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宗璞18*一颗小桃树贾平凹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路弗罗斯特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第1页

紫藤萝瀑布宗璞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描写对象是紫藤萝,且以“瀑布”喻“紫藤萝”。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次序来写,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花色泽、形态,凸显了花开得茂密、旺盛。第二部分(7-9)忆花。睹物释怀,心灵上焦虑和悲哀化为精神宁静和生喜悦,为下文对生命思考做铺垫。第三部分(10、11)悟花。作者由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思考,感悟到生命美好和永恒。第2页主题归纳

这篇状物散文,通过写“我”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紫藤萝花,由花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无止境,从而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启示我们要对生命美好保持坚定信念,扬起生命风帆,以饱满生命力,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去,让生命愈加绚丽多彩。第3页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含蓄体现情感。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利用。3.还利用通感、对比手法来体现自己感受。第4页歌:古代一种诗歌体裁。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第5页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6页♣幽州:郡名,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又称黄金台。“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象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怆然:悲伤样子。♣涕:眼泪。第7页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初,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缺乏谋略,军事败北,情况紧急,陈子昂多次进言,不但不被采纳,还被贬官。诗人接连受到挫折,在极度苦闷忧愤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幽州台,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背景资料:第8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登幽州台歌

往前看,看不见已逝去古代圣王。往后看,也看不到将来贤明君王。我想着这天地是多么悠长期远啊!不禁独自悲伤地流下泪来。第一二句俯仰古今,直抒胸臆,追忆早已逝去明君,感慨无缘见到后世贤主,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广阔。第四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存在置于广漠宇宙空间下,衬托出人孤单渺小,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悲伤苦闷情绪。第9页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句子是?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词是?独怆然而涕下怆然第10页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慨。2.对赏贤任能英明君王渴盼。3.体现了人生孤单感。本诗体现了诗人如何情怀?第11页

诗人通过营造苍凉悲壮意境,刻画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单悲伤悲剧性格抒情主人公形象。

这种悲伤经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人士所共有,因而取得广泛共鸣。

第12页望岳杜甫第13页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14页【杜甫】(公元723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走近作者第15页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第16页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第17页理解诗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指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青色峰峦连绵不停。齐鲁:春秋时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第18页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一样。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第19页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曾:同“层”。眦:眼眶。第20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当,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俯首一览,啊,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第21页

首联用问答形式,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衬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第22页

颔联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秀美,下句写泰山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句虚写后句实写第23页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爱慕之情。

“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刀同样,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形象。第24页

颈联写凝望之景。诗人抓住两个景物细节,体现了心胸震荡和眼界开阔。“归鸟”是投林还巢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第25页

尾联化用孟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在此含义深刻,它不但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誓言,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形象体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26页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形象,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课堂小结第27页望岳板书设计写景抒情远望——巍峨高大近望——神奇秀丽凝望——心胸坦荡愿望——勇攀绝顶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第28页登飞来峰王安石第29页【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走近作者第30页写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路过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前奏。第31页感知诗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视线,由于人已站在最高层地方。第32页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立足点之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细读感悟第33页

①“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方,用来比方当初保守势力,反应了诗人对他们蔑视。“不畏”二字体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进取精神。②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哲理有了详细生动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34页①②句写飞来峰塔形象说说这首诗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感想(写景——充满生机)(抒情——踌躇满志)第35页

这首诗体现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进取精神。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出王安石有如何政治抱负呢?第36页游山西村陆游第37页

知诗人,解题意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应人民疾苦,格调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游:出游。山西村:指陆游家乡一种村庄。第38页感知诗意莫笑农家腊酒浑,腊月所酿酒。浑浊,酒以清为贵。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丰年留客足鸡豚。备足。指猪肉。他们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第39页感知诗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青翠山峦间漫步,清碧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第40页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农家虽衣冠简单,但古老乡俗却很盛行。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箫鼓:名词作动词,吹箫击鼓。古风:古老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第41页希望从今后来,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第42页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体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赞赏。鉴赏第43页颔联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觉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种山村。这个村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启示:

通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契机,增强克服困难信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44页

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体现热爱传统文化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热爱。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第45页

尾联写诗人愿望。诗人盼望着后来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造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种热爱农村,与农民密切无间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第46页

作者到山西村做客,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单,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不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感慨!第47页体现情感:赞扬了农民淳朴、好客品性,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真挚感情。人生哲理:

面向困难,我们不要容易退缩,由于曲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第48页己亥杂诗龚自珍第49页背景资料: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来回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第50页

(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处理当初日益深入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提倡“通经致用”今文经学派主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竭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发清王朝统治腐朽,反应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气愤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第51页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眷恋、怅惘、失落、孤单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写出夕阳西沉、暮色沧茫气氛。大意: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第52页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诗人马鞭。吟,指吟诗。东指:诗人由京返杭,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大意: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终止。离愁别绪和回归喜悦交错一起。第53页

大意: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