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CROBUTTONMTEditEquationSection2SEQMTEqn\r\hSEQMTSec\r1\hSEQMTChap\r1\h荔湾区大坦沙AL0203013地块(原AL0203014地块)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荔湾区大坦沙AL0203013地块(原AL0203014地块)小学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4.22:表STYLEREF2\s4.2SEQ表\*ARABIC\s22工程场地类别判定表钻孔编号覆盖层厚度(m)计算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土类型工程场地类别ZK-1627.720.0184.85中软土II综上所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液化与震陷地震液化本次勘察揭露的饱和砂土主要为海陆交互相(Q4mc)淤泥质粉细砂层<2-2>、淤泥质中粗砂层<2-3>、冲洪积(Q3+4al+pl)粉细砂层<3-1>、中粗砂层<3-2>及砾砂层<3-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由于场地的地下水位深度浅(平均约2.37m),揭示的砂层均为饱和状态,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较薄(平均约6.86m),按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考虑液化土特征深度取7m,基础埋置深度大于2m,初步判别饱和砂土在地震等振动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液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3条的有关规定,对地表下20m深度范围内饱和砂土和粉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公式:N式中:Ncr—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液化锤击数基准值(地震动分档为0.1g,对应N0为7β—调整系数,设计地震第一组取0.80,第二组取0.95,第三组取1.05;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dw—地下水位深度(mρc—粘粒百分含量,当ρc≤3或为砂土时取3液化指数按下式计算:I式中:IlE—n—判别深度范围内每孔标贯试验点的总数;Ni、Ncri—分别为第i点标贯的击数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取临界值的数值;当只需判别15m范围内的液化时,di—i点所代表的土层的厚度(m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m-1),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采用10,等于20m采用0,在5~20m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工程属于对沉降敏感的丙类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进行液化判别,对本场地44个钻孔地表下20m深度范围内揭露的饱和砂层进行液化判别。判定<2-2>层淤泥质细砂、<2-3>层淤泥质中砂层为轻微-严重液化土层,<3-1>粉细砂层为中等液化土层,<3-2>中粗砂层为轻微-中等液化土层,<3-3>砾砂层为不液化土层。本场地范围内有7个孔砂层不液化,占比15.9%,12个孔砂层存在轻微液化,占比27.3%;23个孔砂层存在中等液化,占比52.3%,2个孔砂层存在严重液化,占比4.5%。综上,本场地综合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详见结果附表10:液化判别计算表。软土震陷本场地软土层为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和河湖相淤泥质土。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的特点。由于软土含水量高,强度低,易发生变形导致基坑失稳,地面沉降和软土震陷。根据《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6.3.4条,本场地软土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可不考虑软土震陷的影响。地震动参数本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道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为II类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乙类),相应地,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建议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本勘察场地地形平坦,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场地周边未见自然高边坡。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场地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场地范围主要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与塌陷、基坑崩塌、滑坡及岩溶等。1、地面沉降与塌陷场地内填土和软土等软弱土广泛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较差,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等特点。在施工时,如果过度降水或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不当、地面超载、施工扰动等都可能导致地面沉降与塌陷。2、基坑崩塌、滑坡场地揭露填土层、富水砂层、软土层、红层及灰岩残积土及风化层,当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截水效果差时,基坑侧壁可能有较大的涌水而导致基坑外围建构筑物变形甚至破坏,基坑支护不当也可能诱发基坑滑坡或崩塌。本次详勘尚未有揭露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但受断裂影响,本次勘察部分钻孔风化层厚度较大,存在较多软弱夹层,且局部岩芯破碎。基坑开挖时,底板之下的砂层可能连通附近的破碎基岩层、构造破碎带而造成基坑涌水较大的情况,导致基坑浸泡、岩土层受到扰动、强度会降低,或可造成基坑坍塌的情况。3、岩溶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在场地西侧及西北侧揭露到石灰岩,发育有溶(土)洞,主要集中在Z1-Z1’剖面和H1-H1’剖面位置。岩溶见洞率、线岩溶率的统计统计表表STYLEREF2\s5.1SEQ表\*ARABIC\s21工点名称基岩揭露可溶岩钻孔数(个)揭露溶洞数量(个)揭露溶(土)洞钻孔数量(个)见洞率(%)线岩溶率(%)溶(土)洞规模(m)溶(土)洞平均高度(m)岩溶发育程度大坦沙小学C1dz石灰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1012613.6464.420.40~5.001.68场地西侧及西北侧区域强发育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详勘成果,本工程场地西侧及西北侧揭露到石灰岩,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强烈,以表层溶蚀发育为主要特点,分布规律性差,形态规模各异,岩溶洞体充填不好,多呈无充填和半充填状,处于充填状态的充填物工程性质软弱,易被水流冲蚀,洞体充填物夹碎石,推测为近期塌落物,多属于不稳定洞体,对桩基施工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地面沉陷、突水、坍塌等工程事故。针对岩溶发育的特点,在基础设置和工法选择中,应引起充分重视。场地其他区域未揭露可溶岩,可不考虑岩溶的不利影响。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地震地质灾害海珠断裂位于本工点南侧,距离本工点约500m。本次详勘尚未有揭露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但受断裂影响,基岩夹层较多,强风化层厚度较大,局部岩芯破碎。清泉街断裂位于本工点北侧,距离本工点约1400m,对本项目影响不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7条,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地基土液化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进行判别,本场地综合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砂土地震液化时,土体失去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对天然地基、地下结构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为潜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应按相关规范做好液化砂土的防治措施。软土震陷本场地处于7度地震作用区,各软土层实测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按照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3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初步判定可不考虑软土震陷的影响。综上所述:断裂对场地有一定影响,砂土液化对结构有一定影响,场地软土可不考虑震陷,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综合判定场地稳定性差。场地适宜性评价本场地的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主要有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地面沉降与塌陷、基坑崩塌、滑坡及岩溶,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残积土及风化岩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对场地划分的原则判定,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对于上述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问题,均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另外,本建筑场地稳定性差,整体地基不均匀,地基稳定性较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属于珠江江心洲冲积平原地貌,工程场地抗震地段的选择宜规避抗震不利地段,当不能规避时,应对抗震不利的工程结构采取适宜的安全措施。综合判定,场地适宜性较差,场地经处理后适宜建设。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场地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从上到下有人工填土层<1>、淤泥质土<2-1B>、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粉细砂<3-1>、中粗砂<3-2>、砾砂<3-3>、淤泥质土<4-2B>、粉质黏土<4N-2>、残积粉质黏土<5N-1>、<5N-2>、<5C-1B>、强风化碎屑岩<7-3>、中等风化碎屑岩和中等风化石灰岩<8-1>、<8-3>、<8C-2>、微风化碎屑岩和微风化石灰岩<9-1>、<9C-2>、溶(土)洞<0-1>、<0-2>。本项目宜采用桩基础,场地基岩受构造影响,岩面起伏稍大,中风化层夹有软弱强风化岩层,场地西侧及西北侧揭露到石灰岩,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强烈,总体判定地基均匀性较差,稳定性较差。特殊性岩土本工程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有填土、软土、残积土及风化岩。填土根据钻探资料分析,填土层在各钻孔均有揭露,为杂填土。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砂土、黏性土和建筑材料,均匀性差,松散~欠压实,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填土压实程度不同导致其性质变化较大,整体性而言填土结构松散,地基承载力低,变形较大且不均匀,因此具有孔隙率大、局部透水性稍强的特点。填土主要考虑桩基施工时填土产生的负摩阻影响。杂填土中的砼块、块石等硬物会对成桩造成不利影响,设计及施工时需注意。软土本场地软土层为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和河湖相淤泥质土,软土力学性质很差,极易被扰动。对基坑支护、地基稳定性及沉降控制均有不利影响。软土属高压缩性土,极易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因软土透水性弱,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不仅影响地基强度,同时延长了地基趋于稳定的沉降时间。该类土由于平面位置及厚度分布不均,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和河湖相淤泥质土中有机质含量和pH值对搅拌桩处理地基可能有一定影响,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内淤泥质土大部分为欠固结土,欠固结土体工后沉降较大,可能引起地表或上覆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者变形,同时影响桩基的侧摩阻力,降低地基的承载力等。基坑开挖时,需做好支护处理措施,防止出现流泥、基坑壁变形等。残积土及风化岩勘察范围内残积土和风化岩根据基岩类型分为碎屑岩残积土和风化岩、灰岩类残积土和风化岩两类,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分述如下:碎屑岩残积土和风化岩1)场地中部及东部等大部分范围内揭露岩层为泥质粉砂岩、粗砂岩等。该类岩石的残积土及其全、强风化带,天然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但土水理性质差,有遇水软化(崩解)特点。2)泥质粉砂岩、粗砂岩等因其泥质含量或胶结类型、胶结程度不一,岩体的风化差异性大,在风化岩层中常出现软硬不均的现象,该类软硬夹层对桩基持力层的选择带来影响,设计和施工需要注意其影响。3)桩基设计、施工时应考虑各风化层受扰动或遇水软化导致强度弱化而造成差异沉降。4)本场地中风化岩面起伏较大、碎屑岩遇水易软化等问题,对桩基工程影响较大,设计施工时应注意。5)根据区域构造地质资料及临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场地基岩层受到海珠断裂的影响,存在风化不均的现象。基岩风化不均会破坏中~微风化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降低岩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并且中~微风化岩体中的强风化夹层多为软弱结构面,对桩基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控制都有不利影响,甚至误判桩基持力层,设计和施工需注意。6)本次勘察<8-1>、<8-3>、<9-1>层为软化岩石,由于残积土和风化岩的软化(崩解)特性,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岩土层的暴露时间,避免岩土层承载能力下降过大。石灰岩残积土和风化岩1)场地西侧及西北侧等部分范围内揭露岩层为石灰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等,石灰岩残积土由石炭系灰岩等风化残积而成,以粉质黏土为主,含较多原岩风化岩碎屑和角砾,其中可塑-硬塑状残积土工程性质较好,软-流塑塑状残积土强度低,压缩系数大,变形模量低,工程性质差。2)残积土在垂直方向往往分布于冲积-洪积砂层或黏性土层之下和基岩中、微风化岩面以上,在残积土与下伏基岩的交界面上地下水活动较强烈,易发生溶蚀在本层形成溶蚀沟槽等,在开挖或掘进过程中沿该层界面的地下水渗漏或渗透稳定问题较突出。3)本次勘察部分地段揭露有溶洞、土洞等地下洞穴。施工阶段穿越洞穴时,桩基工程易发生洞体失稳、地面塌陷等工程事故,基坑工程易发生渗透变形、坑底突水、崩塌滑坡等工程事故。地下水评价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章有关规定,判定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地下水评价腐蚀性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下水腐蚀性,本次采取水样2组,同时利用地铁6号线河沙-大坦沙区间水样2组,按环境类型Ⅰ类和Ⅱ类分别进行评价;地层渗透性应结合取水地层渗透性判别,基岩水按B类环境考虑。水腐蚀性判定结果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具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水质分析结果及水腐蚀性判定结果见下表:水腐蚀性评价表表5.4-1编号水类型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对砼中钢筋的腐蚀性腐蚀介质及备注按Ⅰ类环境按Ⅱ类环境按地层渗透性长期浸水干湿交替ZK68-S01砂层水微微微微微ZK68-S02基岩水微微微微微MFZ3-HD04-1砂层水微微微微弱Cl-MFZ3-HD04-2基岩水微微微微微2、土腐蚀性本次勘察采取6件地下水位以上土样土腐蚀性分析成果,场地内浅部人工填土按照地层渗透性属于A类,环境类型按Ⅲ类,判定结果为:场地内地表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值;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质分析结果及土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下表:土腐蚀性评价表表5.4-2取样编号取样深度(m)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腐蚀介质按环境类型Ⅲ类按地层渗透性A类ZK12-012.40~2.60微微微ZK13-012.00~2.20微微微ZK14-011.25~1.45微微微ZK35-011.20~1.40弱微微SO42-ZK43-012.70~2.90微微微ZK62-013.10~3.30微微微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根据本场地地形、地貌、岩土层分布发育特点,地质构造分布及特点、地表水体的分布等因素,对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详见表5.4-3。表STYLEREF2\s5.4SEQ表\*ARABIC\s2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表项目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体本场地附近的地表水系主要珠江及西航道。珠江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为4~9月,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85%,最大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5月份或6月份。西航道属珠江广州河道,长18公里,集雨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上游有流溪河、白坭水、芦苞涌、西南涌4条河流汇入。软土处理、基坑开挖等工程,最佳时期是在非汛期。含水层主要含水层是海陆交互相砂层及富水性强的冲洪积砂层、基岩强、中风化层。地下水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浅表局部上层滞水。抗浮水位场地地处南方潮湿多雨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河网发育,汛期长,地下水位较高,建议以场区拟建场坪标高做为抗浮计算水位,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取地面场坪标高。最终的抗浮水位、防涝水位取值,建议设计工点结合本项目防洪排涝评估专题报告提供的研究成果综合选取。对于基坑工程抗浮措施建议采用抗拔桩或抗浮锚杆。对拟建工程建设的影响因附近有珠江及西航道等地表水体,与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基坑侧壁岩土层为填土、软土层、富水砂层等,基坑底板下为富水砂层、软土层。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联系密切,砂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局部具承压性,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对施工影响均非常大,基坑需做好止截水措施,如必要时在围护结构之外进行搅拌桩加固等,基坑开挖时采取合适的坑内降水措施,对基坑底板下的富水砂层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止截水处理等。综合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对本项目建设影响大。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场地范围有大量人类活动,均有可能改变天然地下水环境,甚至形成人为水力通道,增加设计、施工时的难度。同时本场地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局部为承压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岩溶水局部为承压水,基坑开挖中可能产生突涌,桩基成孔时有可能在孔底形成突涌,导致泥浆浓度降低,比重下降,进而造成塌孔等。涌水量计算拟建南侧基坑长约27.3m,宽约20.9m,深约6.0m。北侧基坑长约55.8m,宽约41.0m,深约6.0m。根据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及地下水区域赋存特征,拟建基坑特点,基坑涌水量计算方法采用预测法。计算公式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附录E的均质含水层承压水-潜水非完整井的基坑降水总涌水量计算公式。Q—基坑降水总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H0—承压水含水层的初始水头(m);M—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h—降水后基坑内的水位高度(m),取降至结构底板下1m;R—降水影响半径(m),承压水;r0—基坑等效半径(m),可按;A—基坑面积(m2)。sd—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m),取降至结构底板下1m;基坑降水总涌水量计算结果见表5.4-4:表STYLEREF2\s5.4SEQ表\*ARABIC\s22基坑涌水量计算一览表位置基坑范围主要含水层LBMr0RskH0hQ(m)(m)(m)(m)(m)(m)(m/d)(m)(m)(m3/d)南侧基坑<2-3>、<3-2>27.3020.9013.1013.4787.724.503.80015.6011.1673.96北侧基坑<2-3>、<3-2>55.8041.0015.227.0099.524.904.12517.8012.91204.80注:1.本基坑尺寸,依据设计提交的钻孔布置平面图图解;2综合渗透系数k为基坑开挖范围内按最不利条件地层考虑计算的土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值取基坑开挖线以上各岩土层厚度及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影响基坑涌水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基坑围岩渗透特性、涌水水头压力、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方向及充填状态、地应力垂向分布特性、大气降水、施工工法等均有关系,故上述估算是未有围护结构条件下的涌水量预估值,且估算模型未考虑周边地表水体的边界条件,仅供参考。实际施工时会先施工基坑围护结构,涌水量可能会比预估减少,应根据上述条件的变化,结合施工中已积累的实际经验,选择正确的涌水量预测模型,以便确保基坑施工顺利进行。工程分析与评价各地层岩土工程性能分析场地内的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淤泥质土<2-1B>、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粉细砂<3-1>、中粗砂<3-2>、砾砂<3-3>、淤泥质土<4-2B>、粉质黏土<4N-2>、残积粉质黏土<5N-1>、<5N-2>、<5C-1B>、强风化碎屑岩<7-3>、中等风化碎屑岩和中等风化石灰岩<8-1>、<8-3>、<8C-2>、微风化碎屑岩和微风化石灰岩<9-1>、<9C-2>、溶(土)洞<0-1>、<0-2>,其各地层岩土工程性能评价如下:(1)人工填土<1>:人工填土层为杂填土。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砂土、黏性土和建筑材料,均匀性差,松散~欠压实,为近代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该层成分较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工程性质差,土层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结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判定,局部经处理的地基如承载力满足现设计要求可考虑天然地基。(2)淤泥质土层<2-1B>、<4-2B>:软土层在场地内大部分发育,呈厚层状,流塑~软塑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与透水性低等技术特性,该层工程性质差,土层承载力低,不能作为建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前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3)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和冲洪积粉细砂<3-1>、中粗砂<3-2>、砾砂<3-3>: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状分布,为场地第四系孔隙水的主要含水层,透水性中等~强,地下水丰富,涌水量大,桩基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如采取钢筒护壁、控制泥浆浓度等措施。(4)粉质黏土<4N-2>: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层状分布,可塑,压缩性中等,属微透水层,土层承载力一般,可作为低层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5)残积粉质黏土<5N-1>、<5N-2>、<5C-1B>: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多呈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强度较高、压缩性中等-低,遇水易软化,属弱透水性地层,为相对的隔水层。土层承载力一般。(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7-3>:本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呈层状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具较高强度及较低压缩性,遇水易软化,透水性弱,承载力较高。(7)中等风化粗砂岩、泥质粉砂岩、灰岩<8-1>、<8-3>、<8C-2>:本场地范围内<8-3>广泛分布、<8-1>、<8C-2>局部分布,为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类,遇水易软化,总体上岩体较破碎~较完整,裂隙稍发育,但局部裂隙较发育且连通性较好,属弱透水性地层。承载力较高,岩面起伏较大。(8)微风化粗砂岩、灰岩<9-1>、<9C-2>:在本场地范围内零星分布,为较软岩~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IV级。遇水易软化,总体上岩体较完整,有少量风化裂隙发育,但局部裂隙较发育且连通性较好,属弱透水性地层。承载力较高,岩面起伏较大。地基基础选型分析本场地拟建教学楼、游泳馆及篮球馆等建筑层数(最高)为5层,局部1层地下室,建筑高度(最高)为21.0米。场地地基土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淤泥质土<2-1B>、<4-2B>、粉细砂<3-1>力学性质差,一般基础型式难以满足要求,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型可选择钻(冲)孔灌注桩或预应力砼管桩,钻(冲)孔灌注桩宜以稳定中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预应力砼管桩宜以<5N-2>、<7-3>作为持力层。因软土层及砂层工程性状差,应进行地基加固,另外场地内砂土层具中等~严重液化趋势,应采取抗液化措施消除液化的影响。由于基础底板位于不同的土层上,工程特征不同,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性能均有差异,地基均匀性较差,预测地基变形特征主要为沉降差,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主要为不均匀沉降或局部倾斜等。基坑底板地基土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人工填土<1>、淤泥质土<2-1B>层,本场地受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岩石较破碎,基岩中软弱夹层较发育,场地粉质黏土、残积土局部发育,部分砂层直接覆盖在风化岩层,基岩裂隙水与砂层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场地地下水较丰富,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结构底板位置处可能发生的承压水突涌风险,由于开挖深度较大,还需做好基坑支护以防基坑失稳坍塌。桩基工程分析成桩可行性分析场地范围内发育填土、软土、砂层、碎屑岩及灰岩各风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地区经验和设计方案,基础型式可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或预应力砼管桩。(1)钻(冲)孔灌注桩:本场地基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岩、石灰岩,但受构造影响,部分钻孔揭露有软弱夹层,场地情况较复杂。总体上看,基岩属于极软岩~软岩,部分钙质胶结较好的基岩或受构造影响的基岩,其强度较高,为较硬岩,个别钻孔的揭露微风化石灰岩岩芯饱和抗压强度达到90.2MPa,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建筑市场常见施工设备,本工程采用钻(冲、旋挖)孔成桩是可行的。采用端承灌注桩作为基础,单桩承载力较高,沉桩易于控制,可保证桩端嵌岩深度,但工期相对较长,造价较高,泥浆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建议在成桩时,宜进行一桩一孔的超前钻探,以稳定的中微风化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另外本场地基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在该类软岩中钻进时,易因浸水软化而降低岩基承载力,同时施工造成的泥皮效应也会降低桩侧岩层对承载力的贡献。(2)预应力砼管桩: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很成熟的施工工艺,工艺简单、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在珠江三角工业厂房、民用建筑应用广泛,但易于受地层条件影响,当中风化岩面埋藏较浅时,容易出现断桩现象;预制桩的桩径较小,抗水平承载力差,且单桩所提供的承载力相对较小;由于挤土、桩距、施工安排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加剧挤土效应。杂填土中含有多量块石,对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需清理填土中大块石等障碍物,中密砂层等亦有可能影响管桩施工,应做好施工应急预案。综上所述,本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且不均匀,性质变化大,岩体差异风化作用强烈,可溶岩区发育溶土洞。场地西侧及西北侧属岩溶强发育区,拟建建筑物适宜于钻(冲)孔灌注桩,桩可嵌入中、微风化层;非可溶岩区适宜于预应力砼管桩,可溶岩溶土洞发育区经处理并检测合格后亦适宜于预应力砼管桩,桩端可嵌入硬塑-坚硬状岩土层。设计可根据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公式10.2.4进行试算桩长,桩基承载力建议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建议对桩基进行沉降验算。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第10.2.4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采用公式10.2.4-1~10.2.4-4进行计算。。式中:a—单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身截面周长;—第i土层桩侧的摩阻力特征值;—第i土层的厚度;—桩嵌岩段截面周长;r—嵌岩深度,当岩面倾斜时以低点起计;—桩截面面积;s—桩侧岩层岩样的天然湿度的单轴抗压强度,详见附表3;p—桩端岩层岩样的天然湿度的单轴抗压强度,详见附表3;、—系数,根据持力层基岩完整程度及沉渣厚度等因素而定。地下水对桩基工程的影响(1)根据地下水、土样腐蚀性分析结果,应按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防腐;(2)地下水对残积土和风化岩具有软化、崩解作用;(3)采用冲孔灌注桩,淤泥质土层中容易缩径,在砂层中易垮孔。应做好桩孔的护壁工作,调整好泥浆浓度,避免垮孔,影响施工;采用预应力砼管桩,杂填土中含有多量块石,对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需清理填土中大块石等障碍物,中密砂层等亦有可能影响管桩施工,应做好施工应急预案。(4)地下水对现场灌注的混凝土可能产生离析作用,施工时应保持混凝土连续灌注并捣振密实,控制拔管高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会离析或进浆。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对桩基的危害及影响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软土、残积土和风化岩:(1)填土层属新近填土,具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土质不均匀等特点。由于浅层人工填土含碎石等障碍物,对预制桩、CFG桩复合地基、深层搅拌桩复合基础施工会有阻碍,施工前应挖除,防止桩偏心及偏斜;(2)钻(冲)孔灌注桩遇软土层时,桩身容易缩径,对成桩产生不利影响;软土条件下施工严格控制开挖造成的水平荷载对管桩的影响。(3)残积土和风化岩有遇水软化、崩解等特征,会导致地基土强度的降低,设计及施工时应加以注意。(4)同时由于同一深度岩性差异而造成桩端岩层强度变化大和不均匀,采用桩基础时应注意地基不均匀性的影响。(5)场地内西侧和西北侧分布有土洞、溶洞等地下洞穴,成桩过程中的振动和钻进可能导致洞体失稳,造成地面塌陷等事故,成桩前应对地下洞穴予以查明并妥善处理。(6)本场地填土、软土、淤泥质粉细砂、淤泥质中粗砂均属欠固结土,受后期固结作用的影响,会产生负摩阻力,桩基设计时应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的不利影响。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表10.2.10-2,对挤土桩与排土桩其负摩阻力系数不同,相关土层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如下:表STYLEREF2\s5.5SEQ表\*ARABIC\s21土层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值表岩土层名称(层号)填土<1>淤泥质土<2-1B>、<4-2B>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细砂<2-3>挤土桩排土桩挤土桩排土桩挤土桩排土桩挤土桩排土桩负摩阻力系数0.450.400.250.200.400.350.400.35可液化土层对桩基的危害及影响本工点饱和砂层具中等~严重液化。砂土地震液化时,土体失去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对地下结构会造成不利影响,为潜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教学楼等重点设防类应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对结构和基础进行处理,其他标准设防类应对结构和基础进行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采用桩基础应注意事项:(1)考虑场地发育软土且局部厚度较大,填土广泛分布,砂层普遍液化,需考虑填土、软土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影响及砂土液化影响。(2)同时由于同一深度岩性差异而造成桩端岩层强度变化大和不均匀,采用桩基础时应注意地基不均匀性的影响。(3)应考虑岩性差异、抗压强度差异对桩基承压力的的影响,充分参考柱位及邻近区岩石试验数据复核设计。(4)地下室底板埋置深度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淤泥质土<2-1B>、<4-2B>层,地层力学性质差,极易被扰动,基坑开挖前建议考虑在开挖一定范围内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桩基检测和监测建议施工完成后的基桩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可执行现行的基桩检测规定。桩的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现场单桩静荷载试验确定。静载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工程桩数的1%,且每个场地不少于3个。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桩,建议进行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对于承受上拔力的桩,建议进行抗拔试验。应采用信息法施工,加强施工监测工作,防止围护结构变形或受力过大,引发工程危害;加强地下水水位监测工作,防止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引起地面沉降过大,必要时进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加强基坑渗水、涌水量监测。加强地表沉降及水平位移的监测,保证地下管线、管道及重要建筑物基础的安全。基坑工程分析本项目拟建教学楼、游泳馆及篮球馆等建筑层数(最高)为5层,局部1层地下室。南侧及北侧地下室基坑深度均约为6.0m。周边环境与基坑等级(1)基坑周边环境本次详勘范围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场地东侧有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侧穿,地面建筑边线距离地铁外边线最小约为12.38米;场地有高压输电走廊通过。现状为施工场地,其余四周为悦江上品高层住宅、市政道路和绿地,地面条件较为复杂。基坑环境等级为二级。本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约为8.48m~9.41m,为珠江江心洲冲积平原地貌。场地范围还分布给水、电信、雨水、电力等管线。总体上,周边环境对本工程施工影响大。(2)基坑安全等级本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破坏、基坑失稳或变形过大对人的生命、经济、社会或环境影响大。采用明挖法施工,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1.3条规定,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周围岩土条件基坑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淤泥质土<2-1B>、<4-2B>层,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I级(砼路面为IV级)。基坑范围内分布人工填土、淤泥质土层、砂层,成分及性质较不稳定,基坑开挖需采取支护措施。基坑开挖、支护、止水建议(1)基坑支护方案建议本工点基坑基底标高约为3.0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00m。基坑开挖深度内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Ⅰ~Ⅱ级,尤其是浅部填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等,该类岩土自稳性均较差,易坍塌,地下水丰富、砂层渗透性好,施工时应加强坑壁的支护措施。对于明挖主体基坑,应根据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基坑开挖的具体深度及周边建筑物的情况,对基坑的支护方案建议采用放坡+搅拌桩处理或放坡+钢板桩处理等。(2)基坑开挖建议1)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根据基坑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周边环境的特点,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止水帷幕,施工中宜设集水井以“顺坡排水”。2)基坑开挖同时要及时坑内降水、止水,防止基坑开挖施工中出现岩土软化、坍塌,以影响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确认达到设计基坑底面标高后应及时浇灌混凝土垫层,坑底土层应避免被水浸泡及扰动。3)基坑开挖深度大,会引起土体过大变形,动力作用下土体强度极易降低,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充分利用土体时空效应规律,严格掌握施工工艺要点,应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先撑后挖、先形成中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的原则,严禁无序大开挖作业,在基坑外侧严禁堆放弃土,防止因施工工序和防范措施不当而造成邻近路面、房屋开裂、沉降。4)由于基坑底板地基土主要为人工填土<1>、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淤泥质土<2-1B>、<4-2B>层,成分及性质较不稳定,设计及施工时应注意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的先后关系,如桩基在基坑开挖后实施,应先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3)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建议采用信息法施工,加强对基坑的监测,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设计、施工,对工程进行调整,确保基坑安全和加快施工进度。2)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3)土方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内分级设置排水沟,利用集水井将地下水及时排出坑外。4)基坑土方在开挖过程中,特别是雨季施工,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本场地软土发育,在基坑开挖时需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开挖面的纵向滑塌。5)开挖施工时应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以便达到设计要求。6)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长时间嚗晒和泡水,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7)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采用地基处理的基坑底,尚应进行地基处理的效果检验。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1)截水措施建议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场地砂层富水性强、抽水时地下水位下降不大,水量大,所以主体结构基坑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注浆截水帷幕。(2)降水措施建议工程降水方案应坚持堵排结合的原则,并重视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1)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和基坑特点,建议采用坑内降水方案,坑内降水至基坑底以下1m。施工区周边应设置好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2)当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宜在基坑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回灌井,采用回灌方法减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层变形量;同时应加强对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做好变形监测及地下水动态监测,防止由于施工降水、基坑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破坏,或引起路面塌陷、下沉、开裂等。3)本场地砂层主要呈层状分布,厚度较大,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强,涌水量较大,应做好在开挖时局部突然大量涌水和流砂的应急及防护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4)本场地基受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岩石较破碎,场地粉质黏土、残积土局部发育,部分砂层直接覆盖在风化岩层,基岩裂隙水与砂层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场地地下水较丰富,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结构底板位置处可能发生的承压水突涌风险,由于开挖深度较大,还需做好基坑支护以防基坑失稳坍塌。5)珠江、西航道距离场地较近,地下水位会受潮汐影响,发生一定变化,地表水与场地范围内上层第四系水和基岩裂隙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可能造成隐蔽工程施工场地涌水涌砂,应做好在开挖时局部突然大量涌水和流砂的应急及防护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措施建议(1)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的开挖改变了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引起土层的变形蠕动,从而引起支护结构产生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如支护结构强度不够或存在缺陷,可能发生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失稳。建议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确保基坑安全。(2)场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场地发育淤泥质土、砂层等软弱土层,基坑开挖需采取降水措施,如降水方法不当或围护结构隔水效果不理想,可导致坑外土体因地下水位下降过多而出现固结沉降超标现象。基坑开挖应采用合理的支护体系,基坑降水宜采用坑内集、排水措施。基坑底部地层部分为软弱层,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基坑开挖可能产生流砂、流土、管涌等渗透性破坏的可能性。同时,施工阶段若地下水控制或工程措施不当,引起周边地面过度沉降或塌陷,可能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破坏,丧失或影响其使用功能。针对此类风险,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详细调查周边环境情况,评估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并制订预防措施。施工时,应采取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严格监测周边环境变化情况,避免过多沉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功能。(3)场地发育淤泥质砂土,在开挖扰动后岩土体强度降低,泡水扰动后亲水矿物形成泥状,使强度降低。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细粒土易发生渗透变形;当围护体系搭接不严时,可导致坑外土体发生管涌或流土等现象,严重时可能出现周边地面塌陷、围护结构失稳破坏等严重事故。(4)场地受构造影响,部分红层基岩风化不均匀,普遍存在差异风化形成的夹层现象,如(较)完整基岩中~微风化带中夹有较破碎的强风化层中风化碎块等,这类不良夹层对桩基工程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为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误判桩基持力层,应加强地质验槽工作,必要时进行超前钻探,桩基持力层选择要避开下卧软弱夹层的情况,若无法避开,应考虑下卧软弱夹层对单桩承载能力及基桩沉降的影响,即使采用嵌岩状也需计算桩基沉降。建议通过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和桩基沉降规律。(5)考虑场地发育软土且厚度较大,填土广泛分布,砂层局部液化,需考虑填土、软土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影响及砂土液化影响。(6)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松散砂层对施工的影响,加强支护,控制地表变形。(7)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既有建(构)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管道和施工间的相互影响,保证既有建(构)筑物和施工的安全。(8)施工过程中应有第三方监测工作,加强对周边环境和地面的变形和沉降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9)当采用复合地基时,设计和施工需考虑处理工艺和施工质量在本场地深厚软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需注意由于场地存在深厚软土且具有欠固结特征,需考虑其对不同形式地基基础沉降以及沉降差对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影响。(10)防止承压水对钻孔灌注桩施工造成危害的主要方法是平衡其水头压力,可通过调整泥浆比重并集合填筑围堰抬高桩孔的泥浆高度来平衡,但要注意泥浆浓度过大造成桩内泥皮和沉渣过大,影响桩基承载力,可通过桩内预埋注浆管进行桩后补浆方式提高承载力。本次勘察部分地段揭露有溶洞、土洞等地下洞穴。施工阶段穿越洞穴时,桩基工程易发生洞体失稳、地面塌陷等工程事故,基坑工程易发生渗透变形、坑底突水、崩塌滑坡等工程事故。(11)场地附近西航道,同属珠江水系,需注意地表水体在丰水期对基坑周边富水砂土层的补给,造成土应力变化过大而引起基坑变形过大的现象,需加强监测。(12)建议参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19)对地基处理、复合地基进行检测。(13)基坑底板地基土主要为人工填土<1>、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淤泥质土<2-1B>、<4-2B>层,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性能均有差异,地基均匀性较差,预测地基变形特征主要为沉降差,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主要为不均匀沉降或局部倾斜等。(14)关于工序方面,建议先填土形成硬壳层施工条件,再进行桩基施工和地基处理,此硬壳层还可提高桩基浅部的水平整体性。(15)基岩存在软弱夹层,结合地层情况和设计要求,可进行必要的超前钻探。(16)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设计、施工需要重视地下水的水压力及浮托作用的影响。设计应根据抗浮设防水位进行工作井结构抗浮验算,采取增加结构配重、设置抗拔锚杆、抗拔桩等措施解决抗浮问题。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对本工程的影响地下管线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拟建场地分布有电力、给水、雨水、电信等重要管线在重建前都需要先迁改或妥善处理。建议建设单位、设计与各权属单位对接,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管线保护措施和改迁方案,确保方案落地。地表水体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本场地西侧约260米为西航道,东侧约870m为珠江。设计需考虑地表水体防洪排涝。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拟建场地分布有电力、给水、雨水、电信等重要管线,施工前必先迁改,避免发生破坏管线的事故。2、基坑开挖需进行降水处理。降水处理一方面会局部改变地下水的迳流、排泄条件,改变地下水环境,对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施工排水会引起地下水的水头下降,会减小水的浮托力,增加土的有效应力,使土体产生附加的沉降变形,如果施工保护措施不当,容易造成路面开裂或塌陷,甚至危及附近建(构)筑物安全。因此,施工降水建议采用坑内降水方案,并加强监测。3、施工过程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将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具体的降低噪音的措施,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尽量减少对居民休息和正常工作、经营的影响。另外,在地铁运营过程中时,附近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振动干扰,并由于振动传播导致一定的低频结构噪声。4、本工点主要为地面建筑,施工机具、器械的堆放及开发项目的基坑开挖将围蔽一部分交通路面,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大,应提前做好疏导、分流工作。5、施工弃土运输过程中可能影响道路整洁及环境卫生。渣土运输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使用排放的尾气将直接降低空气质量。6、本工点对周边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泥浆、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排放到河涌或者岸边,导致河道变窄、堵塞,污染河水。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污水,场地软基加固处理若采用水泥搅拌桩、化学灌浆等方法,均会污染场地地下水,设计施工时务必加以考虑。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本工程可能遭遇的工程风险在上述章节已提及,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为突出重点,现做如下补充,设计和施工应同样予以注意。工程地质条件风险分析地质构造风险根据区域资料,场地南侧约500m的发育海珠断裂,本场地部分钻孔受其影响,红层碎屑岩的风化岩面变化稍大,部分地段形成深槽,下部岩体较破碎,或在完整的基岩中发育有软弱夹层。在基础设计及施工时需考虑破碎带及基岩软弱夹层对基坑围护结构、以及灌注桩基础的不利影响,主要为成孔时塌孔、桩底沉渣过大、或误判桩端持力层,对于桩基工程,可按一桩一孔超前钻探探查桩基础持力层。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1)地面沉降与塌陷:场地内填土层在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淤泥质土、淤泥质砂等软弱土呈层状分布,该层力学性质很差,极易被扰动,对沉降控制均有不利影响。软土属高压缩性土,具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风险。2)崩塌、滑坡:基坑范围内的填土层、软土层及砂层力学性质较差,在强降雨的工况下可能加剧基坑的不稳定性,处理不当容易诱发基坑崩塌、滑坡。3)岩溶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本工程场地西侧及西北侧揭露到石灰岩,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强烈,以表层溶蚀发育为主要特点,分布规律性差,形态规模各异,岩溶洞体充填不好,多呈无充填和半充填状,处于充填状态的充填物工程性质软弱,易被水流冲蚀,洞体充填物夹碎石,推测为近期塌落物,多属于不稳定洞体,对桩基施工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地面沉陷、突水、坍塌等工程事故。特殊性岩土1)填土层结构松散,土质很不均匀,力学性质差,稳定性较差。且人工填土的透水性局部较强,如周边管线漏水或遇强降雨,容易形成水囊,或者将土中细颗粒被流水带走,容易发生坍塌,地表硬化层会对基坑开挖造成一定困难,施工前应破除硬壳层。在基坑开挖和桩成孔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易导致侧壁坍塌或桩体不完整,建议合理选择、安排施工工艺流程,避免此类风险。杂填土中的砼块、块石等硬物会对成桩造成不利影响,设计及施工时需注意。2)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内淤泥质土为欠固结土,欠固结土体工后沉降较大,可能引起地表或上覆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者变形,同时影响桩基的侧摩阻力,降低地基的承载力等。基坑开挖时,需做好支护处理措施,防止出现流泥、基坑壁变形等。3)碎屑岩的残积土及其全、强风化带,天然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但土水理性质差,有遇水软化特点。根据已完成的勘察成果,场地部分钻孔中揭露到“基岩风化不均”现象,即基岩中~微风化带中存在基岩强风化夹层,岩面以下表现出软硬互层。根据区域构造地质资料,及揭露的岩芯综合分析,场地基岩层受到天河-北亭断裂的影响,导致出现风化不均的现象。基岩风化不均会破坏中~微风化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降低岩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并且中~微风化岩体中的强风化夹层多为软弱结构面,对桩基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控制都有不利影响,甚至误判桩基持力层,设计和施工需注意。水文地质条件风险分析场地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层,主要为承压水,局部为潜水,抽水试验成果表明,场地砂层透水性强、富水性好,抽水时地下水位下降不大,涌水量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中风化,为承压水。此外,场地填土较厚,赋存有上层滞水。设计需考虑地下水对灌注桩的影响,在桩基施工时,地下水可能突涌而出,造成孔壁坍塌。场地附近珠江及西航道距场地较近,地下水位会受潮汐影响,发生一定变化,地表水与场地范围内上层第四系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可能造成隐蔽工程施工场地涌水涌砂,应做好在开挖时局部突然大量涌水和流砂的应急及防护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本场地地下水复杂,对施工影响较大,设计、施工需充分考虑止水、排水及降水措施,一旦止水措施不当,在降水过程中也可能会引起基坑周边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风险,施工过程中需加强邻近建构筑物、地下水、重要管线等监测。环境风险分析1)本场地西侧约260米为西航道,东侧约870m为珠江,具因河水引起洪涝灾害风险,施工场地防洪措施及设计洪水位、冲刷特征需依据防洪排涝研究专项报告。2)根据管线调查资料成果及房屋基础资料成果,结合现场踏勘和调查,场地范围及周边地下埋藏物主要为给水、电力、雨水、电信等管道。本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沟浜、墓穴等不利埋藏物。场地西侧紧邻悦江上品高层住宅、东侧紧邻既有地铁6号线隧道及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若地下水控制或工程措施不当,引起周边地面过度沉降或塌陷,可能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破坏,丧失或影响其使用功能。针对此类风险,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详细调查周边环境情况,评估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并制订预防措施。施工时,应采取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严格监测周边环境变化情况,避免过多沉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功能。工程风险地质条件控制建议根据上述针对本工点地质风险分析,依据住建部【2018】3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对工程范围的划分,本工点基坑属深基坑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参照《关于印发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的通知》对本工点可能发生的工程风险的地质条件控制建议如下:地质灾害风险拟建场地南侧距离海珠断裂破碎带约500m,本次详勘尚未有揭露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但受断裂影响,基岩夹层较多,强风化层厚度较大,局部岩芯破碎。场地范围主要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与塌陷、基坑崩塌、滑坡及岩溶等。建议基坑采用放坡+搅拌桩处理或放坡+钢板桩处理为基坑支护,加强对地下水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勿在基坑周边超荷堆载,控制好基坑开挖作业工序。考虑场地可能地处海珠断裂影响范围,局部中风化岩面起伏较大且存在“风化倒序”现象,钻孔属一孔之见,持力层不排除存在差异风化的可能,设计和施工须引起注意,对该范围采用嵌岩桩进行设计时,建议同时按照摩擦桩进行验算,同时满足嵌岩桩、摩擦桩设计要求。施工前加强桩基工程的补勘工作,探明桩基范围的溶、土洞,并根据工程需要采取注浆等处理措施。地震安全性风险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分布有软土和液化砂土,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场地抗震地段的选择宜规避抗震不利地段;当不能规避时应对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结构采取适宜的安全措施。地基强度不足和变形超限风险基坑底板地基土主要为人工填土<1>、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淤泥质土<2-1B>、<4-2B>层。这类地层在天然状态下力学性质难以满足基坑底板承载力的要求,可进行搅拌桩或旋喷桩加固处理。开挖应做好坑内降排水措施,坑底保持干燥,避免坑底土过软导致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隔水、排水措施。基坑失稳坍塌和流沙突涌风险本项目的基坑工程采用拟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范围内的填土层、软土层及砂层力学性质较差,砂层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在强降雨的工况下可能加剧基坑的不稳定性,处理不当容易诱发基坑崩塌、滑坡。基坑底板地基土主要为人工填土<1>、淤泥质粉细砂<2-2>、淤泥质中粗砂<2-3>,局部为淤泥质土<2-1B>、<4-2B>层。本场地受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岩石较破碎,场地粉质黏土、残积土局部发育,部分砂层直接覆盖在风化岩层,基岩裂隙水与砂层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场地地下水较丰富,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结构底板位置处可能发生的承压水突涌风险,由于开挖深度较大,还需做好基坑支护以防基坑失稳坍塌。地下结构上浮风险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需考虑结构上浮带来的风险。宜根据工程特征和相应地质条件增加相应抗拔措施,如抗拔桩和抗浮锚杆等。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基坑开挖对悦江上品高层住宅、既有地铁6号线隧道等周边建(构)筑物可能产生破坏,建议在施工前搜集相关建筑物、管线的竣工图纸,以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形式、管线的准确位置和深度等,并在施工时做好对建筑物、重要管线等的沉降动态监测。基坑施工降水可能导致周围地面塌陷或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风险。其他由于钻探揭示地层为一孔之见,两孔之间的地层线均为推断线,与实际地层可能存在差异,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与断面图地质情况差异大,应及时向勘察设计部门反映,以便尽快解决。结论与建议结论1、本工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综合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本场地主要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与塌陷、基坑崩塌、滑坡及岩溶等,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对场地划分的原则判定,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对于上述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问题,均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进行处理。综合判定场地适宜性差,场地经处理后适宜建设。3、根据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结构,结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I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4、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乙类)。相应地,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5、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综合判断本场地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在7度地震作用下,场地内砂层大部分为液化砂土,应考虑砂土地震液化影响,软土层为非震陷软土,可不考虑震陷影响。6、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具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场地内地表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值;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建议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7、场地西侧及西北侧属岩溶强发育区,拟建建筑物适宜于钻(冲)孔灌注桩,桩可嵌入中、微风化层;非可溶岩区适宜于预应力砼管桩,可溶岩溶土洞发育区经处理并检测合格后亦适宜于预应力砼管桩,桩端可嵌入硬塑-坚硬状岩土层。设计可根据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公式10.2.4进行试算桩长,桩基承载力建议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建议对桩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