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

高二历史-全解全析

1.B

【详解】

根据“壹明天子之禁”以及“(管)仲辞,受下卿礼而还“可得出,周天子对诸侯国还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其余

威尚在,B正确;ACD项都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

2.C

【详解】

材料的文物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这是商鞅变法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因此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

料,C项正确;商鞅变法在秦统一之前,排除A;这是一手的史料不是二手的,排除B;材料不能直接反映

指导思想是什么,故排除D。

3.D

【详解】

根据“是否其意识中也有如现代人所流行的寻根的要求呢”可知该学者认为秦始皇热衷与封禅的原因有可能

是寻根问祖,寻根问祖属于宗法制的影响,所以秦始皇是在通过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统一,故选D;秦始

皇是通过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而非为了统一多元文化局面,更没有借助神灵,排除AB;此时东方已经是

秦朝的疆域,排除C。

4.C

【详解】

根据材料“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可得出,材

料强调“汉承秦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C

项正确;中朝制度、刺史制度都始设于西汉,与题意不符,故A、B项错误;“广置列侯层层分封”是汉武帝

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的推恩令内容,也是汉代的制度创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来,三公参与决策,丞相位高权重;根据材料“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随着三省六部制的实行,相权一分为三,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说明了

隋唐时期的中枢决策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三公地位的变化,没有反映九卿职

务的变化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隋唐中枢机制的变化,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从秦汉到

隋唐,决策大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

6.D

【详解】

根据“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可知科

举制打破了豪门士族对选官权力的垄断,使寒门庶族也能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从而扩阿达了封建统治的社

会基础,故选D;科举制改变了九品中正制的形式,排除A;科举制使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再垄断选官权

力,排除B;C项说法有误,矛盾可以被缓解,但不可能消除,排除C。

7.B

【详解】

根据材料“迨徐武功、李文达掌文渊阁事,始以政府视之,人亦称宰相矣!”、“我朝之有内阁,犹前代之有

中书省也。……”、”道路无知之人,且直以宰相目之矣,不知大学士非宰相也”可知,内阁阁员的行政权力

大,但不是国家的法定一级行政机构,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咨询顾

问机构,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职能,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阁阁员的行政权力,没有涉及决策

机制异化,D项错误。

8.A

【详解】

嘉庆帝专门发布上谕,强调所有人所有事“俱应直达朕前“,严禁告知军机处和军机大臣,主要目的是强调皇

权地位的至高无上,A项正确;暗示军机处收敛自身权力不是嘉庆帝颁布上谕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军

机处没有军务“决策权,,,C项错误;为了减少君主的决策失误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9.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酒器"''水井遗址”等可知,当时粮食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故选D项;A项“规

模”之说材料并未体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故而不选。

10.B

【详解】

据题意可知,芮国都城遗址中既有青铜器等代表中原文化的器物,也有权杖等代表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形

制,可以推断出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交流和融合,故B正确;单从随葬品看不出礼乐制度毁坏的

情况,故A错;从材料的信息无法判断随葬品是私营生产还是官营生产,故C错误;从所给信息不能判断

芮国是哪个民族政权,故D错误。

11.B

【详解】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

耕转变,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

反映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平等,排除C项;小农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模式,排除

D项。

12.B

【详解】

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当时南北朝时期北方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金属货币不便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因此实物货币流行,B正确;南北朝时

期北方战乱频繁,并非社会稳定,A排除;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主要是因为是受

社会动荡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并不是经济发展地域特色鲜明,C排除;南北朝时期,江南虽然得到

了显著的开发,但是北方仍然保持经济重心的地位,直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排除。故选B。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绘画的需求量很大,从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是风俗画,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具体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绘画的繁荣,故C项与材料信息不完全吻合;D项只反映了材

料部分信息,且节令画的社会需求量材料没有说明,排除。

14.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表中③河南状元最多、江苏浙江较少、河北最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应为北宋。因

为北宋时期,河北为辽朝统治区域,经济重心正逐渐南移,且北宋定都于东京(开封),故B项正确;①河

北状元最多,其次是河南,南方较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应为唐代;②江苏状元最多,其次是浙江,

北方较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应为清代;④浙江状元最多,其次是江苏,北方较少,结合所学可知,

这一时期应为明代;①②④分别为唐代、清代和明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项。

15.C

【详解】

表格“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信息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出现了雇佣关系,这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选项C

正确;材料并未对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进行对比,选项A排除;材料信息中未见抑商政策内容,排除

B;材料中信息并未涉及工商业市镇发展情况,选项D排除。

1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是政府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从康熙年间的“盛

世滋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减轻了政府

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人口增加,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正确;

摊丁入亩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A;摊丁入地只是将丁税平摊至田赋中,而赋役还包括除

丁税外的其它项目,因此摊丁入亩不能解决赋役不均问题,故排除B;摊丁入亩后不再征收丁税,农民无必

要隐瞒人口,故排除D。

17.D

【详解】

材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不对官僚贵族实施严酷的刑罚;材

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

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

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因此两则材料说明的是孔子对周礼的批判继承,D正确,A排

除;立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儒学独尊地位的取得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C排除。故选D。

18.D

【详解】

这些贵族大都受过教育,他们沦落为平民阶层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下移,故选D项;“有大批奴隶主贵

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是当是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的反映,这一变化本身并不会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

新兴地主,排除A项;“全面改变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夸大了这一变动的影响,且与史

实不符,排除。

1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意与人事交相呼应,即人事能影响上天,天意也能影响人事,因

此材料“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循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A正确;

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

20.D

【详解】

根据材料“宗教而政治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而政治化”指的是儒学为了适应专制统治而将自己宗教化、

神学化,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21.D

【详解】

据题意可知,二程年少时广泛涉猎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由此可知体现了三家合一趋势的加强,故选D;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佛道思想更受追捧,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三教合流的趋势,而非观念的

开放,排除B;儒家思想自汉代以后就没有再丧失官方正统地位,排除C。

22.D

【详解】

材料“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体现的是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来明理,这就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正

确;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不一样,A排除;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B排除;心学属于唯心主

义哲学范畴,C排除。故选D。

23.C

【详解】

根据材料“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

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明代中后期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有利于探

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色彩”,所以A错误;“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与题

干无关,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所以D错误。

24.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黄宗羲主张由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可见针对的是皇权专制的

弊端,顾炎武认为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可见针对的是中央过度集权,因此两者都是对当时政治

制度的反思,探索当时中国政治出路,故C正确;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主张再立宰相制度,

故AB不符合材料主旨;顾炎武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而不是批评君主专制的危害,故D不符合材料主

旨。故选C。

25.B

【详解】

根据“他指出“君”在先秦两汉经典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尊称“可以看出,顾炎武通过考证说明君主的地位与民众

是一样的,不存在在等级的差别,这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B项正确;考据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

的,排除A;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顾炎武的目的所在,排除。

26.(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

想受到冲击.

【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可知,出现

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根据材料”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可知,

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根据材料“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

发展。”可知,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根据材料“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

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可知,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

根据材料“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可知,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

化;根据材料”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可知,出现雇佣劳动;根据材料“到

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可知,专业性市

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3)影响:根据材料“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己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

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

人的后备队伍。”并结合所学,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冲击自然经济、促使雇佣关系出现、使市民阶层不断扩

大、冲击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

27.(1)共同主张:藏富于民•

政治目标:施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2)思想情怀: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

福的太平盛世。

表现:创立理学,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

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3)基本观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众治

影响: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冲击.

【详解】

(1)共同主张:根据材料”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筐箧己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

亡可立而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荀子的观点相同之处是藏富于民。政治目标:根据所学知识

并结合时代背景,从重建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政治目标。

(2)思想情怀:根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知,张载等宋代理

学家为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

盛世等等。

表现: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可知,朱熹等理学家把“三纲五常''与天

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创立理学;根据材料“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从”

可知,朱熹等理学家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3)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

下之大害;根据材料“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可知,顾炎武主张众治。

影响:通过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可知他们的思想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冲击,具有

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

28.(1)措施和影响: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立国方案:工商立国,实行贸易保护。

消极影响: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