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_第1页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_第2页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和水资源的匮乏,食品安全面临着广泛的关注。实践证明,马铃薯是一种高产、抗旱、耐寒的菜粮兼用型作物,冬种马铃薯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马铃薯作为广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上一直采用传统的平种栽培,单产低,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稻草覆盖技术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推广应用,增产作用明显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区域和试验材料试验在广西大学农学院试验田进行。供试土壤为粘壤土,土壤基本肥力见表1。供试材料为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1.2小区于地面排列本试验于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3月30日进行试验,设4个栽培方式处理:(1)翻耕;(2)免耕稻草覆盖2cm加玉米秸秆;(3)免耕覆盖稻草8cm;(4)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黑色地膜。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畦为1.7m×7m(畦宽1.3m,沟宽0.4m),播4行,行距0.30m,株距0.28m;畦边各留0.20m,每行23株,每畦92株,每畦11.9m在晚稻收获后按不同的栽培方式整地。处理(1)是将地犁耙后起畦,开种植沟、施肥、摆种、盖土10cm;处理(2)是把畦沟中的碎泥均匀撒到畦面上,然后摆种、施肥、盖草,稻草厚度为盖后轻压至2cm,稻草与畦面垂直覆盖再盖玉米秸秆;处理(3)是把畦沟中的碎泥均匀撒到畦面上,然后摆种、施肥、盖草,稻草厚度为盖后轻压至8cm,稻草与畦面垂直覆盖;处理(4)是在免耕覆盖稻草2cm的基础上分别加盖黑色地膜。1.3合液浸泡试验播前先剔除烂薯和病薯,然后用600倍的多菌灵混合液浸泡种薯5~10min,以促进发芽及预防病害。再对种薯进行切块,切后的薯块伤口应蘸草木灰或双飞粉,催芽2~3d,幼芽萌动后即可下种。1.4测量和方法对薯种出苗、发棵、结薯、成熟期等进行观察记载。于3月30日统一收获,每小区随机取5株进行采收考种。2结果与分析2.1提前提前各月日从所记载的4个不同处理各生育期可以看出:处理(1)出苗期(12月16日)比处理(2)(12月28日)、处理(3)(12月29日)、处理(4)(1月3日)提前了12d、13d、18d;处理(2)、处理(3)比处理(4)提前了6d、7d;处理(2)和处理(3)出苗期无较大差异。各处理发棵期、结薯初期、成熟初期、成熟期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均为124d,无差异。2.2仅比处理株高、冠幅、枝条增加从植株的生长动态来看(表2),各处理的生长快速时期是1月19日到2月22日。地上部植株的增长和分枝以处理(3)(免耕覆盖稻草8cm)生长最快,1月19日平均株高26.4cm、冠幅27.2cm、分枝5.3个,仅比处理(1)(翻耕)株高增加2.1cm、冠幅增加1.1cm、分枝增加1.9个;2月2日平均株高39.0cm、冠幅46.3cm、分枝7.6个比处理(1)株高增加7.6cm、冠幅增加15.6cm、分枝增加2个;到2月22日平均株高42.0cm、冠幅37.8cm、分枝6.5个比处理(1)株高高9.8cm、冠幅增加8.8cm、分枝增加2个。其次为处理(2)(免耕稻草覆盖2cm加玉米秸秆)和处理(4)(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黑色地膜),到2月22日株高40.6和41.6cm、冠幅36.4cm和35.8cm、分枝6.5个和6.3个,分别都比处理(1)株高增加8.1cm和9.1cm、冠幅增加7.4cm和6.8cm、分枝增加0.9个和0.4个。2.3小薯率、商品率和微胶囊的含量显著性差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大、中、小薯率及薯重和商品率均不同。处理(2)和(3)的大薯率与处理(1)和处理(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3)、(4)和处理(1)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3)、(4)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处理(1)与处理(2)、(3)的中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1)与处理(4)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1)、(2)、(3)、(4)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处理(1)与处理(2)、(3)、(4)的小薯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处理(1)与处理(4)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处理(1)与处理(2)、(3)之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在单株薯重方面,处理(1)与处理(2)、(3)、(4)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1)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商品率方面处理(3)与(1)、(4)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2)、(3)、(4)与处理(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4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物对冬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同。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中以处理(3)即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最高,处理(1)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与处理(2)、(3)、(4)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3)、(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稻草覆盖的基础上加盖黑膜和免耕稻草覆盖玉米秸秆的产量显著高于翻耕,这可能是马铃薯的块茎所处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的结果。3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的效果评价综上所述,在自然条件较好的稻田地块,无论采用稻草覆盖或稻草+地膜或玉米秸秆覆盖进行免耕马铃薯栽培都是可行的,都能达到易种、易收(直接用手刨捡地下块茎)、薯形完好且优质高产等效果。但3种免耕马铃薯栽培方式相比,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免耕栽培更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采用稻草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经济效益更好,省工、省时、省力、省生产成本,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