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考语文I试题_第1页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考语文I试题_第2页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考语文I试题_第3页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考语文I试题_第4页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考语文I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语文模考试卷2014.11.11

语文I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

一、语文文字运用(1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

组是:

A.破•裂/皴•裂夹•杂/夹•肢窝

劈•叉/如丧考妣•

B.编辑•/舟楫•漏•网/露•马脚

颛•望/喝•喝私语

C.亲昵•/拘泥•捣•药/倒•胃口

哽咽/因噎废食

D.讥谐/料峭眼睑/杀手铜

漩涡/故弄玄虚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是:

A.社会不良因素的“灰色污染”是导致孩

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因此,让孩子远

离,,灰色污染”,家长、社会责无旁贷。

••••

B.“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

ios7,对原有操作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这预

示着,,苹果”将改•头•换•面•,真正告别乔布斯时代

的风格。

C.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

••••

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

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

U!

D.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语词汇

的过度使用现象也日趋严重,令人忧虑的是,

有些外语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规出版物

和正式文件中。

3.下例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你说到底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B.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

梅戏、河南的豫剧,都很好听。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

明。

D.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

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B.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组是:

孔子认为,“仁”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

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而要做到这一

点,为政者必须要端正自己。

①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②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

治理国家。

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⑤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

想社会的高度,即建立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⑥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雍也》)。

A.①④③⑥⑤②B.③④①⑥②⑤

C.④③①⑤②⑥D.⑥⑤②①④③

二、文言文阅读(74分)

(一)阅读《原毁》节选文字,完成6〜10题。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

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

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

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

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

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

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

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

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祥乎!夫是之谓

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

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

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

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

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

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

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

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己!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

几而理欤!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重:严格B.其

待人也轻以约约:宽容

C.而以圣人*望于人望:要求D.必

其人之与也与:朋友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究其旧,不图其新究:研究B.举*

其一,不计其十举:指摘

C.吾尝试之矣试:试验D.而

望名誉之光光:昭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项是:

A.举其一,不计其•十/吾未见其•尊己也

B.外以欺于•人/强者必怒于•言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士之•处此世

D.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学不可以已•

9.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现在的君子却不像古时候的君子

那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B.作者认为,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

果得到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国家就

一定可以治理好了。

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一句是

全文的中心论点「毁”的根源在于“怠”与“忌”,

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态度,又反映了当

时的世风,证明了当时毁风猖獗。

D.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

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10.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

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二)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文字,完成11〜

15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

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

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

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

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

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

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

得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室

居住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文:文字

C.盖音谬也。谬:荒谬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求:要求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助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

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②今言“华”

如“华实”之“华”者

B.①褒之庐冢也②予之力尚

••

足以入

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以•故,其

后名之曰褒禅

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然视其左

••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

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

谨,行文缜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

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

游是为说理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涉及到做任何事

都要有“志”的道理。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

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

(三)阅读《张中丞传后序》节选文字,完成

16〜20题。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

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

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

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

矣!云虽欲独食J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

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

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

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

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

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

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

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

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

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

读书,尽卷不错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

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

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

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

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

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

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

“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

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

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

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

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

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16.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A.延霁云坐延:请。

B.此矢所以志也志:作标记。

C及巡起事,嵩常在中常:常常。D.因

乱抽他帙以试帙:书套,这里指书。

17.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A.屡道于两府间道:往来

B.强留之,具食与乐具:准备

C.贼以刃胁降巡降:招降

D.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细:细微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为:

A.①吾于书读不过三遍②南霁云之乞救于贺

兰也

B.①爱霁云之勇且壮②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C.①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②皆感激,为•云

泣下

D.①因乱抽他帙以试②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

问巡

19.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

为:

A.南霁云请援兵一节,作者把南霁云放在贺

兰进明嫉妒其功绩,而又企图强留他的矛盾中,

展示南霁云忠义、慷慨、愤激的鲜明性格。

B.南霁云就义一节,将南霁云和张巡放在一

起互相映衬,显示了两位英雄精神的契合;而

张巡的忠义严肃,南霁云的临危不惧、慷慨爽

朗,又各具个性。

C作者从转述跟随过张巡的于嵩的话入手,

用叙家常话一般的口吻,通过几个细节,使张

巡聪明博学、才思过人、爱憎分明的特征十分

鲜明,使张巡的形象更加丰满。

D.第二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许远的性

格、外貌、出生年月以及于嵩的有关逸事。所

用材料虽然不像第一段那样集中完整,但作者

娓娓道来,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2)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四)阅读《段太尉逸事状》节选文字,完成

21〜25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

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

纵士卒无赖Q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

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

不噗,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

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

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

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

“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

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

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

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

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

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

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

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壁者一人持马,

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

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

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

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J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

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

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

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

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

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

未毕,晞再拜日:“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

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

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

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A.率以货窜名军伍中货:财物B.公诚

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已:已经

C.罪且及副元帅及:牵连D.吾疾

作,愿留宿门下愿:希望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

项是:

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为:担任

B.太尉判状辞甚巽巽:谦逊

C.贱卖市谷入汝市:集市

D.旦夕自哺*农者哺:喂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愿

奉军以从

B.甲者愕。因•谕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既•

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不出,火且•尽

2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

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

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

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

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

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

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

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O

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

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

感激。

2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

肆志,吏不得问。

(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

谁归罪?

(五)阅读《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文字,完

成26〜30题。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

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

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

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

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

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

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

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

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

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

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

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

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

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

越起,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

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

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

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

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

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

兮,呵禁不祥。饮则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一

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

以徜徉J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B.道

古今而誉盛德道:谈论

C.列屋而闲居列:一排排D.嗟

盘之乐兮,乐且无殃殃:灾祸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进退:任免

B.清声而便体便体:轻盈的体态

••

C.穷居而野处穷居:居处贫穷

••

D.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不肖:不贤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

的一项是

A.①吾非恶此而逃之•②蚓无爪牙之•利

B.①其•在外,则树旗旄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坐于•庙朝,进退百官②臣诚恐见欺于•王

而负赵

D.①泉甘而•土肥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

写盘谷是隐居的好地方,目的是以幽雅清静的

盘谷来对照污浊肮脏的社会现实,表现隐者自

视清高、不甘同流合污的情怀。

B.文章接着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种人:声威

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

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

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文章末段的赠歌极写隐居生活的舒适、无

忧。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

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之效。

D.全文借赠序对象之口,表作者本人之意,

通过鲜明的对照、强烈的褒贬、形象的描写、

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憎,骈散结合,

抒情达意,堪称一篇美文。

3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

为也。(2分)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

闻。(2分)

三、古诗鉴赏(8分)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

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

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

作用?(4分)

(2)本诗颔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3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O

(白居易《琵琶行》)

(2)定乎内外之分,▲,斯已

矣。(庄子《逍遥游》)

(3)▲,春与秋其代序o

(屈原《离骚》)

(4)人生如梦,▲o(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5)故木受绳则直,▲o

(荀子《劝学》)

(6)A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7)驾一叶之扁舟,▲o(苏

轼《赤壁赋》)

(8)▲,鲜克有终。(《诗经》)

五、作文(60分)

3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语文模考答卷纸

2014.11.11

10()(3分)

(2)(3分)

(3)(3分)

15(1)(3分)

(2)(3分)

(3)(3分)

20(1)(3分)

(2)(3分)

25(1)(3分)

(2)3分)

30(1)(2分)

(2)(2分)

三、古诗鉴赏

31()

(2)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32.(1)

(2)

(6)

(3)

(7)

(4)

(8)

(5)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语文模考答案2014.11.11

l.D(A:jun/cunjia/gapi/bi

B:jlIduy6ng/yu

C:nidSoye/ye

D:qiaojidnxudn)

2.B(A项,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B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

内容、实质不变。不能用于形容改变很大。

含贬义

C项,人浮于事:指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

作的需要,人多事少。D项,堂而皇之:形

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

3.考标点C

4.C

5.A

6.B

7.A

8.C

9.B

10.(1)近处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

还没有一点得益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太

低了吗?

(2)虽然这样,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