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诗歌语言鉴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诗歌语言鉴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诗歌语言鉴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诗歌语言鉴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写名句:(1)“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______,(杜甫)百炼为字,千炼成句【作者】唐:皮日休

吟安一种字,拈断数茎须。【作者】唐:卢延让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作者】唐:贾岛

第1页诗歌语言鉴赏第2页鉴赏语言就是要鉴赏其形象性、精确性、情感性、含蓄性,揭示语言详细意义和深层意义。

整体认知

诗歌是语言艺术,其特点是意蕴丰富,凝练含蓄,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第3页1.诗眼2.炼字3.炼句4.语言特色

高考古诗语言考点第4页一诗眼类题型第5页解题分析:“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眼睛,它往往蕴含了诗主旨、诗人情感。第6页找出这首诗诗眼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论风波去又来。

答:一、二句写溪水一去不复回,小舟也将远去,暗示人要拜别,寄寓一种离情别绪。三、四句借“山溪渡”来抒发与友人之间交情,“交情”深厚,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波”考验。

第7页《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了一种“情”字,不过它突出却是一种“深”字——诗人与汪伦之间深情厚谊,因此“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但概括了诗内容,并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第8页《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惧天上人。”诗眼是“高”。危”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述高;“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惧天上人”是夸张高。通过多侧面描摹刻画,山寺危楼高耸形象就树立在我们脑海中了。第9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大雁带走了心中哀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远山”或“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心情。第10页诗眼揭示诗主旨凝聚点整首诗某一句传神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其他词语抓住“诗眼”,就要结合诗歌、标题、注解、背景等分析诗写作意图及作者观点态度等。第11页提问方式:这首诗“诗眼”是什么?为何?提问变体:1,有人以为此诗“诗眼”是某字或某词,你同意吗?为何?2,某词是全诗(或某句)关键,为何?3,某词统领全诗理由是什么?

一诗眼类题型第12页1,阅读戴叔伦《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字或词,你以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何?请结合全诗简析。参照答案:本诗诗眼是“怨”。从构造上看,“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江水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第13页诗眼类试题答题技巧是:第一步,找诗眼,结合诗歌、标题、注解、背景。第二步,析句意(或词意)第三步,析作用,结合全诗分析诗写作意图及作者观点态度等第14页练习: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在南方边境。

有人以为“愁多”是此诗“诗眼”,请谈谈你见解。答:步骤一:我以为此诗“诗眼”是“愁多”。

步骤二:“愁多”表白思妇情感复杂,一言难尽。因大雁归去,无法传书而“愁多”,因愁多而“梦”不成,“梦不成”,“愁”更多,于是自然产生了希望自己能象月光同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身上念头。加深了全诗愁绪。第15页练习:乞终养未许[明]邵宝乞归未许奈亲何?帝里风光梦里过。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远白云多。客囊衣在缝犹密,驿骑书来字欲磨。圣主恩深臣分浅,百年心事两蹉跎。【问题】颈联上、下两句中最有体现力分别是哪一种字?请简要分析。【参照答案】分别是“密”和“磨”,作者数年客寓京城,行囊中母亲所缝衣服仍保存着,针线仍绵密;驿使送来家书,作者反复抚摸、捧读,笔迹都将近磨掉了。充足突出了作者对双亲深厚感情和深切怀念。第16页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什么?为何?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以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何?第17页“炼字”类高考近几年情况考查2023年:广东卷、重庆卷、福建卷、湖南卷、四川卷2023年:山东卷、广东卷、四川卷2023年:全国1卷、全国2卷、北京卷、安徽卷、湖南卷、天津卷江苏高考:2023年第18页一.例题引入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高三质量抽测试卷(2023年10月)】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以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何?(4分)

第19页【错例展示】1、“犹”字好,“犹”字不能确定是否仍然伫立,只是作者想象之景,深入体现了离别留恋,换作“空”,则不能体现出这种效果。2,“犹”字好,“犹”写出了若有若无、飘渺感觉,与女主人公当初极度伤心而内心伤苦相照应,符合当初情景,更耐人寻味。第20页失误原因:1.没有琢磨透命题意图,找不准答题方向。2.对诗歌内容读不透彻,生搬硬套已有知识。3.答题没有思绪,没有模式,不规范,重点不全,比较宽泛。第21页【参照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朋友。(1分)“犹”字侧重体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不愿拜别,写出了不舍深情。(2分)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白朋友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天水。(1分)“空”字侧重体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拜别惆怅、失落之情。(2分)第22页总结炼字题型解题思绪:1、释词义,析特点(词性、活用等)2、释句义3、明手法(修辞手法、体现手法)4、析作用第23页练习1(08天津)阅读下面诗,回答下列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沧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到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体现效果。第24页步骤一:“遍”字体现松茂鹤多,步骤二:这个词语和背面“稀”组成对比,“稀”字体现来访者少,步骤三:二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幽静。

典型答案:第25页练习2(08全国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种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好处。第26页答案(1)“拳”和“退”。“拳”,蜷缩。用“拳”字形象地体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神态。“退”,后退。用“退”字别致、生动地体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状态。这样写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一幅静动结合画面。第27页练习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8分)(23年四卷)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第28页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繁密。描绘出了花团锦簇、生机勃勃景象。第29页三、炼句类题型第30页提问方式:某个句子描绘了什么景象?体现了什么情感?提问变体:某两个句子相比,哪个句子更加好,为何?

解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包括到诗歌内容,解题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语句和注释,其次要对每一句话进行分析。第31页3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词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写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①化静为动。用一种“皱”字来形容水波纹,把静态春水写活了。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动着思妇之心,使她内心泛起了怀念涟漪。第32页总结炼句题型解题思绪:1、释句义,2、明手法(修辞手法、体现手法)3、析作用第33页例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2)请从情与景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答:时值寒秋,无限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家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体现思乡之情第34页[赏析]诗前两句写景:云雾散开,可见到远处汉阳城,但这孤单航船,还要走一天路程。商贾们惯于在江湖上行走,懂得目前江上风平浪静;作者半夜里听到船夫发言,明白江上要涨潮了。诗三、四句写眼前所见所闻,细致曲折,历来为人夸奖。诗后四句抒情:双鬓本已愁白,又逢三湘凄凉秋色,家乡在万里之外,我一片归心只能对月浩叹。旧时田园家业已伴随战乱消灭,我哪里受得了江上传来阵阵鼓声啊!前人评此诗为“有情景,有声调,气势亦足”。

第35页四、语言特色题型第36页

语言特色类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具有如何语言格调?或谈谈这首诗语言艺术。

解题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琢磨个别字词利用巧妙之处,而是要品味整首诗体现出来语言格调。答题专业术语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等等。第37页例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谈谈此诗语言艺术。

答:(叙).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析)“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语言表白了打黄莺是由于它惊扰了自己怀念丈夫美梦。(评)这样非常自然地体现了女子对丈夫怀念之情。

第38页总结炼句题型解题思绪:1、叙特色2、析特色(在诗句中使用)3、评作用第39页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与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数次回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查山川形势,志存恢复。问题:一般以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格调特性,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格调特性: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