,突厥因素最强的地区是黑龙江流域。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渤海政权诞生后东北亚政治、文化格局发生的变化:随着中原文化侵润和渤海统治者自觉、积极地汲取中原文物制度,渤海统治地区的文化取向逐渐转型向“汉化”(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大体上应可以对应于东北亚地区的“突厥化”)。与此相对的,由于黑水靺鞨等部没有进入渤海国的统治格局中去,黑龙江流域能够较多、较为纯粹地保留了突厥文化因素。而且,突厥文化对黑龙江流域的影响,可能不止于突厥时代,据B·E·麦德维杰夫等研究,9至11世纪,突厥人对黑龙江女真文化产生过影响。靺鞨与突厥的政治和文化关系,反映了古代东北亚狩猎、渔捞为中心的定居、相对定居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接触与交流,不仅如此,通过两者间的交涉,客观上,还与其它周邻部族发生接触。政治冲突的表象背后呈现的,是各部族文化交融与共生的实质。如果比较一下靺鞨与突厥和高句丽的关系,不难发现,在靺鞨部族役属高句丽期间,高句丽的文物制度等方面对靺鞨部族产生了深刻影响,粟末靺鞨人创建的渤海国是其中最突出的反映。高句丽的灭亡,给靺鞨人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变动,引起了靺鞨人与周边地区政治关系格局的重组。相比之下,同为宗主国,对靺鞨人而言,突厥在630年被唐太宗灭掉,除了搬掉了一块阻止其与中原王朝联系的障碍外,似乎没有对靺鞨部族内部造成多大的连动反应。其原因之一,恐怕还是有关史籍记述的详略偏重所致。突厥传在中原正史历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