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化认同看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广西是西瓯和瓯越先民的居住区,其社会处于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始有中原人进入广西。秦汉时代以来直至明清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首先或主要地表现为壮族及其先民与中原汉族及其先民的关系,其次是壮侗语诸民族与南迁的瑶苗民族的关系、瑶苗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继而是壮族与先后迁居广西的回、京、彝、仡佬等民族的关系。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时期里,历代封建王朝实行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广西的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从磨合逐步走向融合与团结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新中国建立后广西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广西“四个模范”的巩固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秦汉的岭南社会形态广西地处我国五岭山脉南部,南面濒临北部湾,西南面与越南接壤,西北依云贵高原,秦代以前,史书称为“徼外”之地。壮族及其先民(包括广西的侗、仫佬、毛南、侗、水等同源民族及其先民)是广西的原住民族。考古发现证明,早在距今5~2万年以前,以柳江人、来宾麒麟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已经在广西各大江河流域劳动生息繁衍,开启了广西的早期历史。到了距今约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由江河两岸扩大到远离江河的丘陵平峒地带,目前广西各地发调查发现了4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文化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龙潭、南宁豹子头、邕宁顶蛳山、长塘,横县西津、秋江等遗址;中期的钦州独料、资源晓景等遗址;晚期的隆安大龙潭等为代表的大石铲遗址。根据体质人类学的考察与研究,广西地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新石器时代人类有着继承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先民们相继发明了石器的磨制技术,发明了原始农业和人工栽培稻的种植、饲养家畜和陶器的烧制等,并且从“依树积木的‘巢居’”过渡到埋柱架楹、营造离地而居的干栏式房屋居住,过上了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聚落。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处岭南的广西已同内地或东南沿海地区有了联系和交往,广西出土的几何印纹硬陶和有肩石器,与相邻的湖南、广东、福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反映了文化上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商周时期,岭南越人与中原内地的关系日趋密切,出现了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间的交往。越人已翻越五岭进入中原,向商周王朝上贡方物珍宝,商周王朝则回赠各种青铜器礼器;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已传入岭南,并为岭南越人所掌握,开始铸造青铜器,出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和象征权威标志的铜鼓,其社会已发展进入方国时代。但总体而言,先秦时期,岭南地区虽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壮侗语诸民族的先民社会仍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后,于公元前219年,派遣50万大军,开始了统一岭南的战争。经过“三年不解甲弛弩”的艰苦征战,最终统一了包括今广西、广东和越南中北部的广大岭南地区。秦统一岭南后,推行封建郡县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并且把南征的数十万大军留守岭南各地要塞,还将中原居民迁往岭南“与越杂处”。这是中原汉族进入广西之始,打破了今广西原住民族长期独自居住与发展的历史格局。这是广西从“徼外”走向统一的开始。春秋战国以至秦朝时期,广西原住民族史籍中称为西瓯、骆越两大族群。西瓯、骆越属当时我国南方百越族群集团居住在岭南的两个支系。据研究,西瓯族群主要居住在今广西红水河以北地区,今桂北一带是西瓯的主要聚居地,是抗击南征的秦朝军队的主要力量;骆越主要分布于红水河以南地区,今南宁一带是骆越人聚居之地。秦朝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驻守的秦朝大军和徙居岭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原住民族西瓯、骆越人的关系。由于秦始皇在派兵统一岭南的过程中,在今桂北一带与当地的西瓯部落发生激战,这场秦瓯之战先后持续了四五年多时间,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西瓯部落统帅译吁宋在激战中被秦军斩杀身亡。秦始皇对岭南的统一,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秦始皇对岭南的统一是封建的统一,并且是采用武力手段完成的,当秦军进入今广西北部一带时,立即遭到西瓯部落的奋勇抗击。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未曾防备且组织松散的西瓯部落猝不及防,很快就被秦军所击溃,只好退入高山密林间。西瓯部落及时调整应对秦军的战术,重新集结起来,推举新的首领,采取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利用高山密林作掩护,频频夜袭秦军营地及其后勤供应线,不适应南方山地作战的秦军则枕戈待旦,疲于应付,陷入被动挨打、“进而不得退”、“粮食绝乏”、“宿兵无用”的困境,秦军主力在这种对峙和消耗战中遭到重创,造成了“伏尸流血数十万”二、从冲突走向违规操作,巩固南越国政权南越国的“和辑百越”政策与汉越民族关系的改善秦朝末年,当中原地区正处于农民起义之后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之时,南海郡尉任嚣病危,于是把军政大权托交给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掌管。赵佗凭据岭南远离中原、高山横亘、地势险要的有利条件,派兵把守与内地相通的关隘,击并桂林、象郡后,建立了南越国政权,自称南越武王。在此后的93年里,广西历史进入了南越国赵氏政权统治时代。赵佗是一位颇具谋略的封建政治家。南越国建立后,赵佗便开始谋划其政权的巩固之策,他意识到新建立的南越国政权要在人多势众的越人地区站稳脚跟并得到巩固与发展,仅仅依靠秦朝时留守岭南的军队和南迁的中原人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岭南越人特别是越族上层人物的支持,才有可能缓和越汉民族因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造成的仇视或对立情绪,弥合其创伤。因此,在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就把缓和汉越民族关系、争取越人支持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以“和辑百越”为核心的一系列民族绥靖政策。赵佗制定并实施的“和辑百越”政策,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争取越人上层,团结笼络越人首领,委以官职,参加王国政权管理,以示信任和重用。赵佗建立南越国后,便选用当地的越人大小首领参与王国及各级地方政权的管理,分别委以丞相、侯、监、郎、内史、御史、尉等要职,如越人大首领吕嘉被委以南越王国丞相要职,而且“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余人……”南越国赵佗采取的因地制宜的“和辑百越”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修复了汉越民族关系,促进了汉越民族的和解,使汉越民族从冲突走向磨合,同时也巩固了南越国政权。在南越国存在的93年里,岭南社会安定,民族关系融洽,其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民族冲突和反抗斗争,连汉高祖刘邦也不得不称赞赵佗治理岭南“甚有文理”,“赖其力,中县人以故不耗减”三、和辑百越政策的产生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战,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汉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国力衰微,百废待兴,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对南越国政权采取默认、和好政策,互通使节,开通边市,贸易往来。到了武帝时期,国力逐步强盛,汉朝政权巩固。而南越国赵氏政权继续偏安岭南,绝关自守,独立自强。于是,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调集20万大军,乘楼船通过今广西顺江而下,一举平定了南越政权。前后共传了五代、历时九十三年的南越国灭亡,岭南复归统一。汉代至南北朝以至隋代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仍然是中原汉族与当地壮族先民的关系。经过前期南越王国近一个世纪的治理和经营,岭南越人社会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汉越民族关系从冲突、磨合逐步走向改善或和解。汉武帝统一岭南后,一方面承袭秦朝的政治体制,将郡县制推而广之,加强统治;另一方面借鉴赵佗开创的“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1)继续推行郡县制,将秦时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析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儋耳、珠崖、九真、日南等九郡,史称“初郡”,隶属交州统辖,郡下亦增置县。今广西地区主要为苍梧、郁林,合浦等三郡所辖,其中苍梧郡领县十,郁林郡领县十三,合浦郡领县五。郡县体制比秦和南越国时期更为完备。郡或县的增置,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密切了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其势力逐步向偏僻的越族居住地扩展延伸。(2)采取宽容的民族政策,“怀服百越之君”,封其酋首为侯为监,让他们“主民如故”。对于那些曾跟随越人大首领吕嘉反汉的归降者,汉王朝不究其过,加以安抚,并授予官职,赐以印绶。如越郎都稽,因追擒吕嘉有功,封为临蔡侯;苍梧王赵光率其郡民归附于汉,被封为随桃侯;桂林监居翁,因“谕告瓯骆四十余万口降”,封为湘城侯;越将毕取“以军降,为瞭侯”。西汉王朝在包括今广西在内的岭南地区推行“怀服百越之君”和“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当地越族社会的安定,减轻了越民族的经济负担,进一步缓和了民族矛盾,融洽了汉越民族关系,维护了岭南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同时对汉文化的传播,增进汉越民族的和解,推动广西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东汉以后,历魏、晋、南朝及至隋代,继续实行“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的民族政策。这一时期,中原战火弥漫,豪强争雄,相互攻伐不休,社会动荡不安,且政权迭更频繁。因此,各代王朝对广西这一僻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统而辖之,并委派官吏督察,使之与其保持隶属关系,而未能尽力以治理。三国鼎立之时,广西属孙吴政权辖地,其建置沿承汉制,继续推行州、郡、县制,所置郡县又有所增加。政治及经济制度亦沿承汉制,对其少数民族聚居地,只委派“县官羁縻,示令威服”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原,建立了隋王朝,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政权建置方面沿承前代,继续推行郡县制度,共设置九郡,下领五十九县。任命令孤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令孤熙到任后,对其地“雄于乡曲”的少数民族首领采取恩威并用、怀柔拉拢、镇抚兼施的政策,使他们“相率归附”“皆府请谒”,令孤熙还广筑城邑,举办学校,积极传播汉文化,使许多地方“华风渐兴”,其民亦渐知“礼仪”。后来的继任者奉行令孤熙制订的政策,使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因此,总的来看,自秦朝、特别是南越国以来到隋代,由于中央王朝对广西地区及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较为适宜的“羁縻”怀柔政策,其地的社会一直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亦不断发展进步,民族关系逐步得到改善,汉文化的传播日趋广泛,广西与中原以及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日趋密切。四、广西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唐朝建立后,派遣大将李靖率军南征,很快攻占了广西政治、军事重地桂州(今桂林市),派人招抚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人,授以官职,仍由他们管辖原地,自统其民。随着中原地区封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国力的空前强盛,唐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并且在前代施行的羁縻之治的基础上,推行羁縻州制度,共设置羁縻州六十个,隶属桂州都督府。其中除了思唐州和思刚州的地理位置稍偏于广西东部地区外,其余的均分布在壮族聚居的桂西、桂西南和桂西北地区。唐王朝对羁縻州地的政策沿承了前代诸王朝的“羁縻”之治,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世代统领其民的豪酋采取团结、笼络和恩威并施的方针,委任他们为各羁縻州刺史,而且可世袭,但须经中央册封或批准,并赐以印信。当时桂西地区基本由侬氏、宁氏、黄氏、韦氏、周氏、莫氏等六大世家豪族所统治。元和二年,“少卿等归顺,拜归顺州刺史,弟少高为有州刺史。”以维护其传统地位及其利益,使之归附唐王朝,不为患地方。中央王朝还设立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鸿胪寺,专司“四夷归化”和各地少数民族首领的册封和贡献之事。(2)对羁縻州的统治方略是“齐其政不易其宜,改其教而不易其俗”,即不改变其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直接干预地方民族内部事务,让已经册封官职的民族豪酋按其传统方式“自治”辖区内的民事。同时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众建羁縻州,缩小各地世酋的辖地,限制其势力的扩张,并且可使各州之间互相牵制,增强其对中央王朝的依附。(3)建立户籍及赋税制度,但赋税仍无定制,而且赋税版籍多不上户部;各羁縻州官只向朝廷作象征性的朝贡,如桂州都督府所辖的七个羁縻州,开元年间上贡铜镜四十四面,元和年间贡银一百两;昭州于开元和元和年间各贡银三十两;思唐州于开元年间贡银十两……;以表示臣属关系。(4)各羁縻州可拥有武装力量,以镇守其地,保境安民,但其兵须听从中央王朝的命令和调遣,有为唐王朝出征打仗的义务。同时,中央王朝亦有保护羁縻州的义务,如一州受到外敌或另一州的侵犯攻击,唐王朝有责任调兵支援。(5)兴办学校,提倡教育,传播文化,并推行科举制,培养封建人才,提高少数民族的汉文水平。如前所述,广西是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及其先民聚居地,历史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统一规范的文字,所以一直没有正规的文化教育机构。秦统一岭南以后,随着中原人的南迁,汉文字开始传入和流行。据史籍所载,汉官在岭南地区建立学校,始于汉代,以后历代相沿承袭,不断发展。特别是三国两晋及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少文人学士避居岭南,其中有一些还是知名文人学士,他们带来了有关经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开坛讲学,对汉文化在广西地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朝一代,岭南被中原人视为畏途,成为朝廷失势官吏贬谪之地,许多州府官职有缺,“御史为补选使”,并将文化教育列入考察其地方官吏政绩的内容。所以,诸官到任后,相率兴办学府,收录少数民族子弟(主要是酋豪子弟)入学。学校的建立,使广西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培养了不少知识分子,促进了汉字及其文化的传播。宋王朝建立后,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推行和发展羁縻州制度。不仅“因其疆城,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凡五十余所。推其雄长者为首领,籍其民为壮丁”宋王朝除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西部地区建立严密的寨、州、县、峒等地方政权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政策措施。(1)利用当地土酋统治其地民族,对诸土酋分别授以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等官职,并由中央册封,赐予“文贴朱记”和命服,让他们世承官职,世统其民,使之“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唐朝统治者在总结前代所推行的怀柔或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羁縻州县制度。宋朝沿承唐制,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开始了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有步骤的治理和开发。羁縻州县峒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其地的统治,进一步密切了广西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维护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统一,逐步改变了广西少数民族群龙无首的局面,促进了一些原来互不统属的各族群间的联合和统一,促进了壮民族的团结及汉壮民族的融合;各地各族群之间频繁的争端或相互攻击,由于中央王朝的干预逐步得到平息或缓和,“异类相犯者,以法律正”的措施,减少了各族群间的冲突,起到了调整其关系的作用。由中央王朝册封其地民族酋帅为刺史,并可世袭的政策,确立了土酋统治权力地位的合法化,保护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和权威,使之服从中央,相率归附,有利于广西地区社会的安定,使广大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同时也起到扼制和削弱地方土酋势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抗击外来侵略、保卫边疆的斗争中,广西汉、壮等各族人民患难与共,共同抗敌,结成了团结互助的友好关系。自南宋以来,由于北方战事不断,宋朝把主要军力部署在北方,而南方边疆则防务空虚。与今广西毗邻的交趾(今越南)封建统治集团乘势崛起,频频派兵侵犯广西南部边境地区,肆意烧杀掳掠,给广西壮、汉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宋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李朝统治者派遣李常杰率兵八万,水陆并进,入寇钦州、廉州,抢杀无忌,“民死者十万余人,被虏妇八万余口”总之,唐宋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在前期的磨合与和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央封建王朝对地方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怀柔、委以官职并且由其自行管理地方民族事务的策略,从上层到民间,汉族与壮族通婚的现象日益增多,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上层首领与中央王朝或地方汉籍官吏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民间的壮汉民族关系的融洽,进一步改善了壮汉民族关系,使之朝着睦邻而居、共生共荣的方向发展,为后来民族关系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五、土司内部的民族矛盾元明清时期,是广西民族关系曲折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汉族大量迁入广西、壮汉民族及其文化大融合以及壮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升的重要时期。公元1276年,元朝建立后,其将领阿里海牙率兵南进,一举攻克了广西北部门户——静江府(今桂林市)。元王朝统一广西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其地特别是桂西壮族聚居地区的统治,加强对其地土酋的驾驭和控制,开始推行不同于内地的统治政策——土司制度,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司之名”随着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打破了酋长制度下的封闭、割据或半割据状态,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土司的控驭或约束,不断削弱了土酋的势力,增强了他们对封建统一国家的隶属和依附,加速壮族各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状态。随着土司制度的全面推行,大批汉人落籍壮乡,与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通婚,促进了汉壮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共同开发和保卫祖国的边疆,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必须看到,元明清王朝推行的土司制度,其实质仍然是封建统治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以夷制夷”、“以蛮攻蛮”的民族统治政策。在土司制度下,封建王朝仍然利用当地民族首领对其地的人民进行统治,使之成为压迫和盘剥人民的工具;同时又采取种种措施,削弱土司的势力,激起了诸土司的不满和反叛。因此,土司制度亦是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鞭长莫及,无法进行直接统治的产物。由于土司拥有较为强大的武装,对内镇压或防范人民的反抗,使之服从其统治;对外可守土,防御其他土司的扩张或攻掠。保证和扩大其领地。在土司制度下,各地土司拥兵雄据一方,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地方水土,一并归附”;“尺寸土地,悉属官基”,广大人民对土司有着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备受奴役剥削,苛捐杂税赋役多如牛毛,人民的“生杀予夺,尽出其酋”,还规定“土民虽读书,不许应试,恐出仕而脱籍也”;“生女有姿色,本官辄唤入,不听嫁,不敢字人也”元至明清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其主流仍然继续朝着各民族的和睦、团结与融合方向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是广西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进一步加快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矛盾或冲突频发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织。在这一时期里,广东、福建、湖南等的大批汉族农民、手工业者、商贩或游民涌入广西,从桂东南向桂中乃至桂西南地区迁移,特别是桂东南一带,新迁入的汉族各民系与之前迁入的汉籍居民相汇合,占据城镇或交通便利及土地平旷肥沃之地,而当地原住的壮族逐步被融合或同化,有的则向桂中或桂西南一带迁移,使得桂东南一带成为汉族集中居住之地,村落相望,阡陌纵横,地理上相连成片。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广西汉族人口逐渐超过了当地原住的壮族。汉族的大量迁入及其繁衍,土地、水源等生产资源问题成为引发汉壮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导火索,加上地方官府不时在暗中挑唆怂恿,导致群体械斗频频发生。所谓的“土来之争”(也称“土客之争”)事件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据清刘长佑《平桂纪略》记载:“贵县、桂平,土著僮(壮)人曰土,广东潮、惠人曰来”。土人主要是历来居住在当地的壮族,由于居住历史悠久,开垦并占有良田沃土,种植水稻。清代中期以来,迁入的“来人”(汉族)凭借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强行占地,抢夺壮家妇女,引起了当地壮人的强烈不满,以至彼此各结为势力团体,相互争夺甚或械斗,其中以今贵港、桂平一带最为激烈。据史称,当地客家人有10多万之众,而壮族只有2万多人,一场大规模的“土来”冲突,汉人大胜。壮人不甘心落败,很快又汇集起来,凭借其精悍勇武,依靠有利地形,大败汉人,使之伤亡惨重。当时的广西巡抚周天爵云:“粤西土广民惰而愚,客民皆寄食其地,良少莠惰,莠者结土匪,而土匪资其凶焰以害土著之良;土著之良不堪其虐且欲大逐客民之莠,而客民且利良者之家室,于是仇隙日深,结党互杀。而黠桀出于其间,啸聚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件
- 新生儿气道管理课件
- 焊接工艺课件-焊条电弧焊V形坡口板对接横焊
- 《慢阻肺gold指南》课件
- 《草帽图解析话术》课件
- 《心理学章》课件
- 【课件】发现你的优势
- 【大学课件】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定额计价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职工管理篇
- 无锡市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一(有答案)
- GB/T 45014-202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紧固件拉脱阻抗试验方法
- 传播学(东北林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安全员之A证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网校专用)
-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控制课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测试卷 (无答案)
- 年产1.5万吨长链二元酸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绩效考核办法1
- 【MOOC】外科护理学-中山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年度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