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新塘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新塘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新塘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新塘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设计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新塘镇新塘大道(群贤路至东江大道南)建设工程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接现状新塘大道,东至群贤路,途径港口大道,道路全线总长约1.75km,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45m。本工程涉及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绿化、照明等工程。本次设计的内容:(1)对现状道路混凝土路面修复后加铺沥青;(2)拆除人行道及非机动道,对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升级改造,路缘石更换为花岗岩;(3)拆除旧人行道护栏后新建护栏;(4)恢复交通标线、箭头、地面限速标识;(5)对缺少中央绿化带路段进行完善,对人行道两侧绿化升级改造;(6)对路灯进行翻新更换;(7)对群贤路交叉口进行优化。(8)道路范围各种井改造;具体分册如下: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给排水工程第四册绿化工程第五册照明工程1.2初步设计审查专家意见回复1、补充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测资料,作为对旧路路面处理和加铺设计的依据。回复:按意见补充现状路面分析。2、纵断面设计图,对于较大的高差和较小的高差,应分别给出具体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主要是对现状道路的处理、调平层的材料和厚度。对于较大和较小的高差。可以考虑换板。回复:路面结构设计图中已经按照不同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路面设计方案,高差较大的已进行换板后加铺。3、纵断面设计图,应分左右幅分别设计,对于由中央绿化带的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情况,左右路幅的现状地面标高不同,高差也不同,因此应该分开做纵断面。另外,需注意的是,里程位置应位于中央绿化带与水泥路面相接的位置,设计里程的线位于中央绿化带中间,难以控制路面的标高。回复:按意见分左右幅进行纵断面设计,地面高程选用中央绿化带边缘路面高程。4、车行道路面结构,应结合纵断面设计,根据高差确定调平层的厚度和材料,调平层的材料与厚度应满足规范压实厚度的要求。根据经验,就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只需对旧路面进行拉毛处理,或者铣刨1cm处理,设计铣刨2cm偏厚。回复:考虑旧路面存在错台问题,进行2cm刨铣磨平。5、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衔接过渡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是各部分沥青面层的厚度。加铺路段与未加铺路段的衔接,也应注意沥青面层的厚度问题,最好能满足两层沥青的厚度要求,即最小的加铺厚度要求,与正常段的加铺厚度保持一致。回复:新旧路面搭接已进行考虑,详见新旧路面搭接设计图。6、对于新建基层的情况,不适合采用调平层,调平层只适用于旧路加铺路段。回复:新建基层不采用调平层。7、非机动车路面结构的设计,根据广州地区的经验,彩色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厚度在8~9cm,设计采用的4cm偏薄。回复:参照新塘大道一期改造工程,非机动车道路面采用4cm彩色沥青。8、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人行道结构设计,人行道砖采用4cm厚度偏薄,当采用混凝土基层时,需设置粒料类底基层。回复:拆除现状人行道砖后为水稳材料,不再设置粒料类底基层。参照新塘大道一期改造工程,人行道采用4cm后花岗岩砖。9、车行道路面加铺抬高之后,人行道需同时抬高,从环保节约的角度考虑,对于旧人行道的基层建议保留使用,支队破损的部位进行更换,非机动车道也可以利用旧的基层。回复: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均已用旧的基层。二、设计编制的依据和规范2.1规范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6;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9、其他规范10、我院收集的其他资料。三、技术标准技术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2车道数63设计速度km/h60604停车视距m707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6设超高一般最小半径m3004807设超高极限最小半径m150--8不设缓和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m1000--9最大纵坡%60.661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80020000极限最小半径m1200--11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0013000极限最小半径m1000--12标准车道宽度m3.5,3.753.513公交车道宽度m3.014桥涵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16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1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05(地震基本烈度VI度)四、道路设计4.1道路平面本项目道路全长约1.75Km,起点接现状新塘大道(K0+053.875),终点接群贤路交叉口(K1+800),道路在K1+230处与港口大道平交。平面设计维持沿现状道路中线,全线共设2个交点,最小曲线半径为480m,最小缓和曲线长50m。由于道路为旧路改造,且最小半径平曲线处路口较多,不设置超高。平面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4.2道路纵断面纵断面设计结合路面结构设计拟合旧路纵坡,最小纵坡0.158%(设置锯齿形偏沟),最大纵坡0.66%,最小凹曲线半径为13000m,最小凸曲线半径为20000m。具体按实测情况调整高程,纵断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4.3道路横断面本次设计原则上维持现状横断面不变,局部优化。4.75m(人行道)+1.7m(非机动车道)+2.55m(树池)+11.5m(机动车道)+4m(中央绿化带)+11.5m(机动车道)+2.55m(树池)+1.7m(非机动车道)+4.75m(人行道)=45m

4.4平交口设计交叉口一览表序号名称类型改造方案1港口大道交叉口(K1+230)十字交叉只对新塘大道部分进行路面加铺,交叉口优化由港口大道改造工程实施。2群贤路交叉口(K1+800)十字交叉进行交叉口渠化,设置左转专用道港口大道交叉口平面图港口大道保留现状,只对新塘大道部分进行路面加铺,路口优化改造由港口大道改造工程实施。群贤路交叉口平面图对现状群贤路交叉口进行改造,新塘大道压缩中央分隔带,设置左转专用道和8m调头开口。4.5公交车站设计因新塘大道沿线现状人流量大,公交停靠站结合沿线的楼盘、商场设置,公交车站位置如下:公交车站位置一览表南侧北侧序号桩号间距(m)备注序号桩号间距(m)备注1K0+325华馨苑1K0+330华馨苑2K0+980655水电二局医院2K1+035705水电二局医院3K1+330350群星花园3K1+330295群星花园最大间距655m最大间距705m最小间距350m最小间距295m平均间距503m平均间距500m华馨苑公交站为港湾式公交站,水电二局医院公交站与群星花园公交站为直接式公交站。公交车站的设置保持与现状公交站一致,不做改动。五、旧路病害处理路面病害概况新塘大道水泥路面损坏较为严重,主要病害为裂缝和板块破碎。裂缝主要分布在道路左幅,板块破碎主要分布在路口处和左幅管道施工位置。板块破碎裂缝根据现场踏查,为保证旧砼路面的整体性,对出现大面积破损的旧砼板全部按换板处理,所有换板均采用钢筋砼路面加设拉杆和传力杆,对水泥砼板出现裂缝、板边及板角断裂、错台、面板沉陷及坑洞的修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病害形式处理方式线裂裂缝灌注热沥青,然后骑缝贴50cm宽防裂贴板角断裂挖除断角用C35砼填筑,再对接缝灌注热沥青,然后骑缝贴50cm宽防裂贴裂缝挖除砼板用C35砼填筑交叉型裂缝及破碎板挖除砼板用C35砼填筑接缝型损坏清缝,用热沥青进行灌缝,然后骑缝贴50cm宽防裂贴边角剥落清除松散剥落块,用调平层回填坑洞用C35砼填筑表面裂纹及层状剥落铣刨至裂纹表面错台用沥青砂修补或人工磨平修补1、修补板块已经破碎,挖除砼板块用C35砼填筑;2、修补板块良好,清缝,用热沥青进行灌缝,然后骑缝贴50cm宽防裂贴六、路面结构现状车行道破损主要为温度疲劳与行车荷载疲劳所形成的裂缝,周边施工管道引起的零星分散板块破损。以现场路面情况看,路基结构承载能力较好。除管道开挖部分路基与中央绿化带增设左转车道路基需新建,其余路面完好的路段路基完全保留。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均利用原有路基,现状人行道为透水砖。车行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调平层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1cm应力吸收层SAMI旧路混凝土路面铣刨2cm铣刨后水泥砼板25cm既有路基总加铺厚度:10cm对于板块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换板后加铺沥青罩面,对于道路中央绿化带新建路段及管道开挖路段,破除原路基后新建20cmC20混凝土基层,25cm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后再进行加铺沥青罩面。罩面前应进行清缝,沥青灌缝。非机动车道面层:4cm细粒式红色沥青砼(AC-10C)基层:13cmC20素混凝土既有路基:需满足强度要求,否则挖除重新压实。总厚度:17cm人行道结构面层:4cm花岗岩人行道砖调平层:3cm1:1.25水泥砂浆基层:12cmC20素混凝土既有路基:需满足强度要求,否则挖除重新压实。总厚度:19cm。路缘石设计新塘大道沿线更换路缘石,缘石及压条采用花岗岩材质。具体尺寸详见XT-DL-11路面结构设计图。车止石新塘大道沿线车止石采用花岗岩,具体尺寸见XT-DL-13无障碍设计图。七、道路面层材料参数要求1、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和抗车辙、抗裂及防水性能等。本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下面层采用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混凝土结构层间洒布乳化沥青粘层,粘层采用快裂的喷洒型乳化沥青PC-3,用量0.5L/m2。本项目道路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材料,类型为SBS类,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6.2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中相应的技术要求。上下面层基质均采用采用AH-70道路石油沥青,基质沥青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指标单位等级沥青标号试验方法[1]70号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6]1-4附录A[5]针入度指数PI[2]A-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A46T060660℃动力粘度[2]不小于Pa.sA180T062010℃延度[2]不小于cmA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A、B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A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5]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A61T0604残留延度(10℃cmA6T0605粘层采用的乳化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3.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相应指标要求。2、改性剂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SBSI-D改性沥青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选择性指标)--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cm20T0605软化点(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黏韧性不小于N·m-T0624韧性不小于N·m-T0624贮存稳定性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针入度比(25℃%65T0604延度(5℃cm15T06053、粗集料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使用辉绿岩、闪长岩、玄武岩作为粗集料。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粗集料的粒径规格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采用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1830T0317石料磨光值(PSV)不大于%4242T0321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62.5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210151815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0.8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4级T0616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1个破碎面(不小于)%10090T03462或2以上破碎面(不小于)%90804、细集料细集料包括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天然砂由于质量变化大(大部分为中粗砂),形状较圆滑,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对沥青混合料影响较大,细集料建议采用机制砂或瓜米石。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各项规定,规格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4的要求。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采用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5、填料用于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回收尘粉不得再使用。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沥青碎石用矿粉质量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采用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075mm<0.15mm<0.6mm%75~100T0351%90~10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小于/1T0353塑性指数小于%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6、添加剂SMA应添加纤维稳定剂,用于SMA的纤维稳定剂包含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等,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吸附沥青减少析漏。纤维稳定剂的参入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用量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种类按实验确定,一般用于SMA的纤维稳定剂不宜少于0.3%,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参入纤维的质量允许误差为±5%。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若沥青黏附性不足,可添加石灰或水泥等碱性添加剂提高黏附性。7、沥青混合料(1)配合比设计本项目混合料选择细粒式SMA-13及中粒式AC-20级配类型,均采用密级配型混合料。混合料选择采用粗型(C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5.3.2-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按下表选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细粒式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细粒式AC-1610090-10078-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中粒式AC-20C10092-10075-8960-8042-6619-4511-379-238-195-164-133-7粗粒式AC-25C10090—10076-8861-8151-7137-5722-4015-3513-297-235-154-113-7(2)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如下: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SMA-13AC-16AC-20CAC-25C击实次数(双面)次5075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φ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m以内%3~44~6深约90mm以下%3~43~6稳定度MS不小于kN68流值FLmm-1.5~4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13.2161926.521711.51110312.51211413.51312514.51413615.51514沥青饱和度VFA(%)75~8565-75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不大于%≤VCADRC/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20℃%≤15/(3)沥青混合料稳定性技术要求如下:技术要求实验指标AC-16AC-20CAC-25CSMA-13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动稳定度(次/mm)32003000T0719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T0709动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7580T0729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XX)技术要求20002500T0715渗水系数(ml/min)不大于12080T0730(4)抗滑技术要求年平均降雨量(mm)交工检测指标值横向力系数SFC60a构造深度TDb(mm)>1000≥54≥0.558、彩色沥青技术指标8.1、胶结料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使用的胶结料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热拌彩色沥青公交专用道胶结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50~70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100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50闪点(COC)不小于(℃)230动力粘度(60℃)不小于(Pa..s)180粘度(135℃)不小于(Pa..s)3薄膜烘箱加热试验163℃,5h质量损失不大于(%)2.0针入度比不小于(%)60软化点(环球法)(℃)原样±5延度(5cm/min,15℃)不小于(%)15颜色无明显变化8.2、集料1、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表面清洁、粗糙而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近似立方体的轧制碎石,其颜色应与路面颜色相近。粗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粗集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压碎值不大于(%)3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吸水率不大于(%)3.0坚固性不大于(%)12水洗法(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1.0与胶结料的粘附性等级不小于(级)4磨光值不小于(PSV)382、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与路面色彩相近的石料轧制而成的机制砂或石屑,细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坚固性(≥0.3mm)不大于(%)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砂当量不小于(%)50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308.3、填料填料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外观应呈白色。矿粉必须存放于室内干燥地方,在使用时必须保证干燥,不团结。矿粉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矿粉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m3)2.5含水量不大于(%)1亲水系数不大于(%)1.0塑性指数不大于4外观无团粒结块粒度范围(%)不大于0.6mm100不大于0.15mm90~100不大于0.075mm75~1008.4、颜料颜料宜选用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氧化铁颜料技术指标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颜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铁含量(Fe2O3或Fe3O4计)不小于(%)95相对着色力(%)95~105色差不大于(%)1.0105℃挥发物不大于(%)1.0水溶物不大于(%)0.5筛余物(0.045mm筛孔)不大于(%)0.3水悬浮液PH值5~7吸油量(g/100g)15~251000(0.5h)热损失不大于(%)5.08.5、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彩色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彩色沥青公交专用道路面可选用的《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2005年12月)中的AC-13F密级配类型矿料级配,级配范围如下表。彩色沥青公交专用道路面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F─10088-10063-8031-6122-4015-3810-287-205-154-82、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彩色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3、颜料可替代矿粉作为填料使用。颜料的用量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调整,用量为彩色沥青混合料重量的1%~3%。彩色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马歇尔击实次数(次)75空隙率(%)3~5稳定度不小于(KN)8.0流值(mm)2~5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VMA)技术要求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13.2最小VMA(%)14彩色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75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80彩色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动稳定度60℃不小于(次/mm)10009、道路刚性基层材料参数要求(1)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路面水泥28天龄期抗压强度不小于42.5MPa,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的规定。(2)粗集料粗集料碎石(砂砾)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粗集料碎石(砂砾)技术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3.1中不低于Ⅱ级的规定;粗集料级配应分别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3.2的规定。(3)细集料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细度模数应在2.0~3.5之间。细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4.1中不低于Ⅱ级的规定。细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4.2的规定。(4)水清洗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