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5757页
试卷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5757页2023届高考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语文试题(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纵观古今,放眼寰宇,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数个古老文明早已湮灭,只有华夏文明继自古昔,数千年来未曾断绝,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许多学者都曾追问,是否华夏文明在原点时就携带了某种类似于“基因”的东西,而这种“基因”保证了历史传承的延续性?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追本溯源,从本民族历史的源头处探问。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春秋时,周天子与各国诸侯均与夷狄通婚,韩愈概括《春秋》,认为“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足可见华夏是以“礼”这样的文化概念作为区分“华夏”“夷狄”之标志的,执华夏礼者皆华夏。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绝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而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在我国历史上,不乏一些“露才扬己”的天才式人物,如屈原、苏东坡、文天祥等。这些人物,虽然其行为可能不流于时俗,但其天才式的锋芒背后,是对民众与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悲悯,仍无改其“温柔敦厚”的本质。“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无数慨然赴武汉的医务人员、志愿者、解放军战士等,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再次印证了我国历史传统中“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换句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历史记忆,正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所在。(摘编自王学典《江山胜迹我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秦朝时就已定型的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的文化基因,健康而有活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B.语出《礼记》的“温柔敦厚”,是指个人对于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等,而不是人的性格或态度。C.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中华文化中的好仁、不武等文化特质,无一不与“温柔敦厚”密切相关。D.唐宋时期施行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使儒家思想与普通大众紧密联结,从而塑造了华夏“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华夏文明携带文化基因,然后分说,最后总结这种基因是宝贵财富。B.文章从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和对“温柔敦厚”的追求两个方面,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历史传承的延续性的原因。C.文章引用韩愈和孔子的话,论证了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的纽带不是种族、血缘或地域,而是文化这一观点。D.文章第三段不仅探寻了“温柔敦厚”这一文化基因的出处,而且采用例证法,对其进行进一步阐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断绝,这与其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文化基因有着密切关系。B.屈原、苏东坡与赴武汉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一样,都有对民众与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悲悯。C.无论是封禅巡守,还是尊孔祭礼,这些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及文化传承的外在形式。D.为了保障文化基因健康发展,在当下,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讲述历史、追溯历史记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月28日,我国独创的内生安全云平台“莲花哪吒”等四项最新成果在南京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开辟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新领域,已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典型设备研制阶段迈向了普适应用创新的新阶段。为探究其中奥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记者:网络安全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您对网络安全威胁产生的本质和根源是如何看待的?邬江兴: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源于内生安全问题。例如,大数据能够根据算法和数据样本发现未知规律,而蓄意污染数据样本、恶意触发算法缺陷却能使人们“误入歧途”。网络空间不是真空。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构建一个“无毒无菌”的网络空间,要实现“标本兼治”,必须着眼于提升网络生命体的“自身免疫力”,以创新的思路寻找一条在“有毒带菌”条件下保障网络安全的技术路径。记者:请您具体谈谈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网络。邬江兴:人们面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走出了两条技术路径,一条是外挂式防御,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验证等技术,这个好比西医,就是打针吃药。但是这种防御必须基于先验知识,要事先提取恶意代码的样本特征,才能定向进行防御。如果没有先验知识,即使亡羊也不能补牢。第二条就是内生式防御,比如我们现在提出的内生安全技术体系,这个好比中医,提高网络生命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内生安全技术有望彻底改变网络空间当前的“查漏堵门、杀毒灭马、亡羊补牢”游戏规则,促进具有“自身免疫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难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经济技术全球化时代“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新路子。记者: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从理论上可以防范安全威胁,对这一创新理论我们如何验证它具备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邬江兴:网络安全不安全,应该由攻击者说了算。从2018年开始,我们先后组织了三届“拟态强网”国际精英挑战赛,对基于内生安全技术的网络设备进行高强度众测。先后经历10余次国内顶尖测试团队开放式暴力测试和高强度渗透攻击,即便公布所有的技术指标,也能安全可靠。内生安全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为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世界难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对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由外挂式向内生性转变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记者:您能总结一下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体系的创新之处以及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吗?邬江兴:日前,我们在南京正式上线了由紫金山实验室打造的全球首创的“莲花哪吒”内生安全云,这是在内生安全新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最新成果。它能让用户更灵活、便捷地配置异构资源,有效解决异构冗余系统综合调度难、应用门槛偏高等难题。同时,为了推动内生安全技术更好发展,我们还联合国内18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成立了“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联盟”,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摘编自蔡侗辰《我国开辟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新领域》,《光明日报》2020年10月30日)(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构建“无毒无菌”的网络空间相比,提升网络生命体的“自身免疫力”,才是标本兼治的良策。B.如果没有事先提取恶意代码的样本特征,人们就无法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进行定向防御。C.开放式暴力测试和高强度渗透攻击可以验证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是否具备有效防范安全威胁的能力。D.“莲花哪吒”是全球首创的内生安全云,对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由内生性向外挂式转变具有重大引领意义。(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莲花哪吒”等科技成果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新领域迈向新阶段。B.文章用中西医治疗方式来比喻,有力说明了内生式防御能够构建更安全的网络。C.内生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保障,大数据的正确运用能够解决内生安全问题。D.除了科技创新,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各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推动网络安全防御。(3)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树木之美钱佳楠刚来圣路易斯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树深深吸引。华盛顿大学毗邻广袤的森林公园,这里以橡树、枫树、杨树、杉树和核桃木居多,每一棵都昂扬挺拔,高耸入云。我直觉地联想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又比如罗丹的“青铜时代”,人们自信地舒展自己的身体,相信自我即美。很快,我意识到,比喻都被我本末倒置了,中文里以“玉树临风”形容男子之美,也就是说,古人先意识到树的潇洒秀美而后才以此譬喻俊美之人。我虽然为树着迷,但并不懂得应当如何欣赏它们的美。我最喜欢在春日的正午出门,新叶已经长成,猛烈的阳光下,那些叶子在闪闪发光的同时,又青翠欲滴。微风袭来,它们颤抖着,发出窸窸窣窣的低吟。听得多了,我发现每棵树的“嗓音”都不一样,有的像老者缓行时手杖擦摩外套下摆的声音,有的则像一群少女聚在一起欢笑。瞧,我仍然用人来给树当参照。我渴望“听懂”无言的树,所以首先诉诸知识。闲暇时,我找来不少有关树和自然的书,渐渐了解年轮不仅暴露树龄,还揭晓哪一年是旱年,哪一年则雨水丰沛。我也逐渐知晓有些树也分雌雄,比如银杏。我还下载了一个应用软件,时不时“扫一扫”树叶,让手机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和属性——这些属性常常跟树的“用处”有关,哪些树会结出美味的果实,哪些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哪些则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这些知识反而让我迷惘,因为似乎都带着人类中心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就好像我们区分哪些动物是好的,哪些动物是坏的,标准不过是哪些长得可爱,哪些长得古怪,又或者哪些有益我们的农耕,哪些则糟蹋我们的作物。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无怪乎人类活动不是自然的福音,而是祸端。还有另一种聆听树木的方式,就是从树的身上找寻哲理和深意。美国中西部经常遭遇雷暴,我见过不少被闪电劈去半边,或被风削去一肢的树,但只要没被拦腰斩断或者连根拔起,它们依旧傲立。类似的情景曾经给身处政治风暴中的诗人牛汉带来鼓舞,他写下《半棵树》:“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逆境成了生命力量的明证,而非末日。南北战争前,北方政客对南方奴隶制的姑息和容忍,让亨利·戴维·梭罗对美国的现实和未来感到沮丧,最后他也是在树身上找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是种子所包含的无限未来,虽然眼前的树林被伐光了,但只要土壤里还有种子,等个十年二十年,又是郁郁葱葱;人类的文明也一样,只要正义的种子还在,眼前的黑暗终有过去的一天。以前的人,心里有什么秘密,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个树洞,把秘密全说给它听,说完后,再用泥巴堵上,这样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知道。而今,时常在森林公园瞥见树洞的我时不时怀疑,这种从自然或者树身上寻找激励和慰藉的习惯难道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孔夫子很早不就说了吗: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德国作家黑塞在《悠游之歌》里也谈到他自己对树的喜爱,但他感叹的是树的美和他的存在毫不相干:树天生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长高,长大,是实现,这种实现和周围有没有其他树或人在看他们都毫无关系。美国诗人惠特曼中年经历了严重的中风之后也有类似的感悟:人总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进而忽视了作为本质的存在,只有树,只有自然,它们呈现的样子就是“存在”本身,质朴且伟岸。念中学的时候,席慕容的情诗《一棵开花的树》曾经风靡一时:“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那软糯的自怜暗合着青春时期为多情所苦的我们。而今回想,诗里的声音到底还是人的念想,远非树的心声,因为树并不在乎“你的走近”。或许,倘若树愿意花一时半刻反观人类,它们是要大笑的:人类是多么脆弱,多么可悲的生灵啊,他们还以为天下万物的显形,都是为了给他们送启示、递希望呢?(选自2020年7月8日《文汇报·笔会》,略有删节)(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春日正午出门去欣赏树木之美最合适,既可见阳光下青翠闪亮的新叶,又可听微风中的低吟。B.文章中“有的则像一群少女聚在一起欢笑”一句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树木在微风吹拂下的美妙声音。C.文章列举了中外文人从自然或者树身上寻找激励和慰藉的事例,意在说明这些都是人类与树无关的一厢情愿。D.文章属于哲思散文,一切记叙、描写都是为议论服务,在探究“树木之美”的过程中,也对人类的审美进行了反思。(2)“树木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3)作者为何说“这些知识反而让我迷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曾祖逢,唐左卫兵曹参军。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会王建僭据,稠预佐命功臣,左卫将军。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荐,转太常博士。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善修养之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大中祥符五年冬,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①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节选自《宋史·李建中传》)[注]①设醮:道士设立道场祈福消灾。(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B.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C.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D.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文中指李建中父亲去世。B.绯鱼,在文中指宋代朝官的红色品服和五品以上朝官佩的鱼符袋。C.考课,是古代官吏奖励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奖励。D.科斗文字,是我国古代篆书手写体的俗称,因其状如蝌蚪,故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建中才能卓著,善于进言。李惟清、柴成务都举荐他有才能;当时言事的人大多因权势和利益进言,他却上表陈述强国策略,受到赏赐。B.李建中淡泊名利,禀性沉静。他本已身居朝廷要职,却多次请求外放掌管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他在洛阳修建园林,为自己取雅号“静居”。C.李建中懂得道教,擅长修养之术。他参与过校定《道藏》,皇帝命他出使泗州,他携带皇帝所作的《汴水发愿文》,设立道场祭祀。D.李建中书法有名,受人喜欢。他游山玩水时多题诗留墨,创作的书札,行笔工巧,多种字体都很精妙,人们争相将他的书札作为范本模仿学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2)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阆山歌杜甫阆州城东灵山白②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③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注]①本诗作于764年杜甫在阆州时,叙写阆州清明祭祀时所见所感。②白:指清明祭祀的白花、白纱等让山色似白云。③此句说江流汹涌而石头不崩倒,或许是有鬼神呵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阆州的清明祭祀活动,“白”与“碧”对比,暗含祭祀背景。B.颈联表明阆州清明祭祀盛况空前,连山势也可与嵩山、华山一比高下。C.诗歌的结构谨严,首句之“白”与结句之“青”前后呼应,由人及己。D.尾联表达出诗人漂泊西南仍牵挂中原不稳定的时局、思念家乡的情感。(2)古人点评本诗颔联是“绝妙危语”,你认为此联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分析。六、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2)《荀子·劝学》中说,刀剑要锋利,需要磨砺,人要成为“________”的君子,就必须“________”,强调了学习的意义重大。(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几千年来,汉字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变体和进化,从简单的象形字发展为今天的为天下华人共同使用的通用文字。纵观大千世界,各类文字________,但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一样,(),既书写严谨又________。21世纪的今天,电子工具日益取代纸质文字,以打字取代手书的倾向是世界性的,这对汉字文化的伤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包括大学生在内,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多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汉字危机的提法也不断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对此,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汉字的呐喊。拯救汉字,________从书法普及教育入手。但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效果目前仍然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流于形式。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信息是他们的先辈无法比拟的,而他们的时间并不比他们的先辈________,要求他们像先辈那样去学习书写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美轮美奂必须富裕B.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必需富余C.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必须富余D.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必需富裕(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古远又细微,既博大又现代,既精深又不失显易B.既古远又现代,既细微又博大,既精深又不失显易C.既古远又现代,既博大又精深,既细微又不失显易D.既古远又现代,既博大又细微,既精深又不失显易(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的特点,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B.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提高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C.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D.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的特点,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提高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八、语言表达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每天10分钟快步行走不但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能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①________,但不少愿意尝试的人在快步走10分钟后,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的疲倦顿消,身心畅快,做事有激情。②________: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③________,包括心脏疾病和中风、高血压、骨关节炎、肥胖、精神抑郁、某些类型的糖尿病以及结肠癌等。走走路就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我们应该多走走路。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含标点符号)。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调度视频会议,要求10月底前形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数据成果。目前各地正积极开展核实整改。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对照发现的问题,持续纠正调查错漏,确保一次性整改到位,达到国家复核要求。据悉,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被纳入第三次国土调查。自然资源部要求把耕地资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以摸清耕地资源宏观地域分布规律,进而掌握耕地资源自然本底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九、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增至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十四五”期间将突破3亿人。有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付款的仅有51%。材料二支付宝推出“关怀版”小程序,集合扫码、付款、缴水电费、挂号问诊等老年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并将字体放大;无锡火车站为无健康码者设置专门通道;浙江一女孩为外婆手绘微信说明书;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老龄办和老龄协会发出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呼吁社会通力合作,帮助老人跨过“数字鸿沟”……材料三每个人都会老去,将来我们也会像今天的老人一样,因跟不上“科技步伐”而面临种种窘境,关爱老年人,同样也是关爱我们的未来。班级计划围绕上述材料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答案】CAD【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评价作者态度分析论证结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在奏朝时就已定型的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的文化基因”错误。原文是“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奏朝形成前就已定型”;B.“而不是人的性格或态度”错误。由原文”其指的绝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而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可知,原文说的是“绝不仅是”;D.“科举制度,使儒家思想与普通大众紧密联结”错误。原文是“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不是科举制度使儒家思想与普通大众紧密联结,而是“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A.“文章采用总–分一总的结构”错误。本文是总-分结构,先提出问题——是否华夏文明在原点时就携带了某种类似于“基因”的东西,而这种“基因”保证了历史传承的延续性,然后指出华夏文明携带文化基因,再揭示塑造这种文化基因的原因。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讲述历史、追溯历史记忆”错误。由原文”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历史记忆,正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所在“可知,原文说的是“关键所在”,而不是“必须要做”。故选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DC(3)①促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难题;②有助于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世界难题;③有效解决异构,冗余系统综合调度难、应用门槛偏高等难题;④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考点】理解概念、句子含意新闻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评价观点、倾向、价值和影响理解重要概念、句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莲花哪吒……对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由内生性向外挂式转变具有重引领意义”错。张冠李戴。原文是“内生安全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对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由外挂式向内生性转变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所以,原文说的是“内生安全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并不是“莲花哪吒”。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大数据的正确运用能够解决内生安全问题“错。原文“大数据能够根据算法和数据样本发现未知规律,而蓄意污染数据样本、恶意触发算法缺陷却能使人们‘误入歧途”,可见,原文只是说大数据能够根据算法和数据样本发现未知规律,却并没有说大数据大数据的正确运用能够解决内生安全问题。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内生安全技术有望彻底改变网络空间当前的‘查漏堵门、杀毒灭马、亡羊补牢‘游戏规则,促进具有‘自身免疫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难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经济技术全球化时代‘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新路子”概括为: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难题。根据”内生安全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为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世界难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对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由外挂式向内生性转变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概括为: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有助于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世界难题。根据“它能让用户更灵活、便捷地配置异构资源,有效解决异构冗余系统综合调度难、应用门槛偏高等难题“概括为: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有效解决异构,冗余系统综合调度难、应用门槛偏高等难题。根据”为了推动内生安全技术更好发展,……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概括为: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A(2)①树的外形潇洒秀美;②不同的树“噪音”不一,“吟诵”各具特色;③有的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结出美味的果实,有的树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④本真生长(长高、长大),实现自我,质朴伟岸。(3)①“这些知识”指的是有关树的“用处”的知识;②虽然”这些知识“让”我”增广了见闻,但“似乎都带着人类中心的视角来看待自然”,没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待树,这让“我”迷惑不解;③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会导致人类活动都是以人类为中心,这对自然来讲并非好事,而是祸端。【考点】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与写作意图鉴赏表达技巧(文学类)散文评价观点、倾向、价值和影响体会语句含意(小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春日正午出门去欣赏树木之美最合适”错。曲解文意,作者只是说“我最喜欢在春日的正午出门”,但他又说“我虽然为树着迷,但并不懂得应当如何欣赏它们的美”。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树木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由“这里以橡树、枫树、杨树、杉树和核桃木居多,每一棵都昂扬挺拔,高耸入云”分析可知,“树木之美”体现在树的外形潇洒秀美;由“微风袭来,它们颤抖着,发出窸窸宰宰的低吟。听得多了,我发现每棵树的‘噪音’都不一样,有的像老者缓行时手杖擦摩外套下摆的声音,有的则像一群少女聚在一起欢笑“分析可知,“树木之美”体现在不同的树“噪音”不一,“吟诵”各具特色;由“这些属性常常跟树的‘用处”有关,哪些树会结出美味的果实,哪些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哪些则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分析可知,“树木之美”体现在有的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结出美味的果实,有的树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由“树天生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长高,长大,是实现,这种实现和周围有没有其他树或人在看他们都毫无关系”“只有树,只有自然,它们呈现的样子就是‘存在“本身,质朴且伟岸”分析可知,“树木之美”体现在本真生长(长高、长大),实现自我,质朴伟岸。(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些知识反而让我迷惘”的含义。由“这些属性常常跟树的‘用处”有关,哪些树会结出美味的果实,哪些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哪些则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可知,“这些知识”指的是有关树的“用处”的知识;人类惯常以“诉诸知识”的方式聆听树木,以人类为中心的审美视角,“带着人类中心的视角来看待自然”,没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待树,这让“我”迷惑不解;由“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无怪乎人类活动不是自然的福音,而是祸端”可知,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会导致人类活动都是以人类为中心,这对自然来讲并非好事,而是祸端。【解答】此题暂无解答四、文言文阅读【答案】ACC(4)(1)(他)携带文稿到京城游学,被王佑(发现并)传布他的名誉,在石熙载的宅第里寓居,石熙载待他很优厚。(2)(他)曾(在皇帝面前)说到蜀中文人,趁机提到李建中,太宗向来也了解李建,中,(于是)命(李建中)代理昭文馆【考点】文言翻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数月”作句首状语,可单独成句,故应在“数月”后停顿,排除B、D项。“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的意思是因任职已久,根据(资历)晋升为金部员外郎。””作谓语,“次“意为“根据(资历)”,介宾短语作状语,“进”作谓语,“金部员外郎”作宾语,应在“次进金部员外郎”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C项。给句子加上标点: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几月后,他出京担任两浙转运副使,后两次升迁任主客员外郎,历任河南府通判,曹、解、颍、蔡四州知州。景德年间,因任职已久,根据(资历)晋升为金部员外郎。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古代官吏奖励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奖励”错。”考课”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C.“他携带皇帝所作的《汴水发愿文》”错。原文,“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意思是他受命出使泗州,奉皇命作《汴水发愿文》。所以,《汴水发愿文》不是皇帝所作的,而是李建中奉皇命作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为……所”,表被动,被;“馆于……之第”,介宾短语后置,在石熙载的宅第里寓居;“延苦”,传布名苦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因”,趁机;“素”,向来;“直”,代理。参考译文:李建中,字得中,他的祖先是陕西西安人。曾祖父李逢,曾任唐朝左卫兵曹参军。祖父李稠,曾任后梁商州刺史,后来躲避战乱进入蜀地。适逢王建割据一方(自立称帝,国号“蜀”)。李稠位列佐命功臣,担任左卫将军。李建中小时候就喜爱学习,十四岁时遭逢父丧。恰逢蜀被(宋)平定时,李建中侍奉母亲,迁居洛阳,开设学馆来维持生活。(他)携带文稿到京城游学,被王佑(发现并)传布他的名誉,在石熙载的宅第里寓居,石熙载待他很优厚。宋太平兴国八年,李建中考中进士甲科,入仕担任大理评事,管理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举荐他,他两次升迁担任著作佐郎,后改任殿中丞,历任道、郢二州的通判。柴成务主管漕运,两次上表称赞推荐他,李建中转任太常博士。当时上书言事的人大多是为了权势利益而进谏的,李建中上表陈述当时朝政的利弊,列述王道霸业的谋略。太宗赞赏他,于是在便殿召见询问,赏赐他绯衣和鱼符袋。适逢朝廷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核,李建中旧时因公事多次被罚款,漏报该事,因此被降为殿中丞,仍监管在京的榷易院。苏易简正受到皇帝恩宠着顾,时常能(入言)答对,曾经说起蜀中的文士,于是提到李建中。太宗也一向知道李建中,便任命他在昭文馆当值。李建中因为父亲的名字是昭文,所以恳切地推辞,于是改任集贤院。几月后,他出京担任两浙转运副使,后两次升迁任主客员外郎,历任河南府通判,曹、解、颍、蔡四州知州。景德年间,因任职已久,根据资历晋升为全部员外郎。李建中生性素简沉静,风姿神采高雅不俗,淡泊名利,前后三次请求担任当时的闲职西京留司御史台,他特别喜爱洛阳风土人情,就地构筑园池,命名为“静居”。他爱好吟咏,每游览山水,常题写诗文,自称“岩夫民伯”。后来加官任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李建中善于修身养静之术,适逢朝廷让官员校订《道藏》,李建中参与了此项工作。大中祥符五年的冬天,他受命出使泗州,奉皇命作《汴水发愿文》,就地传达设坛祭祀。出使回来后患病,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李建中擅长写书札,尤其长于运笔,常巧构新体,草书、隶书、篆书、籀书、八分书都写得十分精妙,人们常临摹学习他的作品,争着获取以作为书写的典范。他曾经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来献给朝廷,(用的)都是蝌蚪文字,皇帝下诏书称赞并奖励他。他喜好古文字,勤于学习,收藏了很多古器名画。有作品集三十卷。【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五、古代诗歌阅读【答案】B(2)①景物描写,生动传神。上句写山中松林茂密,云气缥缈,下句写江水激荡,江中石头将崩未崩的姿态,都十分生动传神。②动词运用得形象生动。”浮”“动”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松林云气浮动,江水冲刷石头的景象。③以点带面,令人遐想。诗人把清明祭祀的盛况浓缩到松林、江面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中,启发读者联想到闻州清明祭祀活动人潮涌动的盛况,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④诗人通过描写山中云气、江中石头,表达出对闻州祭祀盛况的赞赏。【考点】文学常识诗把握主旨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B.“连山势也可与嵩山、华山一比高下”错,颈联中下句“已觉气与嵩华敌”的诗意不是在讲闻山的山势能与嵩山和华山的高度相似而可“敌”,而仍然是描写阆山清明祭祖活动的空前盛况与磅礴气势。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1)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颔联的意思是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上句“松浮欲尽不尽云”描写了山中松林茂密,云气缥缈的景象,下句“江动将崩未崩石”则描写江水激荡,江中石头将崩未崩的姿态。这两句描写山水的诗句写得既飘渺又有气势,借树松上“云”不尽,江中石“未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阆中当地清明节祭祖活动之盛况。(2)从炼字的角度分析本联中“浮”、“动”两字用以写云不尽之态、石将崩之势,十分形象。”浮”的意思是“浮动”,”动”的意思是“撼动”,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松林云气浮动,江水冲刷石头的景象。山上,青松挺立,云雾飘浮;江边,山石嶙峋,大江摇撼。云而欲尽不尽,是写云层稀淡,似要飘去,又不曾飘去的如仙之境。石而将崩未崩,是写大江的威力,有着几乎使山石欲裂的宏大气魄。(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联通过松林、江面两个有代表性的“小”景物,展现了清明祭祀的“大”盛况,让读者联想到闻州清明祭祀活动人潮涌动的盛况,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令人遐想。(4)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诗人通过对山中云气“不尽”,江中石头“未崩”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阆中当地清明节祭祖活动之盛大场面,表达出诗人对阆州祭祀盛况的叹堂。【解答】此题暂无解答六、情景默写【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考点】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容易写错的字有:淤、濯、清、涟、知、参省、己、犹、烽、州。七、选择题组【答案】CDD【考点】病句辨析修改成语的使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形容人或事物众多。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指文字的种类多,故选“林林总总”。美轮美奂:意思是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对象使汉字,不是建筑,故选“美不胜收”。必须:必要,一定要,副词。必需:必要,一定需要,一般指一种物品或东西。语境是说“拯救汉字”,要用一个副词。故选择“必须”。富裕:经济宽裕;充裕丰富。富余:足够而有剩余。这里指时间,选择“富余”。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先说古远,再说现代,据此排除A;“博大”对应“细微”,一个强调“广博”,一个强调“细小”,应先说“博大”再说“细微”,据此排除BC.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存在两处语病,第一,“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缺乏宾语,应在句末加“的特点”;“培养”与“兴趣和效率”搭配不当,应将“培养”改成“提高”。A.“培养”与“兴趣和效率”搭配不当,应将“培养”改成“提高”。B.“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缺乏宾语,应在句末加”的特点”。C.“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缺乏宾语,应在句末加”的特点”;“培养”与“兴趣和效率”搭配不当,应将“培养”改成“提高”。故选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八、语言表达【答案】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有研究表明,走路有助于预防许多疾病【考点】语境填句【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面“但不少愿意尝试的人在快步走10分钟后,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的疲倦顿消,身心畅快,做事有激情”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对第一句的内容有所怀疑,即“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第二空,据后句说的“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和该句前的冒号推知,所填内容是科学的,应该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故此处可填写“有研究表明”。第三空,由后句中“走走路就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和“包括心脏疾病和中风、高血压、骨关节炎、肥胖、精神抑郁、某些类型的糖尿病以及结肠癌等”,可知要填的内容应是说走路对预防疾病的起到积极的作用,故此处可填写“走路有助于预防许多疾病【答案】自然资源部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持续纠正调查错漏,把耕地资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10月底前形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数据成果。【考点】提取关键词或主要信息【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新闻报道首先注意导语部分,材料的第一句为导语部分,交代事件——自然资源部召开国土调查工作调度视频会议,提出要求——10月底前形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数据成果。下文为具体内容,第二句和第三句交代整改内容——对照发现的问题,持续纠正调查错漏;第四句和第五句针对耕地资源进行要求——把耕地资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整合作答即可。九、材料作文【答案】例文:跨越“数字鸿沟”,彰显文明温度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跨越’数字鸿沟’,彰显文明温度”。在这个“数字“潮生的时代,数字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与多彩。可令我们感慨的是一些老人并未享受到数字科技带来的福祉。他们不知健康码为何物,出门四处受阻心茫然;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面对线上政务办理心畏……在我看来,”数字鸿沟”面前,老人更应被温柔以待,让我们以“数字反哺”彰显文明的温度。家庭反哺,给老人以勇敢跨越“数字鸿沟”的勇气。”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艾米莉狄金森的小诗令我们深思。”如果我愿”,这四个字似乎有千钧之重。我们应从鼓励家里的老人开始,从关爱身边的老人开始,多鼓励他们克服对数字化技能畏难情绪,让他们愿意跨越数字化的藩篱。我们要一遍遍地教他们练习,一次次地给予他们赞许,温情反哺,自会创造奇迹。如今,不少老人怀着一颗不老之心,已成功跨越了数字化的藩篱,他们刷微博、玩抖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多彩。温情反哺,会给予老人更多跨越“鸿沟”的勇气。科技助力,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多便利。人文与科技齐飞,更能彰显科技的魅力。数字化时代的科技研发应更个性、多样化,以帮助更多弱势群体跨越数字化的鸿沟。如今,不少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乐龄科技”,这种科技意在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为健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如乐龄智能手机,乐龄智能轮椅,乐龄爬楼梯机等,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便利。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若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就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探视。老人原本清冷的空巢生活因为有了新技术的照顾而暖意融融。科技前景无限,人文关怀无限,相信未来的科技发展会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多的便利。社会共管,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数字化时代,“数字反哺”的温度即是文明的温度。全社会携手共努力,才能更快地打破老人与数字生活的壁垒,提升老年人的体验感与幸福指数。新加坡发起“数字诊所计划”,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欧盟不少国家开办老年数字学院,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学习机会。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应形成家庭、社区、社会的联动机制,从老年人互帮或跨代扶助,让老年人感受到融入数字化生活的温暖与力量。所以,在“数字鸿沟”面前,我们用温情帮老人驱散恐惧,以科技帮老人走出茫然,以携手共进的做法为老人提供力量。你把我养大,我陪你翻越生活的篱笆。请相信:有反哺之桥飞架南北,数字“天堑”终会变“通途”。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考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次作文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解读材料:所给的材料有三则:材料一指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长,近半数的老年人不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付款;材料二列举了网络平台、公共场所、亲人以及政府部门为帮助老人跨过“数字鸿沟”所做的努力。材料三指出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三则材料共同指向“老年人不应被数字时代抛弃”这个话题。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这一话题,结合时代背景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要性、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以及这样做的价值意义等角度进行阐述。(二)解读写作任务:题干要求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讨论上发言,所以考生的作文要符合发言稿的写作要求。【立意】(1)社会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融入科技时代;(2)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3)数字时代,请对老年人多一点耐心、关心、爱心;(4)老年人不应被数字时代抛弃;【素材】(1)要解决老人的数字化问题,首先要从老年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智能化,不是将老人拦在门外的借口。在政府服务方面要保留传统的人工服务方式,当老年人遇到问题时,志愿者或工作人员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医疗服务方面,要为老年人在挂号、检查等方面提供帮助;在智能设备方面,研发机构可以开展更适合老年人的数字设备和APP,对常用的应用进行优化整改,从而减少老年人的数字困难。其次,要增强对老年人智能知识和设备的了解和学习,加强对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防止老年人受骗上当。同时也可以让老年人通过智能数字化设备去学习,如了解新闻知识、上网玩游戏和聊天等,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找到乐趣,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拥抱数字化时代。最后,社会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宽容。即使老年人一下子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不愿意去学习智能技术,他们的社会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在老年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更耐心一点,理解他们内心的无助和无奈。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在生活中尽力地去帮助他们,有一颗尊老爱老之心。(2)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需要摒弃”一刀切”思维和做法,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有线上办理,也有线下办事渠道,有“健康码”通道,也有“无健康码”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留扇窗、留道门。从长远看,应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推出便利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让智能技术更加人性化、适老化,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得力助手。秉持关爱之心,弥合”数字鸿沟”,让互联网之光与夕阳红交相辉映,无疑是一道暖心的风暴。(3)为推动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更好融入智慧社会,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上述目标,应当在三个方面达成社会共识并组织落实。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困难,特别要兼顾老年人的特殊困难;二是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各种困难,在一些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场景下,应当配置专门的人员为老年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三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帮助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新风尚。《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出行遇到的七大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并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和要求。落实以上举措和要求,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提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组织保障,国家在建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确保老年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下各种权益的实现,努力消除和弥补老年人面临的“社会数字鸿沟”;二是在完善相关现金支付、无障碍改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重点完善和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在数字和智能环境下的各项权益,尤其是形成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三是构建完备的社会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种兼顾老年人特殊困难的双轨制智能化应用场景,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制定社保、政务、医疗、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公共服务适应老年人的国家强制性统一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实施。语文试题(2)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无论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思想追寻,还是费孝通对于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研究,在许多地方,都能真切感受到:明明写的是过去的事物,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当今时代的影子。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从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此说道:“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既然传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既然传统是我们的生活基础,而真正的传统是不会过去的,那么,人们想要进行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在对乡土中国所作的研究之中,费孝通先生也关注到“社会变迁”问题,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他还说:“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个被视为书生的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家的事了。”在这段话里,费孝通先生提及了学者和政治家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在笔者看来,能不能化为历史,其实也并不完全有赖于政治家,政治家的助力当然是可观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学者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所以,就学术层面来看,笔者主张,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以此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传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正视传统的基础性和限制性。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先生还说:“在欧洲曾有过一次文艺复兴,为这现代文化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否认世界文化史中可能再有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次文艺复兴也许将以人事科学为主题,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传统可能成为复兴的底子。”“若是我们还想骄傲于自己的历史地位,只有在这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重述、文化重建已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尤其是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总起来说,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只可以指引我们反思历史中的经验,也可以从现存的生活经验中去加以印证。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改革须从传统中来,也遭受着传统的限制。但人们也无须悲观地对待传统,因为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些都是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得到的启示,也是该书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借以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改革和重建文化传统所必须重视的重要价值。(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材料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可用的机器就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摘编自刘长亮等《“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传统的认识之所以可以借以认识当下,是因为传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当下性,我们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B.改革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学者们提出的一种学术主张,也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事实。C.传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传统,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D.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必然随之变迁,而且变迁方式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不一,所以重视传统就一定会关注变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可以经由重述乃至重建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既作用于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也有益于建立起与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B.对于学者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和费孝通的见解有所不同,作者据此对费孝通学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意见。C.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表现在他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着眼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D.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是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的一项是()A.提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B.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C.指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合理的方向D.开展传统的重述和文化的重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你认为材料一中费孝通的哪一观点和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并请简述理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艺术家冯骥才四月初已进入春天的时光,窗外所有树木的树芽都在逐步变成生气十足的新叶,绿叶才是春天开出的花。清晨的风还有一点凉意,吹在楚云天身上叫他神清目朗,分外清爽。他把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在临时搭起的画案上,四角各压一块青石片。他没有镇尺,前年去蓟县盘山写生拾来的这几块石片反倒自然,也更天然。只要把纸铺开,他就是即将出现的一片崭新天地的造物者。他先用羊毫抓笔蘸足了清水与淡墨,一笔笔生气十足地横涂在纸的上方,于是一片寥廓万里,云烟滚动的天空立时呈现。一条条长长的乌云游龙一般,挟风裹雨地在天上奔跑。他没有忘记,在浓淡相间的水墨中特意留出一块空白。这块白便是最后一块没有被乌云吞噬的天空,熠熠发光,分外明亮。跟着,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长锋大笔,散开锋毫,在墨池里一滚,跟着由纸的下端,逆锋斜刺而上。一片风中摇曳的苇荡,洋溢着巨大的生命本能与力量,这力量把他自己都感动起来。他不觉地喊了一声:“呵——!”跟着,他又换了一支长杆的兼毫笔,蘸了浓墨,把苇荡前几根长长的茎叶画出来。不自觉间,他那种早年从研习宋画积累下的功力显示出来,运笔时他感到全身的力量都在经由手腕传递到笔端,如锥画沙,力透纸背。他感到一种长久压抑在心底的东西一下子抒发出来,无限的畅快!于是他情不自禁,把一只孤雁画在那块空白的地方,那里是整幅画面唯一透出光亮之地。这孤雁在那里独自徘徊与游荡。他情不自禁地低声背诵起莱蒙托夫在《帆》中的两句诗:“你期待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你抛下什么,在你自己的故乡?”黄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万马急奔般地呼啸而来。它穿云破雾,挟电裹雷,携带着凌厉的冷风,喷发着飞溅的浪沫,直扑眼前。洪流、巨浪、险滩、乱石、漩涡……在那波涛的滚动中,震耳的轰鸣中,疾流的绞斗中,他仿佛看到一些灾难的黑洞,苦难的景象,重重叠叠的压抑与负载。为什么一看到她,总会想起母亲?总会想起我们民族多难的历史?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这样?伏尔加河不是这样?多瑙河、莱茵河、泰晤士河不是这样?他想。他忽然有了画这条河的渴望与激情!回到学校的第三天是周日,教室没人,他把四张学生用的画案拼成一张,铺上一张八尺的宣纸。他急不可待,将蘸足水墨的长锋大笔落在纸上,随即腕子向上一扬,一股激荡在心中的情感随之迸发,一股巨浪在大河中流冲天而起,紧跟着,从身心暴发出的波浪层层叠叠落在纸上。他尽情挥洒,颤动的笔杆不断撞在水盂上当当作响,四处飞溅的水墨溅在他的衣衫与脸上。等到他画到心中坚持的那片崇高的精神情感时,他看到画中大河偏远地方,出现一片迷离、灿烂、漾漾不已的波光。他被自己这片波光迷住了。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无形、宏大又迅猛涌动的社会大潮融为了一体。车子一进入太行山,就进入另一样的天地里。这支纵跨冀、晋、豫的山脉,全是崇山峻岭,巉岩绝壁,而且与任何大山都绝不一样。岩石全都裸露着,崚增粗粝,气象凶烈。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巨岩,都像一张巨大的历经磨难的老农的脸,显得苍老、苦楚和沉雄。古师傅把车子停在一个光秃秃的断崖顶上,这崖顶好像用巨刃削出的一个平台,十分奇妙,四边层层叠叠的大山,宛如一片浩瀚的向上翻滚的云团。此时,晚霞斜照,大山的岩石裂纹沟壑,其影如墨,凹凸分明。石头上染着赤红的霞光,雄劲,强健,坚韧,粗野。这片无边的、雄壮的、峻拔的、豪气冲天的景象,一下子把云天感染了。他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他恨不得马上回家,冲进他的画室。回去之后,很短的时间,他笔下出现许多近十年来少有的力作。他感觉他和一千年前画过太行的荆浩、范宽、郭熙等大师们的精魂遥遥相通了。楚云天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捐给了艺术博物馆。他知道这些作品应该由公共博物馆收藏,才不会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弄去谋财图利。每天早晨起来,他还是感觉身体里充满阳光与氧气,是灵感降临的时候。近来一段时间,他受柴可夫斯基《四季·性格描绘十二幅》的感动,不由自主写了十二篇散文,每篇写一年中一个月的风情与滋味。表面是写对大自然的感受,潜在文字里边的是人生的况味。他把文字转化为丹青,从一月到十二月,每幅一月,称为《心中十二月》。这样画起来,大自然的兴衰变幻便和人生种种况味与滋味融为一体。他忽想,这样的画不正是他当年在东京艺术大学和平山郁夫先生所谈的现代文人画吗?《解冻》和《永远的太行》何尝不是现代的文人画?现代的文人既有小我,也有大我;既有一弦清音,也有黄钟大吕。二者兼有,才是当代艺术家全部的生命与艺术。(摘编自《艺术家们》,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部分写楚云天早期作画的情形,面对四月初的大好春光,楚云天却画了天空、乌云、苇荡和一只孤雁,这一画面表现了他胸怀的阔大与心灵的孤独。B.小说第二部分写楚云天画黄河的由来和过程,因为联想到民族多难的历史,又身处迅猛涌动的社会大潮中,楚云天境界一新,画面和画风也完全不同于早期。C.小说第三部分写太行山雄奇瑰伟的景象及其带给楚云天的创作灵感,相关作品让他超越了对宋人画作技法的研习和传承,而是在精神气象上和古人相应相通。D.小说第四部分写楚云天晚年的艺术创作,无论作文作画,他都在大自然的变幻与人生况味的相交相融中进行表达,从而为当代艺术家的生命与艺术做了注脚。(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诗句,提及多位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师和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既巧妙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也间接表现其艺术修养的深厚。B.在文中对主人公画黄河的一段精彩描写中,作者用笔杆撞击水盂来以声写静、用水墨四处飞溅来以动衬动,和主人公心中迸发出的情感、笔下层叠的巨浪相呼应。C.作者把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和每一块巨岩都比喻成老农的脸,又把它放置在晚霞的映照下进行描写,写出了太行山的典型特征,也暗示了主人公艺术风格的成熟。D.本文截取了主人公四个人生阶段作画的场景,高度浓缩地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并通过其感悟和思考把个人与民族、与历史、与社会、与时代关联起来。(3)请根据文中对楚云天的描写,说一说艺术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4)李白有诗云:“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请据此分析和鉴赏文中画线部分写黄河的一段文字。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三公并辟,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及帝崩,乃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召允与谋事。献帝即位,拜太仆,再迁守尚书令。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袁术为名,实欲分路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阳。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内瑞为仆射,瓒为尚书。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允纳其言。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卓部曲将李傕、郭汜等先将兵在关东,合谋为乱,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傕乃收允,杀之。允时年五十六。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节选自《后汉书·王允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B.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C.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D.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传,“经”与“传”的合称,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与解释的书。B.辟,古代指皇帝或王或诸侯等召见贤能之士,并授予其官职。C.崩,君主时代对帝王死亡的讳称,也用“驾崩”“山陵崩”等。D.请霁,即“求雨”,是古代人们祈求上天降雨的一种重要仪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允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年轻时就追求高尚的节操,有志为国立功;他常诵读经传,早晚学习骑马射箭;郭林宗认为他有辅佐君王的才能。B.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权,董卓已居高位,当意识到董卓有谋反的征兆,他毅然联合各路人马,为朝廷设法铲除董卓。C.王允深谋远虑,坚持不懈。为瓦解董卓的逆谋,他先与黄琬等谋划,借讨伐袁术之名分兵围剿董卓;虽未成功,但招揽士孙瑞等人,继续谋划。D.王允忠君爱国,受人爱戴。李傕和郭汜起兵谋反,攻破长安城,他拒绝吕布逃走的建议;他被叛军杀害后,百姓十分愤怒,叛军不敢给他收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②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5)为了除掉董卓,王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2)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分析面对两难选择时的取舍态度,提出了为后世所推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赞扬为正义事业牺牲的可贵精神。(2)互文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古诗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杜牧《泊秦淮》中的“___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3)“玉龙”是传说中的神龙,在古代诗歌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可喻雪,喻泉水,喻剑,喻桥……李贺就在《雁门太守行》中写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家里老旧的手摇纺车,构造十分简单,有底座、转轮、摇柄和锭子四部分组成,除了用金属制作锭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转轮和锭子之间以绳弦连接,摇动手柄,驱动锭子,即可纺出线来。每到棉花采收季节,母亲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捡了又捡,晒了又晒,弹好之后,又撕成一绺一绺的,搭上梃子,搓成棉穗。然后,用干净的包袱一兜,以备纺线时取用。纺好的线,母亲抽空络线,经过浆线、经线,土法染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多道工序过后,就上机织布。织布机就是《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的那种,“砰砰”的机杼声和梭子欢快的“呱嗒”声,和谐而有节奏。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常常在我面前纺线。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右手转动摇柄,左手捏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缓抽动,然后,再向前送出,往复之间,棉线就缠绕在锭子上了。母亲的身影和纺车转动的影像,被煤油灯光照射在老屋的墙上,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少次深夜醒来,那“吱扭吱扭,嗡……嗡……”,“吱扭吱扭,嗡……嗡……”的纺车声,就萦绕在耳畔,好像一首催眠曲,使我心境安静,很快就再入梦乡。(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穿越时空,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行业产品设计师工作合同
- 临时工劳务合同范本正式版
- 传媒行业劳动合同样本
-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咨询合作协议
- 临时客服代表合同模板
- 产学研合作金融科技协议
- 个人租房合同样本
- 滑膜结构应用设计方案
- 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解析
- 市直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摸底调研卷
- GB/T 44352-2024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用活性炭通用要求
- 2024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限公司招聘4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申报书
-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新人教版
- 2024年下半年辽宁事业单位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人工智能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中国铁路集团全国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全册各类齐全)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54份(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