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件-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_第1页
工程经济学课件-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_第2页
工程经济学课件-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_第3页
工程经济学课件-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_第4页
工程经济学课件-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设备损耗、补偿与折旧第二节设备更新决策第三节设备租赁分析第七章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本章重点:1、设备损耗的种类、规律和补偿方式;2、设备折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设备更新的概念和原则;4、设备的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计算;5、设备更新与租赁的决策方法。一、设备的损耗与损耗规律二、设备损耗的补偿方式三、设备的折旧第一节设备磨损、补偿与折旧本节重点:1、设备损耗的种类、规律和补偿方式;2、设备折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设备的损耗与损耗规律1.有形损耗(物理损耗)在力的作用下,设备的实体遭到损伤;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设备产生锈蚀。(1).设备使用时在力的作用下,其零部件到整个设备受到摩擦

冲击、振动或疲劳,使设备的实体遭受到损伤。零部件原始尺寸的改变,甚至形状发生改变;公差配合性质的改变,以及精度的降低;零部件的损坏。(2).设备在闲置中受到自然力的作用产生锈蚀,或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保养而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有形损耗造成设备的技术性陈旧(3)有形损耗的规律Ⅰ初期损耗阶段:时间短,磨合。Ⅱ正常损耗阶段:磨损阶段缓慢,随时间匀速缓慢增加。AF磨损度时间0ⅠⅡⅢⅢ

剧烈损耗阶段:磨损超过一定限度,工作情况恶化,零部件磨损迅速增大,设备精度、性能和生产率迅速下降。2.无形损耗(精神损耗)(3)竞争加剧、经济衰退、市场需求减少导致资产效益下降。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其他经济性原因而造成的机器设备的非实体性损耗。3.综合损耗第三种被称为经济性贬值前两种被称为功能性贬值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同时存在所产生的综合性作用。(1)工艺改进,生产相同设备所需社会必要劳动减少;(2)技术进步,创造出新的替代设备;二.设备损耗的补偿方式设备损耗形式可消除性的有形损耗不可消除性的有形损耗无形损耗修理更新改造设备损耗的补偿方式大修理:对可消除的有形损耗进行修复;

现代化改造:局部补偿功能性贬值;

更新:对不可消除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全部补偿。1.2.做好设备的经常性维修和故障预测工作

三.设备的折旧(depreciation)1.折旧的概念标准性能性能时间0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企业应该具有重置设备资产的能力:将磨损转移到产品中去,计入产品的成本费用—计提折旧。损耗价值=折旧费。当期计提的折旧费,是一种非现金流出,也就是说,不是计提期间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流出。2.折旧的方式折旧方式取决于影响折旧的因素时间函数使用情况或业务活动的函数两者结合的函数3.设备折旧为时间函数时的折旧计算方法(1)折旧的相关因素:设备净产原值,净残值和折旧年限(2)直线折旧法(年限折旧法)直线折旧法(Straight-lineDepreciationMethod)

直线折旧法是指将资产原值扣除净残值后,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年折旧费为购置成本扣除残值后,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直线折旧法的计算公式每年折旧费=(成本-残值)/估计有效使用年限直线折旧法举例下面举例说明一台服务器的折旧计算过程:服务器购置成本:4500美元预计使用年限:4

净残值:500美元

年折旧费=(4500美元-500美元)/4年=1000美元/每年。使用年限届满时,通常会将这台服务器淘汰。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一、通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10━14年2.动力设备11━18年3.传导设备15━28年4.动输设备8━14年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8━12年电子计算机4━10年通用测试仪器设备7━12年

6.工业窑炉7━13年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9━14年

二、专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9━15年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发电及供热设备12━20年输电线路30━35年配电线路14━16年变电配电设备18━22年核能发电设备20━25年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8━12年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8━14年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7━14年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5━10年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6━12年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8━14年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7━15年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15━22年三、房屋、建筑物部分折旧年限

21.房屋生产用房30━40年受腐蚀生产用房20━25年受强腐蚀生产用房10━15年非生产用房35━45年简易房8━10年22.建筑物水电站大坝45━55年其他建筑物15━25年

式中:

D—每期折旧费,元;

P—资产原值,元;S—折旧期末资产净残值,元;S=SO-SCSO—折旧期末资产预计残值,元;SC—折旧期末预计清理费用,元;ND—资产的折旧期,一般为年;D=dPS=So-Sc例7-1:某设备原始购置价格为24000元,可使用四年,预计期末净残值为800元,试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和年末资产净值。

年末资产净值Pm等于上一年年末资产净值Pm-1减去当年折旧额D:Pm=Pm-1-D(3)加速折旧法md

D

Pm0D*P

Pm-1-D

124%580018200224%580012400324%58006600424%5800800已知:P=24000S=800

ND=4

加速折旧法,是一种使用前期提取折旧较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尽早得到价值补偿的折旧方法。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100%/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年(Ⅰ)年数和折旧法(年限总和法、年数积数法)

(设备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在其寿命的前1/3

时间内会被核销掉)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丁企业在2002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02年和2003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解题思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2002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03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使用年数总和法的注意事项

1.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净残值;

2.同时在计算时也需要注意题目是如何提问的,在会计处理中的“一年”计提的折旧是否等同于折旧期限中的“一年”。

式中:Dm—第m年年末的折旧额;m—年序数;

例7-2:某设备原始购置价格为24000元,可使用四年,预计期末净残值为800元,试使用年数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和年末残值。解:dm–第m年的折旧率;Pm–第m年年末的资产净值。dm简化计算法:各年折旧率的分母为年序数之和;分子为年序数的倒排序。1231+2+3=6mdmDmPm0dm(P-S)

Pm-1-Dm14/1092801472023/106960776032/104640312041/102320800已知:

P=24000S=800

ND=4(Ⅱ)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率按残值为零时的直线折旧法折旧率的两倍计算式中:Dm—第m年年末的折旧额,元;Pm-1——第m-1年年末的资产净值,元;d——折旧率,%;ND——折旧年限。例7-3:莱蒙公司以160000元购入一台机器,估计可使用5年,期末估计残值5000元。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当:时;取:(i=0,1,2,……,n-m)最后两年:式中:s——设备残值。使用年限折旧计算式当期折旧累计折旧账面价值016000012345合计直线法:31000 31000129000P(1-5000/160000)/5×100%160000×19.375%160000×19.375%160000×19.375%160000×19.375%160000×19.375%31000 620009800031000 930006700031000 1240003600031000 1550005000155000使用年限折旧计算当期折旧累计折旧账面价值016000012345合计年数总和法(160000-5000)×5/15(160000-5000)×4/15(160000-5000)×3/15(160000-5000)×2/15(160000-5000)×1/15

516675166710833341333930006700031000124000360002066714466715333103331550005000155000d1=5/15,d2=4/15,d3=3/15,d4=2/15,d5=1/151+2+3+4+5=15:年数积数、年数总和使用年限折旧计算当期折旧Dm累计折旧账面价值Pm016000012345合计双倍余额递减法d=2/5×100%=40%160000×40%96000×40%57600×40%(34560-5000)/26400064000960003840010240057600230401254403456014780147801550005000(34560-5000)/234560×40%=13824<1478015500014022019780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的企业或固定资产

(一)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二)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三)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四)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

尽管折旧和利息不作为全部投资的现金流出,但由于可以抵扣所得税,因此,折旧越多越快、利息支付越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越高),税后的净现金流越多。有利于:有益于投资回收、提高投资收益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弊端:增加当年成本、减少当年国家税收。加速折旧的利弊分析:其它折旧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例如:某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85600元,预计能生产产品产量为1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该设备单件折旧额=185600×(1-3%)/1000000=0.18(元/件)本月生产产品20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本月折旧额计算如下:本月折旧额=20000×0.18=3600(元)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一、设备更新及其原则二、设备原型更新的决策方法三、出现新设备条件下的更新决策方法第二节设备更新决策本节重点:1、设备更新的概念和原则;2、设备的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计算;3、设备更新的决策方法。一设备更新及其原则1、设备更新的概念

设备更新就是用比较经济的、比较完善的、性能和效率更高的设备,来更换已经陈旧了的在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在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2、设备更新原则(1)不考虑沉没成本

如:某设备原购价值(原始成本)15000元。目前帐面价值5000元,目前出售价值4000元,期末净残值3000元。分析时,该设备价值取多少元?该设备价值取4000元,不能取15000元或5000元、3000元。

(2)客观的立场分析

例7-4:机器A在4年以前以原始费用2200元购置,估计可以使用10年,第10年末估计净残值为200元,年使用费为750元,目前的售价是600元。现在市场上同类机器B的原始费用为2400元,估计可使用10年,第10年末的净残值为300元,年使用费为400元。现有两个方案:方案一继续使用机器A,方案二把机器A出售,然后购买机器B。已知基准折现率为15%,比较这两个方案,选择最优方案。解:方案一现金流量图600元750元200元06方案二现金流量图:02400元300元10400元﹥

采用第二方案比采纳第一方案优,平均每年节约经费22.27元。二、设备原型更新的决策方法1、设备的寿命(1)设备的自然寿命(物质寿命)

从投入使用至不能使用、报废为止。由设备的有形损耗所决定。(2)设备的技术寿命(有效寿命)

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从投放至因技术落后被淘汰的使用年限。主要由设备的无形损耗所决定。(3)设备的经济寿命:从投入使用至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被更新。

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寿命年成本最小(或年盈利最高)的使用年限。2、设备的经济寿命估算(1)年值法

现金流量年金化当N为经济寿命时:当CFj>0时,AW

最大(Max)

当CFj≤0时,AW

最小(Min)式中:

AW—年值(AnnualWorth);CFj—第j年的净现金流量;

P—资产原值;

i—年利率;N—年限数;AW=[∑CFj(1+i)–j–

P

](A/P,i,N)NJ=1(A/P,i,N)—年金回收系数(2)平均年费用法式中:AAC——平均年费用P——资产原值S——资产净残值YO—平均年营运费Ym——平均年维修费AAC/元/年平均费用AAC曲线平均年使用费用资金回收额0Ne

使用期/年设备的年费用曲线式中;

Se——在经济寿命期末的净残值,元;Ne——设备的经济寿命,年。(3)平均年盈利法

当项目现金流量以考虑收入为主时,可以用平均年盈利(AAB)法估算设备的经济寿命。这时,设备项目的主要现金流量有两项:年资本费和年收益,其中年收益是年总收益与年费用的差值,要考虑净残值的影响。平均年盈利曲线AABNe年收益曲线资金回收额曲线0

用年值法估算设备的经济周期的过程是:在已知设备的现金流量的情况下,要逐年计算从寿命1年到N年全部使用期的年等效值,从中找出平均年费用的最小值(项目考虑以支出为主时),或是平均年盈利的最大值(项目考虑以收入为主时),及其所对应的年限,从而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这个过程通常是用表格计算来完成的。使用期/年设备的年盈利曲线

例7-5(教材P-211,例7—5):某机器的原始费用为14500元,根据过去的纪录,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其年使用费会逐年增加而期末净值会逐年减少,如表所示。假设最低希望收益率为10%,求(1)该机器的经济寿命;(2)当平均每年总收入为10000元时,该机器的经济寿命。年末(j)年使用费(Yj)期末净值(Sj)1300010500232008100335006500439005200545004200列表法解:计算经济寿命;求达到年费用最低或年收益最高的年限。年费用计算公式:年收益计算公式:寿命j年资本费①年使用费②Yj年费用AAC③=①+②14400+10503000845023686+8103200769633217+6503500736742934+5203900735452717+42045007637列表法,求达到年费用最低或年收益最高的年限。n=4年收入④Aj年收益AAB⑤=④-③100001550100002304100002633100002646100002363三、出现新设备条件下的更新决策方法应用年值法逐年比较,权衡判断,做出正确选择。例7-6:(教材:P.212—213,例7—6)某设备目前的净残值为8000元,还能继续使用4年,保留使用的情况如表所示。新设备的原始费用为35000元,经济寿命10年,10年年末的净残值为4000元,平均年使用费为500元,基准折现率是12%,问:旧设备是否需要更换,如需更换,何时更换为宜?保留使用年数年末净值(元)年使用费(元)165003000250004000335005000420006000AACN=(35000-4000)(A/P,12%,10)+4000×12%+500=6467(元)

AACO=(8000-2000)(A/P,12%,4)+2000×12%+3000(P/F,12%,1)

+4000(P/F,12%,2)+5000(P/F,12%,3)+6000(P/F,12%,4)=6573(元)∵AACN<

AACO,∴旧设备应该更换。保留1年:

AACN>AACO,旧设备应继续使用AACO=(8000-6500)(A/P,12%,1)+6500×12%+3000=5460(元)

何时更换为宜?AACN<

AACO,旧设备应该更换。旧设备应继续保留使用2年,于第2年年末更换。

保留3年:

AACo=(5000-3500)(A/P,12%,1)+3500×12%+5000=7100(元)

保留2年:

AACN

AACO,旧设备应继续使用。AACo=(6500-5000)(A/P,12%,1)+5000×12%+4000=6280(元)设新设备年经营费用为x,则旧设备为50000+x则:AAC旧=90000(A/P,6%,5)+x+50000=71336+xAAC新=270000(A/P,6%,5)+x=64098+xAAC旧>AAC新,AAC旧-AAC新=7268(元)应该更换解:

例7-7:某厂两年前花180000元购买了一台专用设备,估计还能使用5年,最后不计残值。由于技术进步,目前可买到一台效率更高的专用设备,购置费270000元,但年经营费用比旧设备节约50000元,使用寿命5年,最后也不计残值。旧设备若就地处理只能回收90000元,设标准折现率为6%,问旧设备应否更新?

作业:P.219—6、7、8

第三节设备租赁分析一、租赁与购买决策二、影响租赁或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三、租赁决策分析本节重点:1、设备租赁的概念和种类;2、设备租赁决策分析。一、租赁与购买决策1、设备租赁的概念和种类

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

租赁是以支付(或收取)租金的形式取得(或出让)一项资产的使用权的经营业务。概念:种类:

经营性租赁是为满足经营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经营租赁期限相对较短,出租人一般需经过多次出租,才能收回对租赁资产的投资,因此,经营性租赁又被称为不完全支付租赁。

融资性租赁又称金融租赁,它是指由承租人指定设备及生产厂家,委托出租人融通资金购买并提供设备,交承租人使用并支付租金,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融资租赁在租赁期间出租人通过收取租金的形式收回购买设备时投人的全部资金,包括设备货款、利息和利润,所以,融资性租赁又被称为完全支付租赁。

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

2、租赁与购买决策考虑支付方式筹资方式使用方式3、影响租赁或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寿命费用预付(定金)利率资本预算优惠二、租赁决策分析1、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比较租赁成本和购买成本现值法(寿命期相等)

年值法(寿命期不等)影响租赁或购买设备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的寿命期或设备的经济寿命;(2)每期(月)的设备支出费用;(3)预付资金(定金);(4)付款期的利率,是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5)获得该设备的资本预算计划;(6)租赁所具有的帮助企业避免运用短期信用和保留其短期借款能力的功能;(7)企业的经营费用减少和折旧费和利息减少的关系;(8)租赁的节税优惠。由以上讲诸因素可以看出,企业作出租赁或是购买决定的关键在于能否为企业节约尽可能多的费用,实现好的现金流量,然后经过经济指标评价比较后进行决策。(1)、不考虑税金情况下:

例7-8:(教材:P-215,例7—7)某厂需要一台机器,设备的价格(包括运费保险费在内)为180000元,使用寿命10年,预计设备的净残值为5000元。该机器每年预估的营运费为23000元,可能的各种维修费用平均平均每年需要3000元。若向租赁公司租用,每年租金为25000元。试问那种方式对企业有利?基准折现率为10%。解:选择租赁(L),计算成本现值:PV(L)=(25000+23000+3000)(P/A,10%,10)=313375(元)选择购买(B)计算成本现值:PV(B)=180000+(23000+3000)(P/A,10%,10)-5000(P/F,10%,10)=337832(元)PV(L)<PV(B),应选择租赁

也可采用费用年值法计算(略)(2)考虑税收影响情况下的比较

由于利润要交所得税,因此在充分考虑税收优惠影响下,应该选择税后收益最大或税后成本最小的方案。按财务制度规定,租赁设备的租金允许计入成本,购买设备每所计提的折旧费也计入成本,若借款购买设备,其每年支付的利息也计入成本。在其它费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入成本越多,则利润总额越少,企业交的所得税越少。(2)、考虑税金情况下:

例7-9:(教材:P-216,例7—8)某企业为生产其主要产品,需要一台价值为1100000元的设备,该设备的使用寿命5年,采用直线折旧法,残值为100000元。若采用租赁方式租用设备,则每年需付租金300000元。如借款购买则5年内每年需按借款利率10%来等额分付本利和。假设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折现率为10%。采用租赁设备时,承租人可以将租金计入成本而免税;当借款购买时。企业可将所支付的利息及折旧从成本中扣除而免税,并且可以回收残值。试对以上两种方案进行决策。解:选择租赁时(L)的成本现值:PV(L)=300000×(P/A,10%,5)-300000×33%×(P/A,10%,5)

=761951(元)选择购买时(B)的成本现值:

PV(B)=1100000-((1100000-100000)/5)×0.33×(P/A,10%,5)-110000×0.33×(P/F,10%,1)-91982

×0.33×(P/F,10%,2)-72162×0.33×(P/F,10%,3)-50360×0.33×(P/F,10%,4)-26378×0.33×(P/F,10%,5)-100000

×(P/F,10%,5)=694984(元)年份剩余本金①

还款金额②

支付利息③111000001100000(A/P,10%,5)

290180①×10%1100002

919820290180

91982372162229018072162450360429018050360526378429018026378PV(L)>PV(B),应选择购买

2、租赁价格与支付(1)、租赁费用租赁保证金租金担保费(2)、租金的计算(Ⅰ)、附加率法式中:PV—租赁资产的价格;N—还款期数;i—与还款期数相对应的折现率;r—附加率;R—每期租金

例7-10:(教材:P.217-218,例7—9)中国租赁公司拟出租给河北某企业一项租赁资产,设备价格为550000元,租期为8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折现率为10%,附加率为4%,问每期租金为多少?解:R=550000×(1+8×10%)/8+550000×4%=145750(元)

(Ⅱ)、年金法

例7-11:(教材:P.218,例7—10)中国计算机租赁有限公司与南京某企业达成一笔租赁交易,租赁资产的价格为200万元,租期为5年,试分别按每年年末、每年年初支付方式计算租金。(利率8%)

解:年末支付方式R=2000000×(A

/P,8%,5)=501000(元)年初支付方式

R=2000000×(F/P,8%,4)×(A/F,8%,5)=463651(元)(3)、租金的支付:

租赁期起算日支付日期支付币种支付方式年初支付方式R=2000000×(F/P,8%,4)×(A/F,8%,5)=463651(元)或R=2000000×(F/P,8%,1)×(A/P,8%,5)=46300001234-1RRRRR200万元第八章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概论二、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三、技术创新的程序四、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本章重点:1、掌握技术创新概论、形式和作用;

2、掌握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3、了解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4、了解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原则和鼓励政策。五、技术创新实务六、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七、案例一、技术创新概论1、技术创新的作用(1)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是随着技术创新的中心而转移(2)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的动力,经济的持续增长来源于技术创新的持续活跃。2、熊彼得“创新”理论简介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1912《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创新是现代经济学的精髓。

创新—企业家对生产函数中诸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进行新的组合,使资源从旧的过时的产业转向新的更富有生产性的产业。既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完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引入现存的生产过程,使生产的技术体系发生变革。

(2)、“创新”的五种形式1.生产新的产品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1)、“创新”的概念3、技术创新理论的要点:(1)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决策者组织者(2)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应用在生产中,应用在商业化的生产系统中,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成功的标志是:市场占有率超额利润(不同于研究开发)(3)、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关键作用(4)、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超额潜在利润

垄断市场—高价策略—超额利润二、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归根到底在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竞争优势来源于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销售优势,这些优势的取得根本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模仿优势合作优势三、技术创新的程序1、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技术推动论市场拉动论双元论——图8-3

图8-1、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技术创新图8-1科技推动引发技术创新模式框图市场需求

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技术创新图8-2市场拉动引发技术创新模式框图图8-3科技与市场联合推动的创新模式框图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确认技术开发机会确认市场开发机会

应用与开发研究2、技术创新程序图8-4技术创新与创新扩散的过程市场需求拉动市场需求拉动市场需求拉动企业家创新概念的产生研究与开发或模仿或引进设

计制

造市场销售超额利润获得市场占有率提高新产业的新增长新兴产业的形成四、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1、自主创新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前提:以率先性的技术为目标,——

独占性优势杜邦公司:尼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技术轨道——派生创新要求领先的核心技术雄厚的开发资金科技和市场趋势:数字技术2、模仿创新

在率先创新示范下——引进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完善、开发或商业化模仿中有创新3、合作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企业间、企业与高校、研究所间合作推动的创新成果的转化——瓶颈五、技术创新实务1、技术创新概念的产生:企业家的捕捉2、技术预测与市场要求预测信息恰当扬长避短技术轨道大多数企业以模仿创新为主

3、技术创新实施

边引进—边吸收—边改造—边创造—设立创新小组4、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管理企业创新阶段构成——教材:P.233,表8—1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教材:P.234-236,表8—2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分析和评价方法5、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辅导

(1)、政策供给需求环境(2)、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原则辅导不包办辅导技术创新与辅导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政策可调整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P.238,图:8—5(3)、鼓励政策等【教材:P.237-239(1)—(26)】2、企业的组织形式(1)、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具有的特征:小型化简单化弹性化六、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1、社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构筑的原则上应该是:(1)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引导和保护;(2)有利于企业创新资源的供给和流动;(3)有利于对取得技术创新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的肯定和激励,以延续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4)、内企业与内企业家七、案例(教材:P.246—251)

3、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1)、在产品事业部内组成新产品或新技术开发小组(2)、技术中心(风险事业部)(3)、产、学、研结合(2)、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类别

教材:P.242-244,图8-6——图8-10(5)、创新小组1、比较下列3个方案哪一个最优,试用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进行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一致。(i=10%)方案期初投资(万元)年运行费(万元)1—5年6—10年A701313B1001010C11058解:(1)费用现值法:

PCA=70+13(P/A,10%,10)=149.88(万元)PCB=100+10(P/A,10%,10)=161.45(万元)PCC=110+5(P/A,10%,5)+8(P/A,10%,5)(P/F,10%,5)=147.78(万元)由于PCB>PCA>PCC,故费用现值最低的C方案为最优。

(2)费用年值法:

(4分)ACA=70×(A/P,10%,10)+13=24.40(万元)ACB=100×(A/P,10%,10)+10=26.28(万元)ACC=PCC(A/P,10%,10)=24.06(万元)由于ACB>ACA>ACC,故费用年值最低的C方案为最优。(4分)方法二:ACA=PCA(A/P,10%,10)=149.88×0.1628=24.40(万元)ACB=PCB(A/P,10%,10)=161.45×0.1628=26.28(万元)ACC=PCC(A/P,10%,10)=147.78×0.1628=24.06(万元)

由于ACB>ACA>ACC,故费用年值最低的C方案为最优。从而,可得结论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结果相同,即二者为等效评价指标。(2分)2、某机器购置成本为50000元,使用年限估计为5年,净残值为5000元,试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分别计算各年折旧额及年末账面价值。解:各年折旧额及年末账面价值见下表年份折旧率各年折旧费用/元各年年末账面价值/元05000010.40200003000020.40120001800030.407200108004(10800-5000)/2290079005(10800-5000)/2290050003、已知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净残值为0.3万元,折旧年限是5年,试按年数和折旧法求各年的折旧额及各年年末账面价值。解:各年的折旧额及各年年末账面价值各1分。年份折旧率各年折旧费用(万元)各年年末账面价值(万元)0

1015/153.236.7724/152.594.1833/151.942.2442/151.290.9551/150.650.30作业题4、试比较表7-7两种设备的优劣。年利率为10%,经济寿命均为10年。表7-7习题4的资料初始投资年费用/元年收入/元设备X15000650011000设备Y23000825015700解:(一)利用经济寿命期内的平均年盈利法。

AAB(X)=11000-6500-15000(A/P,10%,10)

=11000-6500-15000×0.16275=2058.75(元)

AAB(Y)=15700-8250-23000(A/P,10%,10)

=15700-8250-23000×0.16275=3706.75(元)

因AAB(X)<AAB(Y),故设备Y为更优。

(二)利用互斥方案比选中的净现值法NPV(X)=-15000+(11000-6500)(P/A,10%,10)=12652.5(元)NPV(Y)=-23000+(15700-8250)(P/A,10%,10)=22780.25(元)因NPV(Y)>NPV(X),故优选Y方案。

(三)可以用方案的净年值来比选

NAV(X)=-15000(A/P,10%,10)+11000-6500

=11000-6500-15000×0.16275=2059(元)

NAV(Y)=15700-8250-23000(A/P,10%,10)

=3007(元)

因NAV(Y)>NAV(X),故优选Y方案。(四)方案比较可以用平均年费用指标进行AC(X)=15000(A/P,10%,10)-11000+6500=-2058.75(元)AC(Y)=23000(A/P,10%,10)-15700+8250=-5456.75(元)因AC(Y)<AC(X),故优选Y方案。

因二方案寿命周期一样,还可以利用互斥方案的其它方法来进行选优,如增量投资内益率法,增量效益费用比(B/C)法等。5、某工厂生产需要安排一台压缩机,该压缩机的购置成本为6000元,第1年的使用费用为1000元,以后每年以300元的金额逐年递增,开始使用1年后净残值为3600元,以后以每年400元的金额逐年递减,压缩机的最大使用年限为8年,已知折现率为15%,试求该压缩机的经济寿命?解:由题意可得,年使用费和净残值表如下:年末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