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概论 全套课件下册_第1页
宝石学概论 全套课件下册_第2页
宝石学概论 全套课件下册_第3页
宝石学概论 全套课件下册_第4页
宝石学概论 全套课件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石学概论第一讲大自然中的精华-珠宝玉石概述 第二讲纯洁永恒的宝石之王:钻石 第三讲高贵华丽的高档色石:红、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宝石 第四讲群星璀璨的中低档有色宝石(尖晶石、碧玺、黄玉、锆石、橄榄石、紫牙乌、长石等)第五讲源远流长的中国玉器:我国玉器发展简介 第六讲变幻多端的玉石之冠:翡翠 第七讲历史悠久的四大名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和绿松石授课的主要内容第八讲五彩缤纷的SiO2宝石:水晶、欧泊、玉髓、玛瑙、木变石和石英 第九讲色彩斑斓、雅俗共赏的其它玉石:青金石、孔雀石、京粉翠等 第十讲儒雅隽永的文人用石:印章石和砚石 第十一讲高雅华贵的珠宝皇后:珍珠 第十二讲自然历史中的生命瑰宝:有机宝石(珊瑚、琥珀、象牙等) 第十三讲异彩纷呈、鬼斧神工的观赏石第十四讲巧夺天工的东方奇葩:中国玉雕艺术介绍参考书目1周国平,宝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赵永魁,中国玉器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杨伯达,古玉史论,紫禁城出版社,19985欧阳秋眉,翡翠鉴赏,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36张蓓莉,系统宝石学,地质出版社,19977赵松龄、陈康德,宝玉石鉴赏指南,东方出版社,19928周南泉,古玉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9周佩玲,有机宝石与投资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10栾秉敖,中国宝石与玉石,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11王雅玫、何斌等,钻石,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2张广文,古玉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3有关珠宝的期刊杂志,如《中国宝石》、《宝石与宝石学》等。第十一讲

雍容华贵的珠宝皇后

珍珠完美神秘的珍珠有机宝石的一些基本知识什么是有机宝石?是指其生成与动物、植物有关的,成分中含有有机质的宝石,例如珍珠、红珊瑚、琥珀、煤玉、象牙、玳瑁等。有机宝石的特点1、成因和生物有关。2、成分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机质组成。3、具备宝石美丽、稀少、耐久的特点。有机宝石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机宝石的共性1、多数有机宝石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主要是碳酸盐、磷酸盐、少量硫酸盐和水。有机质主要是壳角蛋白、氨基酸、酯酸类、酯醇类。2、摩氏硬度低Hm=2.5-4。3、碳酸盐易受酸侵蚀,破坏有机宝石。酸包括食醋、酸性 饮料、汗酸。4、有机质易受有机溶剂、挥发性气体侵蚀。有机溶剂包括酒精、乙醚、丙酮;也包括指甲油等某些化妆 品。挥发性气体:樟脑丸等芳香型、挥发性强的防蛀药品对宝石 中有机质起破坏作用。5、用途广泛:作首饰、装饰、衣饰外,作佛龛装饰、朝 珠;且有极高药用价值,都是名贵药材。6、有机宝石需注意保养。有机宝石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机宝石的保养1、防尘:灰尘主要成分为石英,Hm=7,比有机宝 石硬得多,易划伤有机宝石。2、防酸(酸性饮料、醋、汗):万一遇酸,立即用清 水冲洗,用软布吸干,在阴凉处阴干。3、防有机溶剂、挥发性气体:勿和甲苯、二甲苯、 乙醚、丙酮等有机药品靠近,避免和指甲油接 触。收藏时,放在珠盒中,切勿和放有防蛀药 的毛料一起放入箱中。4、防干燥、防暴晒、防持续恒温烘烤。因含少量 水,会因失水而变色、失光泽。5、收藏前用清水冲洗,阴干,用软布包;串珠1~2 年重新串一次,防散落。珠宝皇后:珍珠(pearl)1、概述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作为纯真、完美、权力 和富贵的象征。现代,珍珠作为六月生 辰石;三十周年结婚纪 念品。99国际珍珠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自由组大奖,项链作者:大岛范子(日本)英帝王冠,上有“黑王子红宝石”、世界第二大钻“非洲之星2”、“圣爱德华蓝宝石”,还有4粒红宝石、11粒祖母绿、15粒蓝宝石、227粒珍珠及2800多粒大大小小的钻石王位球,制于英王查理二世时,王位的象征,表示基督的权威覆盖全球,为一空心全球,直径165mm,总重1.3kg,球及十字架上镶有大量名贵珠宝珍珠、珊瑚工艺品金瓯永固杯嫔朝冠顶嵌东珠的皇帝朝冠顶清朝皇后朝冠,以优质东珠为主要饰物珠宝皇后:珍珠(pearl)2、珍珠的历史我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珍珠的国家。

(1)原始社会的打猎、捕鱼、采野果为生时,就 发现了珍珠。

(2)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诗经》中就有珍珠的记载。

(3)公元前2000多年,已发现产珍珠的黑蚌。 《尚书•禹贡》 (4)公元前311年,战国时燕昭王已肯定珍珠 生于蚌。

珠宝皇后:珍珠(pearl)

(5)宋代(公元960~1279年)已有养殖珍珠方法 的记载《文昌杂录》。我国是第一个发 明养殖珍珠方法的国家。

(6)明代初(13世纪)已养殖出举世闻名的菩萨 珍珠。欧洲的珍珠养殖技术始于17世纪,比我国晚500~600年。近代珍珠养殖日本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末,御木本养殖成功第一颗海水贝附珍珠。20世纪初,养殖成功圆形的海水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3、中国的珍珠业

(1)中国的合浦,在先秦时期采珠业和珍珠贸易相当 兴盛。

(2)由于历年滥采酷捕,到汉代,珠母贝濒临 灭绝。 公元126-131年汉顺帝时,合浦太守使“合浦珠 还”。合蒲海水养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3)明代是中国采珠业的鼎盛时期。弘治年间(1488~1505年)珍珠年产量最高达2.8万两,输出到国际市场。(4)清代到国民党时期,合浦珍珠自然资源日渐破坏,珍珠业每况愈下,几乎濒临灭绝。(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合浦白龙建立了珍珠养殖场。(6)70年代末,珍珠养殖业蓬勃发展。(7)目前,中国淡水珠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养殖珍珠向优质方向发展。(8)80年代又培养出了黑珍珠。珍珠养殖水塘,每亩可吊养1000个蚌丰收的珍珠工人分选珍珠蚌和淡水养珠人工养殖珍珠和珠母90%以上的中低档养殖珍珠直径大于12mm的无瑕淡水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4、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外来物砂粒、昆虫、气泡自然落入蚌内,外套膜受刺激后加快蠕动,并增加分泌珍珠质,企图排除异物。在蠕动过程中,外物与上皮细胞一起逐渐内陷到结缔组织内,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分泌珍珠质,沉积在外物上形成了珍珠。ⅠⅡⅢⅣ

天然珍珠形成过程示意图(仿宫内彻夫,1966)1.外来物体;2.珍珠层;3.珍珠囊;4.外套膜的结缔组织;5.外套膜的上皮组织;6.贝壳

Ⅰ~Ⅳ珍珠囊和珍珠形成的顺序珠宝皇后:珍珠(pearl)5、珍珠的母贝只有珠母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能分泌珍珠质,也只有贝壳内面有珍珠层的贝才能产珍珠。(1)珠母贝软 体动物解 剖珠母贝(双壳类)软体动物解剖图珠宝皇后:珍珠(pearl)珠母贝(双壳类)壳体剖面局部放大珠宝皇后:珍珠(pearl)(2)产海珠的珍珠母贝品种马氏贝:产银白色、黄色珍珠白蝶贝(大珍珠贝):产银白色大珍珠黑蝶贝(珠母贝):产黑色大珍珠企鹅贝:产银白色珠鲍鱼贝:产银白色珠解氏贝:产黄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3)产淡水珍珠的蚌类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蛤蜊)池蝶蚌背瘤丽蚌珠宝皇后:珍珠(pearl)6、珍珠的种类:按成因及生存环境分珍珠天然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养殖珍珠海水养殖珍珠有核养殖珠无核养殖珠淡水养殖珍珠无核养殖珠有核养殖珠仿珍珠珠核仿珍珠贝壳粉模压珠玻璃仿珍珠塑胶仿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1)天然珍珠:砂粒、昆虫、气泡、碎屑等外物 “自然”落入珠母贝体内,外套膜分泌的珍 珠质沉积在外物上形成的物体。海水珠:在海产珠母贝类中形成的珍珠。淡水珠:江、河、湖等淡水水域中,珠蚌中 产的珍珠(2)人工养殖珍珠:用人工方法将珠核或外套膜 小片植入珠母贝体内养育,使外套膜不断 分泌珍珠质沉积而形成的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养殖珍珠(游离珠)形成过程模式图养殖珍珠(贝附珍珠)形成过程模式图珠宝皇后:珍珠(pearl)①无核养殖珍珠:将幼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插入到成年珠母贝的体内一定部位的结缔组织中,养育一段时间,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形成无核养殖珍珠。②有核养殖珍珠:珠核:将珠母贝的壳按 一定大小切成条, 切成小方 块,磨成 球形。

珠宝皇后:珍珠(pearl)将珠核插入珠母贝体内一定部位结缔组织的同时,在珠核上紧贴一小片外套膜,进行体内组织培养,小片沿珠核形成珍珠囊,包住珠核。珍珠囊分泌珍珠质成珍珠层包围珠核。海水养殖珍珠大多数是有核养殖珍珠淡水养殖珍珠大多数是无核养殖珍珠ABCD外套膜小片的上皮小片的结缔组织分泌物养殖珍珠形成过程模式图(仿宫内彻夫,1966)

A-D珍珠囊和珍珠形成的顺序,N珠核珠宝皇后:珍珠(pearl)(3)仿珍珠①贝壳仿珍珠:珠核多次浸涂“珍珠精液”制成。②贝壳粉模压珠:贝壳粉模压成球,多层浸涂 珍珠精液。③玻璃仿珍珠:蛋白光型玻璃制成球浸涂珍珠 精液④塑胶仿珍珠:聚苯乙烯或塑胶模压成球,涂 “珍珠精液”。比重轻,有模压毛边。珠宝皇后:珍珠(pearl)7、珍珠的特征(1)物质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占91~97%,主要成分CaCO3,由文石、方解石组成,少量磷酸钙、碳酸镁。有机质:占2.5~7%,甘氨酸等17种氨基酸。水:占0.5~2%。(2)结构构造珍珠呈同心圆状构造。结构致密,由六方板状文石微 晶紧密排列成层,有机质象水泥 砌砖一样胶结文石。

珠宝皇后:珍珠(pearl)(3)珍珠的物理性质

①光泽:珍珠光泽分强、中、弱三个等级珍珠层越厚,珍珠光泽越强珠光:珍珠表面出现七彩虹光的强珍珠光泽叫珠光。珍珠光泽比较,左至右,光泽低至高不同颜色具珠光的塔希提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

②颜色:包括本体色和伴色本体色:珍珠本身的颜色伴色:珍珠表面反射光中看到的蓝、红色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珍珠珠宝皇后:珍珠(pearl)珍珠颜色分5大系列

A.白色:各种白色珍珠

B.奶黄:褐黄、金黄色

C.红色:粉色、玫瑰色

D.黑色:黑、黑蓝、黑紫、 黑绿、青铜色

E.有色珍珠:浅到中等色 彩的明显颜色,但归 不到以上4种颜色的 珍珠。不同颜色、大小搭配均匀的优质珍珠串淡紫色淡水养殖珍珠配钻石首饰,18K白色金镶嵌,成交价8.28万港元翡翠白色珍珠珠链,94‘佳士得拍卖以106.5万港币成交南海金色珍珠(养殖)配钻石项链和耳钉,估价4-4.9万美圆。纯正黑珍珠首饰配钻石一套(项链、戒指、耳钉),18K白色金镶嵌。96800人民币成交(中国嘉德1999春拍)珠宝皇后:珍珠(pearl)③珍珠的形状A.正圆珠(走盘珠),白色的走盘珠称精圆珠。B.形状规则、对称的珍珠、蛋形、滴形、锤形。C.随形珠、象形珠:形状不规则的珍珠。不同形状的珍珠精圆珍珠戒指(旁配镶祖母绿,中国工艺美术品展销公司经销品)优质精圆塔希提黑珍珠项链优质精圆养殖白珍珠项链,估价4-5万美圆(香港苏富比)精圆珍珠项链,北京首饰分公司日本海水养殖珍珠(Akoya)项链,吊坠为贝壳珍珠,配镶多颗钻石珍珠吊耳环,由圆黑珍珠、水滴形白珍珠、18K白色金配镶钻石而成,以创天然珍珠吊耳环记录的价格409万港元成交(香港佳士得1999春拍)客旭(Keshi,数量较大,外表黑色和白色,形状不规则的无核海水养珠)珍珠异形珠清宫“童子报平安”头簪,异形大珍珠(长径7cm,宽径5cm)童子,其左为蓝宝石宝瓶,瓶口插珊瑚枝平托一个金丝组成的“安”字,顽童背后,一金灵芝如意头柄露于右肩世界绝无仅有的特大异形珠“老子珠”,也称“安拉宝珠”,重14磅,12.7kg,估价5200万美圆异形天然珍珠的人像工艺品,制于1570年,其上红宝石和大珍珠是1862年以后加镶的一对异形养殖珍珠耳钉和一支蜜蜂别针,估价8000-13000港元(香港佳士得)罕见的灰兰色异形天然珍珠项链,成交价18.4万港元(香港佳士得1999春拍)异形珠首饰珠宝皇后:珍珠(pearl)④珍珠的大小:国际通用的A.以珍珠直径度量: D<5mm 厘珠

D=5-6mm 小珠

D=6-8mm 中珠

D>8mm 大珠

D>10mm 大型珠B.珍珠的重量单位是格令

1格令=50mg=1/4克拉大珠和珠母不同大小的珍珠群镶的大肚佛珠宝皇后:珍珠(pearl)⑤珍珠的表面特征优质珍珠表面均匀、洁净、平滑,呈凝胶状的半透明。质差的珍珠表面有粗糙感,有沟纹、瘤刺、斑点、螺纹、腰线、痱子疱。珠宝皇后:珍珠(pearl)⑥硬度低,韧性强⑦比重:2.6~2.8(4)化学性质不耐酸、碱、有机溶剂;不耐干燥、高温,易失水。珠宝皇后:珍珠(pearl)8、珍珠的鉴别

(1)珍珠和仿珍珠的简易鉴别法

珍珠

仿珍珠光泽

珍珠光泽、柔和 光泽极亮,但不柔和, 色泽呆板对磨法

二粒珍珠对磨有 光滑;硬

(触齿法) 凹凸不平感; 一粒珍珠放在齿 光滑 上转,有不平感20

放大

具有等高线状纹理 象粉墙一样,细小粉粒均 匀分布珍珠的等高线状生长纹理珠宝皇后:珍珠(pearl)(2)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简易鉴别法

天然珍珠 养殖珍珠形状

不圆,有锤子坑 正圆珠多,没有锤子 坑透明度

强光照射下透明 核不透结构

核小,结构均一, 有核,有时可见明暗 由里向外全部是 相间的条纹,转360

珍珠层 闪烁二次珠宝皇后:珍珠(pearl)9、珍珠的评价依据(1)光泽:是评价的第一依据,越亮越好,有珠光最好。(2)形状:正圆珠,圆形,形状对称的各种(3)象形珠(滴、梨、锤、茄….)等,形状不规则的随形珠(4)大小:越大越好,>8mm,8-6mm,6-5mm,<5mm(5)颜色:白色加伴色为好(6)表面特征:光滑、细腻、平滑、洁净、无暇为好(7)韧性:越强越好(8)搭配、混用及艺术造型:把同样的珍珠组合在一起,看颜色、光泽、大小、形状搭配是否准确。混用是指一串项链的珍珠色调、光泽是否和谐一致。养殖珍珠品级分级图(据美国和日本养殖珍珠协会)搭配巧妙的珍珠、钻石、K金镶嵌的项链、耳环和戒指套装颜色、大小搭配均匀的优质珍珠项链珠宝皇后:珍珠(pearl)10、珍珠的其它效用药用:效用:镇惊安神、清热解毒、止血生肌、明目去翳。营养滋补品化妆品11、珍珠的保养防尘,防酸,防有机溶剂、挥发性气体,防持续恒温,防日光暴晒。珠串、项链等每1、2年重串一次。珠宝皇后:珍珠(pearl)12、珍珠的产地世界上产珍珠的地方很多,主要有:(1)东方珍珠:产在波斯湾海域的带淡绿色调的白色优质珍珠,是最著名的珍珠。(2)马纳尔珠:产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的马纳尔湾的带蓝、绿色调的白珍珠。(3)澳洲珠:产于澳大利亚的银白色海珠。(4)东珠:亚洲或东方国家产的白色优质珍珠,产珠国日本等。日本沿海和琵琶湖是著名养珠基地。(5)南珠:中国南海北部湾海域产的海珠。广西(防城、钦州、合浦、北海等地)、广东、海南。珠宝皇后:珍珠(pearl)(6)西珠:欧洲海域所产的珍珠。(7)北珠:中国东北黑龙江产的淡水珍珠。现已绝种。(8)南洋珠:产于中、西太平洋群岛的白色大粒海珠,产出国菲律宾、缅甸等东南亚国家。(9)中国淡水珠:主要产地是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和湖北、湖南。(10)中国海水珠:主要产地是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菲律宾产南洋珍珠。一行:不同大小的珍珠;二、三行:珍珠的天然颜色;四、五行:不同形状的珍珠;六行:左至右,珍珠瑕疵越来越多;七行:左至右,珍珠光泽变差南海金色养殖珍珠及钻石耳钉,珍珠分别16.27、16.49mm径,配钻大小分别为3.04、3.16ct,J色,净度VS,成交价32.3万港元(香港佳士得1999春拍)塔希提珍珠项链,每颗珍珠之间的结点配有18K金镶钻石饰物,钩扣由18K金镶钻石组成。金嵌珍珠耳坠金嵌珠翠宝石花卉耳环金钿丝嵌东珠龙首耳坠末代皇后婉容的珍珠手链,长15.5cm,宽3cm,用242颗珍珠串成,两端连接处为铂金卡口14K金镶皇室宝物:贝珠镶珍珠如意珍、翠、金大成殿,仿曲阜孔庙大成殿1:76制成,用黄金4kg,珍珠,228000颗,翡翠板2088吨,钻石988颗,还有大量象牙、红蓝宝石等达利作品红宝石嘴唇,珍珠牙齿第十二讲

自然历史中的生命瑰宝:有机宝石

红珊瑚、琥珀、象牙、玳瑁等一、红珊瑚(一)概述珊瑚的品种极多,只有红珊瑚是宝石级珊瑚。红珊瑚象征沉着、聪敏、平安、吉祥。现代,红珊瑚作为三月生辰石,结婚35周年纪念品。红珊瑚是历代宫廷装饰品,珊瑚树、盆景、嫔妃冠顶、王公大臣朝冠顶。红珊瑚和珍珠同是佛教七宝之一。我国在公元初就有红珊瑚的记载。“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曹植,192~232年)

清宫珊瑚朝珠古都珍藏,珊瑚珍珠盆景珊瑚雕件赵飞燕珊瑚雕件荷塘观音珊瑚雕件五子登科珊瑚作品欲望一、红珊瑚(二)红珊瑚是什么?珊瑚生长在海中,又象树枝又象花,很久以来,一直误认为是一种海生植物。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发现: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腔肠动物——海生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骨骼。珊瑚的品种及其繁多,品质也各异。红珊瑚属于八射珊瑚。珊瑚虫的触手示意珊瑚王一、红珊瑚(三)红珊瑚的骨骼和软体红珊瑚的骨骼呈树枝状复体。每个分枝中心都有一根角质的骨骼中轴,软体包围在骨骼外面,许多珊瑚虫围绕着轴生长。红珊瑚虫的软体有中胶层和内胚层、外胚层二层细胞。红珊瑚通过外胚层分泌骨骼——红珊瑚。(四)红珊瑚的生长环境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主要产于地中海。一、红珊瑚(五)红珊瑚的特性1、物质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CaCO3,MgCO3,少量H2O,FeO,Ca4(PO4)5(OH)2有机质:以角质为主。2、结构特征: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沿珊瑚枝纵向有颜色深浅或不同透明度形成连续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横切面呈同心纹,象树木年轮。枝上有许多圆形小坑,是珊瑚虫穴居的地方。3、物理化学性质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Hm=3.5-4,不透明-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珊瑚原料红珊瑚枝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红珊瑚的横切面同心纹构造一、红珊瑚(六)品种红珊瑚的近亲柳珊瑚,也属八射珊瑚。软体和结构和红珊瑚基本相同,也有角质骨骼。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红、赭红、桃红、肉红、粉红、桔黄、乳黄、乳白等。生存于100-300米深、以至1500米深的海床。有的可达4000米深,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广泛分布。产地有日本海域、菲律宾海域、中国南海海域等。目前业内都已认可为红珊瑚。黑珊瑚:是柳珊瑚的特殊品种。 褐黑色,由壳角蛋白组成,异常坚韧,硬度小Hm=3,蜡 状光泽。横切面有收缩的树轮状构造。 可作烟斗、刀柄、摆设、戒面等。 黑珊瑚可以漂白处理成金黄色,冒充天然的金黄色珊瑚。 产于红海中部、澳大利亚、中国南海。一、红珊瑚(七)评价依据颜色、块度、净度、光泽。(八)用途作首饰、装饰。药用:有定惊、明目的功能。作惊痫、角膜炎的药物。现代西医用来接骨,治溃疡。(九)珊瑚资源的保护①改变采捞法。②有计划、有步骤采集,严禁产卵期采。③全世界要有共识,全球一起保护珊瑚生态环境,珊瑚资源。(十)赝品及识别需要区别的有染色大理岩、粉红色玻璃、吉尔森合成珊瑚、红螺的轴磨成的小球。以红珊瑚特有的结构构造与之区别。红珊瑚戒指红珊瑚项链红珊瑚耳坠红珊瑚胸针珊瑚项链、戒面及原料仿珊瑚(贝壳珠、染色石英岩)项链、戒面藏族姑娘的珊瑚饰品藏族珊瑚项链额尔多斯新娘珊瑚头饰二、琥珀(Amber)(一)概述又称兽魂、光珠、虎魄、育沛、遗玉等。①人类利用琥珀很早

A.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波罗的海沿岸就已得到琥珀。

B.古罗马政治家普林尼曾记述; 一个琥珀雕件比一个健壮奴 隶值钱。

C.古希腊、古埃及墓葬中有琥珀。

D.中国战国时期墓葬中有琥珀珠。内含沉睡千万年的植物和动物的琥珀,含蓄而美丽二、琥珀(Amber)②我国对琥珀认识很早

A.《山海经》(公元770-220年)中已有琥珀产于四川汶山 的记载。

B.《后汉书》称琥珀产于云南哀牢山。

C.晋代已有琥珀磨擦后能吸草木灰的记载。

D.唐代韦应物的五言绝句说明了琥珀的成因是松树的汁液 变成的,也阐明了虫珀的成因。

E.古代人佩带琥珀以消灾避邪保平安,作为吉祥物。二、琥珀(Amber)(二)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经研究,多数人认为,琥珀是在250万年~1.35亿年(白垩纪)前,松柏类的树脂,随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深埋地下石化而成。同时植物炭化形成煤。(三)琥珀的特征①物质成分主要是琥珀脂酸,还有琥珀酯醇、挥发性油、硫化氢等有机物的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碳、氢、氧,还有少量硫、氮、钙、镁、铁、锰、锌等微量和10多种氨基酸。二、琥珀(Amber)②物理化学性质琥珀是非晶质体。没有熔点,在150℃开始软化。295℃开始熔融,并发出松香味的白色蒸气。呈饼状、肾状、瘤状、滴状……等块体。颜色多样,有黄、橙、褐、棕、乳黄、暗红、黑等色。蓝、紫色罕见、珍贵。硬度低Hm=2-2.5,性脆,外力撞击易碎。比重轻,1.05-1.09,在饱和盐水中浮起。树脂光泽。透明到不透明。部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磨擦起电。二、琥珀(Amber)(四)分类和品种①按来源分

A.海琥珀:海浪冲上岸的琥珀。

B.矿琥珀:露天煤矿开矿时获得。②国际上常以产地分

A.波罗的海琥珀:偏黄色调的棕色琥珀,透明。

B.罗马尼亚琥珀:红棕色调,淡棕-红棕色,有裂痕。

C.西西里琥珀:同罗马尼亚琥珀。但色调暗,有青绿色荧光。 紫、绿色为珍品。

D.缅甸、中国琥珀:红棕、褐黄-暗褐色,常含方解石颗粒, 硬度也较大。抚顺琥珀重达8.8kg的波罗的海琥珀二、琥珀(Amber)③中国传统分类以琥珀的颜色、透明度分,也是我国目前琥珀划分依据。按贵重程度依次为虫珀、金珀、血珀、灵珀、香珀、蜜蜡,还有水珀、石珀、花珀、明珀、蜡珀、翳珀、浊珀等。虫珀:包裹各种昆虫的琥珀。(抚顺产,北京地质博物馆藏)。金珀:淡金黄色,透明,晶莹如黄水晶,洁净无瑕。血珀:深红色如鸡血。灵珀:蜜黄色,透明。香珀:有香味。虫珀虫珀血珀印章,高6.7cm,截面1.3x1.1cm,重10g,侧面落款“程邃(明代徽派刻印大家)”,印文“垢道人”金珀、血珀、蜂、蝎、蛇珀(13件总重350多克)蜜蜂金珀手镯,总重350g金珀(重700克)翡翠(650克拉)项链二、琥珀(Amber)(五)人工优化处理琥珀净化琥珀:用不透明或云雾状琥珀经热处理后,使杂质消失,产生了“太阳光芒”状的裂纹,提高了质量。这种热处理净化琥珀,业内已认可。(六)仿制琥珀①压制琥珀(熔结琥珀)在 一定压力下,用加热的方 法,将小碎块琥珀压制成 大块。特征是有扁平气泡 平行排列。②柯巴树脂:是形成于几百万 年前的松树类植物分泌的树 脂化石。形成时间较短,是 最易混淆的琥珀仿制品。区别是用乙醚和荧光。处理琥珀及其中的裂纹二、琥珀(Amber)③塑胶

A.电木:比重大1.26,在饱和盐水中下沉。

B.聚苯乙烯:溶于甲苯。④玻璃:以硬度和比重与之区别。⑤玉髓:以硬度和比重与之区别。⑥松香:脆,易捻碎。⑦伪虫珀

A.塑胶制琥珀,特透明。

B.琥珀作底,上放昆虫,用柯巴脂滴上去制成。伪虫珀的区别

A.动物动作特征。

B.各时代昆虫的形态特征。二、琥珀(Amber)(七)评价标准①块度②颜色(血红、金黄、绿、 蓝紫为上品,色要纯、 正、浓、艳)③透明度④包裹体⑤杂质绺裂越少越好未经雕琢的琥珀二、琥珀(Amber)(八)用途作首饰、装饰。药用:镇静安神、止咳化痰、活血化瘀、镇痛。虫珀可提供研究原始遗传基因 密码DNA的最佳材料。琥珀项链琥珀吊坠琥珀首饰美丽的琥珀项链施禀谋大师作品:琥珀九龙啤酒杯别具一格的镶琥珀首饰盒二、琥珀(Amber)(九)产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多米尼加海域国家,罗马尼亚、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我国主要产地是抚顺,其次是河南西峡,还有云南保山、丽江、永平、哀牢山、四川汶山、贵州奉节、西藏那曲。三、煤玉(Jet)(一)概述又称黑玉、煤精、黑琥珀。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玉的国家之一。辽宁省沈阳市新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物中有煤玉珠、煤玉耳珰等,距今7000年。②欧洲在石器时代用煤玉作护身符。自罗马时代开始流行用煤玉作丧葬饰物。③中世纪时,煤精饰品作吉祥物,用来去邪、防盗、去疯狗。教会作耶稣像。④现代煤玉作雕件、烟嘴,还有药用。泡酒治牙痛,烧红后投入水中治音哑。煤精工艺品:戏婴三、煤玉(Jet)(二)煤玉及其形成煤玉是褐煤的变种,由低等植物和部分高等植物随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炭化变成。(三)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成分以碳为主,还有氢、氧、有机质,少量硫、氮。漆黑色,不透明,能高度抛光成光泽很强的沥青光泽。非晶质体,Hm=3-4,脆,手感温,热针触入有煤烟味,在瓷板上划痕为褐色。能磨擦起电,所以又叫黑琥珀。(四)质量评定标准颜色、光泽、质地、块体大小、瑕疵(裂、斑)(五)鉴别特征手感温,条痕褐色,热针触出煤烟味,硬度小。三、煤玉(Jet)(六)仿制品

A.无机矿物:黑电气石、黑曜岩、黑玛瑙、玻璃、辉 石等。手感凉、条痕无色、无煤烟味。

B.有机仿制品:电木、胶木、树脂、赛璐璐、沥青。 不是煤烟味,有模压特征区别。(七)产地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我国产于抚顺、大同、山东(新汶、兖州、枣庄)、贵州。四、象牙(Ivory)(一)概述1、特征象牙具有特征的象牙白,颜色温润、柔和、洁净,质地光滑,色泽富丽。自古以来用作装饰品,在世界各国各时代的宫殿装饰中占重要地位。2、使用历史象牙的使用很早我国在原始社会已有象牙制品。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及山东大汶口的出土文物中都有象牙制品。《圣经》中描述的古城废墟中就有象牙雕件。四、象牙(Ivory)3、关于牙雕(1)中国的牙雕工艺商代牙雕工艺水平已很高。主要作筷、杯。纹饰和青铜器的风格雷同。春秋时期象牙除作生活用品外,还作剑鞘等。到唐代,象牙的镂雕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元代在皇宫内成立了牙雕加工部门。17世纪我国象牙雕刻造诣很深,可雕出几个层次的雕件。19世纪中国牙雕已具工业规模,并大量出口。雕刻内容有民俗、飞禽、走兽、花卉、童趣、神话、景物等等。20世纪象牙雕刻已较少,更多的用于制作实用小物,如镜框、麻将牌、把手、杯托、药称……等。(2)13世纪欧洲象牙雕刻达到鼎盛时期,象牙镶嵌在墙上、天花板上、皇帝宝座上、做各种小装饰品等。四、象牙(Ivory)(二)什么是象牙?象牙是象的一对上门牙(长牙)。它终身生长,没有下牙磨擦,一直长成弯曲的半圆形,呈尖锥状露出。商业上象牙包括河马、海象、独角鲸、抹香鲸等哺乳动物的牙,只要够大,足以造型。亚洲象四、象牙(Ivory)(三)象牙的结构象牙的表层是珐琅质,牙根有白垩质,中心中空。象活着的时候,中心是可生成新牙质的齿浆。牙质为带褐色的胶性物质,牙质渗透装满传导神经纤维,形成的细线就是辉纹。辉纹(勒兹纹)构造:象牙的任何横截面上,呈现不同奶白色调的圆弧形细微曲线成束状,并交叉成菱形状纹。在纵切面上为不同奶白色调的直线。辉纹构造是象牙的特征,也是鉴别真、假象牙的标准。象牙中的“勒兹纹”象牙的辉纹构造横切面纵切面四、象牙(Ivory)(四)象牙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象牙的物质成分是:A.无机质:磷酸钙

B.有机质:角蛋白物理性质:象牙白,硬度小Hm=2.5-2.75,弹性大,比重轻1.7-1.85。油脂光泽。化学性质: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四、象牙(Ivory)(五)品种简述非洲象牙:大而重,平均每个15-16磅,大的可达200 磅。优质象牙带绿色色调。具微透明的熟透感。 质地较软,较耐温度变化。产于坦桑尼亚、刚果、 加纳等黄金海岸地区。亚洲象牙:象小,牙也较小,色白但易变黄,较致 密。带浅玫瑰色调的白色为优质品。产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斯里兰卡、老挝等。常常统称为印度象。四、象牙(Ivory)(六)保养①防阳光直射,防高温,避免开裂。②忌明火,忌在散热器上烘干。③要保持一定湿度。④为保持色调、光泽,用软布醮酒精随时擦,清除酸渍,免发黄。(七)仿制品:有象骨、牛骨、驼骨……各种骨,鹿角、赛璐璐、石膏铸品,象牙棕榈(鸡蛋大),以辉纹构造与之区别。(八)评价标准颜色、质地、重量、块度、造型、雕工。(九)象是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世界各国都禁止为要象牙而残杀大象。1986年开始香港渔农处规定象牙出入口都要有认可标记。香港是中国象牙工艺品的转销地,所以牙雕厂都已转产。仿象牙制品象牙印章、项链、筷子象骨等制作项链、吊坠象牙雕花篮象牙怪兽头象牙雕花篮象牙项链和手镯象牙大肚佛象牙仕女(高15cm,北京玉器厂)象牙仕女牙雕簪花仕女大成殿中象牙雕,会子像大成殿中象牙雕,孟子像大成殿中象牙雕,颜子像大成殿中象牙雕,子思像五、玳瑁(一)概述是鹰嘴龟的海龟甲。甲片是有机宝石。龟甲长60-80cm,黄色。甲片通过活杀海龟分离骨骸取得。(二)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物质成分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角质层组成。物理性质

①有热塑性:在沸水中软化,并可粘接

②烧燃有烧头发味

③Hm=2.5(三)结构构造圆蝶状构造:玳瑁的花纹、斑点都是由圆点状色彩构成。点愈密,色愈深。玳瑁的构造五、玳瑁(四)评价依据透明度、底色干净、透、色调暖、斑纹斑点丰满、美观程度。厚度。龟甲部位(背甲质优)(五)用途装饰品、挂坠、首饰、镜架、傢俱装璜、烟嘴、手柄、粉盒、药用。(六)保养防热、防潮、清洗后自然干燥、勿擦,日常用软布醮橄榄油擦,损坏后,利用热塑性,可整归如新。(七)仿制品塑料、赛璐璐、电木,以构造、烧头发味区别。玳瑁耳坠玳瑁手镯玳瑁(右)及仿玳瑁(左)手镯第十三讲

异彩纷呈、鬼斧神工的观赏石一.绪言

奇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赏石、藏石是一种独特审美观,它能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对美的感染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神奇的书法,美妙的音乐” “朴实的雕塑,无字的天书”奇石是百看不厌、千赏不烦、可永远流传的天然艺术品。当今,一门集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奇石学或观赏石学,正开始形成。

二.奇石的发展历史

1.石器时代南京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北阴阳营文化遗址的随葬品中的24枚雨花石,表明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大自然的奇石有鉴赏活动,是谓奇石文化的萌芽时期。

2.商周时代(公元前1000多年)曾一度出现过一定规模的石玩市场,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归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8万”。

3.春秋战国时代奇石的踪影已开始出现于有关文献典籍了。如当时的地理学著作《三海经》中,明确提到了各地名山所产奇石,其名目众多,记有珉、美石、婴石、采石、文石、硌石、怪石、磬石等。在《尚书》的《禹贡》篇中,甚至提到奇石已作为地方贡品上缴中央。

秋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宋·陆游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玉女峰一峰突兀天地间万道霞光披金银仙女不知何处去留下玉体续世缘神女峰疑是但丁神曲游魂依依晃晃来到东方世界化作神女咏叹冬

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南唐·伍乔二.奇石的发展历史

4.

魏晋南北朝时代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动荡、吏治黑暗的一段时期。许多文人学士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又无力抗争,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隐居于山林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大自然奇石的那种超俗拔尘、孤高贞洁的形象引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日渐成为其观玩欣赏的对象。因而玩石之风兴起,许多人将山石作室内陈设,供欣赏玩用。比较著名的如东晋名士顾辟疆,在私家园林(故址在今苏州西美巷况公祠址)中收罗了许多奇峰怪石,成为当地之盛景。又如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引退山林后,每当喝醉了酒,便在自家后院中的一块山石上酣睡,日子一长,陶渊明深深地喜欢上了此石,特取名为“醉石”(今在庐山南麓虎爪崖下),并作诗咏到:“万仭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这是有史记载最早被文人雅士命名的一块奇石,有人据此而尊陶渊明为赏石鼻祖。

二.奇石的发展历史

5.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由于经济繁荣,建筑业,特别是庭院建筑的发展,相应促进了石艺事业的空前发展,在民间广泛收集和赏玩奇花异石,相当普遍。当时,士大夫阶层以玩石为时尚,许多文人雅士爱石成癖,四处搜罗奇峰怪石,大者放置庭院,小者置几案作供石,以领略自然之趣。盛唐时期宰相李勉藏有“罗浮山石”、“海门山石”等名石。曾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也是一位石迷,他在洛阳的府第中收藏了很多太湖石,嗜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境地。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石迷,他一生写了不少关于石头的诗文,如“双石”、“太湖石记”、“莲石”、“问支琴石”、“北窗竹石”、“天竺石”、“磐石铭”等。诗中对太湖石作了高度评价,指出“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太湖石奥妙,就在于三山五岳,白洞千谷,尽收在一块石头上。”他对奇石有特别的感情,视作人生伴侣,在“双石”一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唐代诗人如林,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以及“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等,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有咏石之作。李白笔下石头有骨,杜甫笔下石头有气,王维笔下石头生花,柳宗元笔下的石头则有神,活灵活现。福石康石宁石寿石二.奇石的发展历史

6.宋代(公元960~1279年)到了宋代,玩石之风更盛,把石玩艺术推向了高峰。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记载了供观赏的山石品种160种,并对产地、形状、颜色、等级作了详细记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述石头的专著。宋代文人学士对于奇石的玩赏已是相当普遍了,著名文人如米芾、苏东坡、陆游、叶梦得、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文同、范成大等,都是爱石成癖者,并留下了许多咏赞奇石的诗文。书画家米芾之癖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人称之为“米颠”。一次他在新任无为州监军,见衙署庭院中有一块立石十分奇特,大喜到:“这块石头值得受我一拜。”立即整饰衣冠而拜之,并称之为“石丈”(此石至今仍存安徽无为县图书馆内)。它所珍藏的奇石有“三十峰”、“宝晋各研石”、“海岳庵研石”、“苍雪堂研石”等。他撰写的玩石专著《园石谱》中,描述的观赏石约20多种,首创了评鉴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奇石评价理论。据传他有一枚心爱的柿形雨花石在南京燕子矶舟中把玩,不慎落水,直至第二年才打捞出来,嘱其家人待死后与此石同葬,爱石至死,可谓一往情深。米芾拜石作为国画的一个传统题材,元明以来代不乏人,惟有现代画家胡若思这幅国画(84×51cm)中的奇石形象与“石丈”最为形似米芾当年所拜之“石丈”,至今仍安然无恙二.奇石的发展历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是众人皆知的大文豪,他曾收集齐安江上红、黄、白的色彩石298枚。他写了许多著名的咏石诗,是宋代文人中留下咏石诗文最多的一位,如“雪浪石”、“双石”、“壶中九华”等。其笔下的雪浪石至今仍保存在河北定州51039医院花园中。他的“枯木怪石图”是现在看到的第一幅以奇石为主体形象的画作。陆游一生收藏过好多奇石,写过许多咏石诗,“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是流传甚广的咏石名句。到了宋徽宗时代(北宋末年),奇石、怪石已是身价百倍,宋徽宗为了建造“艮岳”花园,下令在苏州设立“苏杭应奉局”,广泛收罗奇花异石,运往京城供皇亲贵族观赏,这就是有名的“花石纲”事件。现存的“江南三大奇石”(上海“玉玲珑”、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及现今保存于开封大相国寺内的“艮岳遗石”都是当年“花石纲”的遗物。苏东坡的雪浪石,如今供置于河北定州51039医院花园中江南名石“瑞云峰”,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位于杭州西湖江南名石苑中的清代英石“绉云峰”,已经数度播迁,至今安然无恙二.奇石的发展历史

7.元代(公元1279-1368年)元代统治者,对待文化艺术的重视大不如前朝,观赏石事业在元代记载不多。元代爱石者有不少诗人、画家,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人。他们寄情于山水美石,创作了许多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书画。

8.明代(公元1368-1644年)明代经济一度繁荣,爱石人超过任何时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喜欢石头。与石谱有关的专著较唐、宋更多,有“园冶”、“素园石谱”、“徐霞客游记”等。曾出现过奇石买卖的盛大市场,奇石已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二.奇石的发展历史明代的赏石大家当推米万钟,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后裔,书画俱佳,并继承了这位先人的石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米万钟在京城里置有湛园、勺园和漫园三座别墅,都是以奇峰怪石取胜,成为京城的著名景观。收藏雨花石之风的兴起,这与当初任六合县知县米万钟的倡导有很大关系。由于米万钟爱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因此几乎倾家荡产,当时流传一则“败家石”的故事。一次,米万钟在京城西郊房山发现一块巨大的房山石(俗称北太湖石),长8米、高4米、宽2米,形状像一只巨型灵芝,质地细润,用物敲击,能够发出清越的声音。米万钟十分喜爱,想把它放置在刚整修过的勺园中。于是他雇了上百个民夫,40匹马车,将此石托运出山。整整花了12天时间,巨石才运至良乡道上,而民夫们都已精疲力竭,不愿前行了,米万钟的钱也花完了,只好将它弃置于道旁田间。有人说米万钟因此而家道败落,所以人们戏称此石为“败家石”。一直到清乾隆年间,这块石头才被运到清漪园(重建后称颐和园),乾隆帝取名为“青芝岫”。北京颐和园青芝岫二.奇石的发展历史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记载可供观赏的山石16种,并对观赏石的成因、开采方法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林有麟著“宿园石谱”,该书共分4卷,图文并茂,摹画了从南唐开始见诸史籍图谱的一百多种名石奇峰,还收录了历代许多有关奇石的诗文。这是传世最早的一本画石谱,该书现存故宫博物院。徐霞客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写下不朽名著“徐霞客游记”,在这部巨著中,不仅展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而且还用他那生动的文笔,描绘了千姿百态的珍奇异石,令人神往。二.奇石的发展历史9.清代(1644-1911年)清代玩石之风似乎略逊前朝,但爱石之人也不在少数。在历代皇帝当中,爱石成癖者除了宋徽宗之外,清高宗乾隆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是留下咏赞奇石的诗词文章数量最多的皇帝,至今仍保留在紫禁城、中南海、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里的许多奇峰怪石,都留有他题写的诗句。乾隆帝六下江南,对于太湖石之类的峰石情有独钟。比如当时在杭州南宋德寿宫旧址有一块天竺石(类同太湖石)“芙蓉石”,是宋高宗时期的遗物,石高1.75米,径3.3米,色泽白润,纵横包络,百孔灵通,乾隆帝看后十分钟爱,地方官投其所好,将此石辗转运至北京,乾隆并亲题“青莲朵”三字于石上。此石后被收入圆明园中。圆明园遭八国联军劫火后,此石没有损毁,于20年代初被运到今中山公园供置。乾隆是位风雅皇帝,留下了许多赏石、品石诗文,其中不乏真知箴言,如在南京莫愁胡太湖石峰上,他题诗道:“玩石莫嗤形貌丑,娲皇曾用补天功。”可谓深得赏石美学之真趣。至今故宫博物院还珍藏有乾隆皇帝玩过的四枚雨花石。北京中山公园的名石“青莲朵”(高210cm)二.奇石的发展历史清代虽然记载观赏石的文献不多,但观赏石作为一种民族石文化现象扎根到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之中,如曹雪芹著的”石头记“、施耐庵的”水浒、宋荦的“怪石赞”、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沈从房的“怪石录”都有过对观赏石的赞颂和形象描述。号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一生爱石、咏石、画石,他在一副画中题咏道:“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这集中体现了郑老先生的审美观。清初“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半畝园”主人“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有名的爱石者。蒲松龄纪念馆置石(山)蒲松龄纪念馆置石(明)蒲松龄纪念馆置石(水)蒲松龄纪念馆置石(秀)二.奇石的发展历史10.近代民国以来,石艺事业比较冷落。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也无发展。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生活的大提高,伴随西方、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奇石热的兴起,我国的奇石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如果说唐宋时期代表我国历史上玩石第一高潮,明清时代代表第二高潮的话,那么现在就是第三个玩石高潮。

二.奇石的发展历史当今奇石事业的发展与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特点:(1)人数众多过去玩石者主要是统治者和文人雅士,现今是工农商学兵、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千家万户,据估计约有100多万人。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2)奇石馆遍布全国以国家或地方的名义设立的较有规模和影响的大型奇石馆,计有南京中华奇石馆、武汉奇石馆、南宁奇石馆、北京奇石馆、柳州奇石馆等,专科性的有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山东临朐山旺化石博物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等。由企业、集体或个人主办的藏石馆,大大小小,当以数千计。(3)新开发的奇石品种越来越多如柳州合山彩陶石、红水河的水冲石、内蒙的大漠石、长江的三峡石、洛阳的黄河石和牡丹石、山东的天景石、辽西的鸟化石……等。二.奇石的发展历史(4)建立了各级奇石组织全国性的有中国宝玉石协会,各省市奇石协会也普遍建立,至于各省市的地方市县及有关系统部门的奇石组织更是不计其数。北京大学在1997年4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学生社团——北京大学奇石研究会。(5)出版了大量的奇石书刊书籍有桑行之编“说石”、袁奎荣等“中国观赏石”、刘水“雨花石鉴赏”、罗献林等“中外奇石”、贾祥云等“中国赏石大典”、王朝闻“石道因缘”等。刊物有“赏石文化”、“石友”、“奇石文化研究”等,其它有关报刊登载的奇石文章更是比比皆是。(6)形成了广泛的奇石市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都有大大小小的奇石市场,与产地结合规模比较大的有广西柳州、河南洛阳、山东临朐、南京六合、江苏东海等奇石市场。具有一定规模的奇石展销会每年约有5-6次在全国各大城市轮流展出。(7)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自60年代以来,在日本、韩国和东南各国兴起了奇石热,我国各级奇石组织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广泛地联系和交流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奇石热有向欧美和亚非拉蔓延的趋势。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1.奇石的概念(1)名称繁多在文献中的名称有几十个:石玩、玩石、石顽、顽石、石供、供石、贡石、案石、摆石、几石、怪石、异石、奇石、珍石、美石、趣石、友石、纹石、艺石、巧石、韵石、朗石、灵石、拙石、幽石、茶石、雅石、赏石、玩赏石、欣赏石、观赏石、水石、寿石等。(2)范围界定不统一广义奇石:凡是具有观赏、玩味、陈列、装饰、纪念价值,使人感官产生美感、舒适、联想、激情的一切天然形成的石体(石头)。它不受大小、存在形式、地理位置的限制。狭义奇石:概念与上相同,但不包括不能整体移动不可采的、不能收藏的自然景观石,如桂林“象鼻山”、福建东山岛“风动石”、黄山“飞来石”、承德的“棒捶山”等。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2.奇石的基本特点(1)天然性:奇石通常是浑然天成且保持天然产出状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塑造的“天然石质艺术品”。如经加工制作和精雕细刻则应归入工艺美术品之列,不属于奇石范畴了。(2)美观性和奇特性:在色彩、形态、质地、纹理、图案、内部组构等方面往往表现出生动形象或妙趣横生,成为“新”、“奇”、“美”、“异”、“独”、“特”的奇矿异石。(3)稀有性:物以稀为贵,自然界到处都是石头,但是成为奇石具有观赏价值使人活得美感或意境的是非常少的。(4)再现性:初看起来,奇石各种丰富多彩的形象再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但实际上奇石上面的许多事物早于人类社会也早于自然界许多事物,在几亿年或几十亿年前就存在了,因此,“不是奇石再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再现了奇石。”(5)单个性:在自然界中我们找不到两个绝对一样的奇石,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观赏性。

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3.奇石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我国已开发出的奇石品种有几百种之多,对这些众多的奇石品种如何进行分类,目前尚无统一完善的标准。各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案。(1)根据奇石的规模大小和供置特点,分为景观石、园林石和居室供石三大类。(2)根据奇石生成和采集的地域来分,大致可分为山石、河石、海石、大漠石几大类。(3)根据奇石成因和产出特征,可将奇石分为岩石类、矿物晶体类和古生物化石类。(4)根据直观内容分为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器物、文字等类。(5)根据产地分为长江石、黄河石、三峡石、太湖石、灵壁石、大理石、红河石等。(6)根据形象和意境分为景石、类石、晶石、化石、瓊石、禅石等。(7)我们的分类,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见分类表。分类举例岩石类造型石太湖石、灵壁石、英德石、昆山石、钟乳石、大漠石、姜石

图纹石雨花石、三峡石、黄河石、红河石、彩霞石、菊花石、牡丹石、模树石、五彩石、枣花石、草花石、天景石、文字石、彩陶石、大理石矿物晶体类金属辰砂、辉锑矿、黑钨矿、锡石、闪锌矿、黄铁矿、自然金、孔雀石、雄黄、雌黄

非金属水晶、方解石、萤石、石榴石、绿柱石、电气石

化石类动物珊瑚类、腕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昆虫类、海百合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植物迭层石、轮叶、蕨类、羽叶类、银杏类、硅化木其它类陨石、海底石、南极石、电熔岩、火山弹、纪念石黑浪淘沙灵璧石128×82×38(cm)诚朴纹灵璧石50×90×40(cm)寿龟(灵璧龟纹石)30×18×15cm李清照灵璧石15×5×6(cm)龙腾(灵璧石)80×50×25cm龙舟五彩灵璧150×50×60(cm)光雪峰昆石高13cm明雪峰昆石15×25×11(cm)英德石北京故宫御花园中的元代圆盆座英石(高110cm),其供置形式更接近于盆景。大漠石风骨风棱石43×30×23(cm)大漠石龙马精神风棱石23×8×14(cm)大漠石琼崖雪霁风棱石20×40×16(cm)石钟乳腊肉(粤北黄蜡石)35×17×18cm睡狮(广西三江黄蜡石)21×16×20cm雨花石三峡石孕三峡石三峡石(中华奇石)日照东海黄河石河南洛阳月象黄河石河南洛阳红河石彩霞石菊花小猫江西菊花石菊英缤纷菊花石丹凤朝阳菊花石“回归”(山东齐彩石)71×119×16cm模树石清代中期柏枝玛瑙鼻烟壶(高6cm),其天然纹理如同海中珊瑚,十分雅致。留连最是富春江(广西草花石)17×11×8cm青山不老(天景石)26×22×7cm秋水荡舟(草花石)22×20×6cm文字石(戈壁石)石中石河洛文字石24×15×8(cm)重峦叠嶂(34×26cm)大理石西岳华山(直径85cm)大理石江渚洲岛(直径34cm)大理石冰上芭蕾(直径32cm)大理石春山绿如蓝彩陶石30×23(cm)叠加的艺术彩陶石30×23(cm)芳洲彩陶石37×10(cm)思乡(大化石)13×18×10cm白衣观音(台湾花东海岸石)10×10×5cm泰山石白钨矿辰砂雌黄黑钨矿辉锑矿蓝铜矿雄黄锡石层解石电气石黄色水晶横看成岭孔雀石70×50×30(cm)金刚石金刚石孔雀石(郭沫若藏石)钼铅矿石榴石无色水晶自然金异极矿葡萄状集合体云南单体珊瑚复体珊瑚硅化木化石贵州龙海百合中国地质博物馆藏菊石恐龙蛋鸟类化石圣贤孔子鸟中国地质博物馆藏石燕化石湘西三叶虫动物群亚洲鳞齿鱼鱼龙化石鱼龙化石震旦角石植物化石—鳞木玻璃陨石火山弹铁陨石今供置于苏州文庙中的“廉石”,既属于古石的范畴,也属于纪念石的类别。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4.奇石的评价因素奇石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本身客观存在的一些特征因素,如色、形、纹、质、声、味、光等。(1)颜色:一件奇石首先映入人眼帘的就是颜色,是评价奇石的重要因素。奇石的颜色多种多样,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及其过渡色和组合色,变化无穷。一般来讲,颜色鲜艳者、反差明显者、绚丽多彩者、古朴凝重者,给人美感较强,受人喜爱。(2)形态:形态美是评价奇石的重要因素,尤其对造型石类,其好和差主要是看形态。对太湖石类古代有“瘦、皱、漏、透”的评价要素,至今被人们沿用。除此之外,当奇石在形态上构成与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某种生物、人物、景物、器物等相似时,则可给人以美感和艺术联想。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3)纹理:奇石的纹理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单色,有的多色,变化多端,它们可以构成多种多样惟妙惟肖、别致生动的图案和画面,如花草、动物、人物、器物、文字等等,赋于奇石一种天然的意境美,其形象越逼真则价值越高。(4)质地:指石质的好坏。大致包括石头的硬度、光泽、结构和化学稳定性。一般来讲,石质的硬度越大越好,光泽越强越好,结构越细腻越紧密越好,化学稳定性越强越好。(5)声响、气味、发光性:有些石头敲之可发出悦耳的音乐声(磬石),有的石头嗅之有浓郁的香味(香石),有些石头在暗处有光亮(夜明珠)。这些特殊性质无疑给人们以奇妙的感觉,让人喜爱,争相收藏。三.奇石的一般知识

(6)特殊意义:有些石头来自宇宙(陨石),有些石头来自洋底,有些石头来自南极、北极,有些石头来自珠穆朗玛峰顶、有些石头来自火山喷发(火山弹),有些石头来自特殊纪念地(如列宁流放地)等。它们不一定有多美,不一定有观赏价值,但它们具有特别的来源地,来之不凡和来之不易,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为人们热烈追逐的收藏对象。(7)完整性:对矿物晶体类和化石类奇石除了上述一些评价因素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完整性,即矿物晶体的完整性和化石生物结构的完整性。其生长和保存的越完整,价值越高。(8)附加因素:为了使天然奇石更赏心悦目,增添光彩,人们普遍流行给奇石配座、命名,甚至题词配诗。这些人为活动因素的效果和水平大不相同,搞的好,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提高观赏价值。搞不好,也可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产生相反的作用。这方面是大有学问的。四.东西方奇石文化的对比

代表世界文化体系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文化体系。在东方文化中,以中国文化圈为代表,西方文化则以欧美为代表。由于长期历史发展的不同,造成其文化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奇石文化方面也是如此,差异明显。四.东西方奇石文化的对比

1.赏石观东方人为人文赏石观,以人文科学为主导,偏爱造型奇特、形神兼备、以形寓理的奇石。西方人为科学赏石观,除外表艺术美外,重视内在的科学美内涵,偏重自然科学型的赏石文化。2.赏石对象和内容西方人藏石者推崇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和陨石,重审评晶体的完美程度和神奇的几何造型和组合风采、深邃的科学内涵。东方人藏石者推崇岩石类奇石,具浓重的人文成分,追求奇石的寓意和意境,诗情画意,将自然升华为人文美、精神美和社会美。四.东西方奇石文化的对比

上述东西方赏石文化的差异,将会长期存在,但也将随着不断扩大的石文化交流得以逐步融合。近些年来,太湖石类奇石在西方国家也开辟了市场,鸡血石、五彩石、菊花石等也开始有西方人问津,而矿物晶体和古生物化石及陨石等也开始为中国人所重视,出现了不少收藏者,在观赏评价奇石时,也开始重视其科学内涵。第十四讲

巧夺天工的东方奇葩

中国玉雕艺术简介一、概述中国近8000年玉器发展历程里,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作品,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创造着新的艺术精品。历史悠久的玉雕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玉文化和玉雕这一独具东方意蕴的雕刻艺术。“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件玉器精品都是玉雕大师灵感迸发、精巧设计,又精雕细刻而成。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名闻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与书法、国画、京剧等艺术一样被国人视为国粹。绚丽多彩、精美绝伦的中国玉器不仅为华夏儿女所珍爱,也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青睐。由玉石和工艺美术巧妙结合而形成的我国玉雕艺术,经近万年的发展、积累、创新,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及其地区特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技法不断融合,也在逐步走向统一。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玉雕作为中国独有的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一)新石器时代——简单玉雕时期我国玉器使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达到一个高峰,以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但是无论是从造型和纹饰方面,还都只能算做简单的玉雕时期。从造型上,基本是中小型玉器,以简单几何造型为主,注意追求对称美,动物或其它物体造型不求形似,变形较大;多为静态化构图,平面化雕刻,器物表面平整光滑,整个打磨;纹饰相对简单,以简单抽象化的线条达到传神的效果;雕刻有阴线刻(粗阴线刻、细阴线刻)、阳线、斜面棱线、减地凸雕、透雕等等;玉器的一般制作工艺在这时已基本具备;有孔玉器占了玉器的多数,穿孔有一头大一头小的马蹄形孔、蜂腰形对穿孔、螺旋纹孔三种。玉兽形玦红山文化绿松石饰龙山文化玉璜良渚文化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二)商、周、春秋、战国——玉石工艺时期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青铜器到铁器发展时期,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带来碾玉工艺和磨玉工具的改进。这些为玉雕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造型上,虽然仍以中小型玉器为主,但已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发展到复杂的象形轮廓,摆脱了以前的图案化倾向。象生玉器,风格更趋写实。玉马、玉人、玉鸟、玉兽等各部位都刻划得十分逼真。构图从静态化向动态变化,写实作品极富动感。如翩翩起舞的玉人、弯曲身体作游动或挣扎状的玉龙等都体现了这种强烈的动感。纹饰也由平面向浮雕、隐起发展。纹饰排列规整、细密繁缛。镂空雕、透花、半浮雕纹饰的雕刻已相当娴熟。纹饰繁缛而富于变化是一大特征。纹饰有谷纹、蒲纹、乳丁纹等。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雕刻技法不断创新。浮雕、透雕大量使用,镂空雕、圆雕玉器的首次出现,琢玉工具中用上了铁器,出现了细线纹,刻线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古玩家称之为“游丝描”。这些表明琢玉工艺上的一个飞跃,具备了高超的琢玉技艺。“俏色”作品诞生。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创新,它说明玉工在掌握不同质地、纹理、色泽的玉石材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妇好墓出的俏色玉鳖,是令当今天然俏色玉雕大师也叹为观止的佳作。俏色玉鳖商代晚期玉象商代晚期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三)汉、唐时代——玉雕装饰盛行期汉唐时期,社会历史进入总体比较稳定的封建时代,玉雕在太平盛世有很大发展。玉雕制品除了以前的礼仪、生产生活等功用外,逐渐进入装饰品行列,作为世人的佩饰或者死者的丧葬饰物。题材上有了新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东汉的神话故事、唐代的装饰佛像、玉步摇、玉飞天都是当时新的题材。此外,飞禽走兽,神话人物,奇花异草,都已成为玉雕表现的题材。造型上不再刻意追求对称,而是把握总体的均衡,且写实风格更加强烈。如汉代“弓”形造型的龙佩、唐代玉飞天。雕刻手法多样,透雕更加普遍应用、细腻精致,阴线刻技艺更趋成熟,可以雕出细若毫发,婉转迤俪却仍显刚劲有力的游丝。在各种雕刻手法中都注重刻划人物的肌理、动态。既有精雕细琢的玉器,也有简练风格的,“汉八刀”。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纹饰复杂多样,有继承前代的,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流行的;也有具有鲜明的汉唐时代特征的纹饰,如如意云纹、水波纹、莲花纹、卷草纹、连珠纹;还常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作为纹饰。汉代在镂雕纹饰雕入“长乐”、“宜子孙”等流行吉祥语,也把释、道、文臣、武将、西域伎乐、胡人,牛羊马等动物,牡丹、莲花、宝相花等植物作为纹饰。玉“宜子孙”谷纹璧东汉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玉龙形佩西汉后期山东省博物馆藏青玉飞天唐故宫博物院藏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四)宋、元时代——玉雕飞跃发展期宋元时代,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宫廷中设有“玉院”,已经可以制作大型玉件,表现复杂的内容,代表作如元代的“渎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用新疆和田整块大玉经15年雕琢而成,重1750kg,可储酒30余担。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实为中国大型玉雕之滥觞。并且开始出现中小型山子。各种雕刻技法更加成熟,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应有尽有。镂雕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多层次镂空雕。多种雕刻技法的成熟是制作山子的重要条件。宋代纹饰丰富多彩,以龙凤吉祥为多,龙纹有穿花龙、坐龙、行龙,还有繁多的鸟虫花草纹,如孔雀、大雁、麒麟、葵花、石榴、牡丹;人物、家畜纹饰有孩童、牛、羊、鱼、马等。几何形图案有罗文、方胜、银铤、曲水、柿蒂、龟文、香印。宋元的巧雕技艺也表现不俗,玉工常利用玉材外皮、色斑、玉璞,巧妙搭配组合,琢制出多层次的色彩变化,器物更富立体感。渎山大玉海元北京市团城青玉人物山子宋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五)明、清时代——玉雕鼎盛期明清时代,玉雕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并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流派。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北方以京城为代表,玉雕作品气势恢弘,黄钟大吕;南方以苏州为代表,作品精雕细琢、玲珑剔透。明代苏州著名艺人陆子冈有重要贡献,发展了“刀刻法”以及“连环套”制作工艺,创造了各种阴阳浮雕于一体的玉雕工艺制品,至今仿者不断,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明清两代,继承元代的做法,宫廷设有玉器造办处,同时民间玉器制作也颇为盛行,北京、苏州、扬州成为三大玉雕中心,因而玉雕艺术达到鼎盛。大型山子层出不穷,小型玉件更是不胜枚举。二、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山子是明清玉器的一大特色,也代表了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体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山水、草木、动物,有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多种技艺;对复杂图案能够精确掌握,同时也更加重视细节处理,这些都使明清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中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