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_第1页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_第2页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_第3页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老师的故事》读后感

这个寒假是我加入老师队伍后的第一个长假,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老师的故事》一书。书中所叙述的12位名师就如12条亮丽的风景线一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在阅读了他们的故事以后,我深受感动,也的确获益匪浅。以下我选择了几位印象深刻的老师,记录了自己阅读时的一些感受,信任日后看起来,仍会受益良多。

于永正:一辈子做个读书人

在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故事以后,我感到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他的爱读书,爱学习以及爱同学。于老师说,“读书是老师最大的修炼”,并且,读书与老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不仅如此,于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读书,如何在读书中成长。他的几条关于读书的建议让我印象深刻:“假如说我读书有什么诀窍,一是概括内容,看哪些话有启发;二是与人沟通,与人沟通让我收益很大”;“读书肯定要留痕迹”;“读书同时读自己”。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离于老师所说的爱读书,会读书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但读了他的话以后,我深刻领悟到了读书对青年老师的重要性,我懂得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对老师受用终生的影响。此外,于老师提出的老师肯定要学会修炼自己的基本功,要坚持“教后感想”,要心里装着同学等的观点和信念,也让我深受感动,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于老师的故事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从教之路还很漫长,自己要修炼、要积累、要成长的地方还许多。我想,今后沿着于老师提出的这几点要求走下去,定能在执教生涯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吴正宪:人生两大乐事是读书、教书

吴正宪老师喜爱教学,喜爱同学的情怀让我最为感动。她说,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在享受一名老师所特有的职业幸福。吴老师对同学的关怀,对同学的敬重让我鄙视,也让我汗颜。读到了吴老师在课堂内外为同学的种种付出,我才明白,原来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真正让人敬重的老师。她全身心的关怀每一个同学,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热忱,同学们在上了吴老师的课以后都爱上了吴老师的课堂,甚至盼望这样的课永久不要下课。这是需要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能做到的啊!吴老师的“不是盲目教书,而是才智育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作为深刻。在深受启发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我明白了自己课堂里缺少的那一种“魅力”,我懂得了“才智育人”背后隐含的大才智。阅读了吴老师的种种事迹之后,我想,我肯定要向吴老师好好学习,专心学习,励志做一名布满人文情怀,拥有人格魅力,让同学真正得以爱上自己课堂的老师。

李镇西:读出来的真性情

还未踏上三尺讲台前,就听闻过李镇西老师的名声。所以,今日读起李老师的故事,好像又多添了几丝的敬重与崇拜。

李老师的爱读书好像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他说:“女儿看我心急火燎的找书,就知道我要上厕所了”。虽有几分玩笑话的味道,但其爱书的情怀可见一斑。

读李老师的故事,对李老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关于李老师的求知之道、做人之道,盼望日后通过多读多感悟,能提升自己。

1.在李镇西那里,阅读是为了认清自己及所从事的职业,“糊涂地活着”。

2.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著作里,李镇西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流淌的真性情—教育界乃至当今社会最缺的真性情!

3.只有去除了浮在教育表面的种种乱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4.阅读,打算老师的精神高度。

5.“除了教育著作,我还提倡老师们多读一些非教育类的书。老师是学问分子,那么,我们的灵魂是否饱满、充盈,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是否读教育以外的书。其实,教育与时代风云、社会进展息息相通。我曾经对学校里的年轻老师说,要站在宇宙的高度看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只有这样,老师的精神才会更加饱满,视野才会更加宽广,课堂才会更有活力。”

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吴非老师爱读各种题材的书,包括图画书。吴老师说,由于图画书,他更看不得损害儿童的事情发生,他爱全部的孩子。

简洁而朴实,却让人觉得特别真实和暖和。

此外,吴老师说的一句话也让我感受颇深。他说,“读书之于我,是一种精神需要。”的确,精神的富足对于老师太重要了。读了他的话以后,我也深刻的反思过,自己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是否的确像吴老师说的那样,只追求应试教育,却忘了精神上的需求。

另外,从吴老师共享的经受中我还学到了一点小技巧。吴老师在每节课进行到25至30分钟时,就会“打个岔”,如和同学谈谈天气或引导同学关注某条新闻。究其缘由,原来是由于青少年的持续留意力一般保持在30分钟左右,因而要想保持同学的专注度,有必要“打个岔”,再把同学的留意力转移回来。小小的教学常识,作用却很大。而且,也着实是深厚功底的反应啊!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位老师,程红兵老师的爱质疑,闫学老师的边读边写作,钟志红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