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_第1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_第2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_第3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_第4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第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什么发散思维?怎么训练发散思维?教学目的:第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什么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指的就是在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单一方法的思维方式。

行各业的人都必须要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它。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发散思维潜能,只不过开发程度不同而已,使用的是否系统而已。

第3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发散性思维的好坏,标志着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就是提高自己的智力过程。

为说明发散性思维对一个人智力发挥的作用,我们讲一则利用发散性思维去处理问题的故事。

第4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987年,我国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了我国“创造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国许多在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众多的杰出人才。为扩大与会者的创造视野,也聘请了国外某些著名的专家、学者。

其间,一位先生拿出一把曲别针,请大家动动脑筋,打破框框,想想曲别针都有什么用途?比一比看谁的发散性思维好。会议上一片哗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别胸卡、挂日历、别文件,有的说可以挂窗帘、钉书本,大约说出了二十余种,大家问这位先生,“你能说出多少种”?这位先生轻轻地伸出三个指头。

第5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简单地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钩、挂、别、联。我认为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把曲别针分解为铁质、重量、长度、截面、弹性、韧性、硬度、银白色等十个要素,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形成信息的栏轴,然后把要动用的曲别针的各种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的竖轴。再把两条轴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信息反应场,将两条轴上的信息依次“相乘”,达到信息交合……”

于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无穷无尽了。例如可加硫酸可制氢气,可加工成弹簧、做成外文字母、做成数学符号进行四则运算等等,

第6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曲别针的用途第7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当中。在中国最早使用汉文“民族”一词的是王韬,他在《洋务在用其所长》(1882年)一文中称:夫我中国,乃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

民族概念的最早使用第9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是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三是民族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们共同体。

提出概念内容第10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特征第1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每个民族都自己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稳定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是在共同地域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共同经济生活是指同一民族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不可分离性和互相依赖的关系。它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不可缺少的特征。共同心理素质是指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的,同一民族人们共同具有的思想、意识、情感、爱好等心理活动。它体现或反映在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以及文学、语言、艺术、哲学、美学、宗教、道德、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第1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继承和发展性科学与完整性针对性和批判性特点第13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

理论与实践

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我国50多年来民族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关于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12条基本观点,其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新发展。第14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共同历史渊源23456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构成民族的六要素第15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缘渊源、族体渊源等。共同生产方式是指同一民族群体的人们,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联系等行为方式的总和。

语言在民族构成诸要素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既是民族内部相互交往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它包括了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的法律、文字、艺术、语言及其创造和传承的信仰、价值、道德、风俗等。

共同风俗习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喜好、习俗、禁忌,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第16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化的六要素的抽象和理论概括,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第二、它既是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又是把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加以区分的界限。第三、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上。第17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怎样认识构成民族的六要素民族的六个要素在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中均有特定的内容,每一个特征都在民族特征中处于一定的地位,起着一定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六个要素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就民族的一般特征而言的,并非每一个民族在任何条件下,都同时完整地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民族。第18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民族不同于种族;民族不同于阶级;民族不同于宗教;民族不同于国家。第19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我们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地调查识别、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民族的客观特征和民族的主观意愿为依据和标准,力求稳妥慎重的甄别,从而使民族识别做到了历史性、现实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其次,我们在具体的识别工作中,即重视每个民族的特点,包括现实的特点和历史文献反映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相关资料和手段,又重视本民族的意愿,广泛征求各民族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爱国上层人士的意见。第20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53——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进行民族识别进行了各民族社会发展形态的调查过程依据理论依据、事实依据民族意愿——按照“名从主人”的基本原则民族识别第2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灵活运用民族定义(理论依据);2、注重调查研究(事实依据);3、要求有本民族的代表参与识别;4、尊重民族意愿(名从主人的精神)。民族识别的原则第2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1950年至1954年的了解情况、确定对策并取得成果阶段;第二、1954年至1965年的民族识别并对民族支系进行归并阶段;第三、1978年至1987年民族恢复和更改阶段,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绝大多数的民族成分都已得到确认。民族识别的三个阶段第23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阶段:1949----1953(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认定了38个民族

第二阶段:1954----1964(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认定了15个民族

第三阶段:1964----1982(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65年8月,认定珞巴族1979年2月,认定基诺族

民族识别的成果第24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识别的意义第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使中国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第二、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我国的民族数量和民族称谓得到了确定,从而为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三、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增强了各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事业。第25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第26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二、民族的发展三、民族的消亡第27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形成的时间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第28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至文明时代的低级阶段时间第29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形成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决定性因素;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第30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中外民族的形成,大体都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这样一些阶段(民族形成途径)。前四种人们共同体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有本质区别的。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后者主要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是经过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部落联盟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第3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因暂时的紧急需要而结成,随着这一需要的消失即告解散。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恩格斯规律从部落发展到民族第3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原始群氏族部落民族语言音节氏族语言语言统一共同语言地域流动固定扩大按地域生活经济采集采集狩猎两次社会大分工伴随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心理素质万物图腾崇拜完善民族心理素质确定第33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民族的发展民族发展的规律

民族发展,是指在民族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自身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质和量的提高。概念第34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社会发展决定民族发展。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总的一般性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相一致的。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情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道路。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有自己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进程。第35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已经消失了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以后的各发展阶段。新产生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从前的各历史阶段。跳跃性发展的民族。民族发展的例外第36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制约因素内部外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间的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素质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第37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模式民族的常态发展

民族的异态发展

民族的跳跃式发展

第38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类型前资本主义民族

资本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

第39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发展的不同趋势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中。由于阶级剥削与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铲除了民族剥削与压迫,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第40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民族的消亡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民族将实现融合,民族将走向消亡。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第4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分化,是指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分化多是因民族迁徙等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是民族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过去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现象和社会过程。概念第4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同化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形式强制同化自然同化第43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强制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反动的。自然同化是不同民族整体、或部分成员之间,经历的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接受和自然适应过程,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马克思主义反对强制同化,欢迎自然同化。第44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野蛮的征服者,总上被那些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马克思自然同化的规律第45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的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特点和差别的最终消失。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上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

概念第46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和趋势。“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它是长期、缓慢的自然过程,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会出现民族共同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会进入民族融合时期。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联系第47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首先是阶级消亡其次是国家消亡最后是民族消亡民族消亡的规律第48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两者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消失,即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世界形成了一个无民族差别的人类共同体。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区别

第49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消亡的标志各民族心理素质差别的消失和全人类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各民族语言差别的消失全人类共同语言的形成。第50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

第一,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好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二,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第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第四,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第51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民族与国家第52页,课件共5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民族与国家的区别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第53页,课件共57页,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