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_第1页
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_第2页
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_第3页
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_第4页
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魏政区设置军镇化的历史考察

北魏政治事务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历史内容。一《隋书》卷四七《地理志》载北魏在公元426年开始蚕食大夏领土,到公元431年大夏为吐谷浑所灭为止,北魏获得大夏陕城以西、陇山以东的关中地区。关于大夏的地方行政建置,在史料中并不是很清楚。《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雍州云:“及姚泓为刘裕所灭,其地寻入赫连勃勃。勃勃僭号于统万,是为夏。置幽州牧于大城,又平刘义真于长安,遣子ue422镇焉,号曰南台。以朔州牧镇三城,秦州刺史镇杏城,雍州刺史镇阴密,并州刺史镇蒲坂,梁(《十六国疆域志》以为是凉字之误)州牧镇安定,北秦州刺史镇武功,豫州牧镇李闰,荆州刺史镇陕,其州郡之名并不可知也。”叙述甚为简明。但是《晋书·地理志》提到的州并非是在同一时间设置。大夏游牧政权的性格比较突出,往往始占旋丢,用心只在掳掠人口,对其地方行政职官名号不能过于深究,这在史料中已经看得比较清楚。牟发松甚至推测赫连夏的州,实际上并不存在,州在大夏境内并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以州名地,以州牧刺史官人,都不过名号而已。(一)发展郡万城公元409年置。《晋书》卷一三〇《赫连勃勃载记》:“勃勃又攻(姚)兴将金洛生于黄石固,弥姐豪地于我罗城,皆拔之,徙七千余家于大城,以其丞相右地代领幽州牧以镇之。”据《通鉴》卷一一五,事在晋安帝义熙五年(409)九月。大城,《水经注》卷三河水“又南过离石县西”条下:“赫连龙昇七年,于是水之北,黑水之南,遣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筑大城,名曰统万城。”据《载记》,赫连龙昇元年即东晋义熙三年(407),洪亮吉据《水经注》以为大城即统万城之前身,可从。(二)大夏所置州的军事控制属性公元416年置。《赫连勃勃载记》:“进攻阴密,又杀(姚)兴将姚良子及将士万余人。以其子昌为使持节、前将军、雍州刺史,镇阴密。”《通鉴》卷一一七,系此事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六月。大致可以看出,大夏所置州具有浓厚的军事控制色彩,州治位处战略要地,麋集着数量不等的军队,构成其在地方统治的基本空间支柱。北魏夺得这些地方以后,州镇并行,其实正是大夏控制局面在新形势下的延续。纳入北魏版图以后,这些地方的军事意义开始下降。伴随统治地方的深入,北魏将该地之镇改为州或郡或县,甚至县之下的一地方,大夏历史在北魏政区设置上留下的痕迹变得越来越模糊。二北魏平州诸郡北燕始于冯跋即位,但其政区设置与前后慕容燕在东北方的经营活动联系紧密,历史因袭的成分很大。《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平州云:“平州初置,以慕容廆为刺史,遂属永嘉之乱,廆为众所推。及其孙儁移都于蓟。其后慕容垂子宝又迁于和龙,自幽州至于庐溥镇以南地入于魏。慕容熙以幽州刺史镇令支,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镇肥如。高云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并州刺史镇白狼。后为冯跋所篡,跋僭号于和龙,是为后燕,卒灭于魏。”《晋书》以冯跋所立为后燕,与后来的提法不同。如果单据《晋书·地理志》设州的记载,似乎慕容宝自中山奔龙城后,这一带的行政区划就变得分合无定,缺乏条理。但慕容氏在这一地区的经营有百余年之久,社会基础深厚,高层政区的频繁变更只是其中枢政治紊乱的表征。州设置的军事意义要远大于其在处理民政上的意义,换言之,这只是当时地方行政机构军镇化的又一直接体现。就州一级而言,北魏在灭亡北燕后对其因袭甚少,其历史承继关系主要体现在郡一级。就郡的设置情况来看,虽然郡实质上也军镇化了,但在名称与地理分布上,北燕与慕容燕之间陈陈相因,并无大的变动。北燕所设郡,根据史料计有如下十一郡。(一)昌黎尹治龙城。《晋书》卷一二五《冯跋载记》:“昌黎尹孙伯仁……等俱有才力,以骁勇闻。”(二)辽东郡余逊认为北燕侨置,在辽水之西昌黎尹附近。(三)石城郡《魏书》卷四《世祖纪上》:“(冯)文通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王融十余郡来降,发其民三万人穿围堑以守之。”(四)建德郡见(三)。据《魏书·地形志上》,北魏建德郡治白狼城。(五)带方郡余逊认为前燕侨置,在辽水之西昌黎尹附近。《魏书》卷四《世祖纪上》:“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文通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六)冀阳郡《魏书》卷四《世祖纪上》:“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文通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拔之。”(七)营丘郡《魏书》卷四《世祖纪上》:“九月乙卯,车驾西还。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六郡民三万家于幽州,开仓以赈之。”(八)成周郡见上。余逊认为当在辽水之西昌黎尹附近。(九)乐浪郡见上。余逊认为慕容廆侨置,在辽水之西昌黎尹附近。(十)玄菟郡见上。余逊认为北燕侨置,在辽水之西昌黎尹附近。(十一)辽西郡《魏书》卷四《世祖纪上》:“十有二月己丑,冯文通长乐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辽西内属。文通遣将封羽围辽西。”北燕立郡数,史料之间似乎有歧异。《魏书》卷九七《海夷冯跋传冯文通附传》:延和元年(432)十二月,冯文通子冯崇以辽西降魏。次年,“世祖遣兼鸿胪李继持节拜崇假节、侍中、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录其国尚书事,食辽西十郡。”这条材料说明:1.北燕的领土主要还是在辽水以西,余逊的推论无误;2.北燕领有郡数似乎为十,与前面所列相差一郡。这可能是因为北魏此前也设有辽西郡(治令支),所以北魏封冯崇之辽西十郡,列有昌黎郡而不包括辽西郡。北燕其实仍旧是十一郡。北魏在原北燕地区高层政区的设置情况比较简单。《魏书》卷一六《南平王元浑传》:“后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领护东夷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北魏平州公元407年置,起初治于令支。太延二年(436)北燕亡,和龙始属北魏。平州治所当在公元436年北移至和龙。《魏书·地形志上》:“营州,治和龙城。太延二年为镇,真君五年改置(营州)。”这一带最明显的变动是在郡一级。昌黎郡是否在北魏占领初期有过废置,情况不详,但已经可以看出,北魏在郡方面并省的幅度相当大。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北燕的一些郡原属侨置性质,本身就缺乏相应的自然区域背景,所以一旦支撑它们的政治因素消失,其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另外,设置政区要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条件。而北魏在鲸吞北燕的过程中,多次将该地区的居民移往他处,导致这一带人口数量急遽减少,成为政区裁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明元帝泰常三年(418)五月,“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给事黄门侍郎奚观率精骑二万袭冯跋……道生至龙城,徙其民万余家而还。”太武帝延和元年(432)九月,“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六郡民三万家于幽州,开仓以赈之”延和二年(433)六月,“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讨和龙。将军楼勃别将五千骑围凡城,(冯)文通守将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余家”延和三年(434)六月,“辛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司空、汝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古弼,督诸军讨和龙。芟其禾稼,徙民而还”太延元年(435)六月,“戊申,诏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五将率骑四万东伐文通……(七月)己卯,丕等至于和龙,徙男女六千口而还。”此外,北燕在灭亡前夕,国都龙城的居民又被整体迁往高丽控制下的辽东地区。北燕徙民不只对辽西地区的行政区划有影响。《魏书》卷一〇六《地形志上》安州广阳郡条下注:“延和元年(432)置益州,真君二年改为郡。”安乐郡条下注:“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罢州置。”《魏书》没有交代益、交两州的设置原因。设置政区要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条件,高层政区的设置在人口数量方面的要求当然更高。除了从北燕地区迁徙民众三万家这一事件外,公元432年找不到其他足以导致将幽州分划出益、交两州的政治事件。说明至少就目前的史料来看,把徙民与行政区划变动联系起来考虑是合理的。这一点还可以得到其他材料的间接佐证。同《志》平州北平郡朝鲜条下注:“二汉、晋属乐浪,后罢。延和元年徙朝鲜民于肥如,复置,属焉。”昌新条下注:“前汉属涿,后汉、晋属辽东,后属,有卢龙山。”三北凉、沙、河三州由于河西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带有关政权的政区设置情况相当复杂。《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凉州云:“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冥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及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张骏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张骏假凉州都督,摄三州。张祚又以敦煌郡为商州。永兴中,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玄靓改为祁连郡。张天锡又别置临松郡。天锡降于苻氏,其地寻为吕光所据。吕光都于姑臧后,以郭黁言谶,改昌松为东张掖郡。及吕隆降于姚兴,其地三分。武昭王为西凉,建号于敦煌,秃发乌孤为南凉,建号于乐都。沮渠蒙逊为北凉,建号于张掖。而分据河西五郡。”公元421年,沮渠蒙逊灭西凉,统一河西走廊。北凉州的建置情况,《魏书》卷九九《沮渠蒙逊传沮渠牧犍附传》:“世祖又遣李顺拜牧犍使持节,侍中,都督凉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有凉、沙、河三州,据卷四《世祖纪上》,此事发生在延和二年(433)。郡的建置情况,卷九九《沮渠蒙逊传》:“后蒙逊遣子安周内侍,世祖遣兼太常李顺持节拜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太傅,行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册曰:‘……是用割凉州之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封王为凉王。’”据卷四《世祖纪上》,此事发生于神ue41b四年(431)九月,北凉时领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但是北魏在占领初年对该地的行政设置却很简单。《魏书》卷一〇六《地形志下》凉州:“神ue41b中为镇,太和中复。”说“神ue41b中为镇”不确,因为北魏太延五年(439)始灭北凉。“太和中复”,《元和郡县图志》卷四〇陇右道下凉州:“及沮渠蒙逊起兵据张掖,是为北凉,至沮渠茂虔,为后魏所灭。及太武帝,改州镇,置四军戍,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复为凉州,领武威等十郡二十县。”《元和志》所谓“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复为凉州”,根据《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凉州太和十年已经设置;河西走廊地处北魏、柔然、吐谷浑、南朝、西域交通往来的中心,在地缘政治上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北魏占领前期对其实行军事化管理有极现实的政治考量在里头。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的局势并未完全为北魏所掌控。太延五年(439)北魏灭沮渠氏所建北凉,占武威、张掖、酒泉。六年(440),北凉的残余势力沮渠无讳就从晋昌攻占酒泉。真君二年(441)北魏重新占领酒泉。三年(442)沮渠无讳西据鄯善,西凉残余势力李宝乘机自伊吾取敦煌,并遣使附魏。同年无讳袭据高昌。六年(445)魏占领鄯善,置鄯善镇。九年(448),魏占焉耆并置镇。至此才算完成了对河西一带的政治控制。在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时期河西往往成为流民的归宿,人口突然大量增加是分裂战乱时期其地缘政治作用凸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统一以后,徙民就成为当时强化控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太延五年(439)十月,太武帝拓跋焘征北凉后车驾东还,遂“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四验证了藩属北魏氐族农耕与畜牧并重,勇猛好斗,与华夏民族交错杂居,就历史交往来说,渊源甚久。“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或在ue42a、陇左右……其自相号曰盍稚,各有王侯,多受中国封拜……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错居故也。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氐族所建仇池国,不在十六国之数,但其在十六国北朝时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区域政治实体。它周旋于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相机而动,不时对十六国北朝政局发挥影响。杨氏在仇池设置过仇池郡。淝水战后,氐豪杨定称藩于东晋,“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池郡,见许”。杨盛统治时,又“分诸四山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北魏占领仇池后的行政安排,《魏书》卷一〇六《地形志下》:“真君七年置仇池镇,太和十二年为梁州,正始初置。”这里说真君七年(446)置仇池镇,《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山南道三》凤州则云“后魏太平真君二年,招定仇池,其年于此城立镇”,真君二年(441)置。北魏第一任仇池镇将是皮豹子,《魏书》卷五一《皮豹子传》:“真君三年,刘义隆遣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世祖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关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仇池真君四年(443)北魏占,因此置镇的时间应该是443年。五刘宋在河南设置流民的时间和原因考北魏从东晋南朝也夺得大片领土。这里截取献文帝时期的情况详细分析,看看在有较强州郡县传统的汉族政权统治下的地区一旦落入北魏之手,其政区设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献文帝时期,南朝刘宋发生内乱,北魏趁此机会,夺得刘宋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公元466年九月刘宋司州刺史常珍奇以悬瓠、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内属。北魏因此得淮西诸郡:汝南、新蔡、谯郡、梁郡、陈郡、南顿、颍川、汝阳、汝阴(469年属)、陈留,并置南豫州。公元467年北魏占领下邳、宿豫和淮阳。同年罢济阳所置徐州。公元466年刘宋兖州刺史毕众敬亦以瑕丘降魏,但北魏并没有控制住整个兖州地区。次年,北魏派遣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刘宋兖、冀、青诸州,并相应设置州镇。468年,刘宋东徐州刺史张谠以团城降,魏置东徐州于团城,东兖州于瑕丘。同年北魏取历城、梁邹。拔宋东青州(治不其城)。公元469年攻陷东阳,刘宋青州没,改刘宋冀州为齐州,在掖城置光州。下面根据《宋书·州郡志》与《魏书·地形志》的记载将宋魏各自的州郡两级政区设置情况列表如下。可以看出,北魏对原刘宋政区的处置,对州有易名(如冀州改为齐州)、析置(如析东莱、长广二郡为光州),对郡有易名(如济阴郡改称南济阴郡,平原、清河、魏郡前加“东”字以区别西面冀州诸郡)、省并(南豫颍川郡因虎牢之豫州有颍川郡而省并,冀州顿丘郡省并为县,兖州济北郡并入济州济北郡)、新置(如南豫新置襄城郡《宋书》卷三六《州郡志二》:“冀州刺史,江左立南冀州,后省。义熙中更立,治青州,又省。文帝元嘉九年,又分青州立,治历城,割土置郡县。”可见刘宋在河南所置冀州系侨州实土化后的结果,想必这一带涌入过大量河北冀州的流民。而且作为刘宋的北疆,青冀两州领属郡县犬牙交错,于民政管理甚为不便。北魏占领青齐地区以后,从有利国家控制的角度出发加以调整显然很有必要。将青州济南、太原郡划属齐州,河南冀州原先的侨置意义彻底消失(刘宋冀州治济南历城);把刘宋冀州乐陵、河间、高阳、勃海郡划属青州,这样青州与河北冀州傍河相连,并与齐州犬牙相错,再加上分青州置光州,将高层政区进一步划小,在政区设置上加强了北魏中央控制青齐地区的能力。北魏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对青齐一带政区设置的调整,与其占领当地后成功实施的强制移民行动有关。北魏在青齐地区进行过两次影响较大的强制性移民,这些移民大量涌入平城一带,进一步影响到司州的政区设置。《魏书》卷二四《崔玄伯传崔道固附传》:“乃徙青齐士望共道固守城者数百家于桑乾,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以道固为太守……寻徙治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阴馆之西。”卷五〇《慕容白曜传》:“二年,崔道固及兖州刺史梁邹守将刘休宾并面缚而降。白曜皆释而礼之。送道固、休宾及其僚属于京师。后乃徙二城民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自余悉为奴婢,分赐百官。”卷四三《刘休宾传》:“及立平齐郡,乃以梁邹民为怀宁县,休宾为县令。”《房法寿传房崇吉附传》:“及立平齐郡,以历城民为归安县,崇吉为县令。”据卷六《显祖纪》,崔道固与刘休宾降魏一事发生在皇兴二年(468)二月,徙民可能发生在此之后不久,这是第一次移民。卷六《显祖纪》:皇兴三年(469)“五月,徙青州民于京师。”这是第二次移民。这些移民大概除了被没为奴婢的那一部分外,其余的也都被安排到了平齐郡。《北史》卷九〇《艺术列传·蒋少游》:“蒋少游,乐安博昌人也。魏慕容白曜之平东阳,见俘,入于平城,充平齐户。后配云中为兵。”不过无法确定是否设置有新县。强宗豪右大量迁往京师,地方实力迅速衰竭,刘宋时挟势抗衡一方的能力没有了,中央调整行政区划的地方障碍也消失了。至于北魏在各州所置镇,很大程度上仍是对刘宋控制局面的继承。这是因为,第一,这数州之地,就刘宋而言是其北疆,北魏占领以后转而成为北朝的南疆,边疆的政治缓冲意义依然存在,刘宋需要在当地集结较多兵力抵御北方侵扰,北魏则需要囤积武装防备南朝反扑。第二,刘宋在北疆本来就有镇的名称与建置。如历城镇,《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太宗泰始初,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为逆,四方反,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历城镇主崔道固等,亦各举兵。”彭城镇,同传载北魏下书讨伐刘宋,提到“徐州刺史彭城镇主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历城镇主崔道固等,皆彼之要藩,惧及祸难,拥众独据,各无定主”。这虽是出于北朝官方文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