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宿迁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海啸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⑤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其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原作者阿迪,有删改)11.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3分)1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13.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3分)14.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4分)【参考答案】11.作比较、列数字(1分,只写一个不得分)海水越深,形成的海啸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2分)。(共3分)12.“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或用“通常”符合客观事实,体现说明文语准确性。13.地震产生振荡波,引起海水运动,振荡波在海面上扩大传播,产生一批波浪,从而形成海啸。(共3分,要点“振荡波”“海水运动”“扩大传播产生波浪”,每点1分)14.海啸具有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大(破坏力强)的特征(共4分,每点1分)(2005年江苏宿迁中考试题)读诗与识法林岫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和鉴赏。②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15.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4分)欣赏鉴赏16.“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答:具体的含义为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社个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2分)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8.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19.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参考答案】15.“欣赏”指读诗只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的动人(2分,“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各1分);“鉴赏”指读诗兼品味(不仅知其妙,识得妙法(还知其所以妙)(2分,“读诗品味”、“识法”各1分)。(共4分)16.指读诗学一法便拘泥一法,不会融会贯通。。(3分.意思对即可)17.C(2分,“落日”是点,“长河”是线)18.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共2分)19.赞同,只有识法,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得其情味和意蕴。不赞同,开卷有益,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只要去读,就会有所收益。(共4分,说出“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阐述清楚3分,言之成理即可)(2005年江苏宿迁中考试题)那条河流佚名①我怀念那条河。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20.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理所当然→□□→明白→□□→□□的过程。(3分)21.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4分)22.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23.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4分)2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参考答案】20.愕然珍惜怀念(反思)(共3分,每空1分,顺序不可颠倒)21.①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②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③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共4分,答出第①点得2分,②、③两点答出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时事热点教育现象调查试题及答案试卷
- 2025-2030中国高速压片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灵敏度探测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导热铜箔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康复治疗数据分析与挖掘-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国饮料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份1月紫砂壶跨境出口质量认证标准合同范本
- 2025-2030中国非家用餐饮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露酒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大数据环境下的事件处理-全面剖析
- 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航天知识竞赛题库165题及答案(高中)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练习二 附答案》教学课件
-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4.13 洁净的水域(教案)
-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下册《珍爱生命》教案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解
- 新生儿呛奶窒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
- 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交流会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