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_第1页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_第2页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_第4页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中医科袁慧迎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varicellazostervirus,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

为了规范科室的诊疗行为,提高本病的诊治疗效,本方案结合目前临床实际制定方案,适用于中医诊断为“蛇串疮”,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8版(张学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3.气滞血瘀证:患处皮损透发不明显,但患处皮肤痛如针刺,或隐痛绵绵,动则加重,或痛如水烫火燎,不能触摸,同时可伴有心烦,夜寐不安,纳差,舌质暗,边有瘀斑,苔白,脉细涩。也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4.气虚血瘀证:疱疹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或疮痕,疼痛持续存在,呈隐痛、窜痛或偶有刺痛,拒按,入夜加重,伴有神疲乏力,肢体倦怠,头晕目眩,动则汗出,夜寐不安,舌暗苔白,脉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20g、板蓝根15g、生甘草6g、泽泻10g、延胡索20g、车前子15g、柴胡10g、当归15g。中成药:板蓝根颗粒(国药准字Z14020345)、蒲地蓝消炎胶囊(Z20050027)、清热解毒软胶囊(Z20000093)等。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20g、厚朴15g、苍术15、炒苡仁20g、陈皮12g、茯苓20g、板蓝根15g、延胡索20g、车前子15g、泽泻10g、生甘草6g

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解余毒。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20g、鸡血藤20g、鬼箭羽15g、红花10g、桃仁10g、延胡索20g、川楝子15g、木香10g、陈皮12g、丝瓜络15g、忍冬藤15g、蜈蚣1条。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国药准字:12020223)、独一味胶囊(国药准字Z10970053)4.气虚血瘀证治法: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g、当归15g、赤白芍10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6g。(二)中药注射液可用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5652)、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江苏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2020162)。(三)外治法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2.中药湿敷:中药煎水湿敷皮损局部,具体如下:

(1)对于红斑、水疱、渗出皮疹者,治以清热解毒,渗湿止痛,方用二妙散加减。方剂如下:苍术20g,黄柏15g,白芷20g紫花地丁20g五倍子20g蒲公英20g枯矾20g紫草30g大青叶20g冰片后下5g大黄20g。

(2)水疱干枯或无皮疹,疼痛明显者,治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方用七厘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乳香20g没药20g丹参20g蜈蚣1条

紫草20g延胡索20g马齿苋10g大青叶10g赤芍10g细辛10g虎杖10g大黄20g白芷10g。

3.中药散剂: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4.中药油剂或软膏: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针灸治疗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2~3公分。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灸法:使用艾条悬灸患处。耳穴埋豆:选穴取神门、肝、胆、肺;疼痛明显者取交感。西医治疗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缩短病程及预防感染,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抗病毒尽早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皮损愈合、减轻疼痛。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口服或者静脉使用。疗程一般在2周左右。2.止痛口服去痛片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镇痛药片。布洛芬缓释片300mgロ服,2次/日。必要时口服吗啡控释片或脊柱旁神经节封闭治疗。3.糖皮质激素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减轻炎症及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一定效果。一般剂量为泼尼松40-60mg/d,疗程7-10天。年老体弱或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不主张使用。4.营养神经可口服维生素B1或者维生素B1等。

5.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溶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若疱疹已破溃,需酌情以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或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6.物理治疗根据病情用氦氖激光、紫外线、红光照射、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均可缓解疼痛。(四)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1.睡眠要充足,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裤,防止感染。病室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气调和,并忌恼怒。保证充足睡眠。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膏梁厚味之品,少食煎烤、油炸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三、难点分析湿疮的反复性及瘙痒性,在治疗方面是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主要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极快控制病情,中医调节,另外患者需要配合饮食,可以达到避免复发的目的。四、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皮损消失。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消退≥60%。无效症状及皮损无明显改变。疗效评价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损结痂,疼痛消失,n≥95%。显效:皮损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n≥70%。有效:皮损部分结痂,疼痛减轻,70%>n≥30%。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评价方法

1.时间指标:新丘疱疹/水泡停止出现时间(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丘疱疹/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疼痛完全消失时间。2.症状指标

(1)丘疱疹/水疱

0分:无丘疱疹/水疱。

1分:丘疱疹/水泡数目﹤25个。

2分:丘疱疹/水疱25~50个。

3分:丘疱疹/水疱﹥50个。

(2)糜烂

0分:无糜烂。

1分:1~3处糜烂,或糜烂直径﹤3mm。

2分:4~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10mm,中度渗出。

3分:﹥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10mm,重度渗出。

(3)红斑/水肿

0分:正常肤色。

1分:皮肤淡红。

2分:皮肤潮红,中度肿胀。

3分:明显的潮红、肿胀。

(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尺标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

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

治疗难点1.发病隐蔽,不易诊断

带状疱疹的病症虽然表现在皮肤,但是其发病是由病毒侵犯神经节而导致的炎症反应,且初期有较大的隐蔽性,仅表现为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从而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用药失误和治疗不及时的延误加重。2.病症痊愈,遗留严重神经痛

当病毒侵犯神经时,神经炎性反应后纤维化导致持续神经痛,患者沿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出现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从发病就伴随持续性烧灼痛,疼痛剧烈,而神经细胞修复如不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

一般接受正规医院专业治疗后,带状疱疹一般极少复发,但是传统单一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需要周4-6周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其他原因引起患者病情迁延加重,或者因带状疱疹而诱发其他疾病,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4.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出现面瘫、甚则失明。处置措施1.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