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经教学课件_第1页
第一讲:诗经教学课件_第2页
第一讲:诗经教学课件_第3页
第一讲:诗经教学课件_第4页
第一讲:诗经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诗

经目录诗经的地位与影响诗经的编订和体制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年代。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秦统一天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人称先秦文学为“大文学”,其特点有:1.文史哲融为一体的综合形态2.蓄积深远的文化内容,有纵深的历史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的起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艺术起源于劳动;它最初的内容和形式,都决定于劳动生产的实践。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是劳动早于游戏,实用的功能先于审美的感情。人类美感的根源和发展,受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制约和影响。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的起源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的起源《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吕氏春秋》:今夫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诗歌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和乐舞诗结合的形态“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诗歌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和乐舞诗结合的形态“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河图玉版》

“昔葛天氏(古帝号)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古乐篇》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诗歌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和乐舞诗结合的形态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先秦文学发展轨迹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仰韶文化”或“采陶文化”。约公元前四千多年前:“龙山文化”。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巫史甲骨文卜辞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先秦文学发展轨迹周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例如:礼分:吉、凶、宾、嘉、军;乐分:房中、雅、颂;舞分:大武、勺、象。《诗经》《周书》《春秋》为代表。《左传》《国语》。《论语》、《墨子》和《老子》战国:“百家争鸣”屈原《离骚》先秦文学艺术的起源先秦文学发展轨迹各种文学样式都可在这里找到其初生的萌芽,如,在祭祀和巫觇中,有着戏曲的最早雏形,而街谈巷议则呈现小说的端倪。先秦文学参考书目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翦伯赞:《先秦史》,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4.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5.褚斌杰《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6.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7.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1册,上海艺术出版社8.《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诗经的编订和体制《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而写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诗经的编订和体制《诗经》的的编集《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是“献诗”“采诗”“删诗”之说。①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有史籍可考。②采诗: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③删诗:《诗经》编集成书,汉人认为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但这一说法不可信。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采诗说:“行人”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采集目的:一是教育子弟,二是“观民风,知得失”。(《汉书·艺文志》)诗经的编订和体制献诗说:雅颂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曲,......师箴,瞍赋,矇诵。”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160篇: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风”“雅”“颂”“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①大雅(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蕩之什)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②小雅(鹿鳴之什南有嘉魚之什鴻雁之什節南山之什谷風之什甫田之什魚藻之什)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风”“雅”“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共40篇,分周颂、鲁颂、商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①周颂(清廟之什臣工之什閔予小子之什)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②鲁颂(駉之什)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体裁近乎雅诗,《有駜》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风”“雅”“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共40篇,分周颂、鲁颂、商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③商颂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a.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如《那》《烈祖》《玄鸟》;b.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诗经的编订和体制“风”“雅”“颂”另有六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崇丘》《由庚》《由仪》,有目无辞。诗经的编订和体制用诗和传诗(1)用诗《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但所引“诗”句往往断章取义。诗经的编订和体制用诗和传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诗经的编订和体制用诗和传诗(2)传诗秦代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由于郑玄作笺注,日渐兴盛,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唐孔颖达《诗经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也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其中最有代表性、艺术水平最高的有五篇:《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些诗较为全面地记述了周民族起源、迁徙、发展、壮大、鼎盛的历史。内容上:在对历史风云的追忆中,歌颂了周人祖先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艰苦奋斗、创功立业的伟大精神。艺术上:普遍使用铺陈直叙的赋的手法,叙事上出现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片段,带有浓厚的历史传奇色彩。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例:《生民》(诗略)全诗八章:姜嫄受孕的神异;后稷诞生的神异;被弃不死的神异;成长的神异;农业上的神异成就;天助丰收的神异;农祭。艺术成就:采用赋体,直述其事;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使全诗充满神奇、浪漫色彩;语言结构既参差错落又整齐和谐,色彩鲜明,富有动态性;层次清晰,气韵流畅,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诗篇表达的气势。拟声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2.农事诗《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其中《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劳动诗大都格调明快,感情浓厚,表现了劳动者的一种自适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勤劳、吃苦、耐劳的传统。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例:《七月》(诗略)春耕耕作收获,又要采桑养蚕,纺麻织染,乃至打猎捕兽;农闲时去修屋,收获、杂役和祭祀宴庆艺术特色:赋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以时间顺序展示周代农业状况,错落有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女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风俗书;流水、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织、狩猎、藏冰、献祭、执功,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园、田家乐图、食谱、酒经——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姚际恒(清)《诗经通论》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3.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周统治者往往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在这些宴饮中,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有某种政治目的。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4.怨刺诗(贵族怨刺诗、庶民怨刺诗)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如大雅中的《板》《荡》《桑柔》,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小旻》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齐风·南山》等。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1)贵族怨刺诗有的痛斥权奸误国,如《巷伯》、《节南山》、《雨无正》有的感慨人生坎坷、时局动荡,如《黍离》(王鳌:“有言外无穷之感”)艺术特色:基调低沉,余味无穷;反复咏唱,重章叠句,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基调忧伤,反映了周王朝崩溃的过程中整个统治阶级的精神状态和一种毁灭恐慌的世纪末情绪。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例:《国风·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2)庶民怨刺诗

反映了下层百姓的思想情感,活泼辛辣、短小生动

A、揭露统治阶级贪婪狠毒和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如《硕鼠》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丑行。如《新台》《南山》《株林》

C、描写社会苦难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1)战争诗《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秦风中的《小戎》《无衣》。《诗经》战争诗往往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而更多地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2)徭役诗《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如《唐风·鸨羽》《卫风·伯兮风·君子于役》等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鸨羽》、《何草不黄》、《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艺术特色:字词句章的复迭和情感的表达协调一致;大量对偶句和设问句的使用;叙事与抒情、写景的交融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鸨羽》、《何草不黄》、《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艺术特色:字词句章的复迭和情感的表达协调一致;大量对偶句和设问句的使用;叙事与抒情、写景的交融。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东山》(想象丰富(国风中国想象力最为丰富);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王照圆《诗说》:“古人之字不及处在一真字”。国家处于被动防御,并不喜战,因而缺乏昂扬的斗志。个人也是。厌战:出师以丧礼处之,诗中很少有战争的细节描写,重农。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5.战争徭役诗

思妇诗《伯兮》、《君子于役》艺术特色:具有寓情于景、以景映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用赋的手法真实朴素地刻画里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比反衬的手法的使用等。此诗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方玉润《诗经原始》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

6.婚姻爱情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主要集中在“国风”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

6.婚姻爱情诗(1)情诗,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子衿》《齐风·南山》《鄘风·柏舟》等,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

6.婚姻爱情诗A、

真挚欢快的男女欢会诗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趣,风格优美自然,基调欢快活泼风趣,感情大胆热烈,思想情调健康高尚。如《静女》。B、惆怅痴情的相思曲《采葛》《蒹葭》(反复咏唱,表达了诗人内心婉曲深挚难以表达的情感;

写景抒情融合无间;字句数相同,有一种整齐的形式美)《关雎》。C、勇敢坚贞的爱情誓言如《柏舟》《大车》。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

6.婚姻爱情诗(2)反映婚姻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等。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

6.婚姻爱情诗(3)弃妇诗,如《邶风·绿衣》《邶风·谷风》和《卫风·氓》等。

《谷风》艺术特色:真切动人,富有感染力;对比烘托,交互穿插;结构绵密而完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特悱恻,而且沉痛。——

俞平伯《葺芷缭蘅室读诗杂说》《氓》艺术特色:语言委婉,情真意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婚姻爱情诗

婚姻审美观A、

关于女性美的描写:《君子偕老》、《硕人》。《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B、男性美:《卢令》:“美且仁”鬈、偲。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内容《诗经》305篇作品包括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如《王风·黍离》描写故国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爱国诗:如《无衣》《载驰》《凯风》《考槃》《衡门》《鸿雁之什·鹤鸣》《谷风之什·蓼莪》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现实精神(1)《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所叙写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2)《诗经》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现实精神(3)《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地尤其突出。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1.朴实自然的风格和现实主义的精神《诗经》中的诗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朴素自然,无雕琢之痕,具有真纯美。对现实作毫无粉饰的反映,具有现实主义精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爱者歌其情”

——刘盼遂

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2.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加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含义①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②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③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2)赋比兴的运用①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如《七月》中“赋”手法的运用。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朱熹《诗集传》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2)赋比兴的运用②比,运用诗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如《魏风·硕鼠》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卫风·硕人》则是部分的运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2)赋比兴的运用③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或只在开头调节韵律用来唤起情绪,如《小雅·鸳鸯》第二章;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比附象征中心题旨,如《郑风·野有蔓草》《周南·桃夭》。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A、起象征、联想、比拟作用如《周南·关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B、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其协调韵律作用如《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鱼丽》有二字,《伐檀》有八字:“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诗经》常常采用复沓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苢》。《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周南·汉广》。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4.丰富的语汇和和谐的韵律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双声叠韵使《诗经》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双声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等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等等,还有些双声叠韵用在诗句的第一字第三字或第二字第四字上。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使用,使《诗经》节奏舒卷徐缓,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常见的押韵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诗经》中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如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