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第1页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第2页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第3页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第4页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1.0概况2.0设计理念3.0总体设计4.0分区设计5.0结语目录1.0概况1.1

背景介绍1.1

地方文脉1.3

历史沿革1.4

区位分析1.5

基地分析1.6

优势与制约

规划依据与目标1.7

上海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作为黄浦江延伸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口与黄浦江的相交处,随着“十六铺码头”搬迁至此,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上海水上客运枢纽和水上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同时在此也为国际游轮、游艇的旅游观光提供可发展空间。1.1背景介绍——吴淞原是江苏省宝山县的一个乡,1928年7月划归上海特别市,分属上海市市中心区和宝山区。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宝山县一起“撤二建一”,建为宝山区。解放后,吴淞区三建三撤的经历,是吴淞地区从近郊农村和港镇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这个地区的特殊性。地处上海市北部宝山区境内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吴淞口,是水路进入上海市的咽喉,也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区、现代化外贸港区和新发展的城市地区。——吴淞为“水陆要冲,苏松喉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吴淞以江海浩瀚、百舸争流的吴淞口得名,扼据江口,向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凭借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历来被视作开发的宝地。1.2地方文脉1.3历史沿革——道光十二年(1832年)五月英国间谍船“阿美士德”号窜入吴淞,7天内见来自天津、辽东、福州、台湾、广州以及越南、琉球的船只共400艘,认为上海已是世界主要港口之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公布。英国驻沪领事易福尔,擅自划定自上海县城起沿江而下,直至吴淞口宝山嘴之间,长约13英里的江面为上海港的港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吴淞第一次开渠。为杜绝外国要求辟吴淞为租界的企图,清政府批准在吴淞设吴淞通商场。吴淞口设洋船停泊区,吴淞为海关分卡,并准中外商民公共居住。——民国9年(1920年)11月吴淞第二次开渠。——1956年,私营渡船公私合营后,改为轮渡渡江。——1967年,沪崇航线客运站从上海北京路外滩迁至吴淞淞浦路,吴淞与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都开辟了轮渡。——1970年9月吴淞至崇明轮渡第一艘双体客轮投入运营。——1982年7月淞滨路建成通车,51路公交线终点站延伸至吴淞码头。——2003年有着141年历史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将在9月25日正式搬迁到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码头的两条常规航线浙江定海、普陀山也将过10天移师至此地。从上海老北站始发的51路车就将开到客运中心门口,最终吴淞客运中心会有19条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和6条连接远郊的公交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延伸段、3号线延伸段开通后,吴淞客运中心将有车辆泊客到轨道车站。1.4区域分析

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位于吴淞口岸,吴淞口是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是浦江沿岸宝山段的重点区域,是黄浦江的咽喉,也是由长江水道进入70公里浦江全景的第一景区,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不仅是上海的门户与窗口,也是长江乃至全中国的门户和窗口。1.5基地分析

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岸东侧。规划范围:黄浦江与海军试舰招待所以西,淞宝路以东,海军码头,炮台第四仓库和吴淞卫生检疫站以南,高压线走廊以北之内。基地内地势范围平坦,岸线总长约700米,是建设吴淞国际客运中心的理想地带。1.6优势与制约优势:·迎接世博会,服务世博会为吴淞国际客运中心的规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地处水深条件好的两江交汇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位于陆路交通枢纽中心,具有不同水上旅游方式零距离转换的优势。·周边区域广阔,具有陆路景观空间易于再塑造的优势。·文化底蕴深,历史遗迹多,具有知名地标优势。制约:·规划岸线相对紧张。·陆域设施配套尚不够齐全。·周边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严重。·现有高压走廊,外环过江隧道等,交通复杂,空间混乱。1.7规划依据与目标

规划设计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宝山区规划管理局·《上海吴淞客运中心详细规划》的批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港客运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世博会与黄浦江两岸开发调研课题·服务世博会建设吴淞国际邮轮码头研究报告·相关的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划设计目标:·结合黄浦江两岸用地调整和功能开发,改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造具有强烈都市特征的滨水景观,形成水与绿的南北滨江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结合吴淞客运中心现状,形成具有客运交通,游轮,游艇,旅游观光与滨江景观特色的地区。

设计理念2.0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吴淞港及周边区域将会成为黄浦江上的一个综合功能旅游门户入口。吴淞港商业和旅游功能的综合开发将会使这个区域具有新的特征并成为焦点。该设计展望将帮助港区获得新的功能去面对上海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港区新的综合功能将能满足国际和国内游客的不同要求。同时这里也将成为一个适合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区域。这个区域将被设计成一个公共开放区并以此为中心与周边区域紧密联系。通过一条软性的绿化景观走廊连接不同的广场,步行其中将是一个有趣的休闲体验。

建筑与环境的设计以船舶和航海为主题。建筑具有流畅的形体,建筑外立面能够反射出江面和港口的美丽景观。

港区从功能上被分为三个区域——国际、国内客运中心,国内旅游中转中心和综合办公园区。港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生命。国际国内客运中心被设计成了有能力接待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包括韩国、日本等等。由于国际国内客运中心的存在将极大地促进运输、餐饮、专项旅游和免税店的发展。国际国内客运中心

大量的国内国外旅客会在此停留,换乘,集散。因此,通过利用原码头设施以及船坞设备,建设游艇码头与水岸休闲娱乐设施。同时将以步行系统连接不同的休闲娱乐功能,如餐厅、酒吧、纪念品商店等等。水岸边的娱乐活动和码头繁忙的景象将会吸引游客驻足——人们可以在码头边享受一个休闲下午或晚间在水边的餐厅和俱乐部用餐和娱乐。国内旅游中转中心

国内旅游中转中心是标志性的建筑群并具有与旅游相关的零售等功能。随着与崇明、长新、横沙三岛陆路交通的建成,吴淞港车渡码头的将被改变。将来的吴淞港将会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观光的重要枢纽。码头的功能会做调整以面对上海将来的发展。综合办公园区

新的办公综合园区提供了高级办公场所,同时建筑群的整体外形隐喻了巨轮出海。商务功能的开发会促使水边娱乐休闲的发展。商务人士可以利用周边的休闲运动设施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同时也可以利用水边餐厅款待商务伙伴。

吴淞港提供了一个围绕旅游、休闲和娱乐综合开发港口的机遇。吴淞港的开发是这一区域的一个新的焦点并成为了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催化剂。3.0总体设计3.1

总平面3.2

城市形态3.3

功能布局3.4

交通策略3.5

开放空间3.6

建筑退界

分期实施3.7

主要技术指标3.83.1总平面LOREMIPSUMDOLOR

吴淞港作为一个多功能化的港区,为使用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及私人休闲设施,引发产生了积极的活动空间。在总体规划布局上,在南北方向规划一条联结国际、国内客运中心,国内旅游中转中心和综合办公园区的S型绿色廊道,加强了与相邻街区的功能联系,同时这条廊道也成为了宝山绿色步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通过对环境的营造设置了适当混合的多功能区域,使之成为了整个吴淞区域的文化和旅游集中地。3.2城市形态工作模型3.3功能布局

整个区域共有四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各自独特的开发空间和建筑元素布局,但在使用功能上又是相互渗透的,S形绿色廊道将他们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3.4交通策略3.4.1道路系统

交通体系是由公共交通网络、步行道和机动车网络组成的。在整个体系中尽量以步行为主,减少机动车(主要指私人小汽车)在区域内的交通方式。各种商务办公空间和宾馆等服务设施会带来更多上班族和旅游观光客。那些丰富多彩的各种交往与活动使这里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之地。将交通阻塞和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的限度,确保了吴淞港区所赖以生存的勃勃生机。3.4.2入口和交叉路口通过特色的景观和建筑处理,使这些区域成为显著的焦点,增加空间层次和景观形式的特色与功能。同时也建立起了一个协助标注该地块方向定位和行驶的清晰的地标系统。交叉口按等级划分,使用相应统一的色彩、图案和家具。选定一些路口设置公共艺术品,为该地块赋予更多的文化和视觉尺度。

3.4.3机动车组织地块内部的街道尺度较小,体现近人尺度,鼓励行人的移动,同时又为火车和服务车辆提供便捷有效的入口道路。

3.4.3机动车组织

3.4.4步行流线组织吴淞港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各种活动都可通过地面公交系统、城市开放空间和绿色步行系统方便到达。本地块平面图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其高水平的人行步道连接。将步道和娱乐自行车道融入新城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景观体验。整个系统包括码头、街道、城市广场和散步大道,内部相互连接。3.5开放空间

沿街道两侧设计了尽量多的公共绿地和广场,并且尽量让办公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公共绿地通过建筑开口和内部道路向街道渗透,丰富了城市的街区空间。开放空间3.6建筑退界

部分建筑退后街道,结合宽阔的人行道形成城市街道广场。街道广场丰富了街道沿街景观的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沿街休闲的场所。建筑退界3.7分期实施

一期开发用地基于现状吴淞客运码头与客运站场的用地,其中大部分用地尚未开发,对项目启动有利;另外东侧沿江地块的开发可与外环绿地的建设连成一片,对塑造城市与展示城市滨水形象有利。二期开发用地基于现状水厂与吴淞客运中心及周边用地近期的开发和改造有一定难度,但它是构造完整的吴淞国际客运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现吴淞城市新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三期开发用地基于军港西侧用地,由于这一片区域受周边环境影响大,所以在区域开发相对成熟后启动对土地的价值提升与开发的经济回报有利。

3.8主要技术指标3.8.1土地利用资源各类用地用地平衡表控规指标4.0分区设计4.1

分区平面一4.2

分区平面二4.3

分区平面三4.4

分区平面四4.1分区平面一

位于基地北侧的商业综合园区是一个多功能的当代城市中心,包括零售、商业、文化休闲和商务办公。园区是一个由高层形态构成、密度较高的、紧凑的城市中心,布满了有趣的城市广场和步行街道。马蹄形建筑平面既有着显著地形体特征,也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4.2分区平面二

吴淞国内旅游中转中心是这一地区的核心,也是每天人流最繁忙的区域之一。在规划中,这一区域将被赋予游客集散中心的功能,通过新建的餐饮、零售等等商业服务配套设施,承担起每天大量国内国外的旅客停留,换乘,集散的作用。同时,通过利用原有的码头设施以及船坞设备,建设游艇码头与水岸休闲娱乐设施,配合新的景观休闲区,使这一区域成为吴淞地区的商业娱乐中心。

4.3分区平面三

这一区域包含多个绿色廊道,绿色廊道与相邻的酒店,商场,运动中心紧密相连,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多样化的游憩和娱乐设施与场所,这些绿色廊道也和更为广泛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相联系。而良好的滨水环境,不仅创造了一个别具风格的开放空间,更是为整个吴淞提供了一个广泛的、高品质的游憩可能。

4.4分区平面四

4.4分区平面四

吴淞客运码头已经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水路运输枢纽,有大量的客流在这里出入。在它周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公交站点以及汽车站等旅客疏散配套设施,客运中心周边地区的交通改造以及地下车库的建造,将使这一区域的交通集散功能日趋完善。而周围休憩广场以及休闲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客运码头附近的景观,而且也为周围居民与过路的旅客提供了不一样的休息和休闲方式。

结语5.0结语

本设计的核心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