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比较研究_第1页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比较研究_第2页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比较研究_第3页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比较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比较研究

《隋朝经志》(以下简称《隋朝志》)是唐朝贞观年间出版的。根据《隋大贵族书艺术文化志》、《七志》和《七志》的编纂,魏燕等人认为《隋唐大文学志》、《七志》和《七志》是在《唐朝大众文化杂志》上编纂的。“他们的旧纪事基于文学和礼仪,那些对正义和正义没有不必要的人,并删除了它们。其旧录所遗,辞义可采,有所弘益者,咸附入之。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条之下,以备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唐志》),是由欧阳修在《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唐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成书于北宋仁宗年间。《旧唐志》成书于后晋,受困于当时割据混战、图籍不备等外部环境,此目主要靠照抄唐开元年间毋所编《古今书录》而成,而对开元后的一二百年间的唐人著述,只字不着,作为有唐一代的正史经籍志,《旧唐志》显然不能完整反映唐代书籍的撰述、收藏和流传情况,这一遗憾,至北宋中期编《新唐书》时,得到弥补。《新唐志》对《旧唐志》作了重要的补充,增加著录了《旧唐志》不著录的唐人著作27127卷。在编撰体例上,《新唐志》较之《旧唐志》,也多有损易,并为后世所称道,如它的附注就以内容丰富、简略得当而见长。关于《旧唐志》和《新唐志》的比较,前人已多有论述,不再赘述。《新唐志》分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下有四十四小类,共著录图书79221卷。《新唐志》沿用了《隋志》的四部分类法,许多小类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在具体的分类编目等方面也做了不少更改。《新唐志》与《隋志》成书时间相隔四百余年,这四百余年间书籍、学术、文化的实际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四部分类法也随之发生着量变。本文就通过比较《新唐志》和《隋志》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目录书的四部分类体系,来揭示从唐初至北宋中期四部分类法的演变和发展。一、三大公共目(一)《新唐志》三级分类《隋志》首先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之后附道经、佛经两录),四部下又细分小类,如经部下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图纬、小学十小类;史部下分正史、古史、杂事、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小类;子部下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小类;集部下分楚辞、别集、总集三小类。道经下分经戒、服饵、房中、符录四小类;佛经下分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十一小类。按内容先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下又分为小类,各小类下不再细分,这就是二级分类。而《新唐志》在一些小类下又设有子目,采用了三级分类,如史部下分正史、编年、伪史、杂史、起居注、故事、职官、杂传记、仪注、刑法、目录、谱牒、地理十三小类,其中正史类中细分出“集史”子目,起居注类中细分出“实录”、“诏令”两个子目,杂传记类中又分出“女训”子目。子部下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天文、历算、兵书、五行、杂艺、类书、明堂经脉、医书十七小类,其中道家类中设立“神仙”“释氏”二子目。集部下分楚辞、别集、总集三小类,在总集中又细分出“文史”子目。(二)精心收入刘和刘知几的《史通》书籍,或称《新唐志》专门化趋势,《新唐志》的编者显然注意到了这点,如在唐代,品评文史开始流行,有关文史理论的专门著作增多,为适应这一学术变化,《新唐志》在总集类中细分出“文史”子目,来专门收录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这一类书籍。子目的设立,使书籍的归类更加准确,方便了书籍的检索和学术源流的考订,是图书分类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体现出自唐至宋,四部分类法朝着细化,具体来说就是朝着三级分类体系的方向发展。(三)《新唐志》的三级分类《新唐志》只是在五个小类下设子目,总共只有七个子目,有些子目的设立也并不合理,如在正史类中所设的“集史”子目,以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梁武帝萧衍的《通史》等书属之,《南史》《北史》及《通史》在体例上都属于纪传体通史著作,《南史》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史事,《北史》记载北朝北魏、北齐(包括东魏)、北周(包括西魏)和隋四代的史事,《通史》(宋以后亡佚)记事“起三皇,讫梁”总之,《新唐志》的三级分类还不是一个完善、完整的体系,无法和后来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及《四库全书总目》的三级分类同日而语,但是它首开在史志目录中设立三级类目的先河,为四部分类法的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新唐志》增设了类书类书和类书在具体的小类上,《新唐志》和《隋志》也有不同。由于《新唐志》的分类多沿袭《旧唐志》而来,《旧唐志》的分类多沿用《隋志》而略作更改,所以以下将对比这三种目录的分类,以便能更好地了解四部分类的渐进演变。《隋志》的分类体系:《旧唐志》的分类体系:《新唐志》的分类体系:(一)《隋志》在经、史、子、集四部后附道经、佛经二录,事实上是六分图书。《新唐志》遵循《旧唐志》的分类,取消了《隋志》所附道经、佛经二录,将其归入子部道家类。虽然这种归类有所不当,但其所立甲经、乙史、丙子、丁集之例,使四部分类法更加名副其实,并为后代目录书长期沿用。(二)与《隋志》的经部小类对比,可以看出《新唐志》依照《旧唐志》增设了“经解”类,专门用来收录诸如许慎的《五经异义》、谯周的《五经然否论》、郑玄的《六艺论》、班固的《白虎通义》等讲论经传类的书籍。这些书原来和《尔雅》《广雅》《方言》等,都是附录在《隋志》“论语”类下的,“《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三)《新唐志》的史部和《旧唐志》一样,改《隋志》的“古史”类为“编年”类,依旧用来收录编年体史书。因为古代史书如《竹书纪年》《春秋》等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撰,因而把这种体例的史书统称为“古史”,其实就是“编年”体,《旧唐志》《新唐志》改称“编年”,比“古史”的叫法更加准确,因而也被后世的目录书广泛地沿用,《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都使用“编年”代替“古史”。《新唐志》依照《旧唐志》把《隋志》史部的“霸史”改为“伪史”,所收书籍仍旧和《隋志》一样,“以记伪朝国史”(四)《新唐志》的子部相比《隋志》,增设了“类书”类,是由《旧唐志》的“事类”类而来,专门用来收录《皇览》《艺文类聚》等类书。唐初修《隋志》时,类书数量少,人们对其体例性质又认识不深,所以《隋志》把《皇览》等类书归入子部的“杂家”类,尽管类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它与诸子百家的杂家有本质的区别,将其归入“杂家”类,显然不妥。隋唐以来,类书的数量增多,尤其是在唐代,朝廷聚集文人学士撰成一批类书,如欧阳询等人奉命编修的《艺文类聚》、唐玄宗时期坚等人编修的《初学记》等,因而《旧唐志》增设“类事”类,《新唐志》改称“类书”类,专收类书,后世的官私目录多沿置“类书”类,例如《郡斋读书志》《遂初唐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此外,与《隋志》相比,《新唐志》的子部还增设了“杂艺”类和“明堂经脉”类,分别由《旧唐志》的“杂艺术”类和“经脉”类改变名称而来,《新唐志》还仿照《旧唐志》,改《隋志》的“历数”类为“历算”类,改“医方”类为“医术”类。其中,“杂艺”类的设立对四部分类法的发展颇有意义。《隋志》将《投壶经》《象经》等典籍归入兵家类,这类典籍虽与兵书一样都要考验智谋,都贯穿着竞争精神,但前者是游戏,后者是军事行动,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将前一类书籍从“兵家”类中移出,另设“杂艺”类是完全合理的。(五)《新唐志》的集部小类与《隋志》《旧唐书》一样,分“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三小类。不同于《隋志》的是,《新唐志》在“总集”类中细分出“文史”子目,来专门收录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这一类书籍。如前所述,“文史”子目的设立,为适应唐代文史评论著作增加的客观情况,是必要且合理的。三、级分类体系的演变通过上文《隋志》和《新唐志》的比较可知,四部分类法在总体上虽然没有质变,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和大部分小类无太大变化,但随着学术发展、书籍种类的增多、数量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三级分类,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