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传染与传染病一、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因为机体抵抗力和病原菌两方面力量不一样以及环境原因影响,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隐性传染或带菌状态,有时表现出临床症状——传染病。二、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输到另一宿主个体疾病。决定传染结局三大原因:病原体;宿主免疫力;环境原因。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页三、病原微生物致病性1、细菌:毒力(virulence):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疾病能力,亦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内定居、繁殖和扩散能力。与酶(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凝固酶)和微生物结构(荚膜、菌毛、表面抗原)相关。毒素(toxin):依据性质、起源和作用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页外毒素(exotoxin):病原菌生长过程中不停向外界环境分泌一类毒性蛋白。毒性强,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各自特定组织器官,抗原性强,毒性不稳定(对热和化学物质敏感);0.3-0.4%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仍保持抗原性)。如肉毒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内毒素(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外层组分之一,化学成份为脂多糖(LPS),普通不分泌到环境中。毒性低,没有器官特异性,抗原性弱,化学稳定性强。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页2、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影响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产生3种类型后果:第一个:杀细胞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第二种:稳定状态感染,病毒与细胞并存、繁殖、传递给子细胞,不引发细胞死亡,但在增殖过程中引发宿主细胞膜组分改变而诱发本身免疫反应,造成对宿主免疫损伤,如甲肝病毒等。第三种:整合感染,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不增殖,但长久潜伏,可引发恶性肿瘤,如人类多瘤病毒、人类逆转录病毒等。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页3、真菌:(1)致病性真菌:主要是外源性真菌引发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病害,如手足癣等。(2)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是一些内源性真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情况下,引发皮肤病、肺炎、食道炎、膀胱炎、脑膜炎等。(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本身不致病,但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曲霉、青霉等引发哮喘、鼻炎等。(4)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产生毒素,引发疾病,但与细菌病毒感染不一样,没有传染性,有显著地域性和季节性。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页第二节免疫一、免疫:传统上,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微生物侵染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再感染特异性防御能力。后发觉,很多现象如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并无关系。所以,人们把生物体能够识别自我与非我、对非我作出反应以保持本身稳定功效称为免疫。当代免疫概念含有了更为广泛意义和更为复杂内涵。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适当应答,使之去除,执行免疫防卫功效。另首先,免疫细胞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本身组织发生应答,造成本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6页免疫反应分类:(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全部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选择性。它受遗传控制,是机体在长久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一系列防卫机能,在个体一出生就含有。
又称天然免疫(先天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特异性抗力。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经过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等方式,使抗原与免疫系统细胞相接触后而取得防卫机能。又称后天取得性免疫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7页(2)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注射抗原(菌苗、疫苗、类毒素),使机体产生免疫功效。
被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注射抗体(抗毒素、抗血清)而产生对病原体抵抗力。(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致敏淋巴细胞与其对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免疫作用。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8页二、免疫学(Immunology)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效,探索其对机体有益防卫功效和有害病理作用及其机制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免疫学办法,实现动物和人类防病、治病。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很多学科和领域。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9页三、免疫基本特征①免疫可识别本身与非本身:动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本身与非本身大分子物质,是机体免疫应答物质基础;②免疫含有特异性: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免疫物质含有高度特异性,即含有很强针对性;③免疫含有记忆性:机体对某种外源物质(抗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消失,但免疫系统依然保留对该抗原免疫记忆,若同一外源物质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会会快速产生较上次侵入时更多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记忆现象。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0页三、免疫基本功效动物机体免疫含有三项基本功效:①
免疫防御功效,即机体对由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等路径进入体内病原体抵抗力,经过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杀死病原体;②
免疫稳定:免疫第二个主要功效是把新陈代谢中衰老和死亡细胞去除出体内,以维护机体生理平衡;③
免疫监视功效:去除本身突变细胞功效称为免疫监视。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1页第三节抗原与抗体AntigenandAntibody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2页一、抗原(一)基本知识抗原(antigen)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产物——抗体(Antibody)或致敏淋巴细胞又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物质。
含有一定化学结构、物理及生物学特征,并含有免疫原性(抗原性)和反应原性。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3页
抗原性(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称为抗原抗原性(antigenicity)或称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反应原性:
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能力即是抗原反应原性(reactionogenicity)。又称为免疫反应性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4页依据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含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和一个动物血清等,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haptem):只有反应原性,没有抗原性。
很多小分子物质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能与对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这类物质称半抗原。如青霉素类药品、药理活性肽类一些激素、嘌呤嘧啶碱基、核苷、核苷酸、寡核苷酸、人工多聚核苷酸以及核酸大分子等物均为不完全抗原。这些分子量较小半抗原物质与对应载体蛋白(如甲基化牛血清蛋白,MBSA)结合为复合物后,就可各自经过试验伎俩诱发出高度特异抗体,此种抗体可用于放射免疫测定或其它测定,可检出极微量对应半抗原物质。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5页半抗原又可分为简单半抗原和复合半抗原。①简单半抗原:又称阻抑半抗原,其分子量较小,既无免疫原性,也无反应原性,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不能与对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但能中和对应抗体,阻止了抗体在对应完全抗原或复合半抗原发生可见反应(用沉淀抑制反应可证实)。如抗菌素、酒石酸、苯甲酸等都属于这类抗原。②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分子量较大,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普通半抗原都属于这类,能与对应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6页(二)、抗原性质(组成抗原条件)1)大分子物质:分子量通常在104Da以上。普通来说,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低于4x104Da物质,普通不是抗原。2)一定结构:除分子量外,抗原物质还要求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且组成必须暴露在大分子表面,抗原分子还需含有一定空间构型。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7页3)特异性:由分子表面特定化学基团所决定,此基团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tioncluster)(半抗原)。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凡能与抗体分子结合抗原决定簇数目。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或称抗原表位(antigenicepitope)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它部位含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特殊化学基团,它能与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上受体及对应抗体分子结合,它是免疫原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基本组成单位。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8页抗原决定簇决定着抗原特异性,即决定着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结合能力。普通来讲,蛋白质抗原3~8个氨基酸残基能够组成一个抗原决定簇,多糖抗原中3~6个呋喃环能够组成一个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直接由分子基团一级结构序列决定决定簇称为次序决定簇(sequentialdeterminants)或连续决定簇(continuousdeterminants)。抗原分子中由分子间特定空间构象决定决定簇称为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determinants)或不连续决定簇(discontinuousdeterminants)。蛋白质抗原次序决定簇决定于肽链氨基酸序列即肽链一级结构,而构象决定簇决定于由这个一级结构折叠而成空间构象。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19页
4)异物性:
指进入机体抗原物质必须与机体组织细胞与体液成份有差异,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包含:
1、异种间物质:
不一样种之间动物体成份有差异,可互为抗原。
2、同种个体间不一样成份:
同种动物不一样个体之间,对应组织细胞成份也不一样。3、自体内隔绝成份:
固定在某一部位,与产生抗体细胞相隔离成份。
4、其它自体组织蛋白:
因理化原因影响发生变性,成为本身抗原。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0页(三)、抗原分类依据抗原不一样起源可分为:天然抗原——天然抗原是指天然生物、细胞及天然产物。天然抗原又可详细分为组织抗原、细菌抗原、病毒抗原等;人工合成抗原——人工抗原是指人工化学改造后抗原,比如半抗原经化学改造后就是人工抗原合成抗原——合成抗原是化学合成含有抗原性质分子,如氨基酸聚合物等。依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又可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本身抗原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1页依据抗原化学性质可分为: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脂抗原核酸抗原,等依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又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个。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2页(四)、微生物抗原结构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抗原,由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抗微生物抗体,普通都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能力。微生物各种化学成份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对应抗体。微生物抗原结构是微生物分类依据之一。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3页细菌抗原:
1、菌体抗原(somaticantigen)2、鞭毛抗原(flagellaantigen)3、表面抗原(surfaceantigen)4、细菌毒素抗原(toxinantigen)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4页
1、菌体抗原(somaticantigen):
一个细菌细胞含有各种抗原,是由不一样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组成复合抗原。不一样种或不一样型细菌各有自己特有菌体抗原,称为特异抗原,所产生特异抗原只能与该种或该型细菌发生反应。有些不一样种或不一样型之间有相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或共同抗原,它们所产生类属抗原既能与产生这一抗体该细菌发生反应,又能与含有相同抗原其它种细菌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含有鞭毛细菌在失去鞭毛后,不能形成云雾状菌落,德语中称为OhneHauch,所以把那些丢失鞭毛后菌体抗原,称为O抗原。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5页2、鞭毛抗原(flagellaantigen):
含有鞭毛细菌可形成云雾状菌落,德语中称为Hauch,所以将鞭毛抗原命名为H抗原。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6页
3、表面抗原(surfaceantigen):包围在细菌菌体抗原外表抗原,它存在可干扰菌体抗原与对应抗体结合。
最先证实细菌表面抗原是肺炎球菌荚膜抗原,以后陆续发觉伤寒杆菌Vi抗原,大肠杆菌K抗原等。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7页4、细菌毒素抗原(toxinantigen):细菌毒素如外毒素是一类抗原性很强蛋白质,进入人体和动物后可引发宿主产生抗体。类毒素是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蛋白质,对于动物已无毒,但仍含有良好免疫原性而仍是良好抗原。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8页二、抗体抗体(antibody,Ab)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形成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血清活性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Ig),由B细胞(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存在于动物血清、淋巴液、组织液及其它外分泌液中,所以将抗体介导免疫称为体液免疫。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29页抗体特性
抗体在体外可与对应抗原特异结合而发生肉眼可见反应;
抗体在体内如与病原微生物结合,起抗传染作用,如作用于本身组织细胞,使机体发生本身免疫性疾病。
抗体存在于血清和其它体液如乳液及一些外分泌液中。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0页(一)、抗体基本结构和分类免疫球蛋白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却相同。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其中两条相同长链叫重链(H链),两条相同短链叫做轻链(L链)。两条重链借二硫键连接起来,呈Y字形,两条轻链又经过二硫键连接在Y字两侧,所以整个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是对称。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1页近对称轴一对较长链称为重链或H链,重链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对称轴较短一对肽链称为轻链或L链,轻链分子量约25kD,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节段组成,位于上端两个臂由易弯曲铰链区(hinge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单体,这是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基本单位。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2页依据肽链中氨基酸次序是否恒定,将H链和L链分别分为恒定区域(C区)和可变区域区(V区)。IgV区端是肽链氨基末端(N端),另一端为羧基末端(C端),H链上"CHO"代表它糖基。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3页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图抗原结合位点补体结合位点Fc段受体结合位点Fc为结晶片段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4页抗体种类依据抗体作用可将抗体分为:1)抗毒素抗体:由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因为它与对应外毒素结合后可中和其毒性,因而称为抗毒素抗体。2)抗菌抗体:机体针对细菌抗原所产生抗体,当与对应细菌相遇时,彼此发生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下细菌发生凝集,这类抗体称为抗菌抗体。3)抗病毒抗体:针对病毒抗原抗体。
4)亲细胞性抗体:能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上,其类别为IgE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5页
就抗体理化及免疫学性状看,基本有五种,IgG,IgM,IgA,IgD和IgE五种免疫球蛋白单体之间区分在于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和抗原性有所不一样。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6页(二)、抗体生理功效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Recognitionandbindantigenspecifically)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主要功效,这种特异性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V区空间构型所决定。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等几个体形式.抗体在体内与对应抗原特异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去除病原微生物或造成免疫病理损伤。比如IgG和IgA可中和外毒素,保护细胞免受毒素作用;病毒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从而阻止感染对应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粘附到宿主细胞。B细胞膜表面IgM和IgD是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抗体在体外与抗原结合引发各种抗原抗体反应。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7页2、激活补体
补体是动物血清中含有类似酶活性一组蛋白质,含有潜在免疫活性,激活后能表现出一系列免疫生物活性,能够协同其它免疫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和加强细胞免疫功效。IgM、IgG与对应抗原结合后,可经过经典路径活化补体。IgA和IgG不能激活补体经典路径,但其凝聚形式可经过旁路路径活化补体,继而由补体系统发挥抗体感染功效。3、结合细胞:各种细胞表面(如吞噬细胞、K细胞、NK细胞)含有IgFc段(结晶片段)受体,当Ig经过其Fc与对应受体结合后,可深入经过受体细胞发挥不一样作用。如增强吞噬作用或杀伤作用。4、经过胎盘:IgG使新生儿自然被动免疫,抵抗感染疾病。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8页(三)、机体产生抗体普通规律-----首次应答与再次应答若首次用适量抗原免疫动物时,须经一定潜伏期(1周以上)才能检出低效价以IgM为主抗体,这一现象为首次应答。今后,在抗体下降时再次注射该抗原进行免疫,则这次潜伏期显著缩短、效价增高,而且维持时间长,此时产生抗体以IgG为主,这就是再次应答,也称免疫记忆或回想应答。有时再次进入机体是与首次接触抗原不一样另一个抗原,也可引发首次抗原相对应抗体产生,称非特异性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抗体类别属免疫球蛋白G(IgG)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39页机体抗体产生普通规律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0页(四)、产生抗体细胞抗体产生是因为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联合作用结果。在免疫细胞中,执行固有免疫功效细胞有吞噬细胞、NK细胞、B1-B细胞等等。执行适应性免疫功效是T及B淋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均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multiple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1页
抗原与其对应抗体相遇,二者将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两种分子间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两种特征是由抗原与抗体分子一级结构决定。在体外,抗原与其对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会出现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反应。因为抗体存在与血清等体液中,所以这类测定法称体液免疫测定法,或称血清学反应检验法。因为反应特异性,所以可用已知抗原测定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判定未知抗原。三、抗原抗体反应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2页(一)、抗原抗体反应普通规律
1、
特异性
所谓特异性,即一个抗原只能和由它刺激产生抗体相结合,不能跟与它无关抗体发生反应。这种特征是由抗原决定簇基于抗体可变化学组成、空间立体构型所决定。比如白喉抗毒素只能与对应外毒素相结合,而不能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但因为较大分子蛋白质常含有各种抗原表位。假如两种不一样抗原分子上有相同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间构型部分相同,都可出现交叉反应。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3页2、按比性
抗原普通都是多价,而抗体(IgG)则是二价,只有二者百分比适合时,抗原抗体才能结合得最充分,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多,反应最显著,结果出现最快,此称为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如抗原或抗体过多,则二者结合后均不能形成大复合物,不展现可见反应,称此为带现象(zonephenomenon),出现在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prezone),出现在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postzone)。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4页
3、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虽含有稳定性,但因为二者之间是非共价键结合,所以又是可逆,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且解离后各自生物活性不变。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取决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抗体对对应抗原亲和力,二是环境原因对复合物影响。高亲和性抗体抗原结合点与抗原表位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二者结合牢靠,不轻易解离。反之,则较易解离。解离后抗原或抗体均能保持未结合前结构、活性及特异性。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5页4、分阶段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为可见反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原因(如电解质、pH、温度、补体)影响下,深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沉淀、溶解、补体结合介导生物现象等肉眼可见反应。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实际上这两个阶段难以严格区分。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6页5、敏感性
抗原抗体不但有高度特异性,还含有较高敏感性,不但可用于定性,还可用于检测极微量抗原抗体,其灵敏程度大大超出当前应用常规化学方法。但反应类型不一样,其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7页(二)、影响抗原抗体反应原因1、
电解质电解质能降低抗原抗体结合物表面电荷,从而促使其沉淀或凝聚。最惯用是NaCl,适宜浓度为0.15mol/L,即生理盐水在补体结合试验或溶血反应时,在稀释液中加入少许Cu2+和Mg2+能加强补体活性。2、pH大多数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6~8。当反应pH靠近蛋白质等电点(pH5~5.5)时,往往造成抗原抗体非特异性沉淀。pH为2~3时可使抗原—抗体结合物解离。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8页3、温度反应温度与反应速度有亲密关系。温度高时反应速度快,反应最适温度通常为37℃。4、振荡机械振荡能加速反应,但强烈振荡可使结合物离解。5、杂质反应中如存在与反应无关蛋白质、多糖等非特异性结合物质,往往抑制反应进行甚至引发非特异性反应。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49页反应组成成份1)抗原2)特异抗体
3)环境原因
基本原因:0.85%NaCl作电解质
反应温度37℃或56℃
pH7.0特殊原因:补体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0页反应基本特点1)抗原与抗体结合含有特异性。
2)抗原与抗体是分子表面结合。
3)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反应,还与抗原、抗体相对浓度相关。
4)抗原抗体反应分两个阶段:
结合阶段: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反应阶段:结合后受环境原因影
响出现可见反应。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1页(三)主要抗原抗体反应1、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2、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3、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4、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test)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2页1、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与对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加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凝集反应又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凝集素直接结合所出现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是指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小颗粒(载体)表面,此吸附抗原(或抗体)颗粒与对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适宜条件下而发生凝集反应。
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3页2、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或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抽提液、组织浸出液等)与其对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并出现絮凝状沉淀物现象。
用于沉淀反应中抗原称沉淀原(precipitonogen)。用于沉淀反应中抗体称沉淀素(precipitin)。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4页3、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test)抗体使对应抗原(毒素或病毒)毒性或传染性丧失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广义而言,中和激素和酶活性也包含在内。该试验不但可用于毒素或病毒种型判定与抗原性分析,还可用于抗毒素或中和抗体效价滴定。这种中和作用,不但有严格种、型特异性,而且还表现在量方面,即一定量病毒必须有对应数量中和抗体才能被中和。中和试验基本过程是,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适当初间作用,然后接种于宿主系统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感染力。
特异性抗体抑制各种抗原生物学活性(细菌外毒素毒性、酶活性、病毒感染性等)反应。比如在临床试验诊疗中测定风湿病患者体内抗链球菌O抗体反应,都是利用中和试验。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5页四、当代免疫标识技术
一、免疫检测方法和技术
免疫标识技术(Immuno-labellingtechnique)是指将抗原或抗体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和电子致密物质等加以标识,借以提升其灵敏度一类新技术。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反应速度快、轻易观察、能定位、能定量。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6页1、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
将结合有荧光素荧光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技术。
惯用荧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和罗丹明(lissaminerhodamineB200,RB200)等。它们可与抗体球蛋白中赖氨酸氨基结合,在蓝紫光激发下,可分别出现鲜明黄绿色及玫瑰红色。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7页2、酶免疫测定(Enzymeimmunoassay,EIA)
用酶标识抗体来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用酶代替荧光素作标识物以及显示酶标识抗体方法是用酶特殊底物来处理标本。因为酶催化作用可使原来无色底物经过水解、氧化或还原反应而显示颜色。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8页酶免疫测定优点1)反应结果产生颜色,可用显微镜观察结果。
2)标本经酶标抗体染色后,还可用其它染料复染,显示细胞形态结构。
3)标本可长久保留,随时备查。
4)特异性强。
5)灵敏度高。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59页标识酶应具备特点1)纯度高、高溶性、特异性强、稳定性高。
2)测定方法应简单、敏感、快速。
3)与底物作用后会展现颜色。
4)与抗体交联后,仍保持酶活性。
最惯用标识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oreradishperoxidase,HRP)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第60页3、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ly,RIA)
应用同位素标识技术来检测抗原抗体反应高灵敏度方法。
此法兼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识物所显示高灵敏度(可到达ng和pg水平)和血清学反应高特异性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
- 280道法律常识题(含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卷(含答案)
- 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20亿发一体射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 2025年度MCN机构艺人经纪与粉丝经济合作合同3篇
- 2024铺面装修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合同3篇
-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漳墩中学2021年高二数学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幼儿系列故事绘本课件鸭子当总统-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解决方案
- 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
- 数据标准管理实践白皮书
- DB64∕T 1754-2020 宁夏砖瓦用粘土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 CECA/GC1-2015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
- 八年级生地会考试卷与答案
- 主体结构检验批一套
- 螺杆压缩机检修手册
-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
- 建筑工程设计过程控制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