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总结_第1页
教育见习总结_第2页
教育见习总结_第3页
教育见习总结_第4页
教育见习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见习总结教育见习总结本学期为期一周的见习已经完美地落下了帷幕,在这一周中,我比上一个学期,更加多得了解了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学校管理的真实情况。这次,我所见习的学校,依然是位于PD的二附中。可能是因为见习期间天气特别好的关系,做起事情来也干劲十足,所以感觉一周的见习时间过得特别快,眨眼之间便已经结束了。如今回味过来,觉得收获较之上一个学期更为丰富。这一次的见习内容与上学期相似,还是主要分为听课和教务见习两个部分。在这5天的见习过程中,我们一共听了6节课,但与上学期所大为不同的是,上学期主要是以理科尤其是数学为主要听课的科目,而这学期,二附中的导师洪老师为了兼顾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文科性质,以及未来我们可能教授的课程的性质,特别为我们选择了语文、政治、历史、英语、音乐等文科类的课程让我们旁听。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再一次地感受到了二附中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这里特别让我称赞的是教授历史的陈老师。他的那堂课主要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对上一节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复习,接着引出新课“英国革命”。根据我对SHA二期课改后历史课本的了解,其内容大多以简单的介绍为主,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但许多东西说得模棱两可,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而在一期课改的教材中,虽然知识性更强,但形式过于刻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无论是依据哪一类的课本来上课,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上好一堂课。而陈老师的上课风格却令我大为赞赏。在整堂课中,他并没有死板地拘泥于课本仅有的那些内容,而是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来为学生讲课,过程当中穿插了大量相关的野史和他自己对于该段历史的理解,语言幽默风趣,时不时地蹦出两三句英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在讲述“光荣革命”时,为了学生更牢固得记住“政变”与“起义”的区别,以班级内部结构为例子,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后来,从洪老师那里了解到,陈老师是最受欢迎的历史老师时,心中不禁感叹,具有如此渊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教师,如何能不被学生喜爱与尊敬呢?看来,为了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并受到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必须要更努力地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阅读,多行路,多交流,广泛地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与人格魅力除了历史课外,如其名般像个活宝一样风趣幽默的化学老师苏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力求上进的英语老师瞿老师等等,所有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在听课过程中,我还发现,课堂气氛之所以那么好,不光是老师们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二附中的学生的对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上大家的表现以及与老师的互动,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并确定这些学生在课前课后都做了大量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我觉得这样有着高度自主性的学风是相当难得的,与我曾经的高中母校相比,不得不承认,二附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相当大的热情。并且,这种主动与热情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而且在他们日常对于校、班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上。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见习过程中,我们有幸观赏到的高三保送班的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有雷无雨”的片段,在感叹二附中学生多才多艺的同时,也充分领略到学生们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敢于与善于追求。我想这和二附中开明、开放的校风是分不开的。二附中的校训是“追求卓越”,无论是在日常的教务见习过程中,还是与教师的交流中,我都发现,二附中的校领导与老师们在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更有利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环境与条件:每周都有著名院士、著名大学的校长轮番受邀前来演讲;常常都有学生自发组织演出的音乐剧、话剧等节目;为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专门安排出社团课的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社团制度,并配备有专业的教师负责指导。在这样一个条件极佳的环境下,学生自然能够自由自主地发展。无怪乎有那么多的初中毕业生将华师大二附中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也无怪乎这美丽的校园中总是洋溢着一种自由却并严谨的气氛。第二篇:教育见习总结3500字3月x日,我们在薛丽芳老师的带领下去到温州市重点初中秀山中学听课。以下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与反思,也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听课。首先是第一节课的张老师。本节课是初中英语必修四第7单元“Shoppingonline”。老师主要是以groupwork形式开展的教学过程。从warmingup到while-reading环节的回答问题,都是同一个形式---pairwork,并且在问题一抛出就马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很明显,这堂课老师采用的是语法教学,用语法知识贯穿整堂课。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Guessingmeaning”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出文章上下文的“keywords”,猜出文章中生词的意思。从pressure引入到巩固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再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我的评价:1、课堂积极性。可能是由于听课老师过多的原因,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并不是那么积极,从一开始就比较沉闷,但老师也没有准备个英语课堂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我认为不恰当的地方。一个好的开始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既然学生比较沉闷,那老师随机应变也要先用小游戏让大家活跃起来,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后面的教学过程。2、教学形式。虽然评课时,校长说明了该学校正在推行的一个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型课堂”,这也就解释了本节课穿插如此多groupwork的原因。但是课堂上如果只有groupwork,那教学形式未免过于单调,两次以后学生一定会失去兴趣。还有一个问题,张老师每次都在问题一抛出就马上进行小组讨论,我的建议是,在小组讨论前学生自己要先有两分钟时间独立思考,这一点在后面一节课的陈老师教学过程有所体现。3、问题设置。从老师课前发给我们的学习任务单上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学习中设置了很多问题,但是每次PPT上总是一起跳出5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而且问题的设置没有层层递进,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没有头绪(可能也有一部分班级平均水平不高的原因),这说明教学过程的“input”还不够,学生当然无法进行语言的“output”。其次是陈老师的课。教学内容选自初中英语必修四第5单元“Canyouhelpmetakeouttherubbish?”。相比于上一堂课,这节课会更有吸引力一些。开始老师利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的素材进行导入,“Doyoulikeourclassroom?”随后PPT上放出一张图片---脏乱的房间,询问学生“Whatdoyouthinkwillhelpoutaroundthekitchen?”巩固了学生上节课学过的打扫卫生的词组。随后也是根据文章抛出一系列问题,和前一位老师不同的是,陈老师在问题抛出后,先让全班集体朗读问题,随后叫某位学生站起用中文翻译该问题,帮助所有学生理解问题。问题一理解,学生们回答起来也就积极多了。然后,老师用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活动包括“情景模拟”、“分角色朗读”、“现场还原”等等,运用情景教学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布置家庭作业是剧本改编,让学生理解妈妈的辛苦,达到了教学中情感态度的目标。我的评价: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可以从课文中在情感态度方面总结出“学生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妈妈会很开心”这一点,让本节课显得与众不同。教师善于运用半控制半开放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总结同时领会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上文中也提到过,该老师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3月x日,我们又听了两堂受益匪浅的课。巧的是这次给我们上课的两个老师都是我们专业的校友,这也首先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两堂课让我收获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老师的上课思路都非常清晰,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很顺的上下来。而且教师指令明确,学生的反应都比较好。其次,在课后的交流过程中,其中一位老师说自己在备课时,先设计好的是最后那个大活动,从而再设计前面的流程。比如,这个单元是“Whatwereyoudoingwhenitwasraining”。为了让学生在最后的大活动环节能运用到这个巨型,老师设计了“大侦探环节”,因此前面整体的情境都是按“名侦探柯南”进行设计的,从一而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也适当改编了教材,比如将素材图片换成柯南的头像等,让学生更能在实际情境中联系对话。另外,我发现这两个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一个共同特点:课堂上有频繁的小组活动。但是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小组活动取得的课堂效果也不一样。前一个班的学生水平较低,所以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但是老师也没有就此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这是我感到失望的一点。后来的课后交流中,老师说在平时课堂中,学生都是很活跃的,没有今天这么拘束,可能是因为人多紧张了。至于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pairwork”和“groupwork”形式,是由于温州中学新开展的教学措施“学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教师不会直接将知识点用传统的方式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讨论中自己去归纳总结语言规律,再在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中练习targetlanguage,这会让他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在4月份的听课活动中,温州南浦实验中学特地开了两堂“完形和阅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课,专门针对九年级面临中考的学生的。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难得。在这两堂课中,虽然题型不一样,但是我发现老师上课的方法都是类似的。先是用一篇例题,让学生校对每道题的答案,再将所有题进行归纳,发现规律。在完形的课中,我们发现,一篇完型15道小题,其中有70%都是根据词汇语法知识的,15%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得出的,而剩下的15%则是根据生活常识得出的。在阅读理解的课中,我们发现,有将近75%的题都是可以从文中准确找出答案的,而20%的题靠归纳总结推理得出,剩下的5%则是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标题等。对此,老师利用这点鼓励了同学们:所以大部分题都还是简单的,大家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好。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在很大程度上安慰了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同学,也达到了本节课情感态度的目标。这次的听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点:不只要关注成绩佼佼者,对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给予关心。所以,我在练习教案设计时,因为这次听课的影响,会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考虑到这一类学习基础不是那么好的学生。那最后一次的听课过程,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老师的mind-map思想。在这次去听课之前,老师刚刚才在课上教我们mind-map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下午过去听课就感受到了他的应用。这次上课教材内容是人教版的Journeytothewest,我觉得是一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章。这位老师的上课思路非常清晰,先用一段西游记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讨论有关西游记的话题,很自然的引入了今天上课的主题。老师将上课的文章每一段都设计了mind-map,那她是怎么利用的呢?老师先让学生阅读段落,再补全mind-map,最后又根据map复述段落,这让学生很好的熟悉了整篇课文。这节课老师安排的非常丰富,一环扣一环,但是紧凑中又不会赶时间,显得井井有条,而且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紧紧跟上老师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老师有安排两个“开火车”环节,鼓励每个学生都尽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后的交流活动中,我们又接触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整体式教学,就是构建“森林式”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一点是我在这次听课过程中认识最深刻的一点。用芬兰同行的话讲,整体化学习就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习。首先,学习活动开始于一个完整的对象。学生面对完整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比如,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一部文学作品,一个数学或科学问题??其次,学习活动是完整的心智活动。学习活动激活、调动了心智的各种元素,比如,兴趣、好奇、探究、记忆、理解、欣赏、评价。再其次,学习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比如,形成目标、制订方案、分步实施、评估反思,比如,观察、体验、调查、阅读、测量、实验、制作。最后,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结果是完整的,比如,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探究欲的满足、对知识的功能及意义的领悟。这段话有些费解。作为将来的英语老师,我就拿个英语教学的例子来说。整体化教学中,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