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瓜类病害综合防治_第1页
植物病理学瓜类病害综合防治_第2页
植物病理学瓜类病害综合防治_第3页
植物病理学瓜类病害综合防治_第4页
植物病理学瓜类病害综合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瓜类病害及其综合防治《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模块第1页瓜基础知识葫芦科(Cucurbitaceae)瓜类蔬菜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瓜、南瓜、节瓜、丝瓜、苦瓜、西葫芦、瓠瓜、佛手瓜、蛇瓜等

第2页总体喜温耐热性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充足光照。均为蔓性作物

雌雄异花作物虫媒异花授粉,也有单性结实第3页第4页第5页真菌性病害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猝倒与立枯细菌性病害: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生理性病害药害缺素温度不适第6页畸形瓜或苦味瓜第7页二、瓜类苗期病害多数病害在合适条件下均可在苗期发生子叶病害:系由种子带菌引发子叶发病病害土传病害:育苗介质土壤带菌引发病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或立枯病、炭疽病、菌核病、枯萎病、疫病等第8页(一)猝倒或立枯病1、症状特点土中腐烂型第9页猝倒型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和根部。病部凹陷缢缩,黑褐色,幼苗倒伏枯死第10页立枯类型

苗茎部组织木质化。常不倒伏而体现立枯症状。第11页第12页第13页2.病

原腐霉菌: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无性阶段产生有鞭毛游动孢子。第14页立枯丝核菌:只产生菌丝不产生分生孢子,老化菌丝多呈直角分枝。产生菌核。第15页尖镰孢:可产生3种分生孢子第16页共同特点:土壤习居菌,环境合适时可在地面枯死植物残体上大量繁殖,侵染为害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第17页3.侵染循环

(1)越冬: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6~7年,土壤带菌是最主要侵染起源。(2)传输与侵入:通过浇灌水、土壤耕作、地下害虫传输,从根部伤口或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腐霉菌和镰刀菌可分别游动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输。第18页4.发病条件(1)栽培措施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质差,发芽弱苗木种植过密,苗床过度荫蔽连作土壤覆土深或浅施用生肥第19页2、气候条件:天气高温多湿苗出土后遇连阴雨光照不足第20页三、茎、叶、瓜部主要病害第21页(一)瓜类枯萎病最主要病害,引发消灭性损失全国各菜区都有分布,危害多种瓜类作物,其中以黄瓜、西瓜、甜瓜、丝瓜、节瓜等受害较重。第22页1、症状枯萎病是一类幼苗期从根部侵染、维管束内寄生全株性病害,但一般在幼苗期较少显症。染病植株多从开花、结瓜,尤其是瓜果膨大期开始陆续显症第23页晴天中午,叶片出现似缺水状萎蔫,尤其是心叶萎蔫下垂较显著,早期黄昏或次日清晨可恢复正常情况;如此反复,几天内枯干死亡第24页主蔓茎基部外皮常出现纵裂,湿度大时表面长出一层粉红色霉层。将病株茎基部剖开,可见到维管束变褐色。第25页2、病原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病株茎基部表面所见粉红色霉层是病菌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第26页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第27页专化型:在不一样寄主上寄生尖镰孢菌往往是不会交互侵染。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oumf.sp.cucumerium丝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luffae苦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omordicaenov甜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elonis西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冬瓜专化型。。。。。。第28页3、侵染循环(1)越冬: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壁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有顽强生命力,可存活6~7年。第29页(2)传输与侵入在温湿度合适条件下,菌丝体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浇灌水、土壤耕作、地下害虫或土壤线虫传输。孢子发芽后从根部伤口或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第30页侵入后,开始时扩展迟缓,至进入维管束导管后,扩展速度加快。病菌在导管内可分泌某些分解酶,致使导管内积累许多胶状物质而堵塞导管。毒素毒害寄主,因而使染病植株体现萎蔫、枯死症状。枯萎病特点是潜育期长,一般在一种生长季只进行一次侵染,少有再侵染发生。第31页3、发病条件枯萎病发生与下列条件密切有关:(1)同属同种瓜类连作发病较重。如黄瓜、甜瓜连作;冬瓜、节瓜连作。第32页(2)栽培条件地势低、积水、土层瘦薄酸性土壤施用未腐熟有机粪肥等都有助于发病。地下害虫多瓜田发病也较重。第33页(3)较高土温和气温植物蒸腾量大,加快病情发展。一般土温在15℃以上便开始发病,气温24~28℃最适于发病,30℃以上高温对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第34页(二)黄瓜蔓枯病一种主要病害可危害多种瓜类作物,以黄瓜、丝瓜、节瓜、冬瓜、苦瓜、南瓜受害最重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减产可达20~30%以上第35页1.病原甜瓜球腔菌

Mycosphaerellamelonis

第36页2.症状特点

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或产生圆形及不规则形病斑,后病部产生黑色小点,易破裂。

第37页茎蔓染病,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十几厘米第38页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第39页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与枯萎病相区分?第40页第41页3.发病特点越冬: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输。传输与侵入:翌春条件合适时,病菌从水孔、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引发发病。第42页气候条件: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合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在夏秋雨季发生,雨日多,或忽晴忽雨,天气闷热等气候条件下易流行。栽培条件:排水不良,通风不畅、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重。第43页(三)瓜类霜霉病最主要病害之一,尤其以黄瓜、丝瓜、苦瓜、甜瓜发生普遍且受害较重。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病害,在未种植抗病品种菜区,病害流行时轻则减产30~40%,严重达70~80%以上。第44页1、症状叶片上出现浅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正面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第45页2病原菌: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无性繁殖: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但自然条件不易出现。第46页3.侵染循环:南方一年四季瓜类种植,因此霜霉病终年不停传输:孢子囊气流传输。侵染:气孔侵入,气流传输。数次再侵染。越冬:可通过孢子囊、菌丝体越冬第47页4、发病条件:(1)稍低温、高湿病害。孢子囊在5-30C均可萌发,萌发适温为15-20C,湿度要求在83%以上。侵入温度为10-25C,最适16-24C。萌发与侵染要求在叶片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因此雨量是决定病害发展严重程度多雨、多雾、重露,空气潮湿,昼夜温差大,有助于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

第48页(2)栽培管理原因:影响湿度栽培措施:瓜田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整枝绑蔓不及时,田间杂草丛生、湿度大,都有助于发病。第49页(3)施肥原因:土壤肥力不足或结瓜后追肥不及时,或过量偏施速效氮肥,都会减少植株抗病性,加重病害发生程度。第50页3、品种抗病性

不一样瓜类或同种瓜不一样品种对霜霉病抗性差异很大。瓜类中以黄瓜、丝瓜、苦瓜、甜瓜等较感病;冬瓜、南瓜、葫芦瓜等较抗病。第51页(四)瓜类白粉病世界性病害,南方以黄瓜,苦瓜,南瓜等发生较重,春秋两季为害较大。第52页1.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cucurbitacearum

瓜单囊壳Sphaerothecacucurbitae在福建未见有性阶段,仅见无性世代粉孢属(Oidiumsp.)。第53页2.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正背面病斑圆形,较小,上生白粉状霉,逐渐扩大汇合,严重时整个叶片充满白粉,变黄褐色干枯,白粉状霉转变为灰白色

第54页第55页3.发病规律(1)越冬:病原茵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中越冬。(2)侵染与传输: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初侵染,直接侵入或气孔侵入,后气流传输,再侵染多。第56页第57页第58页3、发生时期:温室栽培周年都可发生。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25%时仍可萌发并侵入为害,自由水过多反而不易病害发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低于10℃或高于40℃都不利。雨量偏少年份发病较重。4、栽培条件:通风及排水不良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缺水、生长不良等均使病情加重。

第59页(五)瓜类灰霉病主要病类,常造成大量烂瓜

第60页1、病原无性阶段:灰葡萄孢,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丛生,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有性阶段可产生菌核。第61页2、症状多从开败雌花处侵入,致使花瓣腐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使脐部呈水浸状,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而后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瓜条被害时,染病组织先变黄并生有灰霉,后霉层腐烂.第62页叶片上病斑较大,表面着生少许灰霉。第63页第64页3、侵染循环(1)越冬途径:菌核、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越冬。(2)传输与侵入: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浇灌水传输,由寄主开败花器、伤口、坏死组织侵入,也可由幼嫩表皮直接侵入,再侵染次数多。第65页4、发病条件较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大田多雨,一般会诱发病害流行。第66页(六)瓜类炭疽病炭疽病是我国南北菜区普遍发生主要病害,以黄瓜、丝瓜、冬瓜、节瓜、南瓜发生较多,甜瓜、西瓜也受害较重。病害流行年份常造成植株中下部大量叶片枯干。果实产生病斑减少品质或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第67页1、病原葫芦科刺盘孢菌第68页2、症状瓜类生长全期,植株各部位都可受害。成株期染病,在叶片上先出现湿润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淡褐色至深褐色近圆形病斑,潮湿长出黑色小粒点,其间尚有桔红色粘稠小液滴。第69页天气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许多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早枯叶柄、茎蔓受害,产生黑褐色梭形或短条状稍凹陷病斑,其上亦长出黑色小粒点第70页瓜果染病产生油渍状近圆形凹陷病斑,严重时可使瓜果腐烂;此病在贮运销售期间可继续为害。

第71页第72页第73页第74页第75页3、侵染循环(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也能够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2)传输与侵入:翌年春末形成孢子借风雨传输,主要从伤口侵入,在幼嫩叶片也可直接侵入。带病种子也可远距离传输。潜育期14~20天。此病在每年3-11月均可发生,以4-6月为高峰期。温室中终年常保持菌源。第76页4、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高湿闷热,天气忽晴忽雨,台风频繁。22-24C发生普遍。(2)栽培条件:瓜类作物连作或邻作,病菌起源多;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湿度高;土壤瘦瘠、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等,都有助于诱发炭疽病

第77页(七)瓜类细菌性角斑病危害黄瓜、苦瓜、西瓜、甜瓜等多种瓜类病原: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

第78页2.症状叶片发病,初生针尖大小水渍状斑点,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斑,易穿孔或破裂。第79页第80页第81页第82页第83页茎部发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湿度大时分泌出乳白色菌脓果实发病,初呈水渍状小圆点,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成大斑;果实软化腐烂第84页第85页3.发病规律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浇水、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飞溅传输,媒体昆虫、农事操作也可传输。病菌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再侵染。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4~28度时会引发该病。重茬田,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排水不畅,管理粗放会加重发病。。

第86页(八)瓜类病毒病花叶病又称病毒病,是瓜类蔬菜上一种常见病害,世界及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可为害黄瓜、甜瓜、丝瓜、苦瓜、冬瓜、节瓜、南瓜、西葫芦等,常造成严重损失。

第87页1病原:多种黄瓜花叶病毒(CMV):蚜虫、汁液传输西瓜花叶病毒(WMV):汁液接触与棉蚜传输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W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南瓜花叶病毒(SpMV)第88页2、症状:多种瓜类病毒病症状大同小异黄化或花叶畸形:叶片或果实坏死第89页CucumberMosaicVirus(CMV)

Symptomsonzucchinisquashleafandcucumberfruits第90页CucumberMosaicVirus(CMV),

第91页CucumberMosaicCucumovirus(CMV)CMV-NYcausingcolorbreakingonpumpkin(Cucurbitapepo)

第92页cucumbermosaicvirus

(CMV)第93页WatermelonMosaicVirus(WMV)

Mosaicincucumberleaf第94页SummersquashleavesshowmosaicsymptomscausedbyWatermelonMosaicPotyvirus(formerlyWMV-2).第95页MosaicandrugosityoffoliageandcolorbreakingonfruitofstraightneckyellowsquashcausedbyWatermelonMosaicPotyvirus(formerlyWMV-2).

第96页PapayaRingspotPotyvirus(PRSV)producesstrongmosaic,distortion,anddeepleafserration.

第97页ZucchiniYellowMosaicPotyvirus(ZYMV)producesprominentyellowmosaicanddistortionoffoliageandgreatlymalformedfruitasshownhere.第98页Squashmosaicvirus

第99页3、发生规律与发病条件(1)初侵染源病毒种类多,寄主范围广初侵染源普遍存在,尤其在我省不存在病毒越冬越夏问题。第100页(2)传输与侵染:蚜虫与汁液传输;种子传输;生长季可屡屡进行再侵染。第101页(3)气候条件:天气条件与瓜类花叶病发生有密切关系,高温、干旱、日照强有助于发病,这不不过有助于蚜虫繁殖、迁飞传输,也利于病毒增殖,同步也会减少植株抗性。(4)栽培方面:第102页(九)瓜类根结线虫病第103页根据瓜类病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目前瓜类生产上应重点注意病害预防措施,以确保瓜类安全、高效生产。三、瓜类病害综合防治第104页1、选用抗病品种或种子消毒种子消毒:针对种传病害。健康植株留种、温汤浸种、种子药剂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依不一样瓜,温度与时间试验而定),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或用0.5%高锰酸钾浸泡2小时或400倍多菌灵浸3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洁净后催芽播种)。第105页2、育壮苗、健苗(1)选择新荒地育苗,避免连作(2)控制苗床浇水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3)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4)精选种子,适时播种,育壮苗第106页第107页第108页(5)土壤消毒:药土垫床和覆种。用10%多菌灵或腐霉利每平方米10克,细土2千克混合,下垫上覆。(6)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控制苗床湿度。用有机肥或堆肥作苗床基肥时,必须充足腐熟。第109页3、加强栽培控病管理控制温湿度:对于大棚和温室内温度,如31-33ºC,并通风,减少湿度高温闷棚:可选晴天上午密闭棚室,通过自然光照或人工加温将温度升到45℃并保持2小时,以杀灭棚内病菌。第110页(2)高畦深沟种瓜,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