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诫子书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一)赏析讲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警告,劝人警惕。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性,养性。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1)重点词语解释1.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整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二、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找出相关语句。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三)真题演练(1)阅读《诫子书》,完成9-11题。(共7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9.A(2分)A、俭以养德属予作文以记之B、淫慢则不能励精淫雨霏霏C、年与时驰公将驰之D、意与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10.C(2分)A、静以修身翻译:以冷静来修养身心理解: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其子,接着写本句,指出“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理解:此句明确了“静”与“志”“才”的关系。强调不坚定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抱负,就无法做到淡静宁静。C、险躁则不能治性翻译: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理解:与上句“淫慢则不能励精”一起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从反面谈不“静”,是为了彰显“静”的价值。11、诸葛亮、欧阳修、陆游的家诫文都谈及学习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强调学习可以①,欧阳修强调学习可以②,陆游强调学习可以③。(3分)11.①增长才干②修养品德③提升志趣【链接材料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①。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②,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③,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④哉?(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链接材料二】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前。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⑤后悔。(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注:①知道:懂得道理。②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③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迁,变化。④念:思考。⑤[贻]遗留【材料一】玉石不经雕琢就不成器具,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但玉这种东西,有长久不变的特性,即使不把它雕成器具,也还不失为一块纯玉。人的品行随着外物环境的变迁而变迁,如果不学习就会抛弃君子沦为小人。能不值得深思吗?【材料二】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②,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③,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④;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⑤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C】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⑥。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于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颜氏家训》注:①[专利]专一而敏锐。②[散逸]飘散。③[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④[硕儒]学识渊博的人。⑤[早迷而晚寤]早年迷失,到了很晚才醒悟过来。⑥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1.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 励精图治B.非学无以广才 集思广益C.方读《春秋》 千方百计D.曾子十七乃学 去后乃至(1)A.“险躁则不能治性”句意为“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同“冶”,陶冶。“励精图治”意思是“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治:治理好国家。B.“非学无以广才”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集思广益”意思是“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广:扩大。C.“方读《春秋》”句意为“才读《春秋》”,方:才。“千方百计”意思是“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方:方法。D.“曾子十七乃学”句意为“曾参十七岁才学”。乃:才。“去后乃至”意思是“(陈太丘)离开之后,(友人)才到。”乃:才。故选:D。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来达到远大目标。理解: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就能更好的明确志向、达到自己的理想。【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成为枯败的落叶一般,大多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接触,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理解: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要珍惜时光,立志向学,努力奋进。【C】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翻译:老年开始学习的人,像夜里拿着蜡烛走路,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理解:老年人就不要浪费精力学习了,应该安享晚年。(2)A.正确;B.翻译有误,“年与时驰”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年:年华,时光;C.理解有误,“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强调的是老年人即使时间不多了,如果积极学习,也比闭目塞听要好,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老年人就不要浪费精力学习了,应该安享晚年”理解错误;故选:A。3.【甲】【乙】两文都在学习方面对后辈进行了教诲。【甲】文告知我们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具备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