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_第1页
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_第2页
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_第3页
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_第4页
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法律现象的价值分析

所有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特定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体的认知兴趣、课题设计、资料的识别与取舍、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等,以至决定着主体能否完成或者顺利完成其研究任务。所谓研究方法,就是主体在认识作为客体的客观世界和事物、揭示其本质并阐明其一般规律的实践活动中,所遵循或者应当遵循的一套原则、程序和技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桥梁、渡船、通道。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法学流派中独树一帜、表现出明显的理论优势,正是得力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方法论(关于一般方法的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和概念)和元方法(根本的方法)而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和元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下,还有一系列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本文仅就近几年法学界日益重视和自觉运用的价值分析方法,略述管见。以期交流。一价值分析与法学研究价值分析是对作为客体的现象或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一定的阶级、阶层、群体与个人)的价值关系,即对特定客体内含的、应有的价值因素的认知和评价。在法学研究中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价值认知和评价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首先,对法律现象进行价值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法学题中应有之义。与以往的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崭新的实践哲学,它不仅强调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作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也必然是一种革命的、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任务,一方面,在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既存和现存的法律现实,准确地描述法律现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要致力于改造、摧毁旧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新的法律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十分自然地就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引入了价值领域,并使价值分析方法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其次,价值分析也为揭示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法律观所必需。就完整意义的法学研究而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法的必然性的研究,主要揭示法产生、发展、消亡的条件、过程和途径,法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法的突然性的研究,主要分析法的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其逻辑关系;(3)对法的应然性的研究,主要探究法的价值及其标准,揭示法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及其主体性,为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指导原则、方向和理想的模式。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或缺的。如果法学研究仅仅局限于揭示法的必然性、分析法的实然性,而不触及法的应然性,就不可能真正揭示出法的阶级本质和利益基础,就不可能反映活生生的法律现实。在法学史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学是价值中立之学,主张把实际的法与应当的法分离,仅仅对实在法进行描述而不考虑其好坏,人的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应该统统排除在法学研究之外,因而对法的价值分析持反对态度。其结果导致了对法律现象的极不适当的解释甚至歪曲。在分析实证主义者看来,法就是一套“当A(假定)存在时,B(处理)就应当存在,否则C(制裁)就会出现”的命令(规范、规则),是用来限制人的框框、控制人的绳索、制裁人的武器。于是,人成了被动地接受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对象,成了纯粹法的客体而不是主体。在法律面前,人处于被动地位,似乎并没有什么阶级、阶层、地位的差别,似乎人人都是“平等”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就可以克服这一弊端。当我们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去透视法律制度时,我们就会看到:法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基于自身一定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权利义务体系。人与法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才制定了法并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因而,人既是法的实践主体,又是法的价值主体。作为主体,人在法律面前具有自主性、自为性和自律性。当然,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的具体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首先是阶级关系)之中的人。在法律面前,阶级、阶层、地位不同的人们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不同的,因而法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人们从法的实施中获来的满足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严重分离,权利义务的分配极不公正。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几乎享有无限的权利而不承担或者很少承担义务;奴隶和农奴阶级基本上不享有或者很少享有什么权利却承担着几乎全部的义务。对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而言,法是维护其特权的有力工具,他们从法的实施中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幸福;而对奴隶和农奴来说,法是抽打自己的无情的鞭子,是束缚自己的枷锁,他们从法的实施中获得的只是无边的灾难与痛苦。这样,通过对法的价值分析,我们对法现象的认识就深化了。二价值分析方面价值分析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前提。在法学史上,不少资产阶级法学家和法学流派也十分注重对法的价值分析。例如,美国著名法学家罗斯科·庞德就曾经指出:法的价值问题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或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三价值认知与价值评价的关系法学中的价值分析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是价值分析的两个不同阶段或方面。这两个阶段或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价值认知是以法这个被认知的客体所蕴含的价值属性为对象的,它主要探究既存或现存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标准与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和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权利义务的,价值认知的直接目的是力图反映出特定法律制度的价值面貌。法这种客体与自然客体不同。作为自然客体,它只有同具体主体的需要联系起来,才具有价值的属性,脱离开与人这一主体的关系,任何自然客体的属性都是中性的,无所谓价值。而法是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制造出来的,不管我们是否对其进行认知和评价,法本身客观地就具有价值的属性。也就是说,法总是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而运行,价值是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本身的内在因素。法律是通过对社会活动主体配置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和原则体系,它本身就渗透着特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为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服务。价值认知,就是要揭示出一定法律制度的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与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价值认知,就是对一定法律制度内含的价值事实的揭露。而价值评价则是从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在阶级社会中,首先表现为阶级利益和阶级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既存或现存的法律制度及其所体现的价值取向,进行好坏、善恶、利弊的评价;提出在互相重迭或者冲突的种种利益当中,哪些利益应该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应该上升为法定权利,又有哪些利益在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或者取缔;进而提出改善或者改革现行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可见,价值评价,实际上是主体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去鉴别、检验、测定一定的法律制度。为了说明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的区别,我们不妨对封建法律制度简单地进行一番价值分析。封建法律制度是建立在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宗法家族关系和社会分层(以身份为标准的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因而,封建法律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维护土地私有制、宗法家族关系和社会分层,保护以君主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到此为止的分析就属于对封建法律制度所内含的价值事实的认知。如果我们进一步指出,以维护土地私有制、宗法家族关系和等级制度为目的而把少数人(地主阶级)对多数人(农民阶级)的剥削、奴役和压迫神圣化、固定化、合法化的封建法律制度度是不合理的、不公正的、应该予以废除和摧毁。那么,我们就进入了对封建法律制度的价值评价阶段。作为统一的价值分析的两个不同阶段和方面,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其联系表现在:价值认知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价值评价则是价值认知的动因和归结。如果我们要对一定的法律制度的价值作出评价,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知晓该法律制度本身所内含的、客观的价值事实是什么,否则,价值评价就会因为失去了其对象性而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之所以能够对一定的法律制度进行价值评价,说明它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就在于我们知晓了该法律制度客观具有的价值事实。而我们之所以要对法律制度客观具有的价值事实进行认知,又在于我们要通过对具体法律制度的价值事实的认知,对该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作出判断和评价,进而提出改善该法律制度的标准和目标。价值分析这两个阶段或方面的统一,也说明法的价值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四义务本位法的结论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标准价值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具体法律制度内含的价值事实进行的鉴别与评判。由于主体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其对法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主体对法进行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不同的。作为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对法律制度进行价值评价时是以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客观的价值标准的。无论我们是对既存法律制度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还是对现存法律制度提出改进和完善的价值主张,都应当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阶级性和党性原则的体现和要求。不坚持这个原则,在价值领域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有害局面。例如,在当前关于法的本位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学者指出: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是以向劳动人民施加义务(负担和约束)为出发点的,给予劳动人民某些权利只是为了使劳动人民能够更好地履行义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得出了前资本主义法是义务本位法的结论。这种评价和结论,就是以人民大众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客观的价值标准的。假如不是这样,而是以奴隶主阶级或者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为出发点和价值标准,那就只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要并不是纯主观的产物,它导源于人民大众在特定时代和社会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人民大众在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制约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什么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利益和需要。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别表征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人与物(自然)和人与人(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法律制度进行价值分析时,应当把人民大众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其中又应以生产力作为最根本的标准。这样,看一个法律制度是否合理,是应该予以废除还是继续坚持和完善,首先看其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即是否能够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始终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离开生产力这个最根本的标准而抽象地谈论法的价值问题,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就失去了客观基础,也必然背离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紧接着要看它所维护的生产关系、即它所维护的生产资料占有制度、劳动过程的管理体制、劳动产品的分配制度是否公正、自由和合理。当然,我们不是“唯生产方式论”者。在生产方式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评价法律是否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整个精神生活中的自由和权利,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把上述方方面面的评价标准综合起来,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标准概括为效益、正义、自由和秩序等主要标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言,就是革命的功利主义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换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语言,就是社会主义。从总体来说,评价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活动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最经常运用的基本标准就是看它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益、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发展人的自由、促进社会正义和进步等方面的作用。五根据法的价值进行价值评估,确定价值目标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体系,以多种价值形态存在。作为一般评价标准,效益、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价值分析的要素。因此,我们反对价值分析中的绝对论。但把价值分析转变为价值选择时,则必须区分出首要与次要,就是说需要对各种价值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排序。对法律进行价值分析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法的价值分析正确地进行价值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法的价值进行价值评估,以排列出先后次序。这意味着每一种价值在法的价值体系序列中所处的地位是变化的:在一个阶级、时期,一种价值上升为首要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